新乡工程学院大一新生体育美育的认知调查
2022-07-06冯丽娜周亚坤
冯丽娜 周亚坤
随着高校教育的不断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美育逐渐走入我们的视野,尽管我们依然还是以一种朦胧美的视角看待美育,但是它真真实实的已经进入到大学的教育之中。
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其最主要的目标是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通过锻炼的过程使学生在心理和道德方面有所提升。
而高校体育教育不仅仅是培养高校学生美学观念的重要教学科目,也是全民体育的基础。高校体育与美育的完美结合,不仅能够更好的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还可以更好的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 对校内体育专业课教师体育美育的调查
1.1 新乡工程学院体育课教师的现状
新乡工程学院被调查的体育教师中可知,被调查的教师在职称方面获得高级职称的占教师总人数的23%,获得中级职称的占教师总人数的54%;通过对体育专业课教师学历的调查得知获得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占70%;男体育教师人数所占总人数的75%,女体育教师人数占总人数的25%多。总体来说从教师队伍年龄方面看教师年龄相对年轻,从学历看教师队伍的分布也较为合理,从性别来看男教师人数多与女教师人数。
1.2 新乡工程学院体育专业课教师对体育美育的认知态度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新乡工程学院体育专业课教师中有88%的人认为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开展美育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这组数据我们也可以看出体育专业课教师对于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开展美育教育的态度是积极的。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从这组数据看出学院体育专业课教师对于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开展美育教育是持赞同态度是。
2 大一新生对体育美育的了解状况
2.1 大一新生对体育美育的认识
美是一种理念,是一种感受。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新乡工程学院大一新生对于体育美育的了解还处于浅表阶段,调查数据处于“中间大两头小”的趋势,在被调查的学生之中,非常了解的只有2.88%,比较了解的有16.58%;而不太了解的有28.83%,很不了解的有2.52%;這说明绝大部分大一学生对体育美育只是一般了解。
从以上数据我们也可以看出新时期作为民办高校的新乡工程学院在体育美育教学的工作中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不断增强体育美育教学的条件和教学能力,满足学生对体育美育的认知和需求,从而增强学生、体育专业课教师对体育美育的了解和重视程度。
2.2 新乡工程学院目前体育美育的开展情况
体育课是健身与审美相结合的课程,学生在体育课中感受到美的存在,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促进了他们透过体育去了解美和感受美。
2.2.1 学生对体育课的满意度
从大一新生对体育课喜爱程度的调查来看,学生们对目前所开设的体育课程还是比较满意的,选择非常喜欢的占16.86%,选择比较喜欢的占40.14%,一般喜欢的占34.2%。
通过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喜爱程度的调查发现,非常喜欢和比较喜欢学生人数占到了总人数的56.39%,这说明体育课教学对于广大大一新生来说还是比较受欢迎的。
2.2.2 学生在体育课中的价值取向
在对大一学生对体育课价值取向的统计中发现,学生倾向于增强体质的占到40.88%,选择学习运动技能的占30.4%,选择为了应付考试占到11.74%,选择塑造体形和缓解紧张占到了8.18%。这说明大一学生进行体育课的首要目标是增强体质进,其次是学习运动技能;通过对技术技能的学习,近而达到增强体质的效果,进一步提升其审美能力。
2.2.3 对学生对体育课的喜爱程度的调查
从学生对体育课的喜爱程度的调查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都非常喜欢体育课,选择非常喜欢的占16.86%,选择比较喜欢的占40.14%,一般喜欢的占34.2%。绝大部分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是比较愿意融入体育课程的。学生们也一致认为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通过美育的手段向学生传递知识和运动技能,对于自己来说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
2.3 大一新生对体育美育需求的动机调查
2.3.1 参与体育项目的调查
从参与体育项目的调查中可以看出,学生对体育锻炼项目的选择呈现多样化,按调查人数参与百分比排序依次为球类(篮球、排球、足球)、小球类(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体操类(健美操、啦啦操)、技击类(武术、太极拳)和田径。这个结果是与大一新生对体育项目的选择参与性与性别差异性有很大的关系,从选择的项目也是很容易可以看出大一新生的男女比例差异的。
2.3.2 参与体育项目方式的调查
从调查的数据可以看出大一新生参与体育项目的方式主要为学校规定的活动项目占48.22%,(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新乡工程学院的体育课程运动项目采用的是选项的方式进行的),体育老师自行组织活动占46.12%,(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体育老师在课余时间组织的各种类型的体育社团活动),班级组织的活动占4.4%,(是指大一学生由于专业不同,组织的本专业内课外趣味体育活动)。这表明大多数大一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途径是学校公共体育课和课余的体育锻炼,属于被动的进行体育锻炼;在学生自主进行体育锻炼这款还需要加强。
2.3.3 美育对大一学生体育审美能力的培养
一切生命都离不开运动,而体育运动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改造自身的活动,体育课程又是进行体育运动的最直接的途径。体育课堂上,学生通过充分的身体活动,将自身富有的朝气和运动美,精神美完美的展现。
(1)体育是否能展现美。当学生被问到“体育能展现美吗?”这个问题时,有83.06%的学生认为体育可以展现美,12.79%的学生选择不清楚,4.14%的学生选择不能。这说明百分之80以上的学生在平时的体育课堂、体育锻炼中可以感受到体育带给大家的美感。D235FCEE-10F8-49E2-8790-9A8E5165FDD8
从学生是否能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感受到美的调查看出,学生从体育教学中之中感受到的美来自知识内容美、语言运用美、和仪表美等方面。
(2)体育美的分类。在对学生进行体育运动审美能力认识的调查中发现,学生们对体育运动中运动的身体美、运动的竞技美和运动的精神美这三种美进行选择时(多选),可以看出选择这三种美的比例相差不多,但运动的身体美位居首位;这说明在广大学生的脑海里还是认为参与体育运动可以使我们的身体得到锻炼,但是更深层次的体育竞技美和体育运动的精神美目前还没有深刻的感受。
3 大一新生体育美育认知调查结论
(1)大一学生目前对体育美育有一定的共性了解,主要体现在体育美育的认识、体育美育的认知、对体育美育的需求、审美能力的培养以及体育美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实际开展情况。
(2)大一学生目前对体育美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开展情况说明,目前校内开展的体育教学活动的项目比较丰富,但学生对于美育的了解非常片面和浅表,不能够深入了解体育运动的美与以及提升个人审美能力和审美兴趣。
