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县域尺度的湖南省乡村发展类型及乡村性研究
2022-07-05毛凤仪胡艺觉
毛凤仪,胡艺觉,熊 坚
(1.湖南工业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7;2.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028)
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1]。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乡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之后,随着攻坚脱贫任务的顺利完成,我国乡村建设的进程加快,这也激发了相关学者对当前乡村转型发展方向的思考。
国内外对乡村的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初期。从研究内容来看,相关成果涉及广泛,主要集中在乡村性评价[2-4]、乡村聚落的演变与发展[5-6]、乡村可持续化发展[7-8]、乡村特色化发展[9-12]等方面;从研究方法来看,目前研究多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综合性方法,数理分析、模型构建、空间大数据等方法成熟并成为研究方法中的热点;从研究区域来看,基于乡村数据的可获取性特点,大部分研究成果多以大尺度范围为研究单元,且多集中于经济发达地区,或对某一具体村落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
总体来看,国内外乡村研究现有成果较为丰硕,乡村发展的关注点覆盖面广。然而由于时代的变迁,一部分乡村研究成果的时效性正逐步消散,与此同时,我国“十四五”规划建设正处于初始阶段,我国社会对乡村发展有了新要求,如要积极探索攻坚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相衔接的途径等。正是在此背景下,本文以湖南省121个县域(芙蓉区城镇化率为100%,因此不纳入研究单元内)为例,参考构建湖南省乡村发展类型与乡村性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类型划分,重点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进一步研究县域尺度下湖南省乡村发展类型、乡村性的空间格局及发展差异,期望为湖南省以及我国其他区域乡村振兴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参考。
1 研究区域概况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概况
湖南省位于中国中部、长江中游地区,下辖14个地级行政区划、122个县级行政区划。“十三五”期间湖南省农业综合生产力得到提高,具体体现为各市县全面完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形成了农业优势特色千亿产业,“湘味”品牌效应覆盖全国等成果;在居住环境方面,全省“一拆二改三清四化”人居环境改造工作的完成使得乡村环境得到改善;全省51个县、6 920个村、682万人成功脱贫,标志着农民生活质量得到保障与提高。“十四五”时期,湖南省乡村建设正按照“三高四新”的要求,科学编制村庄规划,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全面建设美丽乡村。
1.2 数据来源及处理
湖南省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县域总产值、县域总人口数等经济、社会指标数据来源于《湖南省统计年鉴(2020年)》及各县统计局官网。湖南省行政边界地图来源于湖南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各地理空间数据通过ArcGIS 10.2与GeoDa软件进行坐标转换与处理分析。
2 研究方法
2.1 产业划分法
结合湖南省发展实际,基于湖南省乡村产业对其乡村发展类型进行划分,参考龙花楼等学者的研究成果[4,13-14],即通过分析研究对象各产值数据构建分类指标,将研究对象的指标值与其第一、二、三产业占该区域总产值比重的平均值与标准差之和(S值)进行比较,最终可确定其为农业产业主导型、工业产业主导型、商旅产业主导型及综合产业发展型4种乡村发展类型的一种。
