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将军”与“明天子”——《周亚夫军细柳》教学设计
2022-07-05陈梦云
陈梦云
【教材分析】
《周亚夫军细柳》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作者司马迁,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是一篇史传类文章。
文言文学习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有效途径,且文言文作为以先秦汉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古代书面语,文字简洁隽永,声韵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是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的绝佳选择。
《周亚夫军细柳》故事简单生动,主要讲述了汉文帝到细柳营慰劳军士的事情,通过寥寥数百字,勾勒出了一个治军严明、刚正不阿的“真将军”。该文兼具人文传统和文学语言的双重价值,一直以来是教师所喜欢的文言典范,同时也是初中学生了解司马迁和《史记》的一个重要窗口。《周亚夫军细柳》属于自读课文,何谓自读?就是学生用教师在精读课文中所教的方法来读一篇课文,自己去读、去分析、去领会。那么对于这样的篇目,教师该如何开展阅读教学,落实课标要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首先,在备课时要明确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以及教材可知,该文目标在于积累常用的文言字词;理解文章内容,感知人物形象,体悟人物精神;了解此文的写人叙事手法。那如何实现这些教学目标呢?第一,关注文本本身;第二,利用教辅资料。因此,在真正实施教学时,我侧重于让学生从文本中找答案,从文本中体会人物的形象与精神。其次,课文篇幅不长,大多数字词都有脚注,学生基本可以自行理解文章的内容,因此,我让学生自己留意本课所需要关注的字音以及文言字词。有效的教学应该是引领学生去“跳一跳摘桃子”,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达成目标,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考,而且在这一过程中也能够积累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文言文从古流传至今,经久不衰,主要在于其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因此在教学时,我抓住“真”字,采用说文解字方式进行解读,不仅让学生明白“真”字内涵,从而去寻找我设计的问题的答案,同时也可以深入了解汉字的演变以及汉语文字的魅力;在分析人物形象时,又能够学习人物的精神品质,并内化于自身。朱自清先生说:“我主张中学生应该诵读相当分量的文言文,这是古典的训练,文化的教育。”[1]学习文言文,最终的落点是文化的传承与反思。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品析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通过对比衬托塑造人物的写作手法。
3.感悟人物精神,理解周亚夫“真将军”的形象。
【教学重点】
把握此文写人叙事的技巧。
【教学难点】
感悟人物精神,理解周亚夫“真将军”的形象。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启发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一、新知导入:作品作者
我国著名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梁启超在评价《史记》这本书时说:凡属学人,必须一读。关于《史记》,同学们,你们知道多少?
(引导学生关注阅读提示以及课下注释,并简要了解作者及作品。)
屏显: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史记》记事上起轩辕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跨度近三千年,详实地记述了我国古代的历史,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描绘了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表现了司马迁的进步历史观。
《史记》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多字。被鲁迅赞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中记载了一件发生于细柳营中的微不足道的事情,却成为文学史上著名的典故,“细柳”魅力究竟何在?今天我们来学习这一篇《周亚夫军细柳》。
二、初读感知:何事何人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语句。
屏显:
棘·门(jí) 将以下骑·送迎(古诗文中读“jì”,现在统一读“qí”)
军士吏被·甲(通假字,通“披”,故读“pī”)彀·(gòu) 弓弩·(nǔ)
按辔·(pèi) 持兵揖·(yī) 介·胄(jiè zhòu)曩·(nǎng) 可得而犯·邪(yé)
2.全班齐读课文,要求:读出声音,读出节奏。
屏显: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3.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并圈出你认为同桌可能忽略的文言字词。
(学生互相提问以后,交流还未能解决的生字。)
预设:
①将军令约,军中闻将军令(两个“令”词性不同,前者动词“下令”,后者名词“指令”。)
②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两个“使”字词性亦不同,前者动词“派遣”,后者名词“使臣”。)
③将军约(约定)
④成礼而去(慰劳礼仪结束。)
⑤若儿戏(好像)
⑥称善者久之(音节助词,无需翻译。)
4.学生读文章,并复述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内容,教师总结。)
屏显:
此文主要记叙汉文帝到周亚夫的细柳营慰问军士的事。
背景介绍:汉文帝即位后,跟匈奴贵族继续采取“和亲”的政策,双方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但是后来匈奴的单于听信了汉朝奸细的挑拨,跟汉朝绝了交。公元前158年,匈奴单于起兵六万,袭扰上郡和云中,杀了不少百姓,抢掠了不少财物。为了加强防卫,汉文帝委派刘礼、徐厉、周亚夫三位将军分别驻扎在霸上、棘门、细柳。这三处地方离长安较近,汉文帝就到这三个地方慰问军队。此文就是汉文帝劳军的纪实。
三、研读文本:品析人物
1.分角色朗读此文,再次感知故事内容。
2.从故事中可以看出周亚夫是一个怎样的人?能不能抓住汉文帝的一句话来说?
