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体育教师的角色挑战、重新定位与治理路径
2022-07-06孙铭珠孟涵尹志华
孙铭珠 孟涵 尹志华
摘 要:近年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繁出现而导致的健康危机,极大地考验了我国在各领域的治理水平,也对“健康中国”背景下体育教师队伍角色定位和快速转型带来了新挑战。研究表明,学校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发展不平衡、学生体育素养低下和健康素养缺失、面对重大健康危机处理时体育教师缺位、常态教学被冲击时线上体育课程与教学仓促开展是我国体育教师角色面临的新挑战;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拥有者、学生体育与健康问题解决的引导者、应对重大健康危机的积极参与者、体育与健康线上课程的设计者是体育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基于此,从全生命周期视角并基于教师社会化理论模型,提出了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体育教师角色转变的治理框架,在预社会化阶段应呵护“潜在的未来体育教师”的角色意识,在专业化社会化阶段应重构公共健康导向的职前体育教师培养模式,在组织社会化阶段应多维度引导体育教师更新专业素养。
关键词: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体育教师;角色重构;教师社会化;有效治理
中图分类号:G80-0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22)02-0026-09
Role Challenge, Repositioning and Governance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ajor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SUN Mingzhu1, MENG Han2, YIN Zhihua2,3
1. Division of P.E.,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Shanghai 201620, China; 2. College of P.E. and Health,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1, China; 3. Postdoctoral Mobile Station of P.E.,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frequent emergence of major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led to health crisis has greatly tested the level of governance in various fields in China, and also brought new challenges to the role orientation and rapid transform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ealthy China".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unbalanced development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education, low physical literacy of students and the lack of health literacy, absence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the face of major health crisis, and hasty development of online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and teaching when normal teaching is impacted are the new challenges faced by P.E. teachers in China; the owners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knowledge and skills, the guides for students to solve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problems, the active participants in major health crises and the designers of online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courses are the role reorient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Based on th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whole life cycle and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model of teacher socializ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governance framework to deal with the role transform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ajor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In the pre-socialization stage, we should take care of the role consciousness of "potential futur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the professional socialization stage, we should reconstruct the public health oriented pre-servic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training mode, and in the organizational socialization stage, we should guide them in multiple dimensions to renew their professional quality.F5B7A8B2-699B-45A0-82A6-CC166CFFC07D
