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辨证治疗高血压病临床验案举隅

2022-12-07李春常王细文周青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2年6期
关键词:阴阳头痛血压

李春常 王细文 周青

(江西省宜春市靖安县中医院 靖安 330699)

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最重要的危险因素[1]。血压持续升高,会对心脑肾等靶器官造成严重损害。因此高血压病治疗的根本目标,是降低心、脑、肾与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2]。目前,高血压病西医治疗为主,西医降压药物种类众多,疗效确切。但临床发现,部分高血压患者单纯西药降压效果不好,或者伴随症状如头痛、耳鸣等不能缓解,或者用降压药后出现副作用如水肿、便秘等。结合中医辨证论治,往往可以优势互补,取效明显。现将临床辨证治疗高血压病验案分享如下:

1 难治性高血压病

患者男,67 岁,2021 年11 月26 日初诊。高血压10 余年,维持性血液透析2 年,血压不稳定1 月余。患者诉平日口服两种降压药物,血压平稳于140/90 mm Hg 左右。从上月中旬起,夜间血压出现升高,降压药物加量,现用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每日2次;特拉唑嗪5 mg,厄贝沙坦氢氯噻嗪0.15/12.5 mg,琥珀酸美托洛尔47.5 mg,每日各1 次。4 种药物联合应用,血压仍控制不好,波动在160~180/80~90 mm Hg。刻诊见:形体消瘦,面色黧黑。患者诉夜间时有烘热感,耳鸣如蝉,乏力,足冷,纳可,大便正常,舌淡胖苔薄白,脉细数,沉取无力。辨证为阴阳两虚、虚阳浮越。治以阴阳双补、温肾潜阳。处方:熟地黄15 g、山药15 g、山茱萸15 g、枸杞子15 g、杜仲15 g、续断15 g、附片10 g(先煎)、桂枝10 g、芍药10 g、煅龙骨30 g(先煎)、煅牡蛎30 g(先煎)、甘草6 g。7 剂,水煎,日一剂,分2 次温服。

2021 年12 月4 日二诊,烘热感消失,余证未祛,但浮阳渐潜,上方加牛膝10 g,7 剂。用药后血压下降稳定,维持于140/90 mm Hg 左右。

患者因高血压已出现慢性肾衰并发症,需要血液透析维持生命。现阶段采用4 种药物联合治疗,降压仍不理想,发病已1 月之久,属于难治性高血压范畴[3]。血液透析是清除体内代谢废物、毒素的过程,治疗同时也会导致人体的部分精微物质丢失[4]。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会导致气血津液耗伤、阴阳不足、五脏劳损。本病从“虚劳”论治,病位于五脏,以肾精虚为重。“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肾虚精亏,见形体消瘦,面色黧黑,耳鸣。肾又为水火之居,元阴元阳之所,肾阴肾阳互相依存制约,维持身体的阴阳平衡,肾阴虚不能制阳,虚阳浮越,出现夜间血压增高,耳鸣烘热,下元不足,足冷。见淡白舌,薄白苔,脉细数沉取无力。本病病性属虚,未挟他邪,遵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原则,填补肾阴、温肾潜阳。以右归饮和桂枝加龙骨牡蛎合方治疗,方中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子、杜仲、续断滋阴补肾,加附片、桂枝温肾助阳,以阴中求阳,使“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为仲景方,《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载:“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一作目眶痛。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主治虚劳精亏血少,精气血等精微物质外泄[5]。以煅龙骨、煅牡蛎咸寒固涩内收精气、重镇潜阳。诸药合用阴阳双补、虚阳潜镇,而血压平稳。

2 高血压伴失眠

患者女,54 岁,2021 年3 月16 日就诊。高血压病3 年,血压升高伴失眠1 周。患者3 年前血压升高,每日一次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5 mg,血压稳定正常。1 周前,因家中喜事兴奋,一夜未寐,自此失眠。随后血压出现波动,高达160/90 mm Hg 而就诊。刻诊见:自诉失眠,难以入睡,辗转数小时,每夜仅睡4~5 h,心烦口干,夜尿频多,便干,舌质红苔薄白,脉细数。辨证为心肾阴虚、虚火内扰。治以滋阴补肾、宁心安神。处方:生地黄30 g、百合30 g、山茱萸15 g、酸枣仁10 g、川芎10 g、知母10 g、茯苓10 g、甘草6 g、合欢皮15 g、首乌藤15 g。7 剂,水煎,日一剂,分2次温服。

2021 年3 月24 日二诊,患者心烦口干减轻,入睡时间缩短,睡眠时间延长,但血压仍维持于160/90 mm Hg,症状已见好转,效不更方,继守上方,7 剂。1个月后因高血压维持治疗取药回诊,诉上次中药服完,睡眠转安,血压降至正常。

