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补肾泄浊方治疗糖尿病肾病血管内皮功能损伤保护作用研究

2022-07-04魏晓颖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2年6期
关键词:内皮证候氧化应激

魏晓颖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肾病风湿科 商丘 476000)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致死的重要原因。研究认为,DN 是由糖尿病患者的肾脏微血管长期处于高血糖及代谢紊乱状态,血管内皮功能改变,导致肾功能异常所致[1~2]。DN 的西医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控制基础疾病、血液透析等,虽在减缓病情进展方面有一定作用,但整体疗效欠佳。中医学源远流长,在控糖、护肾方面经验丰富,对于DN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近年来,不少研究证明,补肾泄浊方在DN 治疗方面应用效果良好。本研究观察补肾泄浊方对DN 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进一步探究其作用机制,以期为DN 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18 年1 月至2019 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80 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关于DN 的诊断标准[3];中医症候符合《糖尿病肾病证候量表》中DN 分期Ⅲ~Ⅳ期患者主要10 项症候,包括面足浮肿、怕热汗出或有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口渴、全身困倦、少气懒言、口舌紫暗或瘀斑、舌下络脉色紫怒张、舌胖苔白、脉细无力[4];病因为2 型糖尿病且DN 分期Ⅲ~Ⅳ期;糖尿病病史5~15 年;自愿配合本研究。排除标准:血糖控制不佳;其他肾脏疾病或代谢性、系统性疾病;其他原因导致的肾病;需进行血液透析;合并严重感染或其他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妊娠期、哺乳期;肿瘤、精神障碍等;无法正常沟通交流;存在用药禁忌。将符合上述标准的80 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 例。观察组男23 例,女17 例;平均年龄(56.47±4.38)岁;平均糖尿病病程(9.96±2.57)年;DN 分期:Ⅲ期22 例,Ⅳ期18 例。对照组男20 例,女20 例;平均年龄(57.68±4.67)岁;平均糖尿病病程(9.26±2.61)年;DN 分期:Ⅲ期19 例,Ⅳ期期21例。两组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DN 分期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包括根据血糖、血压水平予以二甲双胍口服或胰岛素皮下注射,硝苯地平、卡托普利等降压药口服治疗,定时监测血糖、饮食治疗(蛋白质摄入控制在0.8 g/kg,食盐摄入量控制在3 g/d)、运动治疗(30 min/ 次、3 次/ 周)。观察组同时加用补肾泄浊汤方治疗。补肾泄浊方组成:墨早莲、女贞子、泽泻、倒扣草、土茯苓、土大黄、赤小豆各10 g,猪苓15 g,泽兰、火麻仁各20 g,黄芪、益母草、冬瓜皮、蒲公英、苎麻根各30 g。随症加减,每日1 剂,早晚用水煎服。两组持续治疗12 周。治疗期间,指导所有患者进行低盐、低脂、优质蛋白的糖尿病饮食,适当运动,保证良好的生活习惯。

1.3 观察指标 (1)参照《糖尿病肾病证候量表》中DN 分期Ⅲ~Ⅳ期患者主要10 项症候,包括面足浮肿、怕热汗出或有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口渴、全身困倦、少气懒言、口舌紫暗或瘀斑、舌下络脉色紫怒张、舌胖苔白、脉细无力,各项症候按无、轻、中、重计1~4 分,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计分、舌脉积分、总积分[5]。(2)治疗前后采血,试剂盒均由美国BD 公司提供,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内皮素-1(ET-1)、凝血酶调节蛋白(TM)、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3)采用羟胺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硫代巴比妥苏酸比色法测定丙二醛(MDA),酶联免疫法测定一氧化氮(NO)水平。(4)肾功能及肾损伤情况:治疗前后采血,采用全自动化分析仪测定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含量。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前1 d 禁酒、禁高脂饮食,禁食8 h 后于第2 天清晨留取清洁中段尿,离心收集上清液,酶联免疫法测定足细胞标记蛋白(PCX)含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完成情况 治疗过程中,观察组退出治疗病例2 例,对照组退出治疗病例1 例,其余受试者均完成全部治疗。

2.2 两组血管内皮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ET-1、TM、VEGF 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ET-1、TM、VEGF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管内皮功能比较(±s)

表1 两组血管内皮功能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

VEGF(pg/ml)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ET-1(ng/L)治疗前 治疗后TM(ng/ml)治疗前 治疗后38 39 t P 215.74±20.36 221.84±21.34 1.283 0.204 149.30±16.64*168.46±18.72*4.742 0.000 13.52±2.31 14.11±2.40 1.098 0.275 7.26±1.27*9.49±1.38*7.373 0.000 72.46±7.89 75.23±7.92 1.537 0.128 52.31±6.49*63.51±6.82*7.378 0.000