屏显:
嗟乎,此真将军矣!
(找学生来朗读此句,抓住句中的感叹号,读出汉文帝对周亚夫的由衷赞美。)
3.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周亚夫的“真”,体会“真”的内涵?
(1)“真”字解说。
解“真”字:金文和小篆:由“目”和上部、下部两点组成。本义是得道升天,引伸为与客观事物相符合。反义的有假、伪、儹,即说真话,做真事,不说谎。
总结:“真将军”一词,充分表明了汉文帝对周亚夫发自内心的赞赏。
(2)齐读第二段,找出汉文帝称赞周亚夫“乃真将军”的理由。
预设:
①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治军有方、军纪严明)
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军纪严明、令行禁止)
③上至,又不得入。(军纪严明、忠于职守)
④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刚正不阿、不卑不亢)
(3)再次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二段,注意人物的语气,深刻感受周亚夫的“真”。
①先驱曰:“天子且至!”(威风、傲慢)
②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平淡、严肃)
③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沉稳、平和)
(4)教师范读,注意读的过程中特意重读的字词。
预设:
①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②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③又不得入。
④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⑤介胄之士不拜。
所谓“真”,于作战将军来说,即“严明”,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以及语气,可知周亚夫是一个忠于职守、治军严明、不卑不亢、刚正不阿的真将军,文中五“不”,在展现军中士兵严格按照将军的命令行事的同时,也体现了周亚夫的治军有方。
(找学生再次朗读汉文帝赞美的话语:嗟乎,此真将军矣!结合所讲,更深入地理解汉文帝对周亚夫的赞美。)
4.思考探究中提到:《史记》写人时常“用两种突出的性格或两种不同的情势,抑或两种不然的结果作为对照”(李长之语)。那此文中是否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预设:
①天子的赞美:嗟乎,此真将军矣!(由衷赞美)
②同行的比较: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军纪松垮、守备松懈)
5.结合补充的材料,透视故事,思考:从______看出,这是一个______的天子。
屏显:
补充材料:
一个月后,匈奴兵退去。文帝命三路军队撤兵,然后升周亚夫为中尉,掌管京城的兵权,负责京师的警卫。后来,文帝病重弥留之际,嘱咐太子刘启也就是后来的景帝说:“以后关键时刻可以用周亚夫,他是可以放心使用的将军。”文帝去世后,景帝让周亚夫做了车骑将军。公元前154年,爆发七国之乱,景帝升周亚夫为太尉,领兵平叛。周亚夫出奇兵,很快平定叛乱。
预设:
①从“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看出,这是一个宽容大度的天子,没有因为多次受阻而强行进入。
②从“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看出,这是一个开明的天子,并不会因为自己的身份就强行要求更改军中的规定,而是按照军中要求去做。
③从“天子为动”看出,这是一个英明的天子。周亚夫出来以后并未行跪拜礼,只是行“作揖”之礼,且“持兵”在手,但是天子没有怪罪,反更为感动。
④从“群臣皆惊”看出,这是一个开明、宽容的天子。群臣的反映恰好能够体现出这一事件的出人意料,惊讶于周亚夫,同样惊讶于汉文帝的“明”。
⑤从补充材料看出,这是一个深明大义、知人善任的天子,即便驾崩,依旧谨记周亚夫的治军有方,且委以重任。
(设计意图:此文的故事其实主要有两个人物,除了周亚夫形象之外,天子的表现也是出人意料,值得细细品味,学生结合补充材料及文中的话,很容易就能够分析出君“明”臣“忠”的形象。)
6.朗读课文,读出语气,读出感情。
四、拓展延伸:联系实际
我们身边是否有与周亚夫同样精神品质的人物值得学习呢?请思考,并进行分享。
杨元喜——北斗导航系统副总设计师
杨元喜,中国科学院院士,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奋斗四十余载,用自己的智慧,为中国北斗卫星导航事业做出贡献,改变自己的同时,也改变了中国卫星导航受制于他人的历史。如今,传颂着“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的佳话。
张桂梅——2020年感动中国人物
