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控制的难点及优化措施
2022-07-04高秀娥
高秀娥
加强财务会计控制是新时期背景下财务管理乃至运行管理的一大要点。针对财务会计控制中普遍存在的内控意识较弱、财务人员内部任用管理制度存在缺陷、财务管理制度落后、财务风险防控困难、内部控制监督机制不完善、财务会计控制的评估体系不够科学、信息化水平低等难点,有必要通过落实内控管理责任追究、加强财务人员培训管理、完善财务工作制度、加强财务风险防控、完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健全财务会计控制的评估体系、积极推动信息化发展等措施进行有效改善和优化,进而改善财会控制效果。
财务会计控制概述
所谓财务会计控制,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内部控制来对财务会计工作的开展加以把控,进而推动财会水平提升,优化财务管理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强化整体运行管理,提供可靠的财务会计支撑,保障资金使用科学、合理、规范,有效降低财务风险发生几率,解决各种财务相关问题。财务会计实际上是与管理会计相对应的部分,其不仅能够准确反映财务状况,也能为相关决策的制定提供有价值之信息,更能为相关责任履行的考核、运行管理带来支持。财务会计通常具有较为明显的行政性、独立性,并且需要在实践中遵循公认会计原则。而内部控制则是指通过内部的各种手段、措施等加强管理、控制,进而促使特定目标实现。财务会计控制需要从财务会计工作的开展出发,深化财务会计与管理控制的有机融合,在提高财务会计工作水平的同时更好地支持整体运行及管理。加强财务会计控制往往需要遵循全方位性原则、平衡性原则、适应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等,方能在实践中切实强化控制,以良好的财务会计工作支持其他工作的高质量开展。
财务会计控制的难点分析
内控意识较弱
财务会计控制的有效实现,需要由上到下的所有人员具有良好内控意识,进而共同落实相应的内控工作。但是目前内控意识薄弱的问题较为明显,尤其是管理层。一方面,对内部控制的整体性缺乏正确、良好的认知,没有意识到财务会计控制的重要价值,不能从宏观角度对财务会计控制的要点进行准确把握,导致控制策略与措施很容易陷入“各自为战”的僵局,内控流于形式;另一方面,内控专业知识掌握不到位,并不能将财务会计专业理论、业务工作、管理工作等进行紧密结合,难以基于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有效控制。
财务人员内部任用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毫无疑问,财务人员作为进行财务会计控制的关键主体,其能够完全胜任工作岗位将直接决定相应的实践质量与效果。然而目前财务人员内部任用管理制度有所缺陷的难点普遍存在,导致在岗人员的综合素养无法完全达到预期和要求,自然会影响相应的财会控制工作开展。一方面,财务人员的任用标准不够科学、合理,没有基于实际业务需求、管理需要等对相应的人员综合素养提出明确要求,导致人员任用存在较强的随意性,影响控制实效;另一方面,人员管理制度还有待完善的部分,在职业道德规范、工作流程与标准、绩效管理等方面难以形成完全统一、有效的标准,难以充分激发财务人员积极性与热情,进而影响控制效果。
财务管理制度落后
制度是指导、约束、保障财务管理的基础。只有在先进、健全的制度支持下,財务管理工作才能得到良好开展,相应的财会控制效果也能得到保障。然而财务管理本身较为复杂,涉及到多个领域,相应的制度也较为复杂,自然很难完全保障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完善性。在财务管理制度较为落后的情况下,制度本身就有着不少的缺陷,无法为财务会计控制提供可靠支持,很容易导致财务管理陷入混乱、出现差错。在财务管理制度持续未得到有效改善和优化的情况下,财务会计控制必然很难取得良好成效。
财务风险防控困难
财务风险是现代化背景下财务管理的要点所在。财务管理面临着大量风险,这些风险往往具有较为客观性、全面性、不确定性等特征,难以有效识别、分析、防范、控制和处理,并且一旦爆发就会造成严重危害与巨大损失。财务风险防控本就有着巨大难度,再加上风险防控意识较差、风险预防和处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的存在,使得财务风险对财务会计控制所造成的威胁更是极为巨大,严重影响相应的控制实效。
内部控制监督机制不完善
财务会计控制的一大要点在于加强内部监督,通过科学、强有力的监督确保相关工作有序、规范落实。不过内部控制监督机制并不完善,往往存在一些缺漏。首先,监督权责不明确。内部监督需要建立在科学、明确、规范的组织结构与权责体系基础上,确保监督工作能够有序落实。如果监督工作本身就难以开展,那么监督作用必然无法有效发挥,财务会计控制的实效很难得到保证。其次,内部审计不够独立。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关键手段,但在实践中却极易出现独立性不够的情况,从而影响内部审计效果,危及财务会计控制。最后,监督程序和制度待优化。在内部监督责任明确的情况下,相关程序和制度却不规范,那么财务会计控制同样会受到多方面的挑战,可能无法按照预期落实。
财务会计控制的评估体系不够科学
