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雷马斯视角下《哈姆雷特》的悲剧效果分析
2022-07-04游媛
一、引言
莎士比亚是经典的中心,《哈姆雷特》创作于1599-1602年,是莎士比亚创作最辉煌时期的一部作品,是他所有戏剧中篇幅最长的一部,也是莎士比亚最负盛名的剧本,属于经典中的经典。《哈姆雷特》在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研究地位和研究价值,人物完整的性格塑造和整部作品完美的艺术表现方式,更被誉为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巅峰之作。
本文以格雷马斯符号学角度重读莎士比亚经典作品《哈姆雷特》,运用格雷马斯叙事符号学理论分析《哈姆雷特》的叙事结构,力图以新的研究视角重新解读经典作品,帮助读者更好地厘清文本的叙事脉络,在格雷马斯符号学理论指导下,挖掘出文本背后的深层含义,从多元角度解读《哈姆雷特》强烈的悲剧效果。
二、《哈姆雷特》中的符号矩阵模式
格雷马斯的结构符号学理论继承了结构主义、符号学、叙事学和逻辑学的知识系统,且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充后,以结构主义的方法进行篇章分析,以逻辑学的思维构建符号矩阵模型。“格雷马斯符号矩阵”源于亚里士多德提出的逻辑学中理论知识和列维斯特劳斯的“二元对立”思想,认为语义素本身不能产生“意义”,而是“语义素”相互之间的对立以及基于这种对立的相互关系才产生了所谓的“意义”。格雷马斯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出可用于文学作品的符号矩阵模型,将二元对立扩展到四元,格雷马斯符号矩阵的具体理论如图1所示:
如图 1 所示,矩阵中的X与反X是叙事脉络中主要对立的两项,以此二元对立为基础,故事展开。随着情节的发展,非X和非反X作为新的语义要素建立起来。非X是X的矛盾项,它们之间互为矛盾但不一定对立;非反X是反X的矛盾项,它们之间相互矛盾但并不一定对立。当故事中这四个方面的因素充分展开叙述后,一个完整的故事结构随之完成。
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哈姆雷特》主要讲述从小衣食无忧的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在国外留学时突然收到父亲的死讯,回国奔丧时却发现自己的叔叔克劳狄斯已经登上王位,并与自己的母亲乔特鲁德在父亲去世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马上举办了婚礼,这使哈姆雷特充满了疑惑和不满。紧接着,哈姆雷特父亲的亡魂告诉哈姆雷特,他的叔叔克劳狄斯竟然就是杀害他的凶手,而这时克劳狄斯也試图借英王的手想要除掉哈姆雷特,哈姆雷特趁机逃离国土。在复仇的过程中,哈姆雷特误杀了恋人奥菲利亚的父亲波洛涅斯,奥菲莉亚陷入爱与恨的困境中,最终选择自杀。受到父亲和妹妹去世的双重打击,奥菲莉亚的哥哥雷欧提斯十分憎恨哈姆雷特,并向哈姆雷特发起决斗,在决斗中,哈姆雷特的母亲误喝了克劳狄斯给哈姆雷特下毒的酒身亡,哈姆雷特和雷欧提斯也在争斗中受伤中毒,得知真相的哈姆雷特终于在临死前杀死了克劳狄斯,给死去的父亲报了仇。
在《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与他的叔叔克劳狄斯二人的对立是全文最主要的矛盾关系,也是故事展开的主要脉络。用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可以将故事中的四种主要语义素以图2表示:
哈姆雷特是整个故事的主人公,贯穿始终,即符号矩阵中的X。叔叔克劳狄斯为了王位丧尽天良,不惜杀死老国王,娶了自己的嫂子为妻,甚至为了隐瞒自己的罪行,他还设计杀害侄子哈姆雷特,是一个极度自私的人,也是一个彻底的阴谋家,是主人公哈姆雷特的复仇对象。所以克劳狄斯是反X,是故事中的最主要的对立者,与哈姆雷特构成矛盾对立关系。哈姆雷特的母亲乔特鲁德和雷欧提斯与哈姆雷特的关系矛盾但不对立,尽管母亲乔特鲁德身上缺少对爱情的忠贞,经不起诱惑,甚至因为自己的欲望伤害了儿子哈姆雷特,但她临死之前也突然醒悟,并因此付出了生命代价。而雷欧提斯是一个心胸狭窄的人,他虽本性善良,但却经不起教唆和激将。受到克劳狄斯的挑唆,他失去了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认为有仇必报,最终在决斗中用毒剑刺中了哈姆雷特,也被哈姆雷特用毒剑刺中,但在临死前他也醒悟过来,并说出了事情的真相。因此,哈姆雷特和母亲乔特鲁德还有雷欧提斯之间并不是对立的关系,所以哈姆雷特的母亲乔特鲁德还有雷欧提斯是非X。
