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路径助力创建文明城市

2022-07-04马鑫

商业文化 2022年16期
关键词:崇信旅游活动

马鑫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党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注重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文化是一个城市独特的印记,代表一个城市的文明和社会进步水平。崇信县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拥有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当前,崇信县正举全县之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城市品位,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为牵引,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为抓手,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大力弘扬“尊崇诚信”的崇信精神,引导人民群众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公民,推动全民文明素养大提升,打造宜居、宜游、宜业新崇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主要成效

强化宣传引导,坚守精神高地

1.宣讲阐释接地气。把理想信念塑造贯穿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全过程,针对党员、学生、农民等不同人群,灵活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宣讲,系统阐释核心价值观丰富内涵,坚定了理想信念,筑牢了信仰之基。组织百姓宣传团和文艺小分队深入各乡镇巡回宣讲,组织各级道德讲堂定期开展道德实践活动,用群众身边的感人故事,深刻阐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核心价值观主要内容,大力弘扬社会正能量,有效凝聚了“最大公约数”。

2.主题宣传全覆盖。突出“尊崇信任”文化特色,充分发挥公益广告熏陶、城市景观展示、好人故事传播的引导灌输作用,扎实开展全方位、多样化的主题宣传,实现线上线下同频共振。把核心价值观和崇信传统文化融入主体雕塑。在交通主干道沿线、机关院落、主题街、主题广场、景区、建筑工地围墙设置“图说我们的价值观”和“我们的诚信观”系列户外公益广告。充分发挥广播、网络、电视等媒体平台作用,通过开设专题栏目、制作专题片和微视频,使核心价值观宣传处处有阵地,人民时时受教育。

3.教育引导重创新。深入挖掘崇信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不断创新发展,依托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保至善烈士纪念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贯穿于陈列展览、宣传讲解、主题活动等环节中,利用重大节庆,深入保至善烈士纪念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请身边的人,用百姓的话,讲身边的事”的方式,在各乡(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活动,教育引导广大群众以身边榜样为标杆,做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者和践行者。

强化实践养成,营造良好风气

1.创新拓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坚持与时俱进,不断传承创新,在传统习俗和节日文化中融入时代新元素,深入开展文化体育活动,举办红歌演唱赛、非遗展演等活动,突出崇信“诚信”文化符号,通过编排翻花舞、广场舞等方式,将歌曲“诚信”融入百姓生活当中,使广大群众时时可信、时时可学。

2.深入推进诚信教育活动。把诚信教育纳入校本课程,组织学生学唱《尊崇信任聚力量》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歌曲,利用班队会定期开展诚信教育。组织学生和书法爱好者在县文化三馆广场举办千人千“信”大型书法活动,参与者神凝笔尖书写“信”字。利用网络、电视等媒体开设了专题栏和曝光台,及时刊播诚信建设新进展新成效,曝光失信企业和个人。

3.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把开展志愿服务与创新社区治理、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开展文明引导、健康义诊、科普宣传、敬老助残、环境卫生整治、疫情防控、交通劝导等主题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志愿者进农村开展移风易俗、绿色生活、破除陈规陋习等志愿服务,助力星级文明户、文明村、文明镇(乡)创建,推动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培育。

突出工作特色,引领文明风尚

1.坚定文化自信,厚植思想根基。突出以文化人,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积极引导全县文艺界人士用心谱写崇信“四个特色文化”新篇章,出版《风雅颂崇信》从山水崇信、乡情村韵、诗韵芮鞠、芮鞠行吟、汭龙风情等不同角度,抒写赞美崇信秀美的山水和淳朴的民风,进一步增强了地域文化自信,激发广大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大力实施以一首歌曲、一句形象广告词等一系列文化体育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文艺精品创作工程。传承推介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成各乡镇“乡村记忆”博物馆和主题墙。组织崇信弦子腔进行非遗展演。

