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音乐考级体系比较与评价①
2022-07-05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上海200031
黄 莺(上海音乐学院 音乐教育系,上海 200031)
杨 健(上海音乐学院 音乐工程系,上海 200031)
郑炜珉(上海音乐学院 管弦系,上海 200031)
罗楚然(上海音乐学院 研究生部,上海 200031)
音乐考级诞生于19 世纪70—80 年代的英国维多利亚鼎盛时期。随着中产阶层的教育与艺术需求日益增长,牛津大学与剑桥大学率先推出了“牛剑当地考试”(Oxbridge Local Examination):不需要成为两校的正式学生,只需在就近考点通过考试就可以取得相应的资历证明(如今的雅思考试可能算得上是这种体制最有影响力的后裔)。音乐考级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牛剑当地考试”,伦敦三一学院(Trinity College London,TCL)最早于1877 年举办了“基本音乐知识当地考试”(Local Exams in Elementary Musical Knowledge)。而后,两所皇家音乐学院(Royal Academy of Music,RAM 与Royal College of Music,RCM)为缓解财政困难,也开展了此类活动。相比之下,中国的音乐考级起始于改革开放的20 世纪80 年代,同样与当时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艺术需求以及音乐艺术院校相对拮据的经济来源有关。但由于社会背景与艺术理念等方面的差异,中国的音乐考级走上了与英国的先驱者们很不一样的道路。
一、总体概况
虽然都与解决经济困难的直接动因有关,英国的几所皇家音乐学院与中国的音乐艺术院校机构在考级体系的创建方式上采取了完全不同的策略。1888 财政年度,成立于1822 年的RAM 通过“文凭”(diploma)与“级别”(grade)考试轻松入账约2,250 英镑,这相对于每年仅500 英镑的政府拨款来说简直是一笔巨额财富。但RAM 并没有选择独占利益,而是积极与创建于1882 年的新伙伴也是新对手RCM 合作,于1889 年成立了皇家音乐学院联合委员会(Associated Board of the Royal Schools of Music,ABRSM/英皇),由当时的威尔士亲王(即后来的英王爱德华七世)担任主席。与此类似,当英国北边的两所皇家音乐学院也开始垂涎考级市场时,ABRSM 采取了拉其入伙的建设性措施,让北方皇家音乐学院(Royal Northern College of Music,RNCM)与苏格兰皇家音乐学院(Royal Conservatoire of Scotland,RCS)于1947 年加入ABRSM,并于1985 年成为正式成员。这样,ABRSM 整合了全英最具优势的音乐教育资源,逐渐成为全世界顶尖的音乐出版与考试机构,每年有来自90 多个国家的超过650000 考生参加英皇考级。ABRSM 现任主席为查尔斯王子,赞助人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根据专家口述与文献记载,上海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以及广州钢琴学会(广东省音乐家协会前身)等是中国大陆较早从事社会音乐考级的机构。如果说当初RAM 校长作曲家麦肯齐(Alexander MacKenzie,1847—1935)与RCM 校长音乐学家格罗夫(George Grove,1820—1900,即著名的《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奠基人)采取的是主动斡旋联合的“上层路线”;那么中国院校机构于1985 年前后所试水的音乐考级,便属于自下而上、各自为政的“基层路线”,大都始于各演奏专业教师的自发行为,而后才逐渐过渡到制度化与规范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与旅游部官网文件显示,全国目前共有114 家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机构。