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凝视与再塑:综艺节目中老年形象的媒介表达

2022-07-05陈婧薇杜学靖

传媒 2022年12期
关键词:综艺节目

陈婧薇 杜学靖

摘要: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加深,媒介对老年形象的表达也日益受到关注。老年形象的建构与社会发展、老年自我认知、他者认同密切相关。综艺节目对老年形象的呈现,对该群体自身的生活态度及公众态度都有一定的影响。本文基于新媒介赋权、镜像凝视、拟态环境等理论,探讨综艺节目中老年人形象的再塑、老年人自我认知及他者社会认同等问题,并以三档银发综艺节目为例,进行多维度分析,指出当下综艺节目呈现的老年形象已经突破传统的刻板印象,媒介需要更加注重建构积极正面的老年形象。

关键词:综艺节目 老年形象 媒介表达

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当下,人口老龄化已经是一种全球性的现象。老年人作为社会的边缘弱势群体,往往被贴上“讹诈”、“碰瓷”、“蛮不讲理”等负面标签。人口老龄化与社会媒介化相互交织,改变了大众刻板印象中对老年群体的传统认知,同时也影响着该群体的自我认识。老年人形象的银幕再塑,需要倡导公众给予老年人更多的关心,加强社会对老年群体的制度保障,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下,这对于弘扬公序良俗、保证社会稳定有着积极的意义。

赋权又称“增权”,是指个体在自我生活和社会参与时具有一定的控制权。相比传统媒介赋权理论中所讨论的弱势群体,如今的新媒介赋权所关注的是所有通过媒介手段发声的人,这也使得传统媒体时代的话语权逐步向大众延伸。媒介形象作为接连“现实”、“媒介”以及“社会认知”的外显性表征,既表现了媒介组织本身对某些社会群体形象的认知,也能够让个体、组织、社会对之产生新的象征意义,促进社会对群体新形象的再认识。

1.造型符号再塑年轻潮形象。當下,媒介实践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边界正在消失,社会人际交往也越来越依赖媒介。大众对人的认知总是以外表形象、非言语行为和动作为起点。新的传播媒介试图弱化受众对老年群体头发花白、身态佝偻、穿着过时等方面的刻板印象,从外表造型出发,将时尚穿着、精致妆容、嘻哈范儿等年轻人的代表元素,融入老年人形象的再塑过程。例如,由东方卫视推出的《花样新世界》节目邀请三位老艺术家一同感受新事物,与短视频达人一起学习并完成一系列拍摄任务。三位老艺术家的造型都打破了以往老年群体的形象框架(如端庄、素雅、知性),而是采用了“天使泪”眼镜、兔兔帽、国潮妆发、花色衬衣、荧光色外套、破洞牛仔裤、潮牌球鞋、法式刘海、头绑发带、身背电吉他等造型符号,指向朋克少女、街头少年、青春文艺的形象意涵。这些年轻化的造型符号也由此打破了大众刻板印象中的老人形象。

2.言语符号诠释银发冲浪。互联网不仅仅是年轻人专有的冲浪场域,老年群体绝不能成为网络时代的“边缘群体”。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所提出的“前象征文化”概念是对Z世代“反哺”现象的诠释。“前象征文化”是一种“反向社会化”的过程,指的是青年人由于能够快速接受新鲜事物而成为新型文化的创造者,促使年长者逐步向“新文化”学习。节目《花样新世界》对新的人物关系的呈现,便是前象征文化的体现。例如,三位老艺术家体验年轻人的国潮文化,学习用网络流行语来制作表情包;张晨光带上兔兔帽和年轻人一起直播之后也指出:“兴趣是连接上代人和下代人之间最好的沟通方式”。视频中言语符号的能指是:手势舞、迷弟般尖叫、唱rap、手动比心、学猫叫、滤镜、可盐可甜、自带BGM、网络冲浪、土味情话、盘他等;符号的所指是:拥抱新事物、放飞自我、年轻人的独有文化。这些言语符号让观众真切了解到老年群体主动向年轻人学习的精神面貌。