2.培树先进典型,形成示范引领。深入挖掘典型事迹内涵,发挥榜样力量,推荐评选“ 平凉好人”、全市“十佳先进”人物,全市“新时代奋斗号”先进集体,“感动平凉人物”等,涌现出了桃花岭孝老爱亲的好媳妇贾桂梅、援救昏倒路人的好教师李永刚,诚信经营照相馆的梁宏伟,不离不弃照顾下肢瘫痪老公的岩海燕,十几年如一日在大山深处教书育人的贺玲玲等先进典型。拍摄制作微纪录、微电影,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3.推进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坚持党员干部带头,大力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之风,着力解决农村“高价彩礼”、大操大办、封建迷信等突出问题,成功举办中国传统婚俗文化演绎暨集体婚礼活动,成立村级红白理事会,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对职业婚介人员和贫困村未婚青年造册登记,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级帮扶干部和驻村工作队的帮带作用,深入开展思想引领、文艺润心、人文关怀等行动,引导群众依靠自己的努力提高生活水平。

4.加大保护力度,传承非遗文化。按照非遗保护措施,制作了博物馆APP展览展示平台,完成了《山梁走唱》“一书一盘”、地方戏曲普查、非遗人才情况摸底、省级非遗项目申报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考核、博物馆馆藏古籍普查和信息录入等工作,积极举办《弦子腔》、《山梁走唱》等非遗展演活动,持续提升非遗宣传,不斷加强传承保护工作。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

思想观念有待转变

一些干部群众思想上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把创城工作真正放在心上,谋划部署不深入,督查调度不及时,解决问题不彻底,对承担的点位和指标责任不清、任务不明、研究不深,多数以日常工作代替创城工作,针对性不强,整体工作的标准不高,一些细节问题上做的还不够精细。

宣传力度有待加强

宣传工作存在小众化的宣传媒体给小众化的群体宣传的问题,老百姓知晓率、参与率低,社会面宣传的方式还是比较单一,氛围还是不够浓厚,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不强,对一些商业街、居民小区公益广告布设密度不够,创建氛围不够浓厚。

服务保障有待提高

对优秀传统文化保护重视不够,没有形成相应的保障措施和管理办法,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考核奖惩制度不全,“指挥棒”作用发挥不够,对在创城工作中表彰奖励和通报批评不及时。城市精细化管理机制不够健全,文化基础设施落后,深化改革的方式有待创新,满足不了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思考与建议

切实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1.广泛开展政策教育。重点围绕群众关心热点难点问题,从基层群众生产生活认知水平等具体实际出发,创新方法、手段、载体,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通俗化、大众化,用群众便于听、乐于听的方式让群众接受宣讲,从而使广大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

2.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充分运用社会宣传、理论宣讲、新闻传播、文化宣传等多种手段,大力倡导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百台大戏”、“千场电影”送农村,有奖知识问答、演讲征文比赛,用鲜活的事例、榜样的力量生动形象地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在广大农村开展“凡人善举 与你同行”和“做文明有礼的甘肃人”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各类道德模范走进农村,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实际行动,从而影响带动一大批村民自觉参与到道德实践中来。

3.加大对农村群众教育的投入

农村群众教育需求日益多元化,尤其对专业知识、实用技术、职业技能等的需求更趋显著,针对这些农村群众教育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加大投入,拓宽渠道,为农村群众提供更多培训学习的机会。充分利用乡村无线电视、手机、腾讯会议、远程视频等有效载体不定期举办各种知名专家学者教授讲座,进行技术指导,真正提升农民自身本领。

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活动

1.开展群众道德建设活动。紧紧抓住农村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从农民的所思所求切入,积极开展先进典型优先贷款、农业实用技术优先指导等活动,提高农村文明程度。组织开展邻里守望、关心关爱城乡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孝道“红黑榜”、孝道文化墙、孝道宣传长廊,奖励尽孝行为。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重点开展“文明祭扫,平安清明”和“敬老孝老,幸福重阳”活动。发挥农村学校主渠道作用,深化“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六园”创建、“中华经典润乡土,红色文化进课堂”、“做雷锋式的好少年”、“红色华诞·党旗飘扬”庆祝建党100周年歌咏比赛等系列主题活动,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2.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在治理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方面的作用,制定完善《红白理事会章程》,明确婚丧事宜规定、办事程序、人情礼金、酒宴标准和奖惩办法。将婚嫁彩礼“限高”作为治理工作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以县为基本治理单元,做到要求相对统一、内容量化具体、奖罚措施分明、群众普遍接受。增强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自觉抵制高价彩礼,维护合法权益。把治理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纳入理论宣讲、技能培训、党员日常教育之中,讲清楚高价彩礼、炫富比阔、铺张浪费的危害,提高群众思想认识,转变婚嫁观念。

