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运用策略性知识,实现学教评一体化

2022-07-05徐惠旋

广东教学报·初中语文 2022年18期
关键词:策略性性知识量表

徐惠旋

摘要:写作策略性知识是指关于写作的方法、思维方式以及对写作过程进行监测与调控的策略性知识。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实际操作层面,写作策略性知识都是重要的。笔者建议在“依学情分步骤实现策略”“以赞扬与鼓励推动策略”“运用量表检测策略”这三步教学过程中,有效运用写作策略性知识以实现写作教学学教评一体化。

关键词:写作教学;策略性知识;学情;写作量表现代心理学家大多认为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陈述性知识,它是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知识,例如写作课《抓住细节描写》,“什么是细节描写”,就属于陈述性知识的范畴。 “程序性知识是对具体操作过程的动态描述。”[1]它是回答“怎么做”的知识,一般表现为运用规则和概念解决问题的技能,例如“怎样进行细节描写”则属于程序性的范畴。“策略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学习、如何思考的方法性知识,它处于个体知识结构的最高层次,对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过程起监视和调控的作用。”[2]

写作策略性知识指如何写作的方法,以及写作时的思维方式,并能对之后写作运用方法起到监视和调控作用,也就是写作能力的实现。写作策略性知识教学注重写作方法的习得、写作能力的培养,具有以点带面的作用。相比于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教学更高效,符合《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政策要求。2022年新课标语文核心素养对初中生提出这样的要求:了解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语言经验;具有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能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有效交流沟通。[3]“具有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能有效交流沟通”,也就是写作策略性知识要实现的目的。

不管是从理论层面分析,还是实际教学情况,写作策略性知识都是重要的。那么要如何有效运用写作策略性知识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三步”来实现。

一、依学情分步骤实现策略

哲学家 William James说:“教育是一门艺术,心理学是科学。”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教育不仅要关注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心理,还可以把学习心理反映的问题作为教学基础,说明教育学与心理学是相辅相成的。随后加涅、班杜拉等一批著名学者在学习心理学的研究基础上,形成了系统性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很多种,提倡在实施教与学之前,先分析不同类型的学习,然后再设计教学体系。经过加涅、班杜拉等研究者的努力,教育与科学心理学的差距逐渐得到缩小,学情分析成为科学教学体系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4]学情是教学的起点,一切教学都要围绕学情展开才有效。写作教学须研究写作学情。写作学情就是学生学习之前的原有的写作知识、写作方法、写作情感状态等。对学生学情的分析就是寻找到制约学生写作水平的关键点,并寻找与之相适合的解决方法,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为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5]

去年刚接手九年级15班时,我发现这班学生惧怕作文。第一次作文写《         的力量》,学生的作品一片狼藉:全班50个学生,7个交空白卷(不会写);37个学生写了通篇空洞的大道理;4个学生叙述了表现“力量”的事,但是详略不当;只有两名学生的作文达到二类文的水平。针对学生以上情况我利用下面三个步骤实施教学,实现写作策略性知识。

(一)解决不会叙述事件的情况

我设计“课前五分钟”的活动,让学生轮流在课前五分钟讲述最近两天发生的印象深刻的事件。一开始,学生只能用一两句话叙述事件。比如一位学生说:“昨天我和小山去大面岭爬山。”我随即询问:爬山过程顺利吗?你们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聊到什么?你想到什么?你内心感受如何?课后,让学生把课堂表达的内容写在作业本上,并要求其他学生学习老师追问的方法也写一件事。如此坚持三个星期左右,学生作文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从刚开始的“一两句话”,发展到“三四百字”。

(二)解决不会立意的情况

学生在课前“说话”活动训练中,虽然能把事件讲明白,但是没有立意。新课要求学生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要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我决定继续用以上追问的方法,训练学生给文章立意的能力。如,我问学生:“爬山过程看到什么?”学生回答:“看到大面岭路上垃圾成堆,引发许多蚊子苍蝇,觉得恶心。”我就这个点继续追问:“怎么会出现这个情况的?你看到这個情况作何感想?要是大家爱护环境,我们的生活会怎样?不爱护环境又会怎样?”当学生回答这几个问题后,我马上引导学生:这就是作文的立意,作文时须从事件中寻找一个能引发“情、理、美、趣”的点进行拓展,把它确定为文章的立意。经过大概四个星期的训练,学生终于能写出四五百字有立意的作文了。