这个数字相对于英国基本上只有ABRSM 与TCL 等少数几家机构鼎立的情况来说十分惊人,但考虑到中国巨大的社会音乐教育体量,也未必不合理。《2020 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总报告》指出,2019 年度全国音乐考级报名人数约为169 万人次,超过ABRSM 与TCL 每年在全世界举办的考试总和。正因为如此,中国已成为海外考级机构重点培育的潜在市场。根据官方年报,中国是ABRSM 发展最快的海外考点,仅在2017 年就增长了48%;而根据英皇考级上海办事处于2019 年12 月8 日在10 周年音乐会上公布的数据:从2009 年到2019 年,ABRSM 在上海的报名人数已经从每年约500 人次上升到了约30000 人次,递增了60 倍。
二、考试结构与评分方案
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以下主要以上音与英皇作为中英考级体系的典型代表来进行比较与评价。首先是考试的整体结构设计。
(一)整体结构
如表1 所示,目前英皇考级的整体结构主要由演奏(唱)与乐理的8 个级别以及4 种文凭的考试组成。这些考试全部纳入了英国规范资格框架(Regulated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RQF),以便在难度与学习量等方面与普通教育以及其他专业培训之间建立大致的换算对应关系。例如,英皇8 级演奏证书相当于在高中(A level)的难度层级上取得了32 个学分,而初级演奏文凭(DipABRSM)则相当于在本科一年级的难度上修得了90 个学分等。值得指出的是,英国自世纪之交前后就开始积极探索具有通用性的国家资格框架体系,并与欧洲资格框架(European Qualification Framework,EQF)相接轨,这有效规范了不同机构与不同领域颁发资历证书的对等性与权威性。例如ABRSM 音乐表演的6—8 级与TCL 戏剧表演的6-8 级甚至剑桥英语等级考试的C2 等级(对应雅思约8.0 分)同属RQF 第3 层次,具有大致的对应关系。此外,英国“大学和学院招生服务中心”(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dmissions Service,UCAS)还对6—8 级的乐理与演奏(唱)证书获得者分别给予4—30 分不等的加分建议。
相比之下,由于缺乏相应的顶层设计,中国的音乐考级体系很难建立这种规范的横向可比性。除了中央音乐学院考级以9 级为最高级以外,其他院校与音协机构的考级大都以10 级作为最高级,往上再设立若干演奏文凭级。但这些级别的划分不要说跨机构、跨专业的对应关系,就连同一机构内部的不同科目之间也缺乏自洽性。例如在上海音乐学院2019 年的演奏文凭考试大纲中,钢琴分为演奏1 级、演奏2 级和演奏3 级三个层次,小提琴分为演奏B 级与演奏A 级两个层次,其余乐器则不分层次;此外,各门乐器在考试的曲目数量、有无音阶与练习曲、有无视奏以及有无伴奏等具体要求上显得五花八门。这种缺乏可比性、各自为政的现象在中国各大机构与各个层次的音乐考级中普遍存在。
表1.英皇考级整体结构及其与英国规范资格框架(RQF)的大致对应关系
(二)评分方案
在每一级别的具体考试内容与评分标准方面,英皇考级在所有演奏科目(声乐稍有例外)中都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如表2 所示,英皇所有演奏实践考试满分均为150 分,100—119 分为通过(Pass),120—129 分为优秀(Merit),130 分及以上为卓越(Distinction)。其中来自3 组不同风格特征的自选乐曲各占30 分,音阶琶音以及视奏各占21 分,听力占18 分。在考试后反馈给考生的评分表中会包含这六项的具体分值与评语。ABRSM的评分标准将音乐表演分解为5 个普遍有效的评价维度:音高(pitch)、时间(time)、音色(tone)、形态(shape)和表演(performance)。其中,“形态”涉及音乐的句法与细节处理,而“表演”则有关于对乐器的掌握程度以及对音乐的投入程度等。在2017 年新推出的ARSM 纯演奏文凭的大纲中,ABRSM 又进一步增加了交流(communication)、诠释(interpretation)以及传达(delivery)3 项针对整体演奏质量的评价。英皇考级制定评分标准的理念很简单:“ABRSM 考试是音乐考试而不是器乐或声乐考试。考官们评价的是音乐创造的最终质量而不是达到这种结果的原因。因此,我们不限定考官只评价他们自己演奏的乐器而是要求他们去主考所有乐器。”
