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身份认同感的形成性评价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2-07-04杨佳
杨佳
疫情的延续,不断叠加、深化对当前经济、社会、教育等领域的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是培养多样化人才、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中职教育要充分发挥评价的价值导向作用,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坚持“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帮助学生塑造阳光自信、团结协作的品格,使中职学生摆脱“次等教育”“差生”这样的身份认同困境,促进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同。
一、中职语文教学评价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语文教学既为培养高素质职业人才奠定基础,也是思政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在对一所中职学校语文学习情况调查后发现:问及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是否有过成功体验时,仅有16%的学生做出肯定回答,另有27%的学生明确表示以考试为主的评价方式不能完全反映其学习情况,说明大多数学生的获得感处于较低水平,也印证了语文评价中普遍存在的评价方式单一,忽视学生发展需求等问题。中职语文要尽快落实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的过程性评价在教学中的应用,然而从教学和操作的层面看,一线教师普遍感到理念落地难,在一些具体问题上缺乏切合实际学情的有效做法。
二、中职语文教学形成性评价模型的建构
形成性评价模型不将重点放在“区分优良”,或实施“等级鉴定”上,而是着眼于积极评价学生学习的动态过程,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累积成功经验、树立信心。
(一)基于语文关键能力,确定学生学习表现评价标准
“阅读与鉴赏”活动重视评价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鼓励个性化见解,注重在真实的情境中培养学生语文关键能力,发展语文核心素养。语文关键能力在评价中能够揭示语文核心素养、语言实践活动以及问题情境三者的关系。参考PIRLS(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项目)的语文关键能力分析,文学类文本阅读关键能力应包括:整体感知、文本定位、推论探究以及评价赏析四个维度。根据课时教学计划,将关键能力转化为问题情境下可观测的表现水平,制成支持量化评级的阅读评价量表。
观察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能力差异以及水平变化,判断、评价和改进其意义建构过程。
(二)基于学生的认知层面,设置评价模型应用的问题情境
语言实践活动和评价体系要在情境中做出信息处理、价值判断,因此应建构于问题情境这一“能力表现平台”之上。
基础性阅读活动(感知与信息定位等)的情境创设以材料文本呈现的信息为背景,情境设置多出自文本细节。复杂阅读活动(推论、探究、赏析等)的情境创设提供解决问题的条件,用贴近生活的表述创设与学生学习、生活和发展有交集的文本与场景,考查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迁移情况。加入未来生活可能出现的财务、技师、医护、军人等情境元素,可以创设面向学生未来的情境。比如,很多中职学生期待毕业后参军入伍,在学习小说《士兵突击》时,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展示当代军人生活、训练的场景,结合学生军训的影像,将当前学习行为与未来可能出现的军旅人生尽可能建立联系,使理想具象化。学生受到正向情感激励,对责任、理想、信念和职业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自然地深化了身份认同感。评价情境与职场环境某种程度上重合,有利于提升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能够实现自我效能的确认与延展。
(三)基于形成性评价的层级,搭建评价模型框架
布卢姆将形成性评价划分为教学进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和单元层级的形成性评价。后者既是一种教学手段也是教学过程,能普遍性解决问题,更适用于语言学习类系统性强的学科。语文学科在内容安排上往往具有组块性、关联性和递进性的特点,更兼容于单元层级形成性评价。整合评价要素,搭建评价模型(见图1)。
三、实践与检验:形成性评价模型的应用
以小说单元的阅读与鉴赏活动为例,用质性描述与量化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描述形成性评价模型在语文教学中的操作并验证其应用效果。
(一)确定单元学习目标
在了解单元内容与能力要求后,师生共同预设单元目标:学习并欣赏小说的环境描写、情节刻画和人物塑造,在阅读与欣赏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重难点是赏析小说人物。
(二)前测案例
前测文本《林黛玉进贾府(节选)》以黛玉的视角对贾府环境及复杂的人物关系进行了总写,重点刻画了“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三人的出场。课前完成初读感知任务,课上围绕“小说是怎样通过各类型的描写塑造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三人的”这一核心任务,展开研究性学习。小组分工合作,找出文中关键语句分析点评,形成观点并汇报分享。组长负责分配学习任务,并在课后组织大家评价任务完成情况,评价结果记入学生成长档案。
结果分析:小组评价结果显示,自评等级普遍高于他评,表明学生一定程度上存在掩饰倾向,同时也反映出同伴作为评价多元主体之一,能够从第三方角度,对他人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表现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价。
(三)反馈矫正训练
综合分析后做如下调整与改进: 第一,“错题分析+作业自助餐”,学生对错题进行分析、归类、解释,以掌握自己的先前基础和最新进展,教师提供自助餐式作业供学生自主选择加强巩固或深入研究;第二,“基础语法+专项训练”,针对语法短板,从基础语法切入,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建立语法结构意识;第三,“批注点评+学习单”,集中展示、点评学生的批注成果,能有效促进学习者评价和反思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使用学习单可以为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提供支撑,显著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后测案例
《士兵突击(节选)》刻画了当代士兵的形象。课前,学生欣赏影视作品激发阅读兴趣,促进提升预习质量;课上,改进“小组探究”设计,采用“分别探究,整合汇报”的形式,每组从“许三多、伍六一、成才”三人中任选一个赏析,最后汇总各组研究成果。改进后的任务设计协调了课堂时间限制与深入研究之间的矛盾,兼顾了不同水平学生的发展需求,使探究学习更加务实、深入。个体在协作过程中,感受到群体成员给予的情感与价值意义,在逐渐认同自身表现的基础上产生群体归属感。
结果分析:后测预习质量提升,能快速定位信息并对关键句做批注;小组学习成果互为补充,阅读效率提升;课堂中有效反馈明显增多。对比测试数据发现语音、词汇、语法进步较明显,表明自助餐式作业和语法专项训练发挥了作用;阅读错误率小幅下降说明阅读能力有一定提升。相关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前测均值高于后测,表明训练后错题数量减少;P值为0.037(P<0.05),证明前测与后测错题表现存在显著差异,即说明该评价模型有助于降低错误率,改善学生的语文学习。
四、结论与展望
(一)形成性评价模型的应用促进改善中职学生的语文学习,提升自我认同感
该评价模型具有可操作性,能提升评价的客观性、科学性。在实施形成性评价的过程中,学生学习目标明确,主体意识增强,能从语文学习中获得成功体验。尤其对于基础较弱、有畏难情绪的学生而言,形成性评价对其情绪与认知的发展有明显促进作用。模型的应用能促进形成性评价在日常教学中常态化实施,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改进和身份认同感的提升有积极影响。
(二)形成性评价模型的應用促进提升语文教师评价素养,发展教科研能力
一线教师是设计与实施评价的关键力量,需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评价素养。评价模型的应用,既能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教法,又能促使教师及时关注学生学习表现,不断提升综合评价素养,逐渐形成“评价意识”与“评价机智”。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有效调控和不断优化,能提高中职语文教学效率,创设更适合学生发展的良好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