(三)解决详略不当的情况

针对学生作文详略不当的情况,我思考运用细节描写的策略解决学生作文详略不当的问题。设计“添词话石”的游戏,让学生明白:细节描写其实很简单,只要多添加修饰词就可以。首先展示“添词话石”游戏的要求:1.可加在“石头”前面也可加在后面;2.加上去的词语连起来要成为一句通顺的句子;3.加上去的词语要能准确表现石头的特点。比如添加数量词:一块石头,再添加描写形状的词:一块椭圆形的石头。接着让学生比赛“添词”描绘石头。当学生给石头添词,添到不能再添加时,我顺势指出:这样细致地刻画事物的手法叫细节描写。紧接着问学生:添词前与添词后有什么不同?通过分析前后的不同让学生明白细节描写的好处——可以生动地描绘事物特点,也能表达人物情感。设计“喝水”这一情境:请一个学生上台表演干渴难耐,着急喝水的样子,其他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位学生喝水时的样子。我让表演的学生放慢动作,描述的学生把每一个动作细致地描绘下来,以此让学生学会动作细节描写,及细节描写时要懂得放慢事件或活动过程,对其进行分解描绘。接着让学生比较原句与改写后的句子,看哪个句子更好,并说说好在哪里。837341F5-7F5A-42C1-A2C7-DB01FB127365

A.原句:汗如雨下的某某同学冲上来,夺过矿泉水,说了声“谢谢老师”,拧开瓶盖,抓起手中的水瓶,头一仰,张开嘴,咕咚咕咚地喝起来。

B.加入修饰词后:身着蓝色校服、汗如雨下的某某同学,像一匹脱缰的野马飞快地冲来,一把夺过矿泉水,说了声“谢谢老师”,心里想道:“真口渴呀!”拧开瓶盖,头一仰,抓起手中的水瓶,张开嘴咕咚咕咚地喝起来。老师刚想说:“慢点喝……”矿泉水瓶已经空空如也。

这个练习的设计意图是要让学生明白写作策略——细节描写不是越多越好,得根据需要合理选择。写作策略性知识最终要转化成自我调控能力,如何使习得的规则转化成自我调控能力呢?现代学习论主张:“在掌握基本能力之初,就应设置变化的情境,让学生进行变式练习,以促使学生关注规则使用的各种条件,并对使用规则的整个过程作有意识的监控。”[6]策略性知识需要不断重复训练才能内化为自身的能力,我尝试通过各种策略的训练,使学生的作文有了质的提升。全班学生都能完整地表达事件,还做到了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就连之前说不会写作文的学生都写出了二类作文。

二、以赞扬与鼓励推动策略

卡耐基曾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赞扬作为教学中普遍采用的评价方式, 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参与程度以及情感态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7]适当的赞扬能唤醒学生行动的内需力。在写作教学中,我从以下三点鼓励学生,推动写作策略性知识实现。

(一)展示优秀,树立榜样

周华章老师在《抓住细节——〈的那一刻〉写后升格指导课》教学时鼓励学生,增强学生学习信心,给学生树立优秀榜样的做法,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周老师在课堂上把写得好的学生的名字展示在多媒体上面,并在名单上面写上醒目的字体:榜上有名。这样的表扬对学生来说就是一剂强有力的兴奋剂。不仅激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给班里其他学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借鉴周老师给学生点赞的做法,我平时在写作课上这样鼓励学生:在作文评改课前,念优秀文的学生名字,肯定其优点,让学生向其学习;或是在展示台上展示优秀学生习作,让其他学生给该学生鼓掌。学生喜欢被表扬,同学们、老师的掌声更能激发其写作的兴趣与信心。