表2 中也列出了上音钢琴与小提琴考级的具体内容。与英皇相比,上音等国内考级机构在各门乐器的考试内容方面并没有追求一致性,钢琴与小提琴的选曲原则可以完全不同。在评分标准方面,国内考级的理念似乎与英皇恰恰相反,关注的是不同乐器的个性化问题,于是也带来了考官适考专业等诸多麻烦。例如在上音钢琴考级的评分表上给出的选项是音阶琶音以及三首乐曲的等级制评价;而2019 年前小提琴考级的评分表上却给出了节奏、弓法、速度、乐感、完整度与错误六个综合评价维度,其中“弓法”显然不具有跨专业的普遍适用性,而对于弦乐器来说最难掌握的“音准”与“音色”却没有包括在内。此外,上音等国内考级也基本没有涉及对视奏与听力等全面能力的考查,即使到了最高的演奏级也没有如同英皇文凭考试那样,引入作品分析与论文答辩等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考生整年苦练一条音阶与几首乐曲只求手指灵活、考试通过的不良倾向。
表2 .英皇与上音表演实践类考级的内容与分值比较
(三)乐理考试
近年来,很多国内考级机构都陆续增加了演奏(唱)考级的乐理前置条件。例如报考上音演奏(唱)9 级或10 级需要先通过乐理B 级等。而这种前置条件在英皇130 余年的历史中是长期存在的。如前文所述,由于英国的音乐考级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牛剑当地考试”,而英皇的两位创始人格罗夫与麦肯齐又分别是音乐学与作曲出身,因此很自然地把基于卷面的音乐理论(Music Theory)考试置于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事实上,在英皇考级创立的最初几十年,要参加任何乐器的演奏考级之前都要先通过卷面考试。同时,这种音乐理论的卷面考试从一开始就有严格的分级体系,成熟度甚至超前于演奏实践考试。从表1 可以看出,英皇的音乐理论与演奏演唱一样,也分为1 到8 级;理想情况下最好与演奏(唱)考级同步进行,其中1 到5 级主要覆盖了国内称为乐理的内容;而6到8 级则广泛涉及了和声、复调、通奏低音与旋律写作等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的知识。
表3 .英皇乐理五级与上音乐理B 级典型题型与分值比较(线下考试)
英皇的乐理5 级证书是演奏(唱)实践6 级及以上的首选前置条件,与上音的乐理B 级基本对等。如果比较这两种考试(表3),会发现英皇乐理5 级的知识点覆盖面要远远大于上音乐理B 级,并且英皇乐理的几乎所有题型都是在具体作品的上下文中来考察,而上音的乐理试卷基本不涉及具体作品与时代风格,这有点像语言类考试在阅读中考语法与抽象考语法的区别。此外,很容易被忽略的是,在英皇的演奏演唱考级中的听力部分也涉及了大量音乐理论与视唱练耳,而这一块在中国考级中则基本没有。以英皇8 级演奏(唱)考试中的听力测试为例,第一部分首先要求模唱考官弹奏的三声部乐句的下方声部,随后考官继续演奏后半句,要求考生判断终止式类型与和弦级数及转位;第二部分视唱二声部乐段的下方声部,作品来自世界名曲与各地民歌;第三部分要判断两首分别开始于大调与小调作品的转调方向,可能会出现属/下属与关系大小调;第四部分要求描述考官现场弹奏作品的音乐特征与性格,涉及曲式、和声、织体、速度、力度、装饰音、演奏法、作曲家与风格体裁等音乐理论与音乐史方面的广博知识。
三、考试大纲与曲目特点
接下来本文将以在中英考级体系中都相对最为成熟完善的钢琴与小提琴考纲为例来进行比较。近年来,上音与英皇考级的钢琴考纲基本上都是两年一换。小提琴考纲的更替相对较慢,目前上音仍在沿用2011 年版教材,而英皇的小提琴考纲通常是4 年一换。本文将相应涉及英皇自2011 年以来的2012—2015、2016—2019 以及2020—2023 年3 版小提琴考纲与教材。
(一)音阶琶音
表4 .英皇八级与上音十级钢琴的音阶琶音要求比较
表5.英皇七级与上音七级小提琴的音阶琶音要求比较