而故事中哈姆雷特的父亲和恋人奥菲利亚是非反X,哈姆雷特父亲的离世和化为鬼魂告诉哈姆雷特真相使哈姆雷特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他的人生观以及性格都发生了改变,变得绝望,偏激,失去了一切后,看到了社会的现实和黑暗,这也促使哈姆雷特不得不在痛苦中成长起来。奥菲利亚是哈姆雷特的恋人,他们双双陷入爱河,但迫于现实,却爱而不得,没有办法在一起,她的父亲被哈姆雷特误杀,这一切都让她陷入精神错乱,最终选择自杀,死在了一条溪流里。奥菲利亚去世后,她的哥哥雷欧提斯因为父亲和妹妹的双双离去陷入仇恨,受克劳狄斯的挑唆挑起了和哈姆雷特的决斗,最终和哈姆雷特双亡,所以他们是推动故事发展的辅助者。非X和非反X在故事中是辅助作用,起推动故事发展的作用。通过上述的格雷马斯符号矩阵图看人物之间的二元对立关系就十分清楚了,故事中的哈姆雷特与叔叔克劳狄斯、哈姆雷特与父亲和奥菲利亚、哈姆雷特与母亲和奥菲利亚的哥哥雷欧提斯之间的关系是这部作品中最主要的三组二元对立关系,了解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可以进一步了解《哈姆雷特》的深层含义和强烈的悲剧效果。
三、《哈姆雷特》二元对立关系分析
《哈姆雷特》写于文艺复兴时期,因此,剧中人物形象是那个时代的悲剧性的缩影,主人公哈姆雷特性格复杂多变,充满矛盾,延宕。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格雷马斯符号矩阵的建构有利于进一步分析《哈姆雷特》的内在逻辑和悲剧效果,从而把强烈的体验传达给读者。通过对《哈姆雷特》中几组对立关系的分析,整个故事脉络清晰地展现出来,人物性格也很全面丰富,叙事结构也更加完整,从而体现出《哈姆雷特》强烈的悲剧效果。
(一)哈姆雷特与克劳狄斯
在《哈姆雷特》的整个故事中,叔叔克劳狄斯是主人公哈姆雷特复仇的对象,也是他的最大对立者,是全文最主要的对立关系,二人之间的对立是整个故事的中心线索和脉络。克劳狄斯是哈姆雷特的叔叔,是一个非常恶毒的反面人物,为了得到权力和王位,他蓄谋害死了自己的亲哥哥,娶了哥哥的老婆,从他手上抢到了王权和地位;同时,为了隐瞒自己的罪行,他试图杀害侄子哈姆雷特,散布有利于自己的舆论消息,通过政治手段骗得了一帮朝臣的拥戴。克劳狄斯的阴谋一个接一个,他行事谨慎,又十分阴险,并善于伪装自己,是一个隐性的暴虐之人。在《哈姆雷特》中,克劳狄斯显然是一个敢于攫取和占有的人物形象,在他看来,为了利益可以不择手段。但恶有恶报,在故事结尾,哈姆雷特得知真相后杀死了克劳狄斯,终于大仇得报。
(二)哈姆雷特与父亲和奥菲利亚
剧中哈姆雷特的父亲虽然只以鬼魂的方式出现,但也正是鬼魂的出现,才让哈姆雷特一步步发现父亲离世的真相,从朝臣的言论中可以大致感受到老国王的伟岸和冤屈,在海外留学期间的哈姆雷特本来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可是却突然遭遇变故,他的父王竟然被叔叔克劳狄斯谋杀夺权,而他的母亲却改嫁给了新国王,朝廷群臣不顾老国王离世,对克劳狄斯极尽奉承谄媚。一系列的变故让哈姆雷特陷入了悲痛中,变得郁郁寡欢,从而对哈姆雷特的人物塑造起推动作用。
哈姆雷特的恋人奥菲利亚天生丽质,心地善良,感情真挚而热烈。在复仇过程中,哈姆雷特误将奥菲莉娅的父亲杀害,作为女儿的奥菲利亚瞬间崩溃,在爱与仇恨之中痛苦徘徊,最后无奈选择自杀,虽然奥菲利亚在剧中出现的次数并不多,但是她的去世加深了哈姆雷特的痛苦,为之后的故事情节发展埋下伏笔,也为推动故事发展,塑造人物性格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
(三)哈姆雷特與母亲和雷欧提斯
长期以来,哈姆雷特的母亲乔特鲁德这一人物形象在学界饱受争议,读者期待一个忠贞不渝,独立坚强的母亲形象,可是乔特鲁德却不是这样的。当克劳狄斯篡夺王位后,她选择向权力妥协,服从于克劳狄斯。一开始她也的确受到克劳狄斯的胁迫,但是慢慢地开始安于新生活,甚至忘记了之前的仇恨。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她的做法和选择是可以理解的,作为当时社会背景下的女性,没有独立自主的概念,所以她也的确做出了符合那个时代的选择。母亲的改嫁让哈姆雷特对自己的母亲痛恨并失望,像是在他的伤口上撒盐,彻底击垮了哈姆雷特,使哈姆雷特变得更加痛苦消极甚至颓废。
