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5岁重操旧业,只为让 96 岁老母亲开心一笑

2022-07-05歌子

妇女生活 2022年10期
关键词:玉花永清练功

歌子

30多年没练过杂技的他——

看到演杂技能让母亲开心,65岁的他从练体能开始,每天早起跑步1小时,再练蹲起、弹跳,希望尽快恢复基本功

年逾六旬的王永清,家住河南省睢县平岗镇刘老庄村。2021年2月,他父亲病故,96岁的母亲刘玉花伤心欲绝。

整整两天,母亲躺在床上不吃不喝,王永清急得团团转,让妻子王素勤做了碗酸汤面叶端到母亲床前,母亲勉强坐起来,仍不愿张嘴吃饭,倚在床头唉声叹气。

为了让母亲走出悲痛,王永清开始琢磨怎么逗母亲开心。他突然想起,儿时他跟着父亲演杂技练功翻跟头,母亲经常在一旁监督他,见他练功认真就很开心。于是,他想用翻跟头博母亲一乐。几十年没练后空翻了,再加上上了年纪身体僵硬,他尝试了几次,均未成功,有一次甚至摔倒在地,没想到却把母亲逗乐了。一看有效果,王永清信心大增,决定发奋练功。

当年,王永清的爷爷是位魔术师,将在外面学习的杂技技艺带回了刘老庄村,使得刘老庄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杂技村。王永清从小机灵活泼,5岁便跟着父亲练杂技。那时,王永清贪玩、怕吃苦,经常趁母亲不注意偷偷跑出去玩。后来,母亲为了监督他,经常拿着棍子坐在旁边盯着。

8岁那年的一天,母亲让王永清在家练功。他练了一会儿,看母亲出去了,就偷偷溜出去和小伙伴们打牌,直到吃晚飯时才回家。母亲脸色阴沉,厉声呵斥他站好不许动,接着拿来麻绳把他绑在树上,用扫帚猛抽他的屁股,边打边说:“你不好好练功,将来凭啥吃饭?”被母亲教训后,王永清练功再也不敢偷懒了。

从9岁起,王永清兄弟4人就跟着爷爷、父亲拉着架子车走街串巷卖艺。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娱乐方式多了起来,看杂技表演的人越来越少。王永清29岁那年,杂技团解散了。后来,他和邻村姑娘王素勤结了婚。随着4个孩子陆续出生,家里的经济状况窘迫,他到新疆做过生意,在深圳当过保安,闯荡多年后又回到老家流转了20亩地当起了职业农民。这些年,他再也没有表演过杂技。如今,他已经65岁了,身体已大不如前。但演杂技需要强健的体魄,他决定从练体能开始,每天早起跑步1小时,再练蹲起、弹跳,尽快恢复基本功。

为了增加互动,他模仿小时候的情景,找了一根木棍塞到母亲手里。母亲却动情地说:“三儿,你年纪大了,头发都白了,娘哪里舍得打呢!”

当年,父亲教给王永清的杂技主要是顶技和爬杆。如今年龄大了,爬杆爬不动了,他决定多表演顶技。当年用于杂技表演的器具所幸都保存着,他把它们找出来,开始重操旧业。

2021年农历二月二那天,刘玉花早上起来情绪低落,一直发呆,早餐只吃了几口。看到母亲的样子,王永清和妻子商量了一下,对母亲说:“娘,今天天气不错,咱们到外边麦地里坐坐,我给你表演顶碗。”一听儿子说要表演杂技,刘玉花顿时来了精神。

王永清和妻子把母亲带到刚返青的麦田里,让她坐在椅子上,然后开始表演:他拿出顶杆、口捻子和一个青瓷大碗,把碗放在一米多高的顶杆上转动起来,再用牙咬住口捻子,把顶杆放在口捻子上,碗在空中转动。这个节目稍有些难度,王永清瞒着母亲练了一周才渐渐熟练。

看到碗在空中转得越来越快,母亲忍不住拍手叫好,笑容越来越灿烂。

当天中午,在饭桌上,刘玉花对儿子儿媳讲起了当年的顶碗趣事。她说,那时候最怕王永清兄弟们练转碗,生怕他们把碗摔烂。但家里的碗还是没少摔,最后全家只剩一个碗,一家人吃饭都是轮着吃。说到这儿,刘玉花笑出了眼泪。自打父亲去世后,这是王永清第一次看到母亲笑得这么开心。

王永清决定把当年的杂技技艺一点儿一点儿捡回来。每当练好一个节目,他都演给母亲看。看到王永清把以前练杂技的家伙什儿都拿出来派上了用场,刘玉花很欣慰。王永清发现,母亲有时看着看着就会抹泪,他知道,母亲又想起父亲了。于是,他赶紧跑过去给母亲擦泪,讲笑话逗母亲开心。为了不让母亲有发呆的机会,王永清练功时总是动作不停嘴不停。