表4 与表5 分别比较了英皇8 级与上音10 级(同为最高级)钢琴以及英皇7 级与上音7 级小提琴的音阶琶音要求(截至2020 年)。从中可以看出英皇的音阶琶音在调性与多样性方面比上音要丰富很多,但从手指灵活跑动的“硬技巧”角度来看,上音的要求并不低于英皇。例如即使忽略最高级8 级与10 级的差异,上音7 级小提琴的两个八度三六八度双音音阶要求,比英皇7 级甚至8 级的相应要求都要高很多。不过,由于上音等国内考级一般只要求用单一调性与单一演奏法连续演奏音阶与琶音,考生完全可以用整年的时间来“死磕”。英皇的考法则完全不同,无论是钢琴、小提琴还是其他乐器,考纲中都会要求较多的调性与起始音。考试时,考官从中随机抽查,并会请考生采用连奏、断奏等不同演奏法以及左手、右手与双手等不同的搭配来灵活演奏。这就能较为可靠地评估出考生对于乐器的真正熟悉程度与基本功,而不只是像机器一样还原出成年累月的重复训练结果。此外,英皇考察较多复杂调性的音阶、半音音阶以及全音音阶,对于考生演奏风格多样化的当代作品会很有帮助,有助于让技巧为音乐服务。
(二)风格体裁
图1.英皇与上音钢琴考级教材曲目时代风格比较
图2.英皇与上音小提琴考级教材曲目时代风格比较
图3.英皇与上音钢琴考级教材曲目体裁比较
图4.英皇与上音小提琴考级教材曲目体裁比较
图1 与图2 分别比较了英皇与上音钢琴及小提琴考级教材中所含曲目的时代风格。两者的共同特点是上音考级中的20 世纪以来的现当代作品比例远远小于英皇,而上音的小提琴曲目还进一步呈现出浪漫主义独占鳌头的特殊现象,这反映出上音考级对于经典保留曲目(canon)的偏爱。英皇考级的曲目因为有ABC 不同风格组别的划分,因此在时代风格上基本保持了平衡,现当代曲目约占1/3。图3 与图4 进一步从体裁角度来进行比较。不难发现,上音钢琴考级对于练习曲、赋格与协奏曲等技巧型与炫技型作品有明显偏重,而相对较少涉及特性小品(Character Piece)与舞曲等音乐特征较鲜明的小作品,对于奏鸣曲这种偏向于室内乐风格的体裁则更是冷落。在上音小提琴考纲中极少涉及奏鸣曲,可能与考级中没有钢琴合作者有关(英皇考级则必须自带钢琴合作者),而大量协奏曲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把考级想象成专业比赛似的竞技情结。
在音乐表演的基础教育中,到底应该是翻来覆去地采用经典曲目来磨炼乐器演奏技巧,还是应该充分利用已经掌握的技巧来拓展多元化的音乐趣味,进而让兴趣来引领技巧发展?这是目前中国各类考级大纲制定过程中的两难选择,也是英皇在20 世纪60—70 年代所面临的困惑。对此,英皇管理层经过充分讨论后的决议是:“委员会的职责所在就是引领而不是迁就那些教师,因此,ABRSM 应该提供更多的现当代材料以鼓励在教学中引入更多有魄力的观点。”于是,当时的先锋派,例如斯特拉文斯基、柯达依与亨德米特以及英国本土作曲家的作品,开始大量进入英皇考纲;同时,ABRSM 也十分注重在考纲修订中反映早期音乐复兴、历史表演、女性主义与多元文化等音乐生活与艺术思潮中的新动向。
(三)曲目国别
图5.英皇与上音钢琴考级教材曲目国别比较
关于曲目风格的争议让英皇逐渐明确:作为具有全国乃至国际影响力的音乐教育与考试评估机构,ABRSM的考纲修订更替不仅要考虑特定乐器循序渐进的教学需要,更重要的是通过富有时代感的多元化曲目来引领大众的审美趣味,乃至助力传播本土的优秀音乐文化。“一人学琴,全家陪练,整楼陪听”大体上是全球化的普遍现象,恐怕很难有其他传播方式比热门考级曲目来得更加直接有效。图5 与图6 分别对比了英皇与上音钢琴及小提琴考级教材的曲目国别。很明显,德奥音乐在两者中都占有了相当的比例。而英皇在钢琴与小提琴考纲中比较一致的是英国本土作品都占据了最高的比例,这与上述把考纲作为音乐文化传播载体的理念有关。近年来,英皇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新作品委约,提携本土作曲家,并谋求考级曲目对低龄学习者更有吸引力;同时,考虑到市场需要与风格多元,英皇几乎每次考纲修订都会加入至少一两首中国作品。相比之下,上音的钢琴与小提琴考纲似乎并没有受到任何共同理念的影响。小提琴考纲里的中国作品所占比例与德国作品相同,紧随其后的是奥地利与俄罗斯;而在上音2018 年与2020 年的钢琴考纲中,中国作品的数量都十分有限。
(四)重叠曲目
