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疼痛护理对混合痔术后患者的影响

2022-07-04王敏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2年6期
关键词:循证水肿创面

王敏

(江苏省宿迁市中医院 宿迁 223800)

混合痔属于肛肠科疾病,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以排便时出血、疼痛、痔赘脱垂为主要症状。目前,临床中多使用外科手术治疗该病,但由于混合痔的解剖位置特殊,术后易出现并发症,如肛门水肿、感染等,且患者多伴有长时间的剧烈疼痛,导致术后创面愈合速度慢,降低患者治疗满意度[1]。术后疼痛作为强而持久的应激反应,不仅影响患者康复,还严重降低患者围术期生活质量,故有效的护理干预尤为重要。随着医疗理念的更新,术后疼痛管理已逐渐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常规疼痛护理多对混合痔术后患者进行围术期基础护理,如指导患者采用温盐水坐浴等物理手段缓解机体疼痛,护理内容局限性大,且护理方案缺乏针对性,对于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并无太大影响。循证疼痛护理源于循证医学理论,其通过整合循证医学症状、患者实际情况、护理人员专业技能与临床经验,以提高护理效果[2]。本研究探讨循证疼痛护理对混合痔术后患者疼痛及创面愈合情况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21 年1~8 月收治的混合痔手术患者62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 例。对照组男12 例,女19 例;年龄28~65 岁,平均(38.25±7.31)岁;病程4 个月至3 年,平均(1.53±0.62)年;混合痔26 例,环状混合痔5 例。观察组男11 例,女20 例;年龄27~66 岁,平均(37.98±7.45)岁;病程5 个月至3年,平均(1.55±0.59)年;混合痔27 例,环状混合痔4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符合《肛肠脱出性疾病诊疗精要》[3]中混合痔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且经临床检查确诊者;经药物治疗未见好转,符合手术治疗指征者;意识清楚且愿意配合者;无其他肛门疾病者;术前1 周未使用镇痛药物者;对本研究内容知情,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者。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由同一组医护人员实施手术,麻醉方案与术式均无显著差别。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疼痛护理,主要内容包括:在护理人员指导下采用温开水坐浴熏洗,温度以40~45℃为宜,2 次/d;口服洛索洛芬钠分散片(国药准字H20163219),120 mg/次,疼痛时顿服;充分了解患者疼痛感受,并据此决定止痛药的给药方式(口服、肌肉注射);术后24~48 h 控制排便,排便后清理创口,保持其清洁干燥;卧床时注意调整体位,避免压迫肛门,导致血液循环不畅;换药时动作轻柔。观察组患者采用循证疼痛护理联合常规疼痛护理。(1)成立循证疼痛护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小组成立后开展系统的循证护理知识及操作技能培训,并通过考核评估小组成员的掌握程度。(2)循证问题。肛门处血管丛较为丰富,神经为较密集的体神经,因此对疼痛刺激十分敏感。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往往在排便及换药时易出现难以忍受的疼痛,创面大小、机体对疼痛的敏感度以及患者心理状态均可影响患者对疼痛的感受。在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中检索近5 年内的相关文献,以缓解混合痔术后患者疼痛为核心,充分探究相关护理措施,结合护理人员的临床实践,在专家指导下设置最佳的研究实证。(3)循证护理策略。采用程序化疼痛护理策略,术后4 h 后给予患者耳穴贴压[4],取穴肛门、臀、直肠、神门、神经系统皮质下,以缓解创口疼痛;术后第1 天,采用中药溻渍[5](药取黄柏、黄芩、枳壳、蒲公英、白及、地榆)、微波仪照射[6]患者创面(距肛门手术切口创面30 cm),以促进炎性物质吸收及血液循环,30 min/次,1 次/d,连续7 d;术后第1 天晚上,采用黄柏洗液熏洗[7]创面,以清热解毒、消肿去腐;术后第3 天,适量食用青菜、菠菜、白心火龙果、香蕉等,在患者有便意时,予以20 ml 液体石蜡油口服,并指导患者进行提肛运动[8],吸气的同时收缩肛门,维持5 s,随后呼气放松肛门,一提一放为一次,每日做50~100 次,以促进患者排便;加强排便护理,向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为其讲解及时排便的重要性,避免患者在疼痛作用下控制便意;对患者进行排便训练,指导患者在腹部进行顺时针环形按摩及经络穴位拍打[9],督促其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为患者提供心理护理,纠正患者对疼痛、镇痛的认知误区,缓解患者面对疼痛时的恐惧心理;告知患者术后疼痛是合理现象,以减少患者的心理负担;指导患者采用听轻音乐、按压耳穴等方式缓解疼痛,必要时可根据医嘱使用镇痛药物。两组均持续护理至出院,并进行1 个月的随访。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术后疼痛情况、首次排便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其中疼痛情况包括术后最高疼痛评分、首次换药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10]评估,总分10 分,0 分为无痛;1~3 分为轻度疼痛;4~6 分为中度疼痛;7~10 分为重度疼痛。创面愈合标准为痔核消失或缩小,创面干结,未出现水肿,无组织渗出、无出血现象。(2)比较两组术后24 h、48 h 水肿情况,及术后1 d、出院时创面评分,其中水肿程度总分3 分,无水肿(0 分);切口周围皮肤稍有突起,距手术切缘距离<0.5 cm 为轻度水肿(1 分);水肿程度距手术切缘距离0.5~1.0 cm,局部红肿、变硬为中度水肿(2 分);肿块突出,距手术切缘距离>1.0 cm 为重度水肿(3 分)。创面评分总分4 分,重度水肿,创面搏动有渗血,患者疼痛剧烈,需注射药物止痛为4 分;中度水肿,创面搏动有渗血,患者疼痛较强烈,需注射药物镇痛为3 分;轻度水肿,有血性分泌物渗出,患者有疼痛感,但口服药物即可缓解为2 分;水肿较轻微或无水肿,未出现渗血,患者有疼痛但尚能忍受,无须药物镇痛为1分;无水肿现象,创面无组织液渗出,患者无疼痛感为0 分。(3)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凝血功能。分别采集两组患者3 ml 空腹静脉血,离心机离心参数设置为3 000 r/min,20 min,获取血浆之后,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4)比较两组出院时护理满意度,采用医院自拟评分表评估,包括病房环境、操作水平、护患沟通、患者感受4 个方面,各项总分均为25 分,分数越高提示患者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VAS 评分、 首次排便时间及创伤愈合时间对比 观察组术后最高疼痛评分、首次换药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首次排便及创伤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VAS 评分、首次排便时间及创伤愈合时间对比(±s)