Key words:major public health emergency;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role reconstruction; teacher socialization; effective governance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事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与人民健康,事关经济长期稳定发展,也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完成的质量[1]。近年来,随着非典、甲型H1N1流感、脊髓灰质炎、埃博拉病毒、寨卡病毒、新冠肺炎疫情等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频繁发生,给各国人民的生命安全、身心健康带来了巨大危险,严重扰乱了各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领域的正常秩序。对此,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志在党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式上指出,“要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儿童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如何提高其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至关重要。基于此,教育部于2021年11月印发了《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不仅将“传染病预防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作为五大内容领域,而且提出教师要在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中发挥重要作用。众所周知,中小学并未设置专门的健康教育课程,而主要是将健康教育融入体育课程之中,且体育教师是执行健康教育的主要责任人。对此,《“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培养健康教育师资,将健康教育纳入体育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内容”。因此,从提高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治理水平角度出发,思考如何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更好地引导体育教师剖析自身发展面临的挑战、摆正自身角色并努力地适应时代需求是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
1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体育教师角色面临的挑战
1.1 学校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发展不平衡带来的挑战
民众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危机处理能力部分来自生活实践中逐步积累的实战体验,但更多是在接受正规教育的课程学习期间所掌握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因此,健康教育课程应该是民众具备应对公共健康危机能力的重要教育载体。追溯我国教育发展史可知,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历来都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更多依附于其他课程而存在,而体育是最重要的依附载体之一。自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在“运动技能中心论”时代,体育课程中难觅健康教育的踪影。改革开放之后,体育课程和健康课程才逐渐从独立走向融合,先后经历了“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单一发展阶段(1979-1989)”“注重结合发展阶段(1990—2000)”“内部融合发展阶段(2001—2015)”“全面融合发展阶段(2016年以来)”共4个阶段[2]。对此,《“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以中小学为重点,建立学校健康教育推进机制。构建相关学科教学与教育活动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经常性宣传教育与集中式宣传教育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模式”。而体育课程则是当前国家明确要求的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最重要的课程,比如《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就明确指出,健康体育是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3];而新颁布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更是将健康教育作为五大课程内容[4]。时至今日,“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名称已经深入人心,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二者已俨然成为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处于平行地位的两大关键部分。但可惜的是,这种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的融合,更多是政策设计层面的“一厢情愿”,现实情况并非如此,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仍处于发展极度不平衡的状态。