3.体语符号表征中的价值意义。《花样新世界》节目组让三位老艺术家在不同场景下学习拍摄制作短视频,并上传抖音平台,从电视大屏连接到手机小屏,由此,节目故事叙事不断增加价值。节目叙事内容分为三个板块,首先是传统印象中老年群体的生活状态,例如,倪萍的日常遛弯和菜市场闲聊、范明随身带着血压计等;其次是让他们初步体验高科技产品;最后进入节目核心主题,让老艺术家学习制作抖音短视频,叙事层层递进,表现了他们对新世界从认可转向主动学习的过程。在与短视频达人合作时,老艺术家频用“优秀”、“高级”等赞美之词,表现出老少的互动合作是一次次心与心相融的过程,破除了刻板印象中老年人故步自封的标签,表现了他们逐步接受新事物的态度,让大众看到代际之间无冲突的合作沟通。因此,老年形象的媒介表达不再是关注感情和尊重的需求,更多的是对自我精神方面的需求。从三位老艺术家的造型、言语、体语的表层形象再塑中,观众看到倪萍成为文艺少女、范明从“邢捕头”变成呆萌明、张晨光一反霸道总裁的形象,表现出萌态可爱、青春文艺、酷劲十足的“潮”形象。

凝视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观察方法,是指聚精会神的观看。如今,视觉中心主义的“观察”已是人们的生活日常,占据着大众文化叙事的一大部分。《屋檐之夏》是由哔哩哔哩推出的一档观察类综艺节目,邀请三位独居上海的老人与数位沪漂青年组成临时家庭,开展21天的代际共居体验。凝视行为作为观察类综艺节目中的叙事主体,“看”和“被看”的观众镜像体验成为节目的重点。

1.媒介表达下的自我认知。观察类综艺节目是一种套层式的叙事结构,是对第一现场真实拍摄与第二现场演播室观察的双重镜像记录。第一现场的嘉宾是真实生活的自叙者,也是被演播厅和观众所观察的对象,其日常生活状态被全方位地呈现在镜头前。节目第一现场的自我叙事是故事空间,是故事发生的场所或地点。在这一空间内,自叙者的陈述提高了真实感,同时,自叙者也在镜头的凝视下,对自我有了重新认识。通过媒介化的表达,老年群体在他人反馈、自我行为推断和社会比较中,对自我形象产生全新的认知。

《屋檐之夏》中银幕女王刘雪华、时尚老头朱爷爷、桃李满天下的魏奶奶是第一现场的自叙者,在与年轻人共居的过程中,走近并了解他们的世界,是老年人对新生活的探索。例如,年轻人拉宏桑的社交恐惧症让独居老人刘雪华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有了重新的思考,她也逐渐参与更多的社会活动;自称“潮”老头的朱爷爷不断学习了解青年潮流文化;魏奶奶也放下名师身份,和年轻人一起玩摇滚。三位老人通过与年轻人共居,逐渐走出之前模式化的世界,他们既能够通过这种方式鼓励年轻一代,也能够重新认识自我。

2.他者全知视角下的认同。在观察类综艺节目中,他者既包括第二现场演播厅的观察员,也包括屏幕前的观众。首先,演播厅是一种客厅文化的呈现,观察团成员根据第一现场嘉宾的表现,引申出讨论问题,他们是节目的第一观众,属于他者全知视角下的一小部分。他们同时也是被观察的对象,是“镜像”中的成员。第二现场的场景设置符合形式空间的特点,是节目整体叙事的结构性安排。在这一空间中,观察员通过凝视生活经验,修正以往的认知,这些都是同步进行的。其次,屏幕前的观众是他者全知视角下的绝大多数,其所处的空间是现实空间,是叙事作品被观看的场所。“凝视”行为由此从屏幕空间延伸到现实空间。观众既可以感知第一次现场自叙者自我认知的转变,又可以看到演播室观察员在“看”与“被看”中产生的认同。作为真正的凝视主体,观众的观察是一次社会认同的意义建构过程,这一过程随着镜像凝视过程中情感的变化而变化。

《屋檐之夏》中的他者认同首先是表层角色的认同,年轻人与老人共居符合中国传统认同的家庭关系。其次是节目话题设置,促使他者在全知视角下产生认同。例如,节目中朱爷爷的潮流妆发、精致生活完全不同于刻板印象中的老年群体;魏奶奶和老朋友的潮流聚会,也让观众看到老年人的生活边界在逐渐扩大,能够对老年人形象的转变产生共鸣。

