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纺织女工成农民画大师,作品被联合国总部收藏
2022-07-05王丽
王丽
她做纺织女工28年,没学过画画,退休后才接触金山农民画,却画出了动人的作品,被外媒称为“中国的马蒂斯”。
退休纺织女工年近五旬开始学画画
张新英小时候生活在农村,19岁进入上海太平洋织造厂做纺织工人,一干就是28年。
1980年张新英退休了,想找点儿自己喜欢的事做,但一时又不知道做什么。当时,在上海文史研究馆工作的丈夫吴彤章正研究金山农民画。一天,吴彤章拿了一卷金山农民画回家,张新英好奇,把画展开后一幅幅仔细欣赏。看罢,她心中暗想:好看,也不难画。
金山农民画是江南地区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以水乡风情为主要题材,表现手法多样,常运用大胆的艺术夸张和强烈的色彩反差,以拙胜巧。
为了让这种传统艺术形式得到进一步发展,吴彤章曾多次到金山农村寻找能绣、善织、会剪纸,又有一定绘画基础的妇女,对她们加以指导,为金山农民画培养人才。他万万没想到,有个难得的人才就在他身边,那就是张新英。
张新英早年学过绣花,心灵手巧。看了丈夫带回家的那几幅画后,她决定自己也画几幅让丈夫看看。不过她没告诉丈夫,怕被他笑话。
半个月后的一天晚上,张新英拿出一幅自己画的画给吴彤章看。画面上,一幢四合院老宅被画成了平面,变形自然有趣,色彩搭配协调明快。那质朴的力量一下子打动了吴彤章。他惊讶道:“专业画家也未必能有这样的构思。这幅画太有趣了!”似乎发现了新大陆,吴彤章激动地对妻子说:“你很有天赋,学画画吧!”
张新英颇受鼓舞,参加了吴彤章办的农民画学习班。
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教授拿她的作品当教材
一扇大门向张新英打开了。金山农民画唤起了她沉睡已久的对美的追寻,也唤醒了她的童心和对少女时光的回忆。
吴彤章办的农民画学习班,一不出题,不要求画什么题材;二不改稿,他只动嘴不动手;三不上统一的美术基础课,而是着眼于发现作者不同的绘画潜质和审美取向,因势利导,让作者自己画出内心美好的事物。他相信那些虽然没多少文化,但能刺绣、善剪纸的农家妇女,每个人心里都有个瓶子,里面都装着极好的酒,他要做的就是让她们把酒倒出来。
对于张新英,吴彤章也希望她自己倒出美酒。
在丈夫的指导下,那些沉淀于张新英内心的美好回忆和乡村故事,透过画笔一一呈现出来。她作画的形式、技法非常简单、粗拙,但包含的精神内涵却异常丰富。她自己都觉得,只要闭上眼睛,小时候玩过的那些东西,就会出现在眼前,五颜六色,非常好看。她画画的时候心情总是特别好,有时画着画着就能笑出声来,好像回到了童年。
一幅作品好不好,张新英也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好作品就是“好看”“开心”“让自己和别人都觉得快乐”。
通过一幅幅画,张新英记录着日常生活的一茶一饭,记录着一个个美好的故事。
春天的夜里,一群猫在屋顶上叫春,闹得人不得安睡——老上海人一眼就能认出,张新英这幅名为《闹春》的习作中,画的正是上海郊区最有地方特色的房子,屋脊两端有翘着高高尾巴的雄鸡,屋顶上还砌有好看的烟囱,居室顶上开着天窗,人还未入睡时透出微微的灯光。
《又是春风到》是张新英在金山农民画学习班画的第一幅优秀作品,描绘了孩子们在田野里放风筝的快乐场景,后来被英国一家杂志发表。
常人眼里的寻常景物,比如河畔的鸭群、过年的汤圆或丰收的田野,经张新英的妙笔挥洒,就成了匠心独运的美妙画面。她别具一格的艺术语言饱含着水乡清新而芬芳的泥土气息。
张新英十几岁的时候就给全家人做鞋子,糊鞋箔是她很熟悉的事情。一次去绍兴旅游,她偶然看到一户人家的大门上糊着鞋箔,感觉很像西方的抽象画。回家后她便开始创作具有抽象意识的《糊鞋箔》。
张新英说,抽象表现是绘画语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之一。她先在白纸上绘制出对比强烈的色彩,然后用剪刀剪成各种形状,贴在门上反复端详。琢磨了半年多时间,经过不断调整,她最终拼贴出三角形的组合,让色彩分割关系变得十分紧密,还在平面色彩中加入了蓝印花布、格子布和黑色块,再衬以红漆长条凳和木盆、剪刀图案,整个画面的色彩分割一下子变得十分亮眼。
