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法治意识 为青春护航

2022-07-03张愉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30期
关键词:法庭法治法律

摘要:初中生总体上法治意识淡薄,但初中生年龄较小,可塑性较强,已经具备一定明辨是非的能力,只要教师利用合适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就可以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接受法律、认同法律,增强法律观念和法治意识。那怎样才能增强未成年人法治意识,为青春护航呢?本文主要从课堂中学法、生活中育法、实践中知法来讲述如何增强未成年人法治意识。

关键词:法治意识

有俗话说:风是雨的头,未成年人犯罪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些未成年人小错不断,大错不犯,养成了不良行为而没及时矫正,再加上一些未成年人对法律没有敬畏之心,就造成未成年人犯罪率越来越高,让人堪忧。那我们应该如何增强未成年人法治意识,为青春护航呢?

一、课堂中学法---培养法律认同感

道德与法治课是中学法治教育的主要途径,因此此课要在遵循教育规律和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基础之上,创新教学方式,以学生感兴趣或社会热点为基础,传授法律知识,增强学生法治意识。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穿插一些关于法律的小实践,加深学生对法律的理解。例如,在上课之前,课代表组织学生依次进行案例分析,由小组为单位,每天一人,寻找当下最热的法律事件进行举例,再由同学们一起鉴赏,抒发自己对事件的看法。高空抛物是近年来频繁出现的法律事件,同学可以以这个事件为题,寻找相对的法律原则。学生可以针对这一事件进行分析。例如:2020年5月29日中午12时左右,河南三门峡湖滨区发生一件令人痛心的悲剧。一名5岁男童被一块瓷砖砸中头部。经初步调查,往窗外扔瓷砖砸中孩子头部的是一名6岁的男童。有网友发表观点:未成年需要特殊保护,所以未成年违法犯罪是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评析材料观点首先表态,这个观点是错误的。第一,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因为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第二,但是未成年违法犯罪是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是错误的,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违反法定义务,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第三,未成年人应正确对待受到特殊保护的权利。要珍惜自己的权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要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自觉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初中生年龄较小,可塑性较强,已经具备一定明辨是非的能力,只要教师利用合适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就可以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接受法律、认同法律。

二、生活中育法---维护法律正义感

部分学生认为法律和自己的生活毫无联系,自己也不会触犯法律,没有必要学习法律、认识法律,教师要针对这种现象进行合理疏导,引导学生运用法律的思维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在教室角落中设置问题箱,向学生匿名征集最近的问题,然后由教师统一归类整理,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甲同学反馈,最近自己总丢笔、本子等学习用品,起初认为是自己将物品弄丢的,结果却发现是丁同学拿的,为了不破坏同学关系,自己只能默不作声。教师可以根据这一实例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面对自己的东西被他人盗走这种情况属于财产安全受到威胁,可以理直气壮地找到偷盗的同学并要求他归还,这是盗窃行为。再例如:周一清晨,某校正在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全校师生面向国旗,肃立致敬,奏唱国歌。国旗迎着朝阳冉冉升起,嘹亮的国歌声响彻校园。在整个升旗的过程中,小A同学既没有致敬,也未唱国歌。事后,班长提醒小A,小A却说:“致不致敬,唱不唱围歌是我的自由。”此时我们要告诉小A,他的言行是错误的。小A拥有自由,但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对的,是法律内的自由。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們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奏唱压歌吋,在场人员应当肃立,举止庄重,不得有不尊重国歌的行为,这是我国法律的规定。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这要求小A必须遵守法律规定,尊重国旗国歌,在升旗义式时要有庄严肃穆的姿态,要向国旗致敬,唱国歌。用实例的方式向学生讲解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能够让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利,维护法律的正义感。

三、实践中知法---增强法律敬畏感

现在青少年由于缺乏对法律的敬畏心理,往往会做出一些挑衅法律、不利于自身健康发展的行为,如抢劫、偷盗、欺凌等。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部分地区的法庭已经设有法庭开放日,当地民众可来参观,感受法律。教师可以与当地法庭进行协商,在法庭开放日时带领学生接受法律教育,培养法律意识。教师可以带领青少年了解审判的过程,即开庭、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被告人最后陈述、评议和审判。青少年亲眼目睹了庄严的审庭过程,亲身感受了肃穆的法庭气氛,和法官互动问答,这种零距离接触,让他们对法院、法庭、法官的印象从屏幕转到现实生活当中。在法庭开放日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如选择一起青少年犯罪事件,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仿开庭流程和宣读判定结果,加强学生敬畏法律的心理,切实感受法律的尊严与正义。

习主席说过: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要秉持法律这根准绳、用好法治这个方式。因此,我们必须增强未成年人法治意识,让未成年人既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也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

参考文献:

[1]黄伟.指向深度学习的法治意识培养[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9,(3)

[2]陈亮.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对策研究[J].中华辞赋,

作者介绍:张愉,深圳市龙岗区园山实验学校,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学一级职称,2018年获得十四届深圳市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职业规划与创新设计类优秀指导老师奖;2018年被评为园山街道“优秀教师”;2018年在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中,获得优秀指导老师奖等荣誉;2019区年度考核优秀;2021年区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小学教师作业设计比赛三等奖等。

猜你喜欢

法庭法治法律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消失在法庭的邦博
职业道德与法律 教案
视觉中国
涉及网络募捐的现有法律规定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上法庭必须戴假发?
我被告上了字典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