丈夫在世时耍得一手好马叉,刘玉花也想让儿子给她表演。王永清找出三个锈迹斑斑的小马叉,根据当年的记忆进行练习,可练来练去总是不得要领。母亲看得直摇头。王永清突然想起,父亲当年的大徒弟刘国强很擅长表演马叉,便登门向刘国强请教。刘国强听说师娘想看马叉表演,立即停下手里的活儿,专心教王永清。为了让母亲高兴,王永清把刘国强请到家里,让母亲看他和刘国强一起练功。虽然30多年过去了,但由于当年成千上万次的练习形成了肌肉记忆,刘国强很快就找回了耍马叉的节奏。王永清悟性好,在刘国强的帮助下,表演马叉也很快上了道。

儿时母亲对自己的管教是王永清心中温馨的记忆。为了增加互动,他模仿小时候的情景,找了一根木棍塞到母亲手里。母亲却动情地说:“三儿,你年纪大了,头发都白了,娘哪里舍得打呢!”听了母亲的话,王永清心里暖暖的。

每天,王永清都要练习后空翻。有一次,他练了几下就累得气喘吁吁。母亲把他叫到跟前,抚摸着他的头,心疼地说:“年纪大了,骨头也硬了,翻跟头不利索喽!”享受着母亲的抚摸,王永清心里涌起一股幸福的暖流。

转眼一年多过去了,王永清把当年所掌握的杂技项目恢复了大半,差不多有20个节目。

他们的孝心感染了儿孙们,孩子们也有样学样,争相孝敬老人

让王永清欣慰的是,他一年多的努力换来了母亲越来越灿烂的笑容。虽然王永清有兄弟姐妹五人,但母亲平时只愿住在他家。王素勤是村里有名的好媳妇,和婆婆一辈子没有红过脸。每次哥哥、姐姐、弟弟要把老人接走,王素勤总是拦住不让接,她舍不得婆婆离开。

看到王永清照顾母亲如此用心,兄弟姐妹们也争着尽孝心。王家本就是杂技世家,人人都能表演几套杂技。为了让母亲开心,弟弟也捡起了昔日的杂技技能。不忙的时候,大家都自觉练习,每个人都想练出自己的拿手绝活儿。

2022年农历大年初二,王永清一家30余人聚在一起,欢声笑语,热闹非凡。此前,王永清已和哥哥、姐姐、弟弟们约定,这天不仅要吃饭欢聚,还要给母亲表演各自的拿手绝活儿。表演时间定在午饭后,届时邀请乡亲们前来观看。

午后两点,随着一阵锣鼓声响起,“王家杂技魔术大赛”拉开大幕。97岁的刘玉花身穿大红棉袄,喜气洋洋地坐在表演场地对面的正中间。看着越聚越多的乡亲们,王永清宣布杂技魔术大赛开始,裁判长为母亲刘玉花,并邀请乡亲们现场为表演者打分。

随后,表演者按照年龄、辈分陆续上场,就连王永清9岁的孙子也上场玩起了魔术扑克,赢得现场观众阵阵喝彩。王永清的马叉表演、顶碗等传统杂技项目深受乡亲们欢迎。四弟的独轮车技如行云流水。最终,通过乡亲们打分,刘玉花宣布了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鼓励奖得主,还拿出自己的私房钱给晚辈们发奖。那一刻,刘玉花开心极了。

刘玉花还有个心愿,将已经在王家传了上百年的杂技技艺,继续传承下去。这同样也是王永清的愿望。

要想杂技技艺不失传,只有从娃娃抓起。王永清从去年起,就开始向孙辈传授基本功。

身教胜于言教。王永清夫妇的孝心感染了儿孙们,孩子们也有样学样,争相孝敬老人。王永清的儿子王帅、女儿王香玉只要在家,都会陪奶奶说话,带奶奶到外面转转。

作为王永清的小女儿,王香玉以前就知道父亲当年曾表演过杂技,但从来没亲眼见过。她把父亲的练功视频拍下来传到网上,引起了网友们的广泛关注。网友们感叹:“头发花白的爷爷为让高龄母亲开心发奋练功,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孝心课。”“有这么孝顺的儿子,奶奶好幸福!”“孝顺不在于物质,而在于陪伴!”……

现在,王永清除了在地里劳作,就是陪伴母亲,逗她开心。母亲身体很好,还能下厨做饭,每次王永清从地里回来,都会问一句:“娘,饭做好了吗?”刘玉花总会笑着说:“做好了,就等你回来吃呢!”

王永清说:“我今年66岁,母亲已经97岁,我这个年纪还能吃上母亲做的饭,就是最大的幸福,我会珍惜她健在的每一天。”

【编辑:刘波】

猜你喜欢

玉花永清练功
党的二十大献礼(玉花锦羽灼烁缤纷,国画)
练功
走近父老乡亲
高中化学分层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探讨
下厨
练功
煤矿,那些抹不去的记忆
Dust Aerosol Effects on Cirrus and Altocumulus Clouds in Northwest China
练功
·智 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