血压的变化存在昼夜节律,正常血压曲线的特点是夜间睡眠时比白天活动期要低,因此血压和睡眠密切相关。一旦睡眠节律紊乱,失眠伴睡眠时间过短会引起高血压发病增加[6]。本例患者即因失眠而出现血压波动。主证入睡困难,睡眠时间过短,从“不寐”辨证。睡眠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灵枢·营卫生会篇》曰:“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得瞑”。阴阳相交,即阴阳保持相对平衡,维持正常的睡眠规律。阴阳不交,则见不寐[7]。引起不寐的原因有多种,《景岳全书·不寐》:“如痰如火,如寒气水气,如饮食忿怒之不寐者,此皆内邪滞留逆之扰也。思虑劳倦,惊恐忧疑,区别无所累而常生不殊者,总属真阴精血之不足,阴阳不交,而神有不安其室耳”。因心藏神,不寐主脏于心。情绪过极,扰动心神,心阳亢盛不能下降于肾,又因患者年过五旬,“任脉虚,太冲脉衰,天癸绝”,肾阴不足。肾水不能上济于心,心肾不交,出现失眠,入睡困难,血压升高。虚火内扰伤津,心烦口干便干。肾虚摄纳失常,夜尿频多,现于舌象则质红,脉细数。方中以百合地黄汤为主,清虚热、补肾阴。百合地黄汤见于《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临床研究百合地黄汤对围绝经期失眠具有明显效果[8]。方中百合清心除烦,取生地黄“体直味重,气厚液全,通补三焦十二经之血脉”滋补肾阴[9],配以治“虚劳虚烦不得眠”的酸枣仁汤,首乌藤、合欢皮养血宁心安神,山茱萸固肾摄纳,经治疗心火得降,心神得宁,睡眠转佳,血压随睡眠好转逐渐稳定。

3 高血压性头痛

患者男,62 岁,高血压5 年,血压不稳定半月。2021 年12 月10 日就诊。患者5 年前发现高血压,用降压药后血压能稳定于140/90 mm Hg 以下。自述其血压与气温有关,平时口服单药血压控制良好,至冬季常需要加大降压药物。近半月来,随气温下降,血压逐渐升高,降压药已加大用量,现用硝苯地平控释片和氯沙坦钾氢氯噻嗪联合用药,血压仍波动在150~160/95~110 mm Hg,并出现头痛。曾行多方检查,并行头颅CT 检查,未发现异常。刻诊自诉头痛,头顶部重压如戴帽感,口苦,口不干,烦躁,大便偏干,舌红苔薄黄腻,脉沉滑。辨证为肝风挟痰化热,上扰清窍。治以平肝息风,清热化痰。处方:天麻10 g、钩藤10 g、刺蒺藜10 g、黄连6 g、法半夏10 g、茯苓10 g、陈皮10 g、淡竹茹10 g、枳实10 g、炒白芍15 g、生甘草6 g。7 剂,水煎服,日一剂,分2 次温服。

2021 年12 月17 日二诊,患者头痛烦躁减轻,口苦便干未解,上方加黄芩10 g、生大黄6 g(后下),7 剂。1 月后慢病取药回诊。诉服完上方,大便得下,头痛及诸症好转,血压已正常。

血压的变化和气温呈负相关,气温是导致血压季节性波动的主要因素,表现为冬季气温低而血压高,夏季气温高而血压低[10]。冬令主气为寒,寒主收引,其性凝滞,因此冬季血气运行较他季缓慢,血脉挛缩引发血压升高。患者血压符合这种规律,入冬后血压升高,加大药物降压效果不好并出现头痛。头痛是高血压常见的伴随症状,降压药物能明显降低头痛的强度和减少头痛持续的时间,仍有部分高血压病人经降压治疗后头痛得不到缓解或改善[11]。本例头痛,病起而缓,外无表证,从内伤头痛辨证。头为“诸阳之会”,五脏六腑之清气皆上注于头,手足三阳经亦上会于头,足厥阴肝经上于巅顶。肝风挟痰,上扰清窍,阻遏清阳,见头痛,头顶部重压感,痰浊化热口苦,烦躁,便干。现于舌见质红苔薄黄腻,脉滑。方中以天麻、钩藤、刺蒺藜平肝风,黄连温胆汤清化痰热,白芍、甘草缓急止痛。初诊头痛烦躁减轻,但热结于内,少加大黄,和黄芩、黄连组成三黄泻心汤,使痰热从下而解,头痛缓解,血压平稳。

4 无症状高血压

患者男,48 岁,发现有高血压2 月余。2021 年2 月16 日就诊。患者2 月前体检时血压168/100mmHg,自述无明显不适,有吸烟不良嗜好史。检查颈部血管超声示:左颈总动脉交叉处斑块。血脂检查:低密度脂蛋白3.12 mmoI/L。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降压,但血压波动在140~160/90~100 mm Hg。刻诊:自诉无头痛、头晕等不适,形体偏胖,活动后出汗多异于常人,纳可,眠安,便平,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滑。根据患者体质、舌脉象辨证为表虚痰湿不运。治以固表化湿。处方:桂枝10 g、炒白芍10 g、生姜6 g、大枣10 g、甘草6 g、法半夏10 g、白术10 g、天麻10 g。7剂,水煎服,日一剂,分2 次温服。