对财务会计控制进行评估,不但可以进一步深化把握财务信息,还能反映相应的控制情况,进而凸显存在的不足。但是要构建科学、健全的评估体系并不容易,需要全面覆盖财务管理以及其他部分,从各维度进行综合评价,实践中往往会出现评价内容覆盖面有限、评价指标设置不合理、评价过程不够规范等问题。在评估评价体系不能有效反映财务管理时,自然无法高质量落实财务会计控制。
信息化水平较低
信息化时代需要积极推动财务会计控制的信息化过渡与发展。然而目前信息化水平还有待提高,多个方面都有着明显不足,如软硬件基础薄弱、财务人员信息安全意识差且信息操作能力弱、缺乏信息技术专业人才、财务管理系统的功能不够丰富、对先进技术的利用不到位等。合理运用信息化技术,能为财务管理提供先进而有力的支持。而信息化发展的滞后,自然成为了新时期背景下阻碍财务会计控制的一大因素。
财务会计控制的优化措施
落实内控管理责任追究
对具体的内控责任加以明确并完善相应的追责机制,能够从责任层面为财务会计控制提供有力支持。健全责任追究体系,将财务会计控制相关责任层层落实到不同部门和岗位,坚持贯彻“谁主管,谁负责”和“有责必究,追责到人”的基本原则,在发现财务管理问题后及时追责并采取经济处罚、警告、降职、撤职等方式进行惩处,具体需要根据追责结果确定。对财务会计控制相关的工作进行细分,并以此作为责任划分的重要依据,务必要确保相关责任的划分足够合理,避免出现权责不明、冲突或遗漏的情况,有效基于责任进行调整和监管。
加强财务人员培训管理
对财务人员进行有效培训和管理,能全面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进而更好地为财务会计工作开展提供支持、强化控制。针对财务岗位构建内控考核指标,规范相应的考核方法,并建立对应的奖励与惩罚制度,有效激发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为财务会计的有效控制奠定基础。重点对财务人员的业务差错、学习情况等进行考核,能够很好地起到财务会计控制作用。在健全考核机制的基础上完善财务人员选拔监督和培训机制。基于考核结果对人才进行选拔,同时加强相应的监督和管控,确保选拔结果足够真实、客观和可靠。对考核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并对考核不达标财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职业道德、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意识等方面的培养,能进一步强化财务会计控制。
完善财务工作制度
对财务工作制度加以完善,可以很好地发挥制度本身的约束、规范及保障作用,从而支持财务会计的有效控制。着重从预算管理、预审批、财务工作流程等方面进行调整和优化,可有效健全制度并支持财务会计工作的良好落实。其中预算管理制度的构建需要全面覆盖所有部门和岗位,形成以管理层为领导、以财务部门为关键、以其他部门及岗位的配合为基础的综合性制度。所有部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在财务部门指导下按照相关规范编制预算方案,并在通过审批后严格按照预算进行操作和管理,有效控制资金使用。而预审批制度实际上是预算管理制度的延伸,即管理层能够提前进行审批,预先了解各部门预算情况,并在财务部门审核通过后再次进行审批,切实保障审批的有效性与可靠性。对具体的预审批流程进行规范,管理层可通过预审批模块提前对各部门预算情况进行大致把握,进而为审批工作的落实提供一定支持。而财务工作流程制度的规范,则是在预算管理的基础上,对具体的资金下拨、使用和监管进行规范。严格按照预算方案进行操作和执行,保存好相应的票据、资料等,并在需要调整预算时及时上报,获得审批后方可落实。
加强财务风险防控
1.风险分析。对财务风险进行综合分析,弄清楚相应的原因、特点、危害以及有效防控策略,能够为后续的风险防控工作开展提供良好支持,进而加强风险层面的有效控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建设风险分析委员会,通过设置委员长、秘书、副委员长、委员以及员工代表的范式,构建多个部门与岗位共同参与、协同配合的财务风险分析结构,进而系统化地对各种财务风险进行综合分析。而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则需要形成以财务部门为核心、以管理层为领导、其他部门积极配合的财务风险分析体系,务必要对各种风险进行正确分析与有效识别,从而为相应的风险防控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有必要针对财务管理的重点环节加强内部审计,真正做到全过程、全方位审计,通过强有力的监管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进一步保障财务风险分析结果的有效性,以免因为风险分析本身存在问题而影响财务管理和风险防控。在实际分析财务风险的过程中,需要兼顾内部影响和外部环境,综合性地进行全方位分析,以免遗漏部分重要因素而导致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大受影响。而且管理层需要从宏观层面进行考量,将财务会计工作置于大环境中进行综合考量,更进一步地深挖其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而对风险评估标准、风险发生可能性评估标准、风险影响程度评估标准等加以构建,则是通过可量化的方式支持财务风险分析工作的有效落实,大幅增强可操作性。其中风险发生可能性评估标准的构建需要同时从定性与定量两个角度出发,对各种潜在风险、重大突发性事件风险进行综合研究,同时借助历史数据统計进行分析,将风险发生可能性划分为极低、低、中等、高、极高等多个层级。风险影响程度评估标准的构建同样需要从定性与定量两个角度出发,对业务控制、合法合规性以及财务损失金额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判定,并可将相应的影响程度划分为不重要、次要、中等、主要、重大等多个层级。
