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砂六君子汤联合温针灸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临床观察
2022-07-06朱江
朱江
【关键词】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香砂六君子汤;温针灸;疗效;安全性
慢性胃炎是一种发生在胃黏膜的慢性炎症,病因比较复杂,一般是生物因素、免疫因素、物理因素以及化学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患者通常会变现出食欲不振、嗳气、消化不良以及恶心反酸等症状,严重者可能伴发腹痛、便秘、消瘦等,需及时治疗,以免导致炎症反应加剧对胃黏膜形成更大侵害,可累及发展为胃癌。脾胃虚寒型胃炎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患者常表现出受凉或者使用过凉食物后发生胃部隐痛,热敷或者进食温性食物后可有效缓解,需要采取温中健脾、和胃止痛治法,可采用香砂六君子汤搭配温针灸治法,具有比较理想的疗效,并且不会对患者造成额外伤害,安全性较高。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研究,病例数30例,时间跨度2019年10月至2021年3月,随机分组。15例纳入对照组,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24~67岁,平均病程(48.63±1.02)岁,病程3~8年,平均病程(5.15±0.78)年。15例纳入观察组,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24~67岁,平均年龄(48.75±1.13)岁,病程3~8年,平均病程(5.26±0.80)年。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相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组间比较。
纳入标准:经中医辨证分型诊断后确定为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知情且自愿参加本研究,同意接受相关中医治疗;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排除标准:妊娠期女性或者哺乳期女性;精神疾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差,不能按时用药;合并恶性肿瘤;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香砂六君子汤治疗,方剂中药组成为:人参10 g、茯苓10 g、陈皮10 g、白术10 g、炙甘草6 g、半夏10 g、木香10 g、砂仁10g,加入1000mL水一同煎煮,取液400mL分两次服用,早晚各一次,1剂/d,连续用药15 d为一个疗程。
观察组患者使用香砂六君子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温针灸疗法,取穴:天枢穴、关元穴、足三里穴、气海穴、神阙穴、中脘穴,上述穴位为温针灸主穴,另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表现增加胃俞穴、脾腧穴、内关穴等,按照先主穴后配穴顺序,依次对上述穴位使用相应毫针进行温针灸,每个穴位保证1 min以上,以患者穴位麻胀为度,每天温针灸1次,连续温针灸15 d。
1.3评价指标
对患者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疗效评价标准:(1)显效:胃部不适、反酸等疾病症状消失;(2)有效:症状明显改善;(3)无效:症状未改善或加重。显效和有效记入治疗有效率计算。
对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进行比较:对胃脘痛、泛吐清水、大便溏薄、神疲乏力分别采用0分、2分、4分、6分,代表无、轻、中、重度症状。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疾病症状越明显。
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治疗前、治疗后分别抽取患者晨起空腹状态下静脉血5 mL,进行3000 r/min的离心操作10 min后,分离血清,测定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一7、白细胞介素10。测定方法选择为酶联免疫法。
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应用生活质量自评量表SF-36。对患者进行生理功能、躯体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四个方面的生活质量评价,每个方面的评估总得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对患者治疗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恶心、呕吐、腹泻、皮损。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治疗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数据,均采用[例(%)]形式表示,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计算,通过x2检验评价其统计学意义。