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部编版初中语文古代游记教学三个维度探究

2022-07-04彭雪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小石景色游记

彭雪

古代游记是传统文化中独具特色的文体,饱含“美”的价值,选材范围广,不受字数与格律的限制,在山川风貌展示中寄托着作者的情思,体现了作者的真情实感,同时也传承了中华经典文化。2017年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选文中增加了古代游记的比例,同时在中考试卷中增加了古代游记文言文阅读的比例。自此教师要重视古代游记的教学,并从游踪线索、山光水色与情思意趣三个维度开展教学,优化教学策略。

第一维度,明游踪线索

“游踪”是古代游记中关键的文体因素之一,在山川美景的游踪记叙中,要带领学生紧随作者脚步,游览沿途美景,获得沿途见闻。景物,是作者抒情的基石与基础。作者在创作时,将大千世界中的美景融入到作品中时,就依据一定的顺序,这就是游踪。古代游记中的游踪可根据顺序的叙述,分为移步换景、定点观景、主题定景等。如《小石潭记》《湖心亭看雪》以移步换景为线索,《小石潭记》的游踪内容以闻水声、近岸、潭西南、潭上为描写对象,线路很清晰,开篇通过“从小丘西行”听到“水声”,然后在“伐竹取道”中见到小石潭,接着看到“潭中鱼”“近岸卷石”,接着“潭西南”再望美景,最后在潭上坐下,通过对小石潭周围景色的观察,倍感凄凉,怆然而去。整篇作品中作者观赏路线十分清晰,随着描绘情景的变化,作者心中之景也随之构建。基于此类古代游记的教学,教师就可借助清晰的游踪叙述,设计适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体会学习兴趣。《湖心亭看雪》则以空间格局为基点,从远到近描述了西湖的雪景。《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以定点观景为线索,《答谢中书书》通过仰视“高峰入云”、俯视“清流见底”、平视“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远眺“两岸石壁,五色交辉”描绘了山川的美景;《记承天寺夜游》则定点在庭院,对赏月的美景进行描写。《与朱元思书》和《岳阳楼记》以主题定景为线索,《与朱元思书》以奇山异水提纲挈领,从行船的角度,阐述游江过程中所见之景,用“奇山”的色、声、形,“异水”的急与清,淋漓尽致地体现富春江山水的壮丽美景;《岳阳楼记》则从作者心忧天下,以理想为主线,描写岳阳楼四周的景物。

可见,游踪呈现的美有线索可循,在景物描写的同时还体现了随着景物变换,作者的情绪也随之变化。所以游踪可作为作者描绘景色、体现心境变化的线索,需要教师深入研究,将其纳入到教学环节中,在课堂中带领学生根据游踪线索,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以此逐渐建立古代游记的行文结构,领悟景色的秀丽壮美。

第二维度,细品山光水色

古代游记与传统文言文有明显的不同,即用大篇幅来描绘景物。分析众多古代游记类文本,发现除了上述介绍的有明游踪路线的篇章,还有部分篇章游踪路线不明确,且作者对景物的描写有汪洋肆意的特点。例如《三峡》的作者就以精练笔法,描绘三峡的山,从“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开始,作者以雄壮的心境,勾勒山川的气势磅礴与群山的高耸,仿佛要遮天蔽日,通过山之险峻体现夏季的壮丽景色;接着笔锋一转,作者描写三峡秋冬的景色,并提及三峡中的“猿声”,将凄凉的猿声融入到秋冬凄凉萧瑟之中。在教学时,可结合作者布局,重点讲述三峡秋冬之景,体味凄凉萧瑟之感。另外,《湖心亭看雪》中,作者通过“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为学生们勾勒了冬日西湖辽阔之美,漫天雪花将世界染成白色,山、水、天、云融为一体。自此以美好的景色引学生深入想象,然后再转化到作者的视角中,进入到一“痕”长堤、一“点”湖心亭、一“芥”舟、两三“粒”舟中人的情境中,促使学生进入“物我合一”的境界中。

针对游记教学,教师要先讲明不同艺术手法表现的差异,如古代游记中,山光水色就是在艺术化处理下呈现出来的,如《三峡》中秋冬之水的静谧;《湖心亭看雪》中浑然天成的自然景色,这些包含艺术美的山川景色,如何不让人心驰神往?据此,教师在开展古代游记教学时,要围绕作者描写景物时的艺术特色,与学生一同感悟,如山川的风貌之美,引导学生进入到作者描绘的自然山水中,在古代美景的欣赏中提升审美能力,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同时掌握写景技巧,提升写作水平。

第三维度,探寻情思意趣

古代游记中描述的自然山水寄托着作者的情思意趣,如在逆境中坚持乐观、顺境中不变初心、即使被贬也心系天下等,在山水游记中都体现作者的心路历程。例如苏轼被贬黄州后,创作的《记承天寺夜游》游记中,“闲”字既体现了苏轼的思想境界,又体现了苏轼豁达的心态。另外《岳阳楼记》中作者借助对岳阳楼周围景色的描写,寄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表明志向,同时劝慰滕子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告诉我们即使身处逆境,也要坚持内心的想法,有一种心忧天下的伟大胸怀。

古代作者往往在游记中还寄托了失意之后乐观豁达的情感,在写景的同时表达对理想的坚守,体现与描写景物一样的高尚的品质与内在的精神。此类作品可以影响到学生的情感与人格,所以教师在开展古代游记教学的时候,要将情感教学作为重点内容。但是因为时代的不同,初中生不容易感受到古代游记中作者当时描写美丽山水景色背后包含的人文情感。这就需要教师深入探究古代游记,不断反思,进而设计出可以突出文化内涵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化感悟作者的人文精神内涵,然后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文学素养。在此,教师可尝试带领学生进行还原品鉴,尝试进行情感逻辑还原,让学生借助古代游记突破思维定式。先将游记当作一篇普通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以景物分析尝试还原景色后面曲折的情感逻辑,经过深入剖析,探究作者的真实情感。

例如《小石潭記》借助小石潭幽清的景色,表达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从“潭中鱼”的局部景色到“坐潭上”的整体环境,呈现出一种幽深凄清的氛围。此部分景色的描述就像作者的人生一样,孤高,清幽,必然要经历一番伤痛。教师带领学生还原柳宗元在《小石潭记》的情感逻辑,发现作者当时是想排遣自己的苦闷情绪,只能寄情于山水,然而发现小石潭的幽深与静穆后,其心也变得孤凄悲凉。还原情感逻辑,让学生感受到即便是普通的美景,结合作者当时的处境与情感,也让人感到悲凉与孤寂,如同为小石潭赋上“悲凉”的底色,以此隐射作者悲苦的人生。

综上,初中古代游记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通过本文探究为学生创建高效且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让学生脱离以往教学模式,提升学习质量,更快地掌握前人智慧结晶而成的独特文化,陶冶心灵,达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目的。

猜你喜欢

小石景色游记
《海那边的景色》
咦,春天!
地心游记(十)只剩我一个人
师与书·庄小石
寻梦环游记
寻梦环游记
小石鸻与大犀牛
彭黎明 书法作品欣赏
超市游记
甜甜的龙眼,美美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