这幅《糊鞋箔》后来被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教授马尔克·文豪夫买去做教材,教学生关于色彩组合构成的原理。自己的画作变成了洋人的教材,张新英很是惊讶。
与农村老妈妈创作的金山农民画相比,张新英的绘画独具特点:取材于生活中朴素的细节,以极简手法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其绘画形制简洁而概括,其平面造型方法看上去非常自由、稚拙,同时又意境饱满,情感丰富。尤其是她的绘画色彩,具有特殊的韵味,令人回味无穷。
1996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张新英“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
1997年,张新英在写生中获得灵感,创作了《擀面》。在这幅画里,她创作的擀面大妈的形象有点像葫芦:黄色的面团与大妈穿的红色上衣巧妙地连成一体,省略了人的五官,形成了由原色与灰色组成的几个色块,加上直线与弧线的有机穿插,整个画面简练纯粹,具有典型的抽象意味。
在丈夫的鼓励下,张新英把这幅作品拿出来参展,一举斩获“江南之春画展”一等奖。美国一家诗歌出版社还依照该画中的图案制作了社徽。
张新英始终有个梦想,让金山农民画走出国门。2004年,她的作品在日本展出。一位女士在一幅名为《吻》的画作前久久伫立,潸然泪下。被问及落泪的原因时,女士说,画中母子相拥的场景非常真切,让她十分感动。宫城教育大学的岛森哲男教授评价:“这些画里面有生活,有快乐和祝愿。”展览结束后,展出的所有33幅作品,全被宫城教育大学购买并收藏。
作品登上纽约时代广场LED大屏,她被誉为“中国的马蒂斯”
2014年5月21日,亚信上海峰会进入会议的最后一天。习近平主席的夫人彭丽媛邀請柬埔寨、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等国元首夫人及女眷,到上海豫园观看中国非遗展示和文艺演出。在豫园,来宾们观看了金山农民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绝活儿,对张新英等民间艺术家的精湛技艺赞不绝口。
张新英习惯早起,每天清晨4点左右起床,先为丈夫做早餐,用完早餐便开始作画,往往整个上午都沉浸在绘画当中。
张新英作画不爱精细、灵巧、华丽,往往对色彩、造型、构图、形式稍加雕琢,就浑然天成,自然有趣。用吴彤章的话说,就是“土能土到底,洋能洋上天”。
一个没学过画画的退休女工,半路出家却能取得如此成就,很多人感到惊讶、不解。一位著名艺术家在看了张新英的作品后这样说:“张新英的成功,源于她聪慧异禀的天赋、豁达开朗的性格、热爱农村的情怀。”
张新英从小生活在江南农村,那里淳朴的民风和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滋养了她深厚的乡土情怀和审美特色,再加上28年从事纺织工作,为她的艺术之路铺垫了基石。
2014年,张新英的作品登上了纽约时代广场的LED大屏,当时她已年逾八旬。不少外媒在报道中直接称她为“中国的马蒂斯”(马蒂斯为法国著名画家,野兽画派创始人)。人们很难想象,创作这些画的人竟是一个退休纺织女工,没进过美术学院,没接受过系统美术训练,甚至年近五旬才拿起画笔。
张新英的画作《江南小镇》《喂牛》,还被印成《今日农村》特种邮票,颇受广大集邮爱好者喜爱。
说起自己退休后在绘画方面取得的成就,张新英颇为自豪:不但被授予“金山农民画院画师”、金山农民画艺术非遗传承人等称号,还有60多幅作品被联合国总部、中国美术馆民间艺术部、中国画研究院、日本宫城教育大学等收藏。吴彤章经常跟别人开玩笑:“她现在名气比我大。”
2021年,夫妻俩历经3年完成的《金山农民画开拓者 吴彤章 张新英艺术伉俪》画册,由上海画报出版社出版,荣获上海市第十六届“银鸽奖”最佳出版奖。由于画作色彩还原度高,画册上市后备受金山农民画爱好者欢迎,截至2022年春,首批印量已被抢购一空。
当笔者称赞张新英创造了奇迹时,她呵呵一笑:“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坚持,就有希望创造奇迹!”
【编辑:冯士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