图6.英皇与上音小提琴考级教材曲目国别比较
表6.英皇与上音小提琴考纲部分重叠曲目对比
虽然相隔万里,上音与英皇考纲也时常会出现“英雄所见略同”的曲目重叠现象。例如肖斯塔科维奇的《加沃特舞曲》(《玩偶之舞》第2 首)同时收录于2016 年上音钢琴考纲的4 级与2017 年英皇钢琴考纲的5 级。又如俄罗斯民歌《黑眼睛》以不同编曲形式收录于英皇2016 年小提琴考纲的6 级与2017 年钢琴考纲的4 级等。表6列举了英皇与上音小提琴考纲的部分重叠曲目,从中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现象:从抒情乐曲与练习曲来看,英皇与上音考级的技术难度是相似的,即英皇8 级相当于上音10 级;但从协奏曲与炫技型独奏曲来看,上音考级的技术要求似乎又远远高于英皇,因为所有协奏曲在上音的级别都低于在英皇的级别,尤其是维瓦尔第《a 小调小提琴协奏曲》(RV356)第一乐章,在中外考级体系中的级别定位相差很大,值得进一步研究。
图7 对比了维瓦尔第RV356 第一乐章在上音、英皇以及中央音乐学院、加拿大皇家音乐学院(The Royal Conservatory of Music,RCM)、澳大利亚音乐考试委员会(Australian Music Examinations Board,AMEB)等机构考试中非常多样化的级别分布。其中,上音以及绝大多数中国考级机构都将其定为10 级中的4 级,而英皇则将其定为8 级中的7 级,几乎相差一倍,其余机构基本介于这两者之间。笔者曾专文探讨过该作品的版本问题。简单说来,造成此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各大考级机构对历史知情表演(Historically Informed Performance,HIP)与艺术完整性的重视程度不同。英皇教材中采用的乐谱基本上是维瓦尔第净版,要求按照纯正的巴洛克风格来演奏;而中国的考级教材大都采用的是源自铃木教程的纳齐茨(Tivadar Nachéz,1859-1930)改编版,该版本上添加的种种演奏法与表情记号很容易导向随意拖沓的浪漫主义风格。图8 用笔者原创的Vmus.net分析了该作品示范录音的速度曲线,英皇版本由于采用了轻巧断奏的HIP 风格比上音版本大约快了20%,难度自然大增。有趣的是,中央音乐学院在2010 年前后修订考级大纲时,把该作品从9 级中的3 级提升到了5 级,这或许是受到了国际上其他考级机构以及HIP 演奏风格的影响。
四、考试体验与未来展望
(一)考试花费与体验
如前文所述,英皇考级通过130 余年的摸索积累,在考试结构、评分标准与大纲选曲等很多方面都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与表率,但在考试花费方面却一直为人所诟病。诚然,英皇的乐谱与出版物相对于国内的考级教材来说的确要贵不少,但其内容与编辑质量等因素通常还是能够保证物有所值。例如由权威学者巴里· 库珀(Barry Cooper,1949—)主持编订的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在学术上与销售量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功。此外,ABRSM 作为非营利性慈善机构每年还以奖学金等形式反哺教育,并开发了大量有益于理论与实践学习的免费或半免费App。表7比较了英皇8 级与上音8 到10 级的报名费与考试体验。不难看出,虽然英皇的报名费确实高了很多,但综合考虑中英物价指数、考试实际时长、考官工作量与考试体验等因素,恐怕还是国内考级的利润空间略大。
图7.维瓦尔第RV356 第一乐章在中外考级体系中的级别比较
图8.维瓦尔第RV356 第一乐章英皇(上)与上音(下)考级示范录音速度曲线分析
图9.英皇与上音小提琴考级曲目平均时长对比(单位:秒)
表7.英皇8 级与上音8 到10 级的考试体验与2019 年度报名费比较