这种被北京大学健康教育专家余小鸣教授称之为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两张皮”的相互割裂的现实,凸显了健康教育在课程中处于极度弱化的地位,严重违背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关于加大学校健康教育力度的精神。比如,在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计划中,很难寻觅与健康教育相关的教学目标表述,更多侧重于运动技能学习;缺乏规定的健康教育教学课时,缺乏专业的健康教育教学师资,缺乏系统的健康教育教材,缺乏严格的健康教育实施监督机制[5]。实际上,这种发展不平衡一直都存在,只是在尚未碰到重大的健康危机时,社会对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关注不足,导致这种发展不平衡状态似乎成为了理所当然的合理性。当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来临时,就凸显出学校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发展的不平衡,这对体育教师的专业性提出了挑战。从“应然”的角度审视,健康教育和体育教育就像一架天平的两端应该处于同等重要地位,但健康教育的弱化使得体育教师缺乏相应的培训,最终导致不会教健康教育,体育教师因此也沦为“只会教运动技术的体育与健康教师”,其专业认同度大打折扣。然而,随着近年来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频频发生,健康教育在未来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中一定会受到高度重视,这对于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既是机遇更是挑战。
1.2 学生體育素养低下和健康素养缺失带来的挑战
从知识中心观到素养本位的发展是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即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以超越知识与技能而成为学习的终极目标,这是因为只有从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并重构基础教育课程、教学与教材体系,才能有效应对知识社会、信息文明的挑战[6]。基于此,教育部提出了包含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3个方面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其中,运动能力是形成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的基础,健康行为是发展运动能力和体育品德的核心,体育品德是提高运动能力和改进健康行为的保证[7]。三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然而,当前我国学生却面临着体育素养低下,健康素养缺失的窘境。
在体育素养方面,当前我国学生的运动能力、体育品德的水平离预期目标还相距甚远,学校体育面临着学生体质连续下降,上了12 年甚至更多年的体育课却没有掌握一项运动技能,学生喜欢运动却不喜欢体育课三大难题[8]。当前学生只会一些碎片化的运动技术,甚至连基本的运动技能都不会,这与体育教师过多重视单个技术的孤立教学是分不开的。注重技术学习的教学目标、单一枯燥的教学内容、脱离真实情境的教学方式、评价学生的指标过于简单等,都造成了学生难以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提高体育素养水平。体育素养的低下,导致学生无法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当遭遇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要求居家时,就出现了久坐、不想运动、不会运动的情况,肥胖、近视、抑郁、焦虑等问题也就随之逐步显现。与多少具备一些体育素养相比,学生的健康素养则几乎处于缺失状态。一项针对山东省12 458名城市初中学生的横断面调查结果表明,山东省城市初中学生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仅为14.6[9],而河南省驻马店市高中学生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仅为29.83[10],其中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尤其低下。学生健康素养的缺失,使得他们健康意识缺乏、健康行为较差、健康管理技能低下,并进而导致在现实中遇到重大健康危机时无所适从,这对于达成《“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提高全民健康素养”的目标产生了较大负面影响。比如,自2020年9月起,全国报告了超过30起诺如病毒病暴发的案例,涉及病例约1 500例,遍布山西、黑龙江、海南等各省市。诺如病毒感染主要发生在学校,表现为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其传染性很强,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多数是因为吃了携带诺如病毒的食物而被感染,包括摄入污染的食物、水、生食水果、饭前便后未正确洗手等。当学生在面对这些健康危机时显得束手无策。实际上,学生体育素养低下和健康素养缺失,与其在体育与健康课上未接受系统有效的健康教育有着密切关系,而体育教师则需要承担重要的责任,这也对其未来角色提出了挑战。F5B7A8B2-699B-45A0-82A6-CC166CFFC07D
1.3 面对重大健康危机处理时体育教师缺位帶来的挑战
体育教师不仅仅是一个专业工作者,更是一个“社会人”,他们生活在人群和各个社区之中,如果他们能够在社会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才会受到更多人的尊重。也就是说,体育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心中的模范,也要成为普通民众心中的模范。正如扬雄《法言·学行》所说“师者,人之模范也。模不模,范不范,为不少也”。从世界各国情况来看,大量研究表明,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相对较低,边缘化现象较为严重[11]。导致体育教师边缘化的因素很多,但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可能与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影响有限,未能很好地体现出体育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特性密切相关。比如,在面对重大健康危机需要处理时的缺位,他们没有机会发挥自己在体育与健康方面的专业特长,使得“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污名化现象[12]所产生的负面形象逐步累积。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当前我国“健康服务供给总体不足与需求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而开发更多健康相关人力资源以提供多层次的健康服务,以缓解公共卫生健康人员短缺的困境显得尤为急迫。因此,在面临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爆发的健康危机时,体育教师虽然不可能像专业医生那样直接研制药物或治病救人,但仍然有大量与健康相关的服务工作可以承担。比如,可以作为志愿者参与社区组织的抗疫活动、模范遵守临时管制措施、捐助财物扶助重点疫区、引导居民改变不良的生活习俗、帮助普通民众树立公共卫生意识、通过引导居民居家锻炼缓解焦虑情绪、积极回应一些误传的信息而帮助群众以正视听等[13]。以帮助民众树立公共卫生意识为例,当遇到重大健康危机时,一般民众的公共意识不强,自保、观望的心态较为严重,甚至轻信谣言,出现相信土方、秘方并传播虚假、错误疫情信息的情况。此时,体育教师应该挺身而出,以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基础,通过社区走访、新媒体传播、网上公开讲座、一对一的运动指导等方式,引导民众形成正确的健康认知,并教会他们逐步掌握常见的健康行为。作为受过规范的大学本科教育甚至研究生教育的体育教师,上述工作所涉及到的一些专业知识在大学期间的运动生理学、健康教育学等课程上均已学习。然而从媒体可知,有关体育教师发挥专业知识促进抗疫的报道较少,这需要引起体育教师的重视。因此,作为教师中的弱势群体,体育教师不能被动等待社会召唤,而应该在面对重大健康危机时主动出击,彰显社会责任担当,学以致用,用自己的专业表现赢得他人敬重。