(二)挖掘优点,大肆表扬

心理学研究表明:越是成绩差的学生,越是渴望得到赞扬。评改学生习作时,我非常关注写作水平低下的学生的作品,对其作品尽量避开其写得不好的地方,挖掘其写得好的地方夸张地赞扬。比如我布置学生用细节描写“高兴喝水的样子”的作业。有一个学生写了这样几句话:小明上完体育课回来,猛地从书包把水壶拽出来,用力拧开瓶盖,大口喝起来。我先是绕开其没表现关键词“开心”的缺点,而是尽力挖掘其作品的优点来表扬:“拽”“拧”这两个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人物口渴的心理;“猛地”“用力”这两个修饰词也生动传神地表现出人物着急喝水的心理。接着再委婉地提出建议:要是能把这几个词换成表现人物“开心”的词,会更好。那位学生听到表扬,非常开心,再听到建议时,便愉悦地接受了。接着再提出建议:要是能再把动作过程放慢,加上拟声词,多加一些修饰词,或是加上修辞,你这段描写会更出色。在我的鼓励下,学生非常积极地修改自己的作品,而且写得非常好。

(三)竞选优秀,给予奖励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竞争环境中,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我在班里成立作文评选小组,每次教师评改作文后,让作文评选小组成员选出三至五篇比较好的学生作文,利用午读时间,把这三至五篇优秀作文在展示台上展示出来,全班同学评比筛选出一篇最佳作文。然后把“最佳作文”张贴到教室的学习栏中,并给予作者奖励。在竞争、奖励机制中,学生们写作热情高涨,不再闻“写作”惧怕,反而问我:“老师,这个星期我们还要写作文吗?”“老师,我的作文你改好了吗?你能先给我改吗?”

赞扬是艺术的评价,能激發学生的学习热情,推动教学高效的实现。在写作教学中,我正是合理运用赞扬的评价方式,推动了写作策略性知识的实现。

三、运用量表检验策略

作文量表是教育测量工具,用于评定学生的作文水平。旨在以比较客观的标准为作文评分,避免因评分者的经历、好恶等主观因素影响作文成绩评定。[8]作文量表的运用为写作教学搭起“讲、评、改”的支架,对教学起到“过程化”“可视化”的作用,能提高写作教学效率。[9]

比如,周老师作文修改评讲课《抓住细节——〈的那一刻〉写后升格指导课》中,作文量表的运用贯穿于课堂的始终。周老师运用量表的过程,我总结为这三点:1.运用量表检测不足;2.运用量表肯定优点;3.运用量表升格作文。一开始,周老师展示评价量表,再让学生对照量表,明确优秀作文应该达到的指标;接着让学生对照量表评讲班里学生的两篇习作,明确其详略不当的原因;然后结合课文经典细节描写的句段,以及班里学生的一篇优秀作文,明确细节描写内涵、价值及写作要领;最后对照量表修改并升格初稿。周老师把常规指标与特别指标这些陈述性知识细分、量化后放在量表中,让学生依据这些指标给作文分等级,促进学生把这些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长期运用量表评价修改作文,必能转化为学生的写作能力。从周老师展示出来的学生习作,可见周老师学生作文水平之高,这个水平得力于周老师有效的教学,也就正好证明了量表在写作教学中的作用。

写作策略性知识的实现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它需要身为一线的语文教师秉持初心,依据学情、以赞扬与鼓励为途径、用写作量表为工具实施教学,真正做到学教评一体化。

参考文献:

[1]邱江,张庆林.策略性知识教学综述[J].教学研究,2002(4).

[2]张庆林.当代认知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义务教育课程方案[OL].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4]毛耀忠,张锐.西方学情分析研究:源起、现状及走向[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7(7).

[5]潘顺德.写作学情视角下初中语文微型化写作教学初探[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20(Z2).

[6]金春寒,郭成.策略性知识的学与教[J].2006(10).

[7]许洁,贾金媛,张飞亚.浅谈教师赞扬学生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3(36).

[8]林崇德.心理学大辞典(下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9]法宏雪,曹静.以写作量表搭建写作教学“讲 评 改”支架.山东教育,2021(15).837341F5-7F5A-42C1-A2C7-DB01FB127365

猜你喜欢

策略性性知识量表
生态旅游景区服务场景的量表开发研究
积极人格教育量表编制与现状调查研究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议论文评价量表的设计思路与使用方法
中学开展性知识和性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论大学生性伦理与高校性教育
策略性指导精致文笔
小学语文减负增效作业优化设计研究
初中生性敏感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语言理解的策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