2.2 乡村性指数
乡村性指数是指通过从乡村经济水平、生产活动、生活方式、生态环境等方面构建指标,计算分析相关数据来衡量其乡村性强弱的指标。其计算方式为运用极值法对数据无量纲化,熵权法计算其权重,线性加权法计算得到最终值[15-17],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Yi表示为原始指标数据,Amax和Amin则分别代表第i个指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Yi表示第i项指标无量纲化后的数值。
式中,表示Pij为第j行i列的指标标准值,Ei为第i列指标的信息熵,Xi为第i项指标的权重。
式中,RI表示乡村性指数值,由各指标的权重(Xi)与无量纲化的指标(Yi)加权而来,RI数值越大则表示该区域乡村性程度越高。
2.3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主要包括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与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两部分,前者主要分析研究对象在空间上的集聚性与差异性;后者则主要分析研究对象出现集聚与差异现象的位置与相关性;两者一般用全局Moran’s I指数与局部Moran’s I指数观察分析,并通过散点图直观表示[18-19]。
全局Moran’s I指数与局部Moran’s I指数的取值范围均为[-1.1]。其中当全局Moran’s I指数>0时,表示研究对象间呈正相关,越接近1,则研究对象在空间上越趋于集聚;当I越接近0时,则研究对象在空间上越趋于随机分布。局部Moran’s I指数>0时,说明区域周围具有相似的空间集聚性;I<0时,说明区域周围为非相似的空间集聚性。
3 指标体系构建
3.1 乡村发展类型指标选取
运用产业分析法,基于湖南省121个县级行政区的产业发展结构与发展水平,构建湖南省乡村类型指标:GDP1%、GDP2%、GDP3%,即分别为第一、二、三产业在该县域GDP中所占的百分比。通过软件自动计算各研究单元内3项指标的S值,即研究单元内各指标的平均值与标准差之和(表1),然后分别对比3项指标与其S值的大小,若某一研究单元内某一指标值大于其S值,则可将该研究单元内的乡村发展状态划为对应的发展类型。
表1 湖南省乡村发展类型指标的均值与标准差
3.2 乡村性评价指标选取
乡村性是指乡村在发展建设演变过程中形成的特质,可反映乡村发展情况,涉及生活方式、生产内容、景观风貌等方面,这些方面与城市皆存在差异。因此,用来衡量乡村性的评价指标应涵盖这些内容,在参考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4,20],主要从农业总产值、农作物播种面积、乡村人口、乡村人均收入等要素选取指标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表2)。
表2 湖南省乡村性评价指标体系
4 结果分析
4.1 不同乡村发展类型分布特征
结合湖南省各县域产业数据分析结果,参照湖南省乡村类型划分依据,得出湖南省大部分县域处于第一、二、三产业均衡发展阶段,且乡村发展类型主要为综合产业发展型,县域数量达到64个,占总数比重最高;其次为工业产业主导型,22个县域内的乡村属于此类型;属于农业产业主导型的县域数量为18个;商旅产业主导型的县域数量为17个(表3)。
表3 湖南省乡村发展类型划分依据及结果
从空间地理位置分布来看,除商旅产业主导型外,其他3种类型呈块状分布,而较为集中。从图1可知,综合产业发展型覆盖面最广,主要分布在湖南省中部区域及与其他省份交界边缘处。这些地区地势较低,以丘陵为主,不适合发展单一的农业,受社会环境与周边市场需求影响较大,产业类型丰富。如靠近广西、贵州、江西等地的乡村,受周边省份城市的经济带动,其产品市场较广,劳动力较多,使得这些地区的产业多样,可实现相对均衡的发展,乡村发展类型为综合产业发展型。
工业产业主导型主要集中分布在湖南省东北部,小部分分布在南部及中部偏西。这些地区主要以平原为主,且工业产业发展基础雄厚,多以机械制造业、加工业为主,其制造生产的工业产品附加值及知名度较高,如芦淞区的航空产业与服饰产业、长沙县的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等。
商旅产业主导型分布相对分散。这些乡村发展商旅产业最显著的共同特征是具有独特的旅游优势,如适合年轻人出行游玩的芙蓉区、岳麓区;有极具盛名的自然风景南岳区、武陵源区;具有浓厚人文情怀的岳阳楼区、凤凰县等。这些旅游资源使得当地商业和服务业发展迅速,其乡村发展类型以商旅产业主导型为主。