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观察,观察组治疗有效率100.00%,与对照组73.33%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进行胃脘痛、泛吐清水、大便溏薄、神疲乏力中医证候积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胃脘痛、泛吐清水、大便溏薄、神疲乏力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得分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治疗前后比较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治疗前比较,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0水平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8水平相比于治疗前明显下降,白细胞介素10水平相比于治疗前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一8水平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白细胞介素10水平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2.4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治疗前后比较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SF-36量表治疗前后组间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SF-36量表得分生理功能、躯体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生理功能、躯体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得分均明显比治疗前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生理功能、躯体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得分比对照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2.5两组患者治疗不良反应情况
两组患者进行中医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5。
3讨论
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慢性疾病之一,具有起病隐匿、病情进展缓慢、病情迁延不愈、易复发等特点,对患者生活与工作形成巨大影响。如果炎症持续存在并且不断扩大病灶范围的话,极易对胃黏膜造成严重损害,破坏其屏障功能,导致胃功能降低,影响正常进食,严重可诱发胃穿孔、胃癌等严重后果,不容小觑。慢性胃炎的病因有很多,发病机制也比较-复杂,根据病因、症状的不同,慢性胃炎具有多种类型。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是中医辨证分型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慢性胃炎类型,主要是因为患者平时喜欢吃冷食和冰饮等,或者因为受凉对胃黏膜形成了损害,致使胃黏膜遭受破坏而引发胃脘痛、胃胀、暖气、反酸等,需及时治疗。胃炎患者在致病菌侵害下出现胃黏膜损伤,诱发炎症,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0为典型的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具有增强吞噬细胞吞噬功能作用,在机体感染发生后急剧上升。白细胞介素-8是一种细胞因子,对中性粒细胞有趋化作用,高水平表达提示炎症。白细胞介素-10的作用是对细胞生长与分化进行调节,参与炎性反应和免疫反应,属于炎症和免疫抑制因子。
慢性胃炎在中医领域归属于“胃痛、嘈杂”范畴,胃部是病位,病程较长,症状明显,轻重不一。胃部是人体脏腑的“大源”,胃炎与肝脾具有重要联系,胃和脾为表里,脾胃功能受损或者脾胃不调是引发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需要给予中医辨证施治,对症用药,以此获得理想治疗效果,快速消除炎症,缓解疾病症状。针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的中医治疗,治法为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首先要在日常饮食上多加注意,主要食用容易消化的食物,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不要进食过凉食物,日常注意胃部保暖,避免着凉。在中药汤剂治疗上,可选择香砂六君子汤,改善患者脾胃气虚情况,起到益气健脾、保胃护胃功效,促进症状缓解。方中人参可增强患者体质,对人体各系统起到明显作用,提高人体适应性,加快病理过程恢复。白术具有健脾、健胃的作用,可以提高患者身体机能,增强疾病抵抗力。甘草起到解痉作用,对胃部平滑肌痉挛有着很好的抑制作用、缓解作用同时可以益气补脾;陈皮可以对小肠的运动进行抑制;木香则可以对支气管平滑肌进行扩张。茯苓可以预防溃疡,淡渗利湿。诸药合理配伍可以起到养胃健脾,和胃益气的功效,缓解胃炎症状。单纯使用中药治疗慢性胃炎虽然可以获得一定治疗效果,但是用药见效慢,并且药物煎煮操作复杂,对火候掌握要求高,因此整体的治疗效果不够理想。温针灸也是中医治法中的一种重要组成,在很多疾病中都可以搭配相应的穴位进行温针灸,起到促进疾病康复,提高药效等作用,辅助治疗效果突出。本研究中采取的溫针灸即为传统针灸疗法,将针刺和灸法联合起来,对与慢性胃炎发病、病理有关的各种穴位进行针刺和灸法,获得治疗效果。
本研究中患者临床疗效观察,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中药汤剂与温针灸联合施治对于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治疗具有很好的效果,相比于单纯的中药汤剂治疗效果更加突出,症状改善快速、明显。患者接受中医治疗后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说明中医疗法在治疗慢性胃炎上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可以放心使用。高艺真等。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同时接受香砂六君子汤与温针灸治疗,相比于只接受香砂六君子汤治疗的对照组患者,15d的治疗研究期间临床疗效更高,治疗方案更加可行、有效,本研究结果与之一致。
综上所述,联合应用香砂六君子汤与温针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临床疗效确切,并且不会对患者造成其他方面的伤害,不良反应少,治法安全有效,应该在临床上予以全面的推广和普及,提高慢性胃炎整体的临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