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特色初中历史课堂,凸显地域文化
2022-07-04刘文静
刘文静
摘 要: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对于历史学科教学不仅仅强调学科知识的学习,还包括了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激发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乡土资源是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把地域文化充分融入进来是非常必要的,具有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家乡历史文化的认识,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等重大意义。本文就新课标视野下如何创建特色初中历史课堂、凸显地域文化展开探究。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设计;创新思维
目前全国的课堂教学改革都在逐步开展中,围绕特色历史课堂的教学设计有许多新教学模式,不管形式如何改变,其主要的目的都是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感受到学科的魅力所在。因此在进行课程教学设计的时候,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摈弃过去灌输式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学习观,其次是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内容的多样性,将历史课堂与地域文化相联系,有助于学生对历史文化记忆更加深刻,培养文化自信。
一、创新教学理念,紧扣培养核心素养这个目标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重点在课堂教学,《普通初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融入地域文化,体现了历史学科的人文性,也有助于家国情怀这一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落实。由核心素养培养的标准可知教师除了完成《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必修内容外,在教学过程中也承担着塑造学生历史学科兴趣和优秀道德品质的责任。
二、学习地域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过程中,要先摆脱过去填鸭式教学的传统模式,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基础之上激发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如八年级上册讲到抗日战争这一单元时,可以充分开发当地的乡土资源。为了体现全民族抗日,教师补充了以下史料:
“在大良,酒楼茶室工人各捐献三天工薪;学校学生举办游艺义演,集废铜铁售卖,募捐筹款。乐从民众缝制了一批棉衣,连慰问信一起送到前线;三区荘步乡陈孝忱奋笔直书:‘两子战死,固甚痛惜,為国牺牲。则亦无憾。 ”
通过这些地方抗战的鲜活的史料,拉近学生与历史的心理距离,更切实感受到历史大事件的影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学习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时,教师补充了以下史料:
顺德是中国最早出现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地区之一。
1874年,龙山乡引进西方技术与机器开办全县第一家机器缫丝厂,农村再次掀起“弃田筑塘,废稻树桑”的高潮,到1887年,机器缫丝厂已达42家,占全省的90%以上。1911年,产业工人有6.4万人,超过了当时的口岸城市上海与天津产业工人的总和。一战前后,顺德的蚕丝业进入鼎盛期,被誉为“南国丝都”。
以顺德的近代民族工业为切口,带领学生去看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时代背景。还有顺德的美食、粤剧、曲艺、书画民俗,都保留着浓重的传统文化特征,可以增加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也增进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了解,培养了家国情怀。
三、增加实地调查,感受地域文化的历史变迁
地域文化是一定区域客观存在与历史变迁的反映和积淀,在受到现实影响和反作用于现实的双向互动关系中,伴随着现实的发展演进而发展演进,并不断构建自己的内涵,形成一定的特色,应当说,这就是中国文化现代化的一种演进形态。实地调查是现在历史素质教学中越来越重视的一种教学方法,其主要目的就是针对社会现实生活,结合相关的历史知识开展调查研究。
例如在顺德,地域文化以广府文化为主,顺德展示了中国在这个时期内,县级区域发展十分成功的一面。在七年级教授到宋朝的都市文化这一内容时,为了让学生了解顺德地域文化,鼓励学生在节假日对城市展开调查,了解本地人如何过春节,了解顺德在端午节的龙舟活动,既增加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也学习了顺德人积极进取的精神。
在学习改革开放,乡镇企业的崛起这一相关内容时,教师补充介绍顺德的发展情况:
20世纪80年代,顺德集体经济迎来发展黄金期,在短短十余年间,涌现出珠江冰箱厂、蚬华风扇厂、广东电饭锅厂等一大批在全国赫赫有知的乡镇企业,以全国万分之一的土地面积创出了全国16%的名牌产品,成千上万的顺德产品风靡大江南北,走入寻常百姓家。1991年,全国评选十大乡镇企业,顺德共有5家入选。当年,顺德工农业总产值119.44亿元,国民收入39.5亿元,财政收入4.97亿元,居全国县级财政之首。
然后由学生分小组调查身边常见的乡镇企业,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去现场参观,认识乡镇企业的重要作用以及今天乡镇企业的发展方向,从而树立起学生对家乡高速发展的自豪感,以及加深对改革开放的理解。
结束语
我们所生活的空间充满了文化符号,这是一个文化蓬勃发展的新时代。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历史的沉淀,当代初中历史教师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利用地域文化带领学生走近历史课堂,构建有地方特色的中学历史课堂。综上所述,教师要使历史教学行之有效,首先要转变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看法,提高现代历史综合素养培养的重视程度。其次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社会调查,在实践中获得进步。由此破除历史教学体系现存的障碍,完成以育人为目标的核心素养培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试验稿)[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杨伯峻. 列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79:27.
[3]李燕丽. 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南阳地区为例[D].河南:河南大学,2015.035B5837-464F-41AE-AE62-D6581FBF4E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