2021 年2 月24 日二诊,汗出减少,身体爽快。患者血压控制在140/90 mm Hg 左右。考虑颈部血管有斑块,已有血瘀之象,上方基础上加丹参10 g。7剂,配合降脂药物,改善生活方式,戒烟,控制体重,进行高血压二级预防。

高血压病以血压测量数值为诊断标准,不依据症状和体征的表现。部分高血压人群只是血压值≥140/90 mm Hg,并无明显不适的临床症状。但人体是一个整体系统,在病理上无论人体的哪一部位发生病变,都会对全身产生一定影响,甚至会导致整体功能失调[12]。“有诸于内,行诸于外”,即使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整体功能失调呈现于外的征象,身体会出现神、色、形态和舌脉的改变。无症状高血压患者常因身体的变化轻微不典型,易被患者忽略。针对此类患者,辨证思路以“治未病”理论和“中医体质分类”学说为基础。通过仔细的问诊发现疾病蛛丝马迹,观察神色形态、望舌切脉,四诊合参,同时参考现代医学辅助检查,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综合分析出患者中医的证型,从而“辨证论治”。也就是说变“无症可辨”为“有症可辨”[13]。本例患者,问诊有动则多汗的症状,辨证为表虚卫弱、营卫不和,给予调和营卫的桂枝汤。偏胖体型、综合舌脉象,以体质辨识为根据,诊断为痰湿体质,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燥湿健脾化痰。诸药合用,阴阳平和,血压亦能控制稳定。结合患者的理化检查结果血脂异常、颈动脉斑块,考虑痰湿蓄结有瘀滞之兆,已形成动脉硬化斑块,加以丹参化瘀。并对患者进行生活方式的指导,达到已病防变的目的。

5 讨论

高血压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以中老年人群居多。如《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云:“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因此肝肾不足、肝肾阴虚为发病的基础。高血压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久病过劳、年迈体虚等因素有关[14]。情志失调特别是精神压力,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因素[15]。五脏之中,心脏、肝脏和情志活动密切相关。心藏神主血脉,肝主疏泄,条达情志。情志所伤,心神被扰,血脉运行异常。肝失疏泄,肝气郁结,甚至化火生风,肝风内动。而饮食不节,可致脾胃受损,脾失健运痰湿内生,久病及肾。因此其本为肝肾不足,内风、气滞、痰瘀为发病之标。病位于肝肾心脾,为本虚标实证。

辨标本虚实。高血压属本虚标实证,临床视证候虚实、标本缓急治疗。高血压典型症状为眩晕、头痛、耳鸣等,多以肝经症候为主,常见肝风内动、痰火上扰。如高血压性头痛案例,此时治标为先,平肝息风、清化痰热,待邪祛再行治本。晚期引起靶器官损害,出现心、脑、肾及血管并发症,以本虚证候为主,如难治性高血压案例,长期的高血压并发慢性肾衰,已现阴损及阳、阴阳两虚之候。治宜补虚治本以阴阳双补、潜镇浮阳。也有因虚夹实者,则宜标本兼治。

主症辨治,兼顾其他。高血压在中医学中没有相对应的病名,临床根据患者就诊时的主症,“有是症用是方”,进行辨证选方。还应兼顾个体差异,高血压发病人群年龄分布范围广,从青年到老年,不同阶段的人群具有各自的生理特性,如《素问·示从容论》云:“夫年长则求之于腑,年少则求之于经,年壮则求之于脏”[16]。高血压伴失眠案例,患者发病正处于绝经期,治疗时兼顾女性绝经期的特点用药。高血压常合并其他疾病,如消渴、胸痹心痛等,应酌情加用并病的药物,兼顾并病同治。

因时、因人制宜。季节的更替,既可影响自然界不同的气候特点和物候特点,同时对人体的生理活动与病理变化也带来一定影响[17]。《素问·四时刺逆从论》云:“春气在经脉,夏气在孙络,长夏气在肌肉,秋气在皮肤,冬气在骨髓中”,人体的气血运行随季节的不同而相应变化,因此血压和季节气温密切相关,冬季寒冷血压升高,夏季炎热血压降低,临床根据四季的变化进行选方用药,春季宜调肝,夏季佐清热,秋季用润燥,冬季偏温阳,以因时制宜。在辨治高血压特别是无症状患者,还要因人制宜。无症状高血压患者表面上无症可辨,其实体内阴阳气血已失衡,临床问诊求“症”,四诊合参求“证”,结合体质辨识,判断出气血的偏颇,从而调整阴阳,以平为期,达到降压的目的。

猜你喜欢

阴阳头痛血压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阴阳学说在杨式太极拳中的表现浅探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最怕啥
法于阴阳
阴阳泛函
注意!头痛可能预示着甲状腺问题
浅论守阴阳在养生中的重要作用
会变身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