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2022-07-06文小红
文小红
摘要: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时,应加强对各类传统文化的开掘与借助,并以学生实际为基础,通过各类教学活动的开展,为学生近距离感知、体味、了解传统文化创设条件。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洗礼下,领悟华夏先辈的思想智慧与劳动结晶,从中汲取养分,获得语文核心素养的塑造。同时,借助传统文化感召作用的发挥,帮助学生建立文化认同感与民族自信力,拓宽认知视域,丰富人文涵养,逐步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与积极的人生态度。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融合策略
引言
小学是学生养成各项文化基础的重要阶段,语文教师推动传统文化在语文课程内容中的有效融入,可以使学生在了解不同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开阔个人的学习视野,同时还能够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由此可见,教师在语文课程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是较大的。但是在当前,很多教师更追求学生对理论化语文课程内容的记忆,在这样的课程教学目标下,较多语文教师的个人教学思维被限制在教材内容的开发上,学生接受到的课程知识有限,对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认知不足。师生双方在视野上的限制导致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有限。由此可见,创新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形式,在语文教学中进一步融入传统文化是比较重要的。
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现状
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需要立足于学生的语文学习特点。推动传统文化在语文课程内容中的融入,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形成明确的理解。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特别是传统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同时他们天真活泼的性格推动着他们探究兴趣的发展。在优秀传统文化中无论是道德引导还是价值输出方面的知识内容,都是推动学生个人文化基础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内容。然而,在现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讲解有限,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课程中的融入有所不足。首先,从小学语文教师的文化认知方面来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融入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不够了解,主要表现为在教学中更重视对学生文化知识学习能力的培养,认为优秀传统文化可以等到初高中再学习,所以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大都要求学生对古诗词进行背诵、默写,却不做拓展性的知识讲解活动。其次,教师对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课程内容融合的力度不够,很多教师虽然意识到在语文课程中融入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但是在课程教学中却缺乏围绕传统文化内容开展探究实践活动的意识,导致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价值和文化价值的理解有限。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改变教学组织方式,促进理解感悟
在教学中,为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教师要改变以往“讲授法”的教学组织方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组织适合的课堂教学活动,于朗诵展示、课本剧表演、角色体验、故事讲述等丰富的课堂组织形式中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悟,加深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其中,在课本剧表演课堂活动组织中,可以“演绎中华经典,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开展活动。活动中,为学生推荐适合的课本剧表演剧目,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要表演的剧目进行展演,以全新的形式演绎传统文化,通过表演让其他同学感受到崇高的道德内涵和丰富的道德情感。课本剧表演有利于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悟,为了激励学生倾情演绎课本剧,教师可精心设置一些奖项,以激励学生主动走上舞台,积极参与到传统文化展演活动中。故事讲述课堂活动组织中,教师还可精心设计三分钟的演讲环节,引导学生用心搜集蕴含丰富传统文化的经典故事,用一口普通话、一颗中国心讲好故事。讲故事过程中,将打造一个良好的传统文化传承氛围,引导学生与传统文化展开“深度沟通”。课堂上,还可围绕孝、仁、礼等内容设计主题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有序、清晰,学生易于进行学法迁移,教学主题理念则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逐渐深入学生内心,使之受到影响和教育。
(二)开展课下实践延伸活动
平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语文教材上关于传统文化的内容相对较多,部分内容的理解难度较大,学生在理解时可能会感到不知所云。这就需要通过一些实践延伸活动来对于传统文化的形式内容和载体,进行更加高效的实际探索,才能让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理解起来也更加高效,使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高度融合。教师应对课下实践延伸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一定的调控,在尊重学生的意愿和学习需求的基础上来确定具体的内容,这样可以兼顾学生、教师和实际情况等多方需求。以传统节日为例。教师可以在放寒假的时候布置一些春节传统习俗实践调研任务,让学生分别领取任务,利用假期时间来进行实践观察,深入到农村观察当地的民风民俗或相关的文娱活动。小学生看到农村的小朋友放鞭炮、唱歌谣的时候也会受其感染,看着家家户户贴春联、包饺子、赶年集相信也会感受到其中的传统文化节日的氛围。在认真体验和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学生会对传统文化有更多理性和现实的认知。教师也可以适当地将一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确定实践探究的方向以及具体的项目,顺应了学生探索兴趣与能力培养的需求。教师要及时地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和课下实践调研活动的参与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布置的实践探索任务要和语文教学的进度紧密相关。
(三)结合民俗文化,开展生活化教学
根据新课标的相关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而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知识和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通常喜欢以生活经验进行知识解读与理解,那么教师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课程知识有效融合的过程中,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生活,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在深化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激发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成效对学生基础文化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在小学阶段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有效融入,不仅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相适应,同时也能够进一步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信息化教学、生活化教学和游戏化教学的方式,在深化学生对语文知识理解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
参考文献:
[1]刘菊梅.探究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入策略[J].学周刊,2021(29):73—74.
[2]蒋文彦.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融入[J].家长,2021(27):124—125.
本文系兰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博雅系列”主题德育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LZ[2020]GH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