农业产业主导型主要分布在湖南省西部,是湖南省地势较高,坡度较陡的区域。这些区域由于地势条件较差,建设用地面积较小,无法进行规模化工业生产。因此,当地居民更多通过开荒以发展种植业、林业,生产绿色无污染的生态农产品,通过网络平台、合作社收购等形式增加收入,建设美丽乡村。
4.2 乡村性分布特征
4.2.1 乡村性指数等级特征。通过湖南省乡村性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关数据,计算得出其乡村性指数范围约为0.005~0.827,说明湖南省县域间乡村性差异较为明显,其中乡村性指数最高为桃源县,最低为雨花区。基于ArcGIS 10.2软件运用自然断点分级法将数据进行归类,结合乡村发展类型可将乡村性水平分为低(0.005~0.268)、较低(0.269~0.424)、中等(0.425~0.539)、较高(0.540~0.645)、高(0.646~0.827)5级。从空间分布来看,乡村性低的县域有24个,乡村性较低的县域有15个,均零散分布在湖南省外围;乡村性中等的县域有42个,乡村性较高的县域有27个,乡村性高的县域有13个,乡村性中等偏上水平的县域大部分居于湖南省中部,呈块状分布(图2),由此可得,湖南省大部分县域乡村性居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乡村建设依旧是湖南省整体发展过程中着重关注的内容。
4.2.2乡村性空间分布趋势特征。进一步对湖南省县域乡村性分布趋势进行三维通视分析(图3),其中Z轴表示乡村性高低,线段越高则表示乡村性程度越高,X轴、Y轴表示方向轴,绿线为X轴(东西)方向的趋势线;蓝线为Y轴(南北)方向的趋势线。由图3可知,湖南省各县域乡村性空间分布趋向于在南北方向呈U型分布,乡村性程度由中间向南北两侧递增;而从东西方向来看,其空间分布特征为倒U型,乡村性程度中间区域较高,东西两侧乡村性逐渐降低。
全局空间自相关。借助GeoDa软件对湖南省各县域乡村性进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其P值为0.001<0.05,Z值为7.53>1.96,Moran’s I指数为0.423>0。表明湖南省各县域乡村性数据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在空间上具有正相关性,即某一县域乡村性高(低),则其周边县域乡村性也处于较高(低)水平,且呈现出明显的集聚分布特征。
局部空间自相关。基于全局自相关分析成果,进一步探究各县域间的空间关联与分异关系,对县域单元进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通过Moran散点图(图4)可知,大部分数据点集中位于一(高高集聚区)、三(低低集聚区)象限内,即研究单元自身与其周边其他研究单元的观测值均为高值(低值),说明湖南省低乡村性或高乡村性的县域在空间上更容易集聚;位于一、二象限内的县域说明相互之间的空间正相关性较强,而位于二(低高集聚区)、四(高低集聚区)象限内的县域则是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性。
Moran散点图只是初步体现了研究对象所属的象限以及各对象之间的空间关系,不能从统计学意义上反映研究对象之间的空间关联类型及其集聚区域是否显著。因此,进一步进行LISA聚类分析,结合LISA聚类地图(图5)可知,空间正相关的县域主要分布于湖南省北部,如桃江县、赫山区、华容县等地,涉及益阳、常德、岳阳、衡阳4市;这些县域地势平坦,内有资江、洞庭湖、湘江等水域,属于水源丰富区,且所属市级行政区为湖南省中心城市,适合集聚发展。
空间差异性较为明显的区域主要为武陵区、娄星区、韶山市、长沙县与浏阳市,其中武陵区、娄星区以及韶山市自身乡村性发展水平低于周边县域,长沙县与浏阳市乡村性发展水平高于周边县域。究其原因可知,前3个县域以发展自然风景或人文风景为主,具有周边县域没有的独特资源;而后2个县域是湖南省中心城市产品的主要供应区域,因此,其乡村性水平相对较低。
4.3 不同乡村发展类型乡村性特征
借助GIS平台将各县域不同发展类型乡村与乡村性等级进行叠加,得到不同发展类型乡村的乡村性空间分布图(图6),基于此,相对深入地探究湖南省各县域不同乡村发展类型与其乡村性的空间特征。
农业产业主导型。农业产业主导型的县域乡村性相对较高,其中,中等乡村性占55.56%,较高乡村性占16.67%,高乡村性占27.78%。说明农业产业主导型以中等乡村性等级的县域居多,主要呈带状分布在湖南省西侧。这些区域多处于丘陵地带,柑橘、烟草等农产品产量较高,农业经济在县域经济中占比较大,如植物资源多样并脱贫成功的洞口县、被评为湖南省综合油料大县的南县。