(3)大一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行为属于被动的进行体育锻炼;在学生自主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这块还需要加强。
(4)大一学生在体育课程的实际教学当中存在性别差异和运动项目选择的差异,这是由男女生比例不同而导致的。所以大家关注的体育美育的实际问题是不一样的。
4 大一体育美育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
4.1 教学形式和方法创新不足
就目前大一体育美育课程开展情况来看,体育教学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比较单一,长期以来,体育美育课程教学都采取单一的教学模式,导致大一体育课堂很难发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积极作用,这样的体育课堂很难激发学生的运动积极性。在体育美育课程的教学中,体育教师在教学中采取的教学方法上也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4.2 课程信息化发展相对滞后
目前,教育信息化已经发展成为一种趋势,在目前开设的很多课程教学中,已经开始引入信息化教学,借助信息技术支持,课程教学模式不断创新,课程教学效果也显著提升。但是就调查情况来看,大一体育美育课程的信息化建设和进度来看,还需要继续深入。对于很多体育教师而言,信息化教学模式很难应用到课程中,因为在体育教学管理中,教师侧重实践教学,但是对于体育理论的教学却涉及较少,所以在日常教學中,教师只是关注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传授,但是对于为什么选择使用这样的技能,对于相关的体育运动教学理论、生理学理论等提及较少。
4.3 美育融入率有待提高
在教师在体育课中是否进行美育的调查中发现有60.17%的学生认为体育教师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进行了美育教育,有29.77%同学表示不清楚,10.06%的同学认为体育教师没有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美育教育。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我想应该是这部分学生对体育美育的不了解造成的,这也充分说明,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广大体育教师应该更广泛的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审美修养和审美意识,在自己的课堂教学当中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动作师范等形式传递给学生,让大一新生能够进一步的感受美育。
4.4 教学模式相对固定缺乏创新
由于学校实际教学的环境和场馆设施受限制,现阶段学生可选的体育课项目种类不足,且课程长期采取固定的教学模式,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还不能全部实现。
4.5 教学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5 体育美育课程教学创新和发展对策
5.1 加速教学创新,促进课程发展
在体育美育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创新课程教学的形式和方法,注重信息化教学元素的应用,引入微课教学模式,微课在体育美育课程教学中有利于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微课内容短小、精悍,重点突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微课模式,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尤其是能够突出重难点知识、突出学习主题。在提高体育美育课堂教学趣味性、针对性的同时,也能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微课教学视频,更加直观的进行相关体育专项动作训练的技巧、幅度、力度等等,做好自我的训练指导。此外,通过多样化的视频、图片等信息化教学资源呈现,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达到更高的美育水平。
5.2 注重美育渗透,提升课程素质教育水平
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体育教师首先要提升自己的美学修养,用美的言行、美的职业素养、美的业务能力去影响学生,在体育课的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热爱体育,自觉的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体育教师才可以有针对性的向学生普及美育知识,进行美育渗透,促进美育与体育的相互融合。审美能力是人获得情感满足,实现个体性生存能力,它的具体表现方式是创造性审美表现。今后一个时期,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通过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和参加体育活动不断获取更多的体育与艺术的知识,不断获得更多的美育熏陶,逐渐增强和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
针对目前体育美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要提升对课程的重视度,明确体育课堂对学生美育的塑造作用,优化课程设计,提升课程地位,根据学生特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巧妙运用辅助练习及场地器材渗透美育的教学内容,不断引领学生突破重、难点,在获得成功体验的前提下,让学生感悟知识要领,提升技能,发展体能,从而提升他们的体育素养。例如,针对由男女生性别比例导致的大一学生美育的关注点不同这一问题,在今后的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要积极的为不同性别的同学创设不同的学习环境和体育美育情景,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环境和体育美育情景中感受到体育之美。
5.3 加速课程信息化发展
目前,教育信息化已经发展成为一种趋势,在目前开设的很多课程教学中,已经开始引入信息化教学,借助信息技术支持,课程教学模式不断创新,课程教学效果也显著提升。但是就调查情况来看,大一体育美育课程的信息化建设和进度来看,还需要继续深入。对于很多大一体育教师而言,信息化教学模式很难应用到课程中,因为在体育教学管理中,教师侧重实践教学,但是对于体育理论的教学却涉及较少,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只是关注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传授,但是对于为什么选择使用这样的技能,对于相关的体育运动教学理论、生理学理论等提及较少。
5.4 创新体育教学模式,通过不同项目全面融入美育
目前多样化、现代化、高质量的学校体育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强化学校体育教学与训练,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体育课程教学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内容,适宜的练习密度和强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技能学习和体能发展实效;积极开展竞赛活动,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使体育课堂成为落实“教会、勤练、常赛”要求的重要阵地,在融入美育教育的同时提高学生专项运动水平。
(作者单位:1.新乡工程学院;2.新乡职业技术学院)D235FCEE-10F8-49E2-8790-9A8E5165FDD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