1.4 常态教学被冲击时开展线上体育课程与教学带来的挑战
当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爆发时,其所具备的隐蔽性、传染性、散发性、伤害性、破坏性[14]使得正常的学校教学秩序极易受到冲击。出于防止学生之间出现交叉感染现象等种种原因,线下教学必然要仓促地向线上教学转变,然而这对体育教师的线上体育课程组织能力带来了巨大挑战。
首先,由于体育学科的实践性,体育教师习惯了传统的线下教学,此外在日常教学中对信息技术的使用频率也较低,主动更新知识储备的积极性不高,因而相较其他学科教师其信息素养相对不足。因此当常态教学被冲击时,体育教师在对信息技术掌握有限的情况下仓促开展线上体育课程与教学,他们可能并不具备在线体育课程设计、制作与实施能力,尤其是对在线直播软件的熟练程度存在较大障碍。当遭遇技术平台不稳定而导致卡顿、过载崩溃时,以往相对较少关注信息技术的体育教师可能会措手不及。一项对15 438名中小学教师的调研表明,对于当前在线平台开展的大规模教学,很多教师觉得比较困难(占比41.26),甚至感到非常困难(占比21.80)。具体困难包括学生无法自主投入学习(占比46.48)、网络和技术不够稳定(占比43.74)、教师自己对技术不熟悉(占比41.72)、教师无法把控课堂进度(占比33.30)、教师无法与学生互动(占比29.76)等[15]。普通教师尚且如此,那么体育教师面临的情况可能会更加严峻。其次,体育课程的实践性决定了并非一台电脑或pad就能满足教学条件,还需要一定的空间、场地和辅助道具等。如果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对环境要求较高,除教学难以进行之外学生的运动热情也会逐渐消减,并进而对线上体育教学产生抵触情绪,能够自觉地跟随老师的节奏进行体育学习的学生人数会大幅减少。
此外,体育教师如何合理选择线上体育课程内容进行教学也值得思考。例如,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线上体育课程与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居家跳绳扰民”“仰卧起坐网课后急性颈部拉伤”等问题屡见不鲜;很多在线体育课程沦为单纯的体能练习或单个技术动作练习,丧失了体育课程的基本内涵。当然,这些问题的存在并非否认体育教师在此过程中做出的努力,而是需要通过明晰这些问题进而找出解决办法,破解当前困境。无论是出于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还是顺应信息化发展态势,线上体育教学都将是我国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要重点关注的方向,这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体育教师应该要了解自身在这方面的短板,同时仔细研究线上体育课程与其他线上课程的区别,通过持续学习提高线上体育课程与教学的实施能力。
2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体育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针对健康取向的体育教师定位,长江学者季浏教授提出应该由“体育教师”转变为“体育与健康教师”[16],长江学者王健教授也提出了同样的倡议[17]。在积极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面临的健康危机、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关于培养健康教育师资的大背景下,体育教师应该定位于“体育与健康教育专业人员”,其内涵具体体现在4个方面。
2.1 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拥有者
体育学科所具备的“身体练习”的实践性,决定了运动技术是体育教师赖以生存的根本,但这并不代表体育教师只需要掌握运动技术。当前,无论是体育教师的职前培养还是职后培训,均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样的误区,认为体育教师拥有高深的运动技术水平就可以包打一切,从而使得他们成为“肌肉炫耀者”的代名词。民众对体育教师这种刻板印象的存在,很显然与长久以来体育教师侧重于将自身定位为运动技术的掌握者密不可分。在SARS、甲型流感、埃博拉、新冠肺炎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的新时代,体育教师在体育和健康领域都应该更新自己的知识、技能与素养,成为名副其实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拥有者。F5B7A8B2-699B-45A0-82A6-CC166CFFC07D
在体育知识与技能方面,作为教化他人的专业工作者,體育教师既要掌握扎实的运动技术,更需要掌握系统的体育知识与技能及其运用和教学方法。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生的运动情况来看,学生不会运动、不想运动的困境凸显了体育教师对学生在校期间的体育教学过于注重技术学习,并没有引导学生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的运用方法和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其本质就是学生不会解决体育问题。基于此,体育教师一方面要在掌握运动技术的基础上,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从运动文化、锻炼原理、生物力学、技能运用等角度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要更新自己陈旧的教学方法,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出发点,探索结构化、情境化、生活化、信息化等问题解决方式的体育教学新方法,跨越学校的时空限制,基于课堂引导学生学会在课外和校外进行运动,并积极影响他人。
