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视听 智慧广电
2022-07-05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际司司长 闫成胜:视听节目是讲好中国故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载体。国家广电总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实施“视听中国”播映工程,为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国家形象作出了积极贡献。2022年将围绕“北京冬奥”、“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中国这十年”、“全球发展倡议”等五大主题,通过在国际知名影视节展设立“中国联合展台”、在海外主流媒体开办“电视中国剧场”、在海外网络视听平台开办中国频道、互办“视听传播周”等多种形式,不断深化与各国媒体的交流合作,用心书写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的时代答卷,培育国际传播新动能。
北京市东城区委书记 孙新军: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作为新兴产业,已经成为东城区文化产业的重要增长极。东城区将坚持“崇文争先”理念,依托独特的资源禀赋和发展优势,积极培育“文化+”新模式、新业态,大力推进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设,打造国家文化出口贸易的新高地、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渠道和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窗口。
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杰群:北京市广电局将大力支持XR虚拟制作产业,推动北京新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举办“XR虚拟制作产业论坛”目的在于夯实视听领域数字化基础设施,创新数字视听消费场景,推动发展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的数字视听新体验。从全国来看,北京市XR虚拟制作产业蓄势待发、优势明显,在疫情给行业发展带来诸多不便的情况下,中国(北京)星光视频产业基地XR虚拟制作技术突破时间、地域、场景、资源的局限性,提供了全新视角的视听体验。
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孔建华:全面推进XR虚拟技术产业链发展,以产业数字化赋能高质量发展,以园区转型发展为切入点,通过视听产业基地聚合连接各种资源,贯通视听节目、超高清视频、沉浸式体验内容产业链和视听技术产业链,推动北京新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信息中心副主任 苗勃:当下,中国视听领域需要构建新的驱动力量,XR在该领域正当其时。在前端生产制作方面,从拍摄到制播,会涉及云计算、人工智能、XR等技术的运用;在终端呈现方面,不管是大屏、小屏,还是公共屏、移动屏,以及各种VR终端和LED屏、交互屏,XR都有很好的应用场景。
北京市广播电视局科技处处长 秦旭东: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对新视听公共服务提出两项重点活动:一是“视听零距离”,二是视听小站建设。2021年,北京市广播电视局聚焦首都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优质供给,共同推进新视听公共服务品牌项目,积极培育视听领域新业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视听美好生活及公共文化服务的需要。针对视听小站建设情况,总体设想是按照统一设立规范、统一服务标准、统一平台支撑分级负责管理的方式稳妥推进,还要结合社区需求、防控环境要求,开展线上教学直播活动,带动社区群众广泛参与。视听小站建设对于“视听零距离”活动是重要的承载平台。对于视听博物馆顶层设计论证,也要建成像视听小站的旗舰店一样,成为视听技术支撑平台建设的服务平台。
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首席专家 王臻:高标准建设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整合全市资源扶持交易所创新发展。探索开展北京国际大数据确权中心建设,开展数据权属、数据治理、数据资产估值等基础性工作。北京要创新开展科技大数据交易,对已有数据的科学分析和集成应用,推进科研数据向产业赋能,能够进一步支撑北京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同时,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国际互联互通、数字交易国际化,数字产业链关联协同化、数字要素市场一体化,健全数字经济发展的推动机制,支撑北京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发展。未来虚拟视听产业领域有很多是围绕数字技术延伸,会形成很多数字资产。促进在影视等视听节目制作过程中的数据流通,可以实现作品价值的进一步升值。比如,通过数字版权交易等为影视作品制作提供更好地支撑。