“烂漫的山花中,我们发现你。自然击你以风雪,你报之以歌唱。命运置你于危崖,你馈人间以芬芳。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你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这是“燃灯校长”张桂梅的颁奖词,也是她一生精神的写照。扎根山区40 多年,她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帮助山区1800 余名贫困山区女孩圆大学梦。
小结:“君子直言直行,不婉言而取富,不屈行而取位。”这一句话恰好能够很好地阐释周亚夫的形象。君子坦荡荡,说话无所顾忌,想说什么就是什么,不需要阿谀奉承别人而取得富贵,也无需违反做人原则取得地位。所以,语文的魅力就在于此:我们学习古诗文,不仅要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以古人优秀的品质指导人生,让语文的精华为人生画卷涂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五、复习巩固:布置作业
屏显:
《史记》长于记人,书中记述了许多各有特色的历史人物。从廉颇、蔺相如、屈原、项羽、张良、韩信、李广等人中任选一位,借助注释与工具书阅读相关的本纪、世家或列传,了解其生平事迹,领略人物的风采,感受《史记》的写人艺术。
【板书设计】
周亚夫军细柳
司马迁
周亚夫:“真”(忠于职守、治军严明、不卑不亢)
汉文帝:“明”(深明大义、知人善任、宽容大度)
写作手法: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教学反思】
长期以来,学生对于文言文总是“避之如虎”,以至教师在教学文言文时也陷入困境,比如文言实词该如何教,文章是否要全篇翻译?备课时,我阅读了大量相关材料以及名家案例,发现大多数的教学都是立足语言建构,着眼文化传承,通过设计各类活动与任务箱来推动课堂的进行。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篇幅不长,难度不大,故以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为主,完成文言字词的教学以及对文章的初步理解。而文章的重点任务是通过故事来感知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但是文本当中直接描写周亚夫的语句却并不多,大多数笔墨都是用于写霸上、棘门军以及天子进入细柳营的经过。但细细品味,正是这些侧面描写极为有力地烘托了周亚夫的人物形象。如:细柳军将士言必称“将军令曰”“将军约”,人物虽未出场,却已令人感受到其“真将军”的威严和风范。因此在备课的过程中,我重点抓住这一内容,并采用多种方式,分角色朗读、品析语气、抓关键词,让学生自己体会感知文本内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分析的过程中,学生明白,一个人物形象的塑造除直接描写外,侧面描写也是一大技巧,此文作者是通过描写汉文帝到细柳营慰劳军队这一场面,把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借助对比衬托的手法,鲜明地展现了周亚夫的“真”。
观书先须熟读,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文言文文字凝练、声韵上口,在教学中,我将朗读贯穿整个课堂,自由读、齐声读、创意读。通过反复诵读,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此文。在分析汉文帝对周亚夫的赞美时,反复诵读“嗟乎,此真将军矣!”一句,抓住感叹号读、理解后再次反复读;在分析周亚夫治军严明时,学生体会人物语气读,如“天子且至”的傲慢以及“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的不卑不亢,两处形成鲜明对比,学生在揣摩语气的同时,就能够明白军中将士的表现皆为周亚夫治军有方的体现。
“语文教学应是一种以人的生命发展为依归的教学,它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蕴含着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是对生命的一种终极关怀。”[2]《周亚夫军细柳》选自《史记》,作者司马迁,在教学时可以补充有关司马迁的事迹,让学生感悟生命的价值。在实际教学中,最后的环节,我设计学生联系实际,思考现实生活中是否有相类似的人,学生在分享交流的过程中,不仅能再一次加深对周亚夫形象的认识,还能够课内课外结合,文本与生活相接,在品析人物、分享故事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在教学中,只要多尝试、多实践,终将能够成就精彩的课堂。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虽还未至,但心向往之!
注释:
[1]王荣生:《文言文教学教什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63页。
[2]冯尚龙:《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渗透》,《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第3 期,第9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