3.群体期待视野下的情感映照。观察类综艺节目因其叙事文本扎根于生活日常,观者总能在凝視过程中感受到“现实世界”和“可能世界”的映衬。《屋檐之夏》瞄准社会群体症候,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社会话题性。节目叙事把社会两类独居群体放置在同一空间,因此,群体的凝视不仅是简单的观察,而也体现出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正如节目中心理学家张怡筠指出,社会群体对老年人的期待总是“望老成龙”,往往把自己认知中的老年形象强加在该群体身上,这种现状正是群体期待视野的反射。期待视野是指人脑中已经存在的思维定向或先在结构,在图像叙事中,期待视野与“错觉”一同诉诸观者的反应。例如,节目中的意大利青年阿雷尝试打破朱爷爷固定的生活,帮助爷爷走出他的小世界,体验一些新鲜事物,但都没有成功影响到爷爷;观察员泡芙喵也指出,为了不让来到城市的外婆感到无聊,自己曾经强行拉着她跳广场舞,但却从没有试图了解过她的喜好。电视屏幕是“镜像阶段”的延伸,叙述者可以根据社会情境转变对自我的认知。屏幕外的观众也在“自我”与“叙述者”之间逐渐产生共情,情感得到升华,并在情感映照下不断反思。

所谓“万物有其形,就有其象”,然而现代社会高度复杂,人们现实生活的范围是有限的,无法亲身把握万物之象,只能通过媒介去了解。因此,人的认知不再是对客观事物及其变化的直接反应,而是对传播媒介建构的“拟态环境”的反应。腾讯视频播出的《忘不了餐厅》将焦点转向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老年群体,让他们以餐厅服务员的身份展开社会实践,打造一家不一样的中餐厅,再塑老年人新形象。

1.破壁代际隔阂,呼吁家庭陪伴。在“银发浪潮”下的当代社会,大多数银发综艺类节目往往倾向于让不同年龄层的理念发生碰撞,从而表现老少代际之间的二元对立。但《忘不了餐厅》重构了老年与青年之间的代际冲突。五位老人虽然都是弱势群体,但并非仅仅是作为黄渤等人的帮助对象而存在。他们各有所长,还用自己丰富的人生经验和社会阅历帮助年轻人,呈现的更多是温暖的陪伴和双向治愈。节目以沉浸式观察的方式,真实记录老年人的生活状态。节目还为五位老人起了新的名字,这些名称不仅是识别身份和突出差异的标志,也可以让老人在自我确认和社会交往中形成新的自我形象认知。每一位老人的新名字不仅是一种积极乐观的呈现,同时也是对老人独有的气质和性格重新定义的结果。此外,节目在阿尔兹海默症“高病发率低认知”的现状下,结合综艺娱乐与科普的手段,呼吁家庭成员给予老年群体更多的关注和陪伴。

2.唤起受众共鸣,弘扬社会主旋律。共鸣是指在外界因素的刺激作用下,大众的情感或情绪上与他者有相同或相似的反应倾向。媒体要唤起社会共鸣,必然需要借助人事物的触发。节目中五位老年人积极乐观,温暖着同样患有认知障碍的同伴。例如,大桥爷爷多次帮助伙伴上菜、服务客人;公主奶奶在重新见到前一天教跳舞的小女孩却完全丧失记忆;小敏爷爷多次与相识几十年的老友擦肩而过。这些遗忘瞬间让观众切身感受到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世界,唤起人们对亲情、友情的感悟与思考。关于老龄化的讨论一直是社会热点,大多数老年人很难从宏观层面了解老年群体的形象,有时难免产生自我怀疑,认为自己已经没有社会价值。但在《忘不了餐厅》中,老年人以服务员的角色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他们对工作认真负责、专注严谨,并没有因为自己身患阿尔兹海默症而怀疑自我。节目展现了老年群体的积极形象,也是社会责任感的彰显。

作者陈婧薇系河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杜学靖系河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本文系2020年河北师范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智媒时代’媒介素养教育对大学生文化身份构建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20XJJG06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王朋进.“媒介形象”研究的理论背景、历史脉络和发展趋势[J].国际新闻界,2010(06).

[2]李宁.文化传播模式的嬗变——基于玛格丽特·米德的《代沟》[J].阴山学刊,2019(03).

[3]胡晓童.抖音短视频中老年人形象的呈现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21.

[4]高亚林.凝视体验与通达意义:情感观察类综艺节目的叙事研究[J].当代电视,2020(01).

[5]沙莲香.社会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6]郭庆光.传播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7]赵红勋,冯奕翡.人文关怀视角下老年人的电视形象建构——以《忘不了餐厅》为例[J].现代视听,2020(10).

【编辑:陈文沁】

猜你喜欢

综艺节目
舞台综艺节目主持人的基本素养
境外电视综艺节目的引进与本土化创新
关于我国模式引进节目本土化改造的研究与思考
主持人在当下综艺节目中的角色功能转变分析
电视综艺节目与新媒体互动的创新
新时期电视综艺节目发展问题及未来趋势
从鲍德里亚的后现代传媒看综艺节目的流行
探析韩国综艺节目大势下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
网络自制综艺节目如何赢得市场
综艺节目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