图9 比较了英皇与上音小提琴考级曲目的平均时长。很明显,即使忽略总共8 级与总共10 级的差异,上音几乎每一级曲目的平均时长都要远远超过英皇。这与先前提及的对浪漫主义协奏曲等大部头作品的偏爱有关,未必符合儿童与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但为何上音的考官又能做到只用很短的时间就完成考试呢?这反映出两种考级体系完全不同的理念:英皇考级把考试看成是给考生的登台表演机会,必须与钢琴合作(如果音乐需要的话)完整演奏所有曲目,考官不会中途打断;而上音等国内考级则更像是招聘考试(audition),考官会任意指定乐曲的开始与结束处抽查,且通常不用伴奏,这无疑会给考生完全不同的体验。更有意思的是,尽管曲目长,随机抽查,国内考级一般还会要求考生背谱演奏(中央音乐学院规定只有25 岁以上的成人可以例外);而英皇考级除了音阶以外,其余曲目并不要求背谱,考纲甚至明文规定:“背谱演奏不会直接加分”。
(二)疫情影响下的英皇线上考级
2020 年新冠疫情期间,所有考级机构的线下考试都陷入了瘫痪状态。在经历了数月的筹备后,英皇ABRSM于2020 年下半年逐步推出了远程纯表演考级(Remotely-assessed Performance Grades)与线上乐理考级。与本文先前所介绍的实践类考级(Practical Grades)相比,远程纯表演考级更像是把纯表演文凭ARSM 的理念向下拓展到了1—8 等各个级别;而线上乐理考级则大致相当于是原来线下卷面考试的简化与标准化版本。虽然在加分政策等有效性上两种考级是完全平等的,但是在考试内容与评价方式上,远程纯表演考级相对于原先的实践类考级做出了较大调整:考试内容只包括4 首乐曲:前3 首与实践类考级一样,必须从当前的考纲中按组别自选,而第4 首则可以从难度相当的作品中自由选取。4 首乐曲各占30 分(评分原则不变),再加上整个表演从交流、诠释与传达方面来评价的30 分(借鉴于ARSM),总分依然是150 分。作为远程评估的考试,考生需要连续录制4 首乐曲的视频,并在指定时间内上传到英皇的网站。针对疫情的特殊情况,远程纯表演考级暂时允许需要钢琴伴奏的乐器以无伴奏、远程伴奏或伴奏音频等方式来进行,且对于钢琴考级所使用的乐器也放宽了要求。可以看出,远程纯表演考级更像是在特殊情况下的一种权宜之计。英皇官方表示“这种新考试打破了ABRSM130 余年的传统,完全基于学生表演他们所选择的音乐来进行评价”,将来会与实践类考级长期并存,而不会进行替代。
结 语
回望历史,包括本文作者在内的很多80 后、90 后都是在国内考级的激励下才逐渐走上专业道路的。上音、央音以及各大院校机构的考级体系只花了短短30 多年就走过了国外100 多年的道路且成效斐然,大大推动了社会音乐教育的发展,但也越来越凸显出不少问题,例如市场混乱、标准模糊、急功近利、徇私舞弊等。这些其实也都是英皇等老牌考级机构曾经面临过的,我们完全可以在学习借鉴中寻求解决方案,对考试形式与曲目大纲等做出相应调整,让音乐学习能够得到持续健康的鼓励。总体说来,中英考级体系有着各自的特点与优势:英皇考级由于初始阶段的上层联合路线,借助皇室与国家层面的支持,逐渐发展为整合优势资源的独立慈善机构,擅长用“自上而下”的方法培育“全才音乐家”(All-round Musician),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基本衔接了专业音乐教育;而上音等国内考级由于长期附属于特定院校机构,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且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少数表演专业教师的个人智慧,因此更注重用“自下而上”的方法培养“娴熟演奏家”。前者能够更多地反映音乐风格、教学法与学术研究等方面的多样性与前沿性;而后者则更倾向于通过标准化的练习曲与经典作品来进行系统化的技能训练。两者具有一定互补性,同时也折射出中英两国在音乐表演教育方面的不同理念。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音乐考级已越来越成为引领艺术趣味与传播各国优秀本土文化的重要阵地。同时,在“双减”以及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等政策的指引下,为非职业音乐教育建立全面可靠的考试评测标准也成了燃眉之急。因此,涉及千百万琴童与广大爱好者的考级绝非儿戏,我们应从国家战略的高度进行充分的顶层设计与整体规划,并逐步建立既能体现中国特色又能与国际接轨的音乐考试评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