表1 两组术后VAS 评分、首次排便时间及创伤愈合时间对比(±s)

创伤愈合时间(d)对照组观察组组别 n VAS 评分(分)术后最高 首次换药首次排便时间(h)31 31 t P 6.55±1.36 5.07±1.35 4.300 0.000 5.68±1.63 3.09±1.16 7.208 0.000 55.53±5.45 42.52±3.46 11.135 0.000 13.57±3.31 11.04±2.43 3.431 0.001

2.2 两组术后水肿情况及创面评分对比 两组术后48 h 水肿评分较术后24 h 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院时创面评分较术后1 d 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水肿情况及创面评分对比(分,±s)

表2 两组术后水肿情况及创面评分对比(分,±s)

注:与本组术后24 h 对比,P<0.05;与本组术后1 d 对比,P<0.05。

创面评分术后1 d 出院时对照组观察组组别 n 水肿情况术后24 h 术后48 h 31 31 t P 2.32±0.42 2.35±0.39 0.291 0.772 2.12±0.49*1.59±0.41*4.619 0.000 3.24±0.23 3.22±0.25 0.328 0.744 2.51±0.26#1.84±0.33#8.879 0.000

2.3 两组出院时护理满意度对比 出院时,观察组病房环境、操作水平、护患沟通、患者感受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出院时护理满意度对比(分,±s)

表3 两组出院时护理满意度对比(分,±s)

组别 n 病房环境 操作水平 护患沟通 患者感受对照组观察组31 31 t P 20.47±2.51 22.49±2.48 3.187 0.002 18.81±2.66 21.15±2.21 3.767 0.000 17.77±2.19 20.75±3.22 4.261 0.000 19.68±2.58 22.07±2.34 3.820 0.000