2.风险分层管理。基于财务风险分析结果对风险进行分层管理,能够针对不同层次的风险制定不尽相同的防范、控制、应对、处理策略,进而优化资源配置,保障风险防控实效的同时降低相应的防控成本。其中不重要风险往往只需要从思想上加以注意并遵守相关规章、制度、流程、规范即可,无需采取其他措施进行防范;次要风险除了要在思想上加以注意并遵守相关规章、制度、流程、规范外,还需要关注可能出现的风险点;中等风险则需要采取措施及时进行整改,通过合理而有效的管理与控制尽可能降低风险发生几率;主要风险则需要加以重视,落实相应的管控整改措施,对其中存在的风险漏洞进行分析并构建相应的应急方案,切实推动风险降低;重大风险则需要立即进行控制和整改,并对相应的效果进行评估,持续分析风险点的影响,直到风险被有效降低为止。当然,除了要对风险分层进行管理之外,还需要从整体上进行统一管理,合理协调宏观与微观层面的关系,尽量提高管理水平。
3.风险规避和控制。对各种风险进行规避与控制是财务风险防控的关键所在。针对各种财务风险,采取分配、回避、转移、降低等方法进行处理,能够很好地对风险加以防控。通过构建财务预警系统的方式,能够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并在资金使用安全存在问题和风险时及时进行预警,为相应的风险防控提供支持。着重围绕筹资、投资、资金回收、会计信息等方面加强管控,规范具体的流程和标准,可在加强风险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管控。
完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
全面完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能够从内控层面强化对财务会计工作的有效控制。尤其要围绕内部审计进行探究和拓展,在明确内部审计职能的前提下,对其独立性进行强调和确保,进而以审计工作实现对财务会计的有效监督。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确保其专业素养过关,职业道德良好,同时调动其工作热情,切实强化审计工作的开展。对包括财务会计核算、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的有效设计与监督,可减少财务管理中的违规行为,降低财务风险。另外还需要积极推动审计项目精细化管理,优化资源配置,重点审计关键项目,逐步构建标准化、规范化的审计流程与方法,强化针对性审计,落实风险导向的全程监管。
健全财务会计控制的评估体系
对财务会计控制情况进行准确评估,可以发现财会工作中的种种缺陷与不足,进而针对性地探究相应优化措施。从整体上完善财务会计工作的评估体系,并对具体的评估指标、方法、流程、标准等加以规范,通过定期评估与动态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对财会工作质量、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性、监督审计措施效果、风险防控能力、违规违纪案件等进行综合评估,可以很好地为财务会计控制提供必要依据。
积极推动信息化发展
大力探索信息化发展路径,能够借助先进技术加强对财务会计工作的有效控制。建立一体化管理平台,促进各部门、岗位之间的有效交流与合作,同时利用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对财务信息进行自动化、智能化分析,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为相应的会计信息核算、内部审计等提供支持。通过信息化系统实现动态监管,实时反映财务工作情况,在出现会计信息不符合规范、违规操作等情况时自动进行警报,能够进一步强化对财务会计的实时控制。
结束语
综上可知,加强财务会计控制是保障资金运行安全、各项业务运行有序以及管理工作合理可靠的重要手段。只有全面强化内控意识,将内部控制工作渗透到不同岗位和环节,加强对财务会计的綜合化控制,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创新、调整和改善,不断探索科学、高效的发展模式,才能以财务会计控制支持内控工作的高效开展,同时发挥内控对改善财务会计实效的作用。
(山东省潍坊市地震监测中心)
参考文献:
[1]丁蕾.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强化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2(06):52-54.
[2]马秀兰.基层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策略探讨[J].审计与理财,2022(01):44-45.
[3]胡晓伟.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若干思考[J].投资与创业,2021,32(19):165-167.
[4]李鑫.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及其控制[J].质量与市场,2022(09):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