在健康知识与技能方面,当前体育教师对公共卫生与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储备严重缺乏,他们在大学期间可能只粗略地学习了运动生理学、解剖学等有关理论,而对安全与急救、科学健康观、健康信息、慢性病防治、基本医疗、急性传染病防控、环境污染与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合理饮食与控烟限酒、健康环境建设、健康监测与评估等方面系统性的健康知识与技能则了解较少,但这些不仅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中提及的基本内容,也是指导学生应对健康危机必备的知识与技能。普通体育教师尚且如此,就更不用说那些非体育专业出身的体育教师与偏远山区的乡村教师了。当然,体育教师对健康教育知识与技能的缺失除了自身的责任之外,更多与高校体育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有关。但无论如何,今后体育教师都应该掌握扎实的健康知识与技能。
2.2 学生体育与健康问题解决的引导者
如前所述,在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引发的健康危机时,学生长时间居家凸显了很多问题,其背后的实质均指向体育与健康问题解决的能力缺乏,这与中国学生在整体上强于知识性的考试弱于问题解决和创新一脉相承,这足以说明指向问题解决的核心素养导向课程改革的重要性[18]。著名教育家杜威作为实用主义教育思潮的代表性人物,突出经验哲学,反对僵化的传统教育及其形而上学,尊重儿童个性、本能与兴趣,强调儿童中心,早就提出了“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做中学”等一系列新教育主张,认为学校是通过问题激发儿童好奇心的地方,且“问题本身应该驱使儿童自己设定任务”[19]。由此可见,指向问题解决的教育思想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提出,并且早已传入中国,只是“理论与实践的两张皮”导致了现实的教育并不以问题解决为中心而已。那么,如果要学生通过体育学习学会解决体育与健康问题,则需要体育教师成为学生体育与健康问题解决的引导者。
基于此,体育教师首先要具备强烈的问题意识,实质是对问题的敏锐度。在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体育俱乐部组织、健康教育活动等方面,体育教师以培养学生在这些方面的问题解决为出发点,敏锐地察觉这些教育活动蕴含着哪些需要关注的问题。比如,城市中小学运动场地狭小,体育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狭小空间自主设计和实施锻炼活动方案的能力,而这与重大健康危机产生时需要居家期间所面临的家庭空间狭小是相似的。其次,体育教师要掌握体育与健康的问题设计能力。以传染性疾病防控为例,面对同样的问题和情境,缺乏问题设计能力的体育教师可能会沿着“什么是急性传染病、急性传染病的特点与危害、急性传染性的防控措施与注意事项”的知识逻辑组织教学,而具备问题设计能力的体育教师则可能会为学生设计一个某急性传染病突发期间,小区或村口将要设卡对人群进行盘查和体温测量,并宣传防控知识的复杂情境,然后让学生以志愿者的身份学会解决这一问题。另外,体育教师还应该具备问题资源的转化能力。多年来国内外所发生的这些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使得现实生活中积累了大量和体育与健康相关的素材,如居家锻炼方案、方舱医院跳广场舞和打太极拳、口罩佩戴、野生动物保护、公共场所消毒等,这些来自于生活的素材为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教育方式奠定了基础。但是,这些碎片化的素材不会自动转化为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资源,而体育教师如果具备将这些资源进行课程化的能力,那么就会为培养学生的体育与健康问题解决能力提供保证。
2.3 应对重大健康危机的积极参与者
新冠疫情在全球迅速传播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在致法国总统马克龙的慰问电中首次提出了“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倡议[20],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进一步深化,不仅是解决新冠肺炎疫情而守护全人类生命安全的重要解决路径,也是未来我国乃至全世界在面临类似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指导方针。从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角度来看,虽然立足于全人类,倡导全球合作,体育教师似乎不足以在这一共同体发挥作用。但实际上,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构建和发展必然要以各国形成坚实的公共卫生健康体系为根基,否则就成了无本之源。基于此,体育教师可以以专业素养为依托,在应对重大健康危机中积极参与,力所能及地提供《“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所提出的能够满足全体人民需要的、有质量的、可负担的预防、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从而为构建中国卫生健康共同体并进而形成全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力量。
在参与应对重大健康危机的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增强公共意识,打破民众对体育教师长期存在刻板印象而可能导致的自卑心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自信心积极参与,发挥新时代知识分子的社会作用。在中国历史上,应对灾害、战乱、瘟疫等突发性公共事件中,教师自觉担当起社会责任,通过多方面的努力稳定民心、扶助民生、消除民瘼发挥了重大作用。张仲礼在研究晚清士绅时,就收集了大量的相关案例[21]。公共意识的激发与增强,能够引导体育教师在第一时间主动参与到健康危机应对所需的健康知识宣传、健康行为干预、健康谣言疏导等行动中。体育教师在积极参与应对重大健康危机的过程中要注意准确的定位,即要根据自己具备的专业知识有的放矢的参与,既不能沦为只会使力气的身体参与者,也不能盲目地高估自己的专业能力。从公共卫生体系的架构来看,体育教师参与宏观层面健康决策和政策以及中观层面治病救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准确的定位应该是微观层面的健康科普与行为实践工作。比如,以志愿者身份参与疫情管制、信息排查、健康物资调度;通过自己学习的专业健康知识引导民众正确认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性,帮助民众尤其是老年人准确识别各类健康谣言;通过身体力行的方式积极参与社区消毒、垃圾分类、身体护理、科学锻炼指导等,从而为应对重大健康危机发挥力所能及的带头作用。F5B7A8B2-699B-45A0-82A6-CC166CFFC07D
2.4 体育与健康线上课程的设计者