北京新视听发展中心(北京音像资料馆)主任 孙峰虎:8K艺术馆围绕数字视听脉络全景呈现不同历史的发展情景,展示包括经典视音频内的拍摄制作核心设备和沉浸式企业场所,随着视听和人工智能的新一代融合,智慧广电在媒体等方面取得完美成效,通过8K艺术馆搭建视听应用场景,体现8K艺术馆服务和承载了创新应用新方式。 8K艺术馆通过保护性利用恒亲王府建设,充分发挥古建筑的历史价值。在保护王府建筑基础上,设置8K视听体验区、8K超高清作品库,以及智慧广电和数字视频发展脉络展。
北京市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 毕建宇:倡导建立行业性的博物馆,建立些符合当代生活、符合当代社会城市发展景象的博物馆,如今视听博物馆也同样符合这些价值要求。恒亲王府的保护要求要对文物作最少的干预,做原状的保护。对文物的干预要考虑到文物自身的承载力,不能破坏文物的构造。古建筑遗存博物馆的核心价值是原状保护,这就要求在对文物的使用上,需要结合使用状态和使用方式,充分考虑文物的承载和承受能力。在具体建设方面,通过打造交互式、沉浸式的博物馆,让百姓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历史与新技术的融合魅力。5G+ 8K革新性技术的进步,也将为大众提供更好地体验感受。希望能通过打造交互式、沉浸式的博物馆,构建“相互感知”、“相互交流”的氛围、场所。
中关村数字文化产业联盟秘书长 李佳臻:希望把中国视听博物馆打造成以体验科技艺术为核心,在技术内容、生态链等方面综合布局的体验式博物馆。这样既能集结实体空间和网络空间相互链接,以及跨空间链接互动,实现空间融合与“穿越”,又能在后期内容维护上,增加留白比例,更具延展性,便于参展内容的流动与更新,以紧跟新兴消费者需求,不断拓宽视听边界。为削弱不同展示区的壁垒效应,布局可從展览、体验、活动、商业等方面,让参观者“穿越时空”;同时,增加交互、趣味性装置,提高传播概率;增加商业联动新零售和服务业,类似餐吧、水吧、书店、剧本杀等主题消费区,扶持限定版文创,拉动博物馆衍生品消费,促进博物馆优质内容更替,加强与外界参观者的交互交流。在满足顾客定制化消费需求和观感体验的同时,还能拉动博物馆周边文创收益,带动企业市场发展。视听博物馆可以运用更先进的视听设备,融入元宇宙的数字孪生等技术,为消费者打造沉浸式的虚拟空间,更加深入地感受视听之美。
世界超高清视频产业联盟秘书长 张文刚:从国家顶层维度来看,XR已经作为“十四五”规划的重点产业之一,工信部正联合相关部委制定虚拟现实应用行业发展计划,将推动超高清视听产业和XR技术的发展。当前,虚拟制作产业发展态势向好、前景可期,但需要警惕的是产业发展存在的挑战,尤其是在终端设施轻便性、高质量内容产出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突破。
星光影视园董事长兼总经理 陈洋:面对新的机遇,星光正积极发挥视听资源优势,布局XR虚拟制作产业链,以产业数字化赋能高质量发展,着力构建中国北京数字影视制作高地,搭建元宇宙视听场景虚拟资产生产基地,打造数字内容生产高端人才聚集地,培育数字视听产业新生态,引领中国数字影视产业新格局。对于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来说,XR制作从成本上会大大减少;从效率上,XR数字更换场景几分钟内就能够完成,尤其是对于录制时间较短、场景较多的节目是很好的选择。
圣焰影视联合创始人、首席创新官 冉旭东:疫情之下,线上虚拟发布会是主流形式,XR虚拟技术可以推动行业升级和降本增效。尤其是在全球大趋势下,XR技术可以和WEB3.0、元宇宙等有很好地结合。随着传播去中介化,传统的线下业务无法同时满足和所有用户沟通,而XR可以带来更多更具想象力的场景。
枭龙科技副总裁 张威:光栅波导作为AR智能眼镜终端最为核心的技术,通过技术研发创新,目前已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并且获得多项知识产权和百余项核心技术专利。积极推进光波导在XR设备中应用,打造新型广电内容显示终端与传播载体,为XR内容提供新一代展示平台。区别于传统平面感官方式,XR、AR等技术具有更丰富的交互和体验感,这种技术的发展决定了未来内容产品的多形式化。随着XR与数字视听深度融合,依托新型智能技术的平台将带来全新的内容变化。
九转棱镜(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 郭雪纯:虚拟拍摄领域的整合性资源和复合型人才,大多集中在北京等地,希望未来更多传统美术、艺术人才投身于虚拟制作领域。随着技术的升级换代,具有美术素养的人才进入该产业的门槛将进一步降低,有利于更好地积累人才、发挥人才的创意优势。
北京澜景科技有限公司CTO 李栋:通过自主研发的摄像机追踪系统、实时图像渲染系统、多机位切换系统及播控系统,实现优质视听内容的XR全域制作解决方案。就北京XR产业发展核心优势及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方面来看,很多时候,成就感比待遇更具吸引力。希望同行“抱团”吸引人才,合作推动产业升级。只有产业健康发展,虚拟拍摄、虛拟制作才能获得更多“曝光”,行业也得以向专业人才提供更好的待遇,为他们带来更大的成就感。
本期微观点摘自2022中国(北京)国际视听大会嘉宾演讲内容
【编辑:郭文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