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分析
2022-07-03黄荣清
黄荣清
摘要:就我国的国情来说,当前我国城市化尚未完全实现,农村人口数量仍然庞大,由于农村人口进城务工数逐渐增多,造成农村留守儿童众多,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关键词:农村;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引言
初中學子正处在青春期时代,由于生理上的生长发育与身心的生长发育,在心智上也正是处于不断发展之中。而他们的心理健康与发展也受到了自身和周围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初中的少男少女们难免会发生一些复杂的心理障碍。尤其是广大农村的初中学生,由于接受教学条件差以及对家长本人的心理认识水平低等因素,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更应该重视。所以,应该高度重视对广大农村初中生心理问题的调研,并加强对广大农村中学生中进行心理教学工作。
一、农村初中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标准
(1)认识水平发育良好,它主要体现在:对新鲜问题有强烈的好奇心,有旺盛的求知欲愿望,喜欢阅读,善于思维等各要素,在教学与交往的活动中能够有机的融合一起,发挥作用。
(2)个人意志健全,具有较强的领导能力,果断性,坚强性和自制性。
(3)人情绪稳定、乐观,心情愉快,奋发向上,能合理地调整和管理自己的心态,能将自身的要求、意志与行动统一起来。
(4)和谐的关系。其主要表现是:能与他人和睦相处,宽以待人,乐善好施,取人之长,补已之短,能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保持和发扬自我价值,并在交往中不卑不亢,坚持自我的良好个性。
(5)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这主要体现为:能和周遭的环境相适应、相互和谐,学会自己解决烦恼的方式,努力和自己良好的沟通与同伴相处,不封闭自我。
二、农村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分析
影响农村学生心理方面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如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原因、学业上的负担、青春期的困惑等等。上述各种因素会在不同程度上关系到他们的身心健康,关系到他们个性的完善和成长。
(一)社会影响
由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开放,我国经济社会蓬勃发展进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速度蓬勃发展时期,新鲜事物层出无穷,同时我国的传统农村也出现了巨变。广大的农民家长现在很少在家种田种地,而且大部分人都在外务工,他们也大多是由祖辈管理与教导,所以他们的很多观点和想法都跟现代社会已经不相适应,造成子女们所受到的传统家庭教育是相互矛盾的,让孩子们年幼的时候心理上受到了很大的压抑,很有可能出现了一些身心问题。
(二)家庭教育影响
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快速发育的时代,对自身变化、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等方面有自己的了解和认知,但产生了不少困惑和矛盾。这时,学生需要畅通的倾诉途径,更需要适当的指导。不过,因为现在不少农村家长思想观念是相当传统的,孩子的文化教育水平和意识也相当低,他们也只能是采取一些单纯粗暴的教育手段或过激行为手段来帮助解决孩子身心问题。更何况现在不少的孩子已经远离了父母,没有建立一个起码有效的,可以与自己父母沟通交流的心理平台,这样做对于儿童自身的正常心理和健康发育极为的不利,常会形成儿童各种的心理疾病,如儿童感情的脆弱、破罐破摔、焦虑和自闭、缺乏独立自信、悲观和消极情绪等身心问题。
(三)对升学的压力
尽管我国过去曾经开展过好几次基础教育改革,而现在的新课改也正轰轰烈烈地开展,但是最终的评估却并未多大的变化。以我国目前的实际状况,学生人数众多,而中考、高考等各种各样的考核是最有效的评估、选择人才的手段,并且在短期内也不可能有大的变化。这就必然会从客观上给初中学生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农村初中生有大部分家里都是娇生惯养的,心里承受能力一般很差,这也必然会导致这部分初中学生的心态产生偏差。
(四)互联网的危害
根据相关研究,不良网络环境、网吧等已成为危害儿童健康成长的最主要“杀手”。由于网吧在乡下的小乡镇上越来越多,再加上乡村中网吧管理人员的不足、以及家长对于上网常识的缺乏,人们在有关的新闻媒体报导中可以频频发现因上网所导致的乡村中学生犯罪、离家出走、失踪等社会现象。而这里面的各种问题、种种矛盾也对他们的各类身心问题的形成,埋下了祸根。
三、关于加强农村初中学生心理教育工作的办法与措施
基于上述种种原因,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农村初中学生因为厌学、惧学、意志薄弱,无法接受挫折和困难,也不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也不能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从而产生了比较多的心理问题。所以老师们应该利用心理健康认知教学,通过心理练习和心理影响等途径,对学生的心理与健康问题进行启发帮助,以改善学生的认识水平,并改判其心理状况、情感状态与活动方法,进而改善学生的心理素质。
(一)进行初中校园文化建设,创造学生良好的心理环境与氛围,注重环境教育。首先,保证校园环境净化,学生进入学校后可使人心理轻松,精神愉快,让学校学生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中受到精神陶冶。然后,学校开设心理教育专栏板报,在黑板上设立心理健康常识讲解专栏,并进行课堂、宿舍传统文化教育建设等。利用这种方式可以营造一个浓郁的心理教学气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心理教学。第三,通过建立学校心灵上的健康教育咨询室,通过设置学生心理教育卡,增进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对学校发生的问题予以正确解答,以此达到减少学生心理疾患,改善良好心理品质的目的。
(三)构建与家庭联系的长效机制,齐心协力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初中学生的心理压力与心理问题不仅源自于校园,而且源自于家庭。学校的发展,也离不开家庭教育的协助。所以,学校将注重与家庭教育机构的沟通交流,把学校心理健康教学工作扩展到家庭教育中去,以形成父母和学校共同进行家庭教育的策略,以增强父母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并建立家校合作平台,让父母能够和学校主动地协调,一起进行学校心理健康教学工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地区初中学生普遍的精神状况不太理想,所以现在我们就必须要重视对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教育。个人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否得到健全,直接关系着个人一生的发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王广中.苏北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14(26):3.
[2]陆全.谈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双向结合[J].学生·家长·社会:学校教育,2021(2):1.
[3]赵兆龙.浅析核心素养背景下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发展的现状[J].考试周刊,20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