工业产业主导型。工业产业主导型中乡村性低的乡村占40.91%,其次为中等性乡村(27.27%),而高乡村性-工业产业主导型县域占比不足5%。这些区域主要集中分布在湖南省中部偏北地区,雨花区、岳塘区、长沙县、赫山区一带,该区域靠近湖南省省会长沙,在其经济辐射圈内,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居高。乡村性较高与较低的工业产业主导型乡村类型分别占比为18%、9.09%,这些区域的乡村性都低于周边的县域,说明这些区域在工业产业发展上与周边县域联系度不高,具有较高的发展潜力。
商旅产业主导型。商旅产业主导型乡村性整体偏低,乡村性低与较低的县域占总量的65%,与农业产业主导型的乡村性分级刚好相反。说明这些区域第三产业发展相对较好,当地更重视商旅服务业的发展。低乡村性–商旅产业主导型的县域主要零散分布在湖南省各区域,其共同特点为有独特的乡土性,能够独立发展旅游业,市场竞争力较小。
综合产业主导型。综合产业主导型乡村性属于相对均衡分布,各等级乡村性的县域数量差异较小,不同等级乡村性的县域组团覆盖在湖南省各区域内。说明综合产业主导型乡村间的联系度较高,农业、工业以及商旅产业联动发展,这些区域一般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研发现代农产品,建设产业园研发产品,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当地知名度,顺势发展旅游业。如“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通道县、以临武鸭闻名的临武县、有“印章之乡”之称的衡东县等。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本文以湖南省县域为研究单元,基于其相关经济、地理等数据,运用乡村产业划分法、熵值法等数理方法构建乡村性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乡村产业发展类型,通过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进一步探究乡村发展类型、乡村性以及不同乡村发展类型乡村性的空间关系特征,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随着我国乡村建设工作的持续推进,湖南省乡村经济发展得到发展,基于乡村经济产业角度研究得出,湖南省乡村发展类型以综合产业发展型为主,大部分县域一、二、三产业得到均衡发展。
湖南省乡村产业发展类型在空间上呈集聚分布,相同产业发展类型间的县域空间联系度较高;而商旅产业主导型因其自然与人文资源优势,在空间上呈现出分散特征。
从湖南省乡村性水平来看,湖南省乡村性可分为低(0.005~0.268)、较低(0.269~0.424)、中 等(0.425~0.539)、较高(0.540~0.645)、高(0.646~0.827)5级,且湖南省乡村性水平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湖南省各县域乡村性水平呈现正相关,在空间上其乡村性水平呈“U”型分布趋势,其Moran’s I指数为0.423>0,说明其乡村性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处于同一乡村性水平的县域更容易集聚,空间差异性更小。
不同乡村发展类型乡村性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差异性,农业产业主导型与商旅产业主导型的乡村性分级比重相反;工业产业主导型的整体乡村性程度偏低,主要集中分布于湖南省中部偏北区域;综合产业主导型乡村性则具有均衡分布特征,其内部县域间空间关联度高,呈组团状分布于湖南省各区域。
5.2 讨论
本文立足于湖南省县域数据,对湖南省乡村发展类型与乡村性进行探究,着重分析了两者在空间上的特征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者了解湖南省乡村发展情况与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也给相关研究者拓展思路,给其他区域乡村研究提供方法。但是由于数据的可获取性,本文着重对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但对于其时间变化特征还有待探讨。无论是乡村发展类型还是乡村性水平的变化发展,其影响因素较多,这些变化的内在机制等问题也是今后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