当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正常的学校教学基本上会受到极大冲击,学生无法正常在校学习,因而在线教学成为最好的补救措施。例如,新冠疫情而开展的大规模在线教学掀起了中国教育信息化的热潮,这在未来将成为一种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常态[22]。对于体育教师而言,借助“停课不停学”而涉足的在线体育课程实施,重新定位自己在信息化时代的角色,从线下体育课程实施者逐渐成为体育与健康线上课程的设计者,以适应未来长期存在的线上教学至关重要。虽然有很多人认为体育课程并不太适合在线教育,但国际经验表明并非如此。例如,在美国已有31个州允许通过在线体育课程获得体育学分,在2015—2016学年,大约超过200万的K-12阶段学生参加了在线课程。超过400万门课程已经完成,其中大约10是健康和体育课程[23]。此外,美国健康与体育教育者协会(Shape America)在很久前已着手开发了一套线上体育课程资源,因此新冠疫情来临之际为该国体育教师开展在线教育提供了有效且实用的指导。
首先,体育教师要具备信息化的教学意识,转变传统的认为体育是一种实践活动,与信息化的线上教育无关的陈旧观念,主动学习基本的信息技术,尤其是掌握腾讯会议、ZOOM、学习通、超星、CCTalk、钉钉等在线平台的使用技巧,使得这些新的信息技术成为自己开展教学的强力助手。在掌握信息工具和平台的基础上,体育教师应学会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资料搜索、资源获取、知识融合、互动交流等,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其次,体育教师要掌握系统设计线上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能力。要设计真正的线上体育与健康课程,就需要严格遵循线上课程设计的基本环节,即“教学分析、制订目标、选择策略、选择技术、设计活动和评价调整”。以新冠疫情为例,期间出现的大量线上体育资源大多数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线上体育课程,顶多只能被称之为线上体育学习资源,这是因为仓促开展线上教学的体育教师们并未具备真正设计线上课程的能力[24]。此外,体育教师还要掌握落实线上体育课程的能力,即引导学生如何通过线上体育与健康课程和线下自主体育学习结合起来。线上课程设计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在短期内无法开展系统培训或对已毕业而不能回炉学习的体育教师而言,积极进行自主学习以积极适应新态势是关键。总之,具备线上体育课程设计能力的体育教师能够更加自如地应对因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导致的教学秩序改变。
3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体育教师角色转变的治理路径
各类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发的健康危机对教育领域的挑战,需要进行系统性、结构性和全局性的治理[25],而用系统的思维思考体育教师面对的挑战,既是应对《“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实施背景下所遭遇的公共健康危机问题的内在要求,也是教育提升公共危机治理能力的方法论。基于此,从体育教师“全生命周期发展”的角度出发,基于“教师社会化(Teacher Socialization)”理论的系统架构,突破传统视野中体育教师发展路域的局限性,是可行的治理路径。
3.1 教师社会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体育教师角色转变的治理框架
教师队伍治理在内涵上体现为更好地促进教师适应时代发展。在传统视野中,依托教师教育一体化视角,认为体育教师角色转变应该从职前教育、入职教育和在职教育三个阶段予以系统考虑。虽然这种观点仍然占据教师教育领域的主流,但只是从“教师已具备教师身份”的角度予以考量。实际上,教师的成长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很多人选择教师作为职业的原因皆缘起于他们在中小学阶段对教师职业的深度感知。Feimen-Nemser等人的研究表明,当新入职的教师面对复杂的教学情境时,其头脑中反应最快的是回想自己在学生时代是如何体验教学的,其次是回想大学时代自己在作为职前教师时,中小学指导教师是如何在教学实习中教他们处理教学实践问题的[26]。该研究的影响力非常大,说明了基础教育阶段潜移默化对教师成长影响的极端重要性。
基于此,教师社会化(Teacher Socialization)的三阶段模型被提出[27],并被Lawson引入体育教师社会化之中。他提出了以时间为基准的三阶段连续体,即体育教师社会化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教师职业的文化体验与适应(Acculturation),即指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正式进入专业学习之前,通过向体育教师、教练和其他重要他人学习和了解体育的阶段。该阶段通常又称之为“预社会化”,从个体出生即开始,一直持续到个体决定进入教师教育专业学习。在该阶段,未来教师作为学生的早期经验和角色认同,使得他们将自己设想为教师。有证据表明该阶段是“体育教师体验到的影响力最大的社会化过程”,产生的影响力可能比在大学期间所产生的影响还大。第二阶段,专业社会化(Professional Socialization),即指未来教师进入到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学习并获得教师资格证的过程。在该阶段,个体在大学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同时,他们也要在其他院系学习一些通识教育课程,还要在当地的中小学完成教学实习。第三阶段,组织社会化(Organizational Socialization),即教师进入工作岗位,正式接受自己作为中小学教师角色的阶段。该阶段是个体通过在某个组织中从事职业,从而继续积累经验的过程。比如,体育教师通过感受其所工作的学校文化,来帮助他们形成关于特定体育教学价值观的相关动作和行为[28]。教师社会化理论在国际上已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突破了狭隘的教师教育始于大学教育阶段的局限,该理论模型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系统治理体育教师的角色转变问题提供了全域性指导框架。
3.2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体育教师角色转变的具体治理路径
3.2.1 預社会化阶段:呵护“潜在的未来体育教师”的角色意识
预社会化阶段目前还未引起国内研究者的足够关注,但国外大量研究表明,中小学学生作为“潜在的未来体育教师”,其主观感受(subjective warrant)和学徒观察(apprenticeship observation)对其未来是否选择体育教师为职业起着决定性作用。主观感受是指个体对教学任务需求的主观理解以及个体对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够满足教学任务需求的主观判断,学徒观察是指个体在多年的中小学学习生涯中,通过观察给自己上课的那些教师的教学行为,从而对教师这项工作所产生的观点和信念。在预社会化阶段,虽然中小学学生只是有可能在未来成为体育教师,但这种意识的觉醒与萌芽需要予以正确引导。换句话说,如果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对体育的体验是美好的,那么未来他们选择成为体育教师的可能性极大;如果他们在该阶段对体育的感受是厌恶的,他们不可能选择成为体育教师,甚至在成年后会使用手中的权力对体育课和体育教师予以压制。F5B7A8B2-699B-45A0-82A6-CC166CFFC07D