雷欧提斯是御前大臣波洛涅斯的儿子,哈姆雷特恋人奥菲利亚的哥哥,在整个故事中,他是个敢爱敢恨的人物形象,不过最后因为仇恨被克劳狄斯利用,因此,陷入不理智的仇恨中,最终导致与哈姆雷特一同死去的悲剧。雷欧提斯是莎士比亚在剧中塑造的与哈姆雷特性格相反的人物,他充满感性,个性冲动,爱憎分明,听到父亲的死讯后马上质问克劳狄斯,他的父亲是怎么死的,他要为父亲痛痛快快地报仇。如果说哈姆雷特是一个被思考麻痹了情感,理智压抑了意志的悲观主义者,雷欧提斯就像是一个浪漫的理想主义者。他不受忠心、信誓、仁义道德等的约束,其所有作为全凭个人意愿。因此,也和哈姆雷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哈姆雷特敏感多疑,雷欧提斯理想感性;哈姆雷特总是在思考,雷欧提斯总是在行动。因此,在雷欧提斯的对比之下,主角哈姆雷特的性格特点就更加明显,人物塑造也更加完整。
四、结语
通过格雷马斯符号矩阵的分析,《哈姆雷特》中最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得以体现,其中人物的二元对立关系和叙述结构得以更清晰地展现,对于这部经典之作的悲剧效果能够有更进一步的理解。本文在格雷马斯符号学理论指导下建构了《哈姆雷特》的符号矩阵,建立了人物关系的符号矩阵,通过对三组对立关系的详细解析,总结了每组关系下的深层结构,从而得出《哈姆雷特》具有强烈悲剧效果的原因:第一,哈姆雷特是处境悲惨的悲剧英雄,从无忧无虑的丹麦王子到身负杀父之仇的“疯子”,经历一系列变故后,哈姆雷特对亲情、爱情彻底失望,这些悲惨处境为全文奠定悲剧基调;第二,从开始就身负仇恨,在多重打击下和黑白颠倒、混乱不堪的社会中,哈姆雷特仍然选择负重前行,自觉肩负起“重整乾坤”的使命,坚持自己的理想,也正因为如此,他没有一刻是开怀愉悦的,从始至终处于一种沉重、压抑、痛苦的心理状况;第三,哈姆雷特悲剧效果还在于他心中“重整乾坤”的美好理想与残酷社会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在当时生活的时代背景下,哈姆雷特遭遇变故,接连失去亲情、爱情等一切珍贵的东西,而哈姆雷特始终孤军奋战,最终战死。因此,哈姆雷特的悲剧是个人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
参考文献:
[1][法]A.J.格雷马斯,著.结构语义学[M].蒋梓骅,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251-278.
[2][法]A.J.格雷马斯,著.论意义[M].吴泓缈,冯学俊,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3]康建伟.对“符号矩阵”在文学批评实践中的反思[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01):68-71.
[4]李广仓.格雷马斯矩阵应用于文学叙事分析探究[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7(01):59-67.
[5]杨景雯.格雷马斯符号矩阵下的《肖申克的救赎》[J].青年文学家,2021(09):149-151.
[6]袁仑.《哈姆雷特》中的延宕[D].复旦大学,2010.
[7]张德明.仪式化复仇的困境——《哈姆雷特》悲剧成因新探[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3,26(05):1-6+98.
[8]杨天地.试论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的艺术特色[J].时代文学(上),2010(04):177-178.
(作者简介: 游媛,女,硕士研究生在读,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研究方向:英国文学)
(责任编辑 刘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