2.4 两组护理前后凝血功能对比 两组护理后血浆FIB、D-D、vWF 水平均较护理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前后凝血功能对比(±s)

表4 两组护理前后凝血功能对比(±s)

注:与本组护理前比较,*P<0.05。

vWF(%)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观察组组别 n FIB(mg/L)护理前 护理后D-D(mg/L)护理前 护理后31 31 t P 2.63±0.35 2.65±0.33 0.231 0.818 3.73±0.26*4.81±0.48*11.015 0.000 0.51±0.12 0.49±0.13 0.629 0.531 0.78±0.21*0.91±0.25*2.217 0.030 90.57±12.39 91.55±12.41 0.311 0.757 107.61±15.53*175.12±18.16*15.731 0.000

3 讨论

疼痛是人体的应激性反应,作为防御机制对机体有保护作用,但长期处于剧烈疼痛状态,可对患者心理、精神造成持续性的负性影响。在手术刺激、机体疼痛的双重作用下,机体细胞长期释放大量炎性介质,如白三烯、组胺等,导致病灶、手术切口缺血、缺氧,延长伤口愈合时间。混合痔手术属于污染手术,易出现感染、出血现象,机体疼痛在一定程度上会延长伤口愈合时间,诱发患者焦虑情绪,提高其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加其对疼痛的敏感度,形成恶性循环。因此,缓解混合痔术后患者疼痛是满足住院患者的基本需求[11]。常规护理的侧重点在于基本护理,不具备针对性、精确性和高效性,且护理人员资质参差不齐,因此护理效果欠佳。

循证疼痛护理是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新型护理模式,是针对常规护理缺陷原因而提出的循证护理对策,其通过对各类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结构化、特定化循证问题,采用审慎评估的方法获得循证支持,结合护理人员专业技术能力与既往临床经验,制定循证护理干预方案,以提高护理干预的针对性,具有科学化、规范化的特点[12]。循证疼痛护理以耳穴贴压、微波理疗、中药熏洗、提肛运动、经络穴位拍打及心理护理为关键点,促进肛门功能恢复,缓解疼痛。手术创伤、心理作用是导致患者产生疼痛的主要原因,且排便、换药时,患者的疼痛感觉最为强烈。针对以上因素,循证疼痛护理采用促排便护理、排便指导以及心理护理等手段多管齐下,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排便意识,减少患者面对疼痛时的恐惧心理,再联合药物减轻患者疼痛感。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最高疼痛评分、首次换药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首次排便及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48 h 水肿评分低于对照组,出院时创面评分于对照组;出院时观察组病房环境、操作水平、护患沟通、患者感受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提示循证疼痛护理可有效减轻混合痔术后患者疼痛,改善水肿程度,缩短恢复时间,促进创面愈合,提高患者满意度。混合痔患者多存在止血、凝血功能异常的情况,在手术期间,出血量较多,导致凝血因子大量被消耗,加剧凝血障碍,以致伤口难于愈合[13]。循证疼痛护理通过中药溻渍、微波理疗、中药熏洗的热效应与生物效应,抑制致炎因子表达,缓解局部炎症症状,促进血液循环,缓解患者疼痛症状[14]。此外,相较于传统热敷,微波理疗、中药熏洗避免直接接触,升温快,且温度分布均匀,能够增强被照射、熏洗部位的新陈代谢,病变组织通过吸收中药、微波能量产生热量,增强组织修复与再生能力,同时还具有杀灭病原菌的作用,能够降低创口污染风险,预防感染效果较好,进而加速伤口愈合[15]。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血浆FIB、D-D、vWF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提示循证疼痛护理可有效改善混合痔手术患者凝血功能,促进组织修复。综上所述,混合痔术后应用循证疼痛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凝血障碍,缓解手术部位疼痛,减轻创面水肿,促进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猜你喜欢

循证水肿创面
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循证医学教育在麻醉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治疗中对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
透明质酸基纳米纤维促进创面愈合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烧伤患者中的价值
《循证护理》稿约
水肿是怎么回事,该怎样消除水肿呢?
从水肿捕捉疾病的蛛丝马迹
做个瘦子 送走水肿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