从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急需对预社会化阶段予以重视。我国体育教师的培养通过体育教育专业进行,但众所周知,出于考大学更加容易等功利性原因,体育教育专业招收的部分学生缺乏对体育的热爱甚至反感,他们更多地只是将体育作为跳板或将体育教师作为养家糊口的职业。其关键原因在于他们在预社会化阶段缺乏有效的体育教师角色意识引导,甚至还会受到教师、教练、父母、咨询者以及相关人士的反向引导。基于此,为了在培养能有效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优质体育教师,引导他们对“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拥有者、学生体育与健康问题解决的引导者、应对重大健康危机的积极参与者、体育与健康线上课程的设计者”这4个体育教师新角色形成正确认知,学校领导、体育教师、教练、父母等人群都应该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地帮助他们积极认识体育在健康促进中的重要性、体育教师职业的重大意义与美好向往,践行体育教师开展健康服务的责任等,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为他们营造良好的认知环境,形成高度认同感,并积极呵护他们在该阶段形成的极度脆弱的体育教师角色意识,从而为今后选择体育教师职业打下良好基础。
3.2.2 专业化社会化阶段:重构公共健康导向的职前体育教师培养模式
一旦进入体育教育专业,就意味着将会拥有体育教师的合法身份。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对体育教师角色和价值观塑造起着奠基作用,如果要引导体育教师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面临的健康危机背景下转变角色,则在专业社会化阶段需要对职前体育教师的培养模式进行重构[29]。
首先,在专业培养目标层面,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对健康教育师资培养以及新时代线上体育课程教学的新要求,要从传统的“指向运动技术型体育教师”的目标转向“体育与健康教育专业人员”,并在专业内部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强化学生在公共卫生、健康教育、问题解决、信息化教学设计等方面的意识,使其成为掌握健康知识、树立健康信念、养成健康行为、具备健康教育和健康传播能力的专业教育人员。其次,在课程设置层面,适当减少运动技术类课程,增加运动技能分析与应用、教师教育教学法、体育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等课程,尤其是要大幅增加《“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所涉及的公共卫生、传染病学和流行病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安全应急与避险、心理健康、生殖健康等课程的设置。同时,借助教育部大力推进的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契机,打造一批一流的体育教育专业新型精品课程,推动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社会实践、虚拟仿真实验等多样化课程建设,并以互联网为依托加强优质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在专业师资层面,要通过内培外引的方式,改变体育教育专业任课教师的结构,适当减少纯运动技术教师数量,引导任课教师向运动健康促进、公共健康与流行病学、体育健康大数据、体育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方向发展,打造新型教师队伍,培养职前体育教师在这些方面的角色胜任能力。在实践培养方面,主要是在见习和实习过程中,强化职前体育教师的体育与健康问题实践解决能力,在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实习的基础上,安排学生前往社区卫生中心、公共卫生机构、志愿者服务机构、非营利性健康组织等机构进行实践,从而帮助学生获得直面解决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低收入人群等重点人群健康问题的实践机会。
3.2.3 组织社会化阶段:多维度促进体育教师更新专业素养
组织社会化是一个漫长的阶段,从踏入工作岗位的那一刻开始,体育教师就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组织社会化进程。但研究表明,组织社会化阶段对体育教师的影响并不明显,很多体育教师会在工作岗位上不断体验冲突、沮丧、失败等,最后导致得过且过等现象的出现。而所处环境、入职辅助项目、现实情境冲击、学校文化、工作压力、对工作的主观态度等都会对体育教师是否能够成功实现组织社会化产生影响,影响其未来角色转变的因素包括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
主观方面,体育教师应该保持清醒的意识,主动学习和适应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代面临的角色转变挑战,通过线上与线下学习、正式与非正式学习、学历教育学习与非学历教育学习等方式,主动更新自己在体育与健康、公共卫生、信息技术、危机时刻的组织领导力等方面的知识储备,提高专业素养,积极面对新时代可能面临的各类挑战。客观方面,学校应该为体育教师有意识地创造角色转变机会,比如强化体育教师的公共卫生职责意识和在处理健康问题时的主动担当责任感。目前教育部正在部分地区推行“中小学健康副校长”遴选,这是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各地各校可有针对性地培养体育教师向这方面发展。各级各类部门在开展体育教师培训时,要有意识地结合SARS、埃博拉、新冠肺炎等重大健康危机的现实,设置一些运动与大健康交叉、信息技术与教育交叉等方面的课程,并强化上述课程的实践体验,减少纯粹的理论讲授,从而培养体育教师在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传染病预防与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安全应急与避险等方面的能力。在体育教师评价方面,在职称晋升和人才计划等评审时,未来可以加大对体育教师在四个新型角色方面的能力考核,通过“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强”的方式倒逼体育教师转变自己的角色。
參考文献:
[1]宋丽娜,曲洪波.“十四五”期间提升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问题探索[J].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21,23(4):24-29.