2.3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

总积分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症状积分治疗前 治疗后舌脉积分治疗前 治疗后38 39 t P 17.37±2.16 17.98±2.24 1.216 0.228 9.56±2.34*12.49±2.77*5.008 0.000 12.32±1.81 11.65±2.13 1.486 0.142 6.64±0.86*8.53±1.27*7.626 0.000 30.26±3.74 29.23±3.89 1.184 0.240 16.48±2.29*19.62±2.35*5.936 0.000

2.4 两组氧化应激反应比较 治疗前,两组SOD、MDA、NO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OD、NO 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MDA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SOD、NO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MDA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氧化应激反应比较(±s)

表3 两组氧化应激反应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

NO(μmol/L)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SOD(mmol/L)治疗前 治疗后MDA(U/ml)治疗前 治疗后38 39 t P 74.23±7.46 72.12±7.59 1.229 0.223 86.32±9.38*79.12±9.05*3.428 0.000 5.13±0.79 5.42±0.84 1.559 0.123 3.27±0.53*4.02±0.63*5.646 0.000 48.31±5.27 46.92±5.59 1.122 0.265 74.83±5.29*67.13±5.04*6.541 0.000

2.5 两组肾功能及肾损伤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BUN、SCr、PCX 含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BUN、SCr、PCX 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肾功能及肾损伤情况比较(±s)

表4 两组肾功能及肾损伤情况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

PCX(ng/ml)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BUN(mmol/L)治疗前 治疗后SCr(μmol/l)治疗前 治疗后38 39 t P 14.15±1.52 14.69±1.65 1.493 0.140 8.52±2.41*11.88±2.76*5.684 0.000 170.19±24.59 178.27±26.48 1.387 0.170 116.27±25.26*149.68±29.73*4.390 0.000 6.78±1.52 7.16±1.59 1.071 0.287 5.34±1.08*6.17±1.14*3.278 0.000

3 讨论

血管内皮细胞(VEC)是指附着于全身血管、脏器表面的吞噬细胞组成的单层扁平上皮,不仅是保护脏器组织的机械屏障,在维持组织代谢、免疫平衡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6]。研究认为,DN 的发生与长期高血糖及代谢紊乱带来的氧化应激损伤关系密切,高脂、高糖、缺氧、炎症等异常状态可以增强氧化反应相关酶活性,刺激信号通路开放,导致大量氧自由基和活性氧(ROS)生成,使组织、细胞发生损害,而VEC 作为机械屏障在氧化损伤发生时首当其冲:ET-1 是血管收缩调节因子,受各种理化刺激后能够大量合成,使血管收缩能力增强,使促血管生成因子VEGF 水平升高,导致肾系膜细胞应激性增殖、通透性改变,致使附着的足细胞发生损伤,PCX 水平升高,引发DN[7~10]。

中医学认为,DN 的发生与脾肾气虚、瘀阻肾络、浊毒内蕴有关。脾肾气虚致使气血不畅,瘀血阻于肾络,导致肾元受损无法排浊泻毒,导致湿毒蕴结于内,如此反复,引发DN[11~12]。补肾泄浊方包含墨早莲、女贞子、泽泻、倒扣草、土茯苓、黄芪、泽兰等多味药材,其中墨早莲、女贞子、黄芪滋阴补肾、气阴双补;泽泻、茯苓、猪苓利水化湿;益母草、冬瓜皮、蒲公英、苎麻根解毒泄浊、清热活血;大黄、火麻仁补泻兼施。全方阴阳双补、内外共调,起到健脾补肾、解毒泄浊的效果[13]。另外,药理研究显示,黄芪多糖可以抑制细胞黏附因子-1(VCAM-1)的表达,抑制蛋白、氨基酸发生非酶糖基化,减少VEC 损伤;黄芪甲苷可以刺激免疫细胞功能和增强抗氧化酶活性,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氧化应激损伤;大黄酸可以降低葡萄糖转运蛋白相关酶活性,减少纤维蛋白合成,进而抑制肾间质及血管纤维化[14~15]。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内皮功能指标ET-1、TM、VEGF,氧化应激反应指标MDA 水平,肾功能指标BUN、SCr 水平,肾损伤标记物PCX 含量均低于对照组,氧化应激指标SOD、NO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与俞辉等[16]的研究结果相符,说明补肾泄浊方联合西药可以通过提高患者的抗氧化能力,减轻机体氧化损伤,减少VEC 损伤,改善肾功能,缓解DN 症状。而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可能是与补肾泄浊方能通过降低DN 患者体内氧化应激反应和减少血管病变保护VEC 功能有关[17]。

综上所述,补肾泄浊方联合西药治疗DN 疗效确切,能保护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缓解机体氧化损伤,减轻肾损伤。

猜你喜欢

内皮证候氧化应激
内皮祖细胞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萧山地区帕金森病睡眠障碍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复合证候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广泛性焦虑障碍中医证候、体质及其关系的研究进展
氧化应激在急性肝损伤中的作用
术前血清miR-221-3p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表达与早期宫颈鳞癌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补肝汤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效果分析及对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灯盏花乙素抗氧化应激机制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环状RNA与氧化应激互作机制的研究进展
不同浓度镁离子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妇女内皮祖细胞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