3.开展农村文化活动。以传统节日为契机,以群众文化活动为载体,利用农闲时机广泛开展农民运动会,举办篮球、乒乓球、拔河、象棋等农民喜爱的体育项目,组织开展深受老年人欢迎的棋牌、秧歌、腰鼓等文体活动,让他们老有所“闲”,老有所乐。广泛开展剪纸、点灯背猴、雕刻、民歌演唱、非遗展演、春官说唱等民间传统文化活动,以此传承地域优秀传统文化,倡导文明乡风。大力培植文艺骨干,建设稳定的文化志愿者队伍,采取村委会聘请等方式鼓励有文艺特长的乡村教师和居民担任文化指导(辅导)员,指导乡村开展文化活动,培育和发展村级民间文艺团体,充分發挥其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4.开展红色文化活动。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以崇信山水、古木、人文、历史、民俗等元素,深入挖掘传承好红色文化。以崇信红色遗址、革命人物、历史事件、典型事迹为原型,用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来抒写发生在崇信的革命事迹和党的历程。以保至善、张成甲、红军娃及王震将军、彭德怀元帅等人物为原型,拍摄电影、电视剧、微视频等文艺产品,将乡村旅游线路和红色遗址连接起来,打造密集广阔、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崇信旅游亮点。

积极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1.挖掘文化资源,提升旅游品质。大力推出生态养生之旅、古树名木之旅、民俗文化之旅等精品旅游线路,培育品茗休闲游、古树名木游、风景名胜游、红色研学游、民俗风情游和美丽乡村游六大特色旅游品牌。切实发展文旅夜间经济,积极打造龙泉夜市旅游消费聚集区,推出夜品崇信、夜购崇信、夜娱崇信、夜游崇信、夜宿崇信等一批旅游消费项目。加快推进 S304 线至古槐王景区道路、五马沟汭河大桥、312 线散花沟隧道及周边高速连接线建设,构建“快进慢游、外通内畅”旅游交通网络。

2.抢抓文化优势,完善旅游服务。扩大投资,以龙泉寺景区和华夏古槐王景区建设为重点,极力推进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汭河橡胶坝景观带扩容改造、龙泉民俗文化村、梁坡水街等一批重点工程。以华夏古槐王景区成功创建国家 AAA 级旅游景区为契机,持续加大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对西刘、梁坡、大麦沟、庙台、平头沟等旅游示范村,甘庄、平头沟乡村旅游窑洞养牛示范基地、崇信牡丹园、木家坡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等一批农旅融合项目进行改造升级,进一步提升旅游服务能力。

3.注入文化活力,衍生旅游产品。以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引导群众以“三变”方式参与发展旅游业,开发研学、田园观光、果蔬采摘、民俗体验、乡村康养、民宿度假等乡村旅游产品,打造具有崇信特色和影响力的旅游示范村。巩固提升西刘、汭龙堡乡村旅游示范点,在继续优化打造平头沟村、梁坡村全省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的基础上,组织乡镇依托特色小镇建设,拓展锦屏“寻槐之路”示范带、黄花农旅融合示范带等全域旅游项目。

4.深入文化宣传,增强旅游效应。注重面向周边市场,办好“山水龙泉·养生崇信”文化旅游节、牡丹文化艺术节、大槐树婚俗文化节等品牌活动,办成吸引社会各界、外地客商广泛参与的活动。收集整理华夏古槐王有关人文故事、历史传说,积极申报国家自然遗产,提升景区含金量、知名度。

进一步加强与各大旅行社以及携程、同程、驴妈妈、去哪儿等网媒及周边城市传媒、影响力较大的自媒体的合作和推介,宣传推广特色旅游产品。

同时切实加快智慧旅游、智慧景区建设,整合旅游景区、宾馆饭店、旅游村镇信息数据资源,积极探索建立“一部手机游崇信”智游平台,完善无线网络、信息推送、在线预订等功能,大力推行景区扫码购票、电子语音导游、实时车位显示等服务项目,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甘肃省崇信县委党校)

猜你喜欢

崇信旅游活动
只收两个饼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蔡崇信:我为什么敢放弃580万年薪,拿500月薪跟马云创业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