[2]舒宗礼,王健,夏贵霞.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健康教育政策演进特征研究 [C]. 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2983-298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5]尹志华,张古月,孙铭珠. 关照健康:重大疫情下体育与健康课程面临的挑战、责任和未来转向[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20,36(2):20-25.F5B7A8B2-699B-45A0-82A6-CC166CFFC07D
[6]张良. 核心素养的生成:以知识观重建为路径[J].教育研究,2019(9):65-70.
[7]尹志华.论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方面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J].体育教学,2019,39(1):13-16.
[8]季浏. 我国《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J].体育科学,2018,38(2):3-20.
[9]冷艳,孙桐,张少华,等. 山东省城市初中学生健康素养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6,32(8):681-685.
[10]胡馨. 河南省驻马店市高中学生健康素养状况及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8,45(23):4324-4326.
[11]Smith BT,Karp GG. Adapting to Marginalization in a Middle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J].Journal of Teach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1996,16(1):30-47.
[12]張志斌. 体育教师污名化的成因、逻辑与自我救赎[J].体育与科学,2020,41(3):66-71.
[13]蒋纯焦. 论突发性公共事件中教师的社会担当——以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例[J].中国教育学刊,2020(3):7-11.
[14]杜人淮,吴文杰. 论政府在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中的角色定位——以中国政府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职能作用发挥为例[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20(6):4-9.
[15]杨晓哲,张昱瑾. 疫情防控下中小学教师在线教学与在线培训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20,30(3):5-11.
[16]季浏. 体育教师未来不再是“教书匠”[N]. 中国教育报,2017-01-06(08).
[17]王健. 时代的呼唤:体育教师向体育健康教师的转换[C]. 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158.
[18]杨向东. 基于核心素养的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研制[J].全球教育展望,2017,46(9):34-48.
[19]黄书光. 杜威教育理论的实验精神及其在中国的传扬回应[J].教育发展研究,2019(22):10-14.
[20]刘恩东. 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时代价值[N].学习时报,2020-03-27.
[21]张仲礼. 中国绅士的收入[M].费成康,王寅通,译.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22]刘振天. 一次成功的冲浪:应急性在线教学启思[J]. 中国高教研究,2020(4):7-11.
[23] Digital Learning Collaborative. Snapshot 2019: A review of K-12 online, blended, and digital learning[EB/OL]. (2020-04-01)[2021-02-22]. https://www.digitallearningcollab.com.
[24]尹志华. 基于国家课程标准的线上体育课程设计要点解析[J]. 中国学校体育,2020(3):8-10.
[25]林克松,朱德全. 教育应对公共危机的分析框架与行动范式——基于“新冠”重大疫情危机的透视[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4):118-126.
[26] Feimen-Nemser S,Buchmann M. What is student teaching teacher education? [J].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1987(3):255-273.
[27] Lortie DC. Schoolteacher: A sociological study[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75.
[28]尹志华,贾于宁,叶静雯,等. 成为“社会人”:体育教师社会化的探索与思考——美国普渡大学Thomas Templin教授和阿拉巴马大学K. Andrew Richards教授跨代际学术访谈录[J].体育与科学,2019,40(1):18-27.
[29]尹志华,贾于宁,孙铭珠,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建设的挑战与治理策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0,43(3):142-148.
收稿日期:2021-03-25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编号:21FTYB006),中国体育科学学会重点项目(编号:2021001),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编号:2021M701932)。
作者简介:孙铭珠(1988- ),女,山东烟台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训练。
通讯作者:尹志华(1987- ),男,湖南石门人,博士,副教授,在站博士后,研究方向体育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
作者单位:1.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体育教学部,上海 201620;2.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上海 200241;3. 清华大学体育学博士后流动站,北京 100084F5B7A8B2-699B-45A0-82A6-CC166CFFC07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