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向日葵种业发展现状及面临挑战分析
2022-07-05乔益民于海峰包海柱
乔益民,于海峰,包海柱
(1.内蒙古杭锦后旗益民种子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 陕坝 015400;2.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31;3.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9)
党中央、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十分重视农作物种业发展,把发展现代种业提升到战略高度。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把解决好种子问题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要害来抓,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坚决打赢种业翻身仗,确保中国碗主要装中国粮、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随着内蒙古自治区出台的一系列支持现代种植业发展的扶持政策,财政支持不断加大,植物新品种保护力度加大,市场监督管理日趋规范,全区向日葵种业发展将迎来新发展机遇。
1 向日葵产业发展现状
1.1 种植面积和经济效益稳步增加
近年来全区向日葵种植面积持续增加,从2018年的56.4万hm2,增加到2020年的57.1万hm2,增长2.3%;单产由2 614 kg/hm2增加到2 944 kg/hm2,增加12.62%;总产量由147.6万t增加到168.2万t,增加14.36%[1-4]。向日葵遗传改良和新品种选育取得重大进展,选育出一系列抗病、高产、优质向日葵新品种,打破了国外向日葵品种垄断的不良局面,提高了全区向日葵种业的国际竞争力。品种应用类型方面,受市场影响,全区食用向日葵产业较油葵发展快,种植面积占向日葵总面积的70%以上。在种子需求方面,内蒙古地区向日葵杂交种年均需求量约为298.95万kg,涉及向日葵种植户56.4万户,向日葵种子年均营业额约6.57亿元,种植户向日葵籽年均收入为约9.43亿元,深加工炒货及油脂加工年均营业额约307.23亿元,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1.2 种业创新驱动能力得到提升
1.2.1 品种选育能力显著增强,良种供应保障能力稳步提升。育成了一批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向日葵新品种。“十三五”期间内蒙古向日葵种业企业和科研院所育成并推广了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向日葵新品种(SH363、361系列、科阳系列、赤葵杂系列),获得科技成果奖励多项。在向日葵生产上基本摆脱了国外杂交种一统天下的局面;品质和综合抗性大幅度提高,影响和制约向日葵生产发展的主要病虫草害,如黄萎病、向日葵螟虫、向日葵列当等得到基本控制[5-8]。目前,全区向日葵种企自建和委托代繁基地(主要在甘肃酒泉地区)约1333.4 hm2,年产向日葵杂交种种子240.0万kg,在全区向日葵主产区的供种率达到80.3%,有效保障了向日葵生产的供种安全。
1.2.2 丰富和拓展了种质资源。“十三五”期间,全区科研院所和种业企业加大了从美国、俄罗斯、塞尔维亚、保加利亚、法国、加拿大、西班牙等国家引进向日葵种质资源1 000余份,在对引进的资源材料进行整理、评价的基础上,创建、创新了特异资源,丰富了本区向日葵种质资源基因库。
1.2.3 基础性及前瞻性研究得到加强。“十三五”期间,全区科研院所向日葵研究课题相继开展了分子水平上的向日葵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向日葵干旱胁迫下转录组测序、向日葵干旱胁迫应答相关基因的克隆与表达调控研究、基于SLAF-seq技术构建向日葵高密度遗传图谱和定位油酸含量QTL位点、向日葵根分泌物化学组成及其化感作用研究、向日葵列当生理小种鉴定、抗原筛选、向日葵未知病害的检测、野生向日葵利用等,并取得了较好的预期效果。
1.3 向日葵种企得到一定的发展和优化
科技创新促进了向日葵种业发展效果明显,新品种新技术不断推广的同时,种企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优化,一些优秀的科技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种企育繁推一体化进程加快,种业企业向建立现代种企制度、激发创新活力方向转变。自治区启动实施的“现代育种工程研究中心”计划,研发平台建设和团队建设都得到了加强,使向日葵种企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得到提升、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科企合作不断深化,多家向日葵种企与区内科研育种单位建立了中长期合作关系,种企设立了科研育种机构,引进育种人才和种质资源,组建了育种团队,开展了自主育种探索,加快了种企自主创新和育成品种推广应用进程和产品加工,“十三五”期间企业自主育成品种占比达30%,例如,位于五原县的三瑞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杭锦后旗的益民种子有限责任公司。
2 向日葵种业面临的机遇、挑战
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近10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向日葵种业的产能及创新能力得到良好发展,但面临着以下4个方面的挑战:一是突破性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二是现代农业向规模化、机械化、产业化、生态化方向发展,对向日葵品种的品质、熟期、株型、抗逆性、适应性等提出了新要求;三是种业科研体制改革深化,种业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对如何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出了新要求;四是全区种子行业市场集中度低、投入少、缺乏科技创新能力,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的种业,我国种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具备“育、繁、推”一体化经营能力的公司较少,与国外公司的差距还较大,在全球化浪潮的经济形势下,不可避免地受到国外种业公司进入的严峻威胁和强大冲击。
3 向日葵种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三五”期间内蒙古自治区向日葵种业发展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与国家对种业发展的要求相比仍存在不少差距,主要表现如下。
3.1 向日葵种子企业存在的问题
3.1.1 种企提升瓶颈有待突破。规模小、散、竞争力弱的中企多,上规模、上水平企业少,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不强问题仍然突出。内蒙古地区从事向日葵经营的种子企业大多数是由小型种子公司或种子经销部演变而来。截至2019年6月,参与向日葵品种登记及种子经营的企业虽然有200家之多,但规模均以小微企业居多。
3.1.2 种企重贸易、轻研发。全区向日葵种企受制于起步晚、底子薄的原因,基本为贸易型企业为主,不具备育种研发能力;具备独立研发能力的种企仍然凤毛麟角。企业在经营活动和发展规划中一味追求“短平快”,缺少系统性的长远规划。科技创新能力有待大幅度加强,种质资源创新突破性不够,培育突破性品种的科研创新机制尚未建立。
3.1.3 品种权保护进程缓慢。全区向日葵种子产业依托庞大的市场及高额的利润回报,虽然已发展成长为一个庞大的产业,但也显现出品种杂、同质化、企业普遍缺少竞争力,品种权保护意识薄弱等诸多问题。
3.2 向日葵种子生产基地存在的问题
3.2.1 种子生产基地不确定性问题有待解决。制种基地稳定性差,基础建设薄弱、制种技术落后。目前,向日葵种企种子生产采取的是“公司+农户”模式,由于制种基地资源有限和企业数量过多的矛盾,企业与基地的关系稳定性差,一是部分企业对基地进行掠夺式生产,缺乏投入基地建设的积极性;二是少数企业存在降低生产标准、降低隔离区间距离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导致企业制种成本逐年上涨,种子质量逐年下降,导致种子质量安全存在隐患。
3.2.2 基地规模小,数量多,种子生产成本高,市场竞争力弱。多数向日葵制种基地仍然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生产经营,种子繁殖基地的生产单元规模比较小,给基地建设带来限制因素。种业基础条件有待提升,标准化程度、机械化程度不高,制种田授粉过程和田间管理环节基本上靠人工完成,收获大部分靠人工收获。随着劳动力短缺和人工成本上涨,不但导致制种成本逐年增加,种子质量也得不到有效控制,产出率和效益有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