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了儿童的音乐教育(下)

2022-07-03罗丽娟杜悦艳

早期教育(美术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律动节奏舞蹈

罗丽娟 杜悦艳

汪爱丽将幼儿园音乐教育韵律活动定义为:“随音乐而进行的各种有节奏的身体动作。”她认为动作是婴幼儿认识周围世界的重要工具之一,也是幼儿感受、认识、表达音乐的重要工具。因此,幼儿园韵律活动的开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韵律活动的类型及幼儿节奏感的发展特点

汪爱丽不仅根据幼儿动作的不同对韵律活动进行了分类,还对幼儿节奏感的发展进行了阶段划分。

(一)幼儿韵律活动的三种类型

汪爱丽根据幼儿模仿动作、基本舞蹈动作和基本身体动作的不同,将韵律活动分为以下三类:1. 律动。幼儿随音乐而做的一些模仿动作,如打鼓、吹喇叭、鸟飞、摘果子、缝衣服等;2. 舞蹈。主要指幼儿的一些基本舞步,如踏跳步、跑跳步、跑马步、秧歌步等;3. 其他节奏活动。主要指幼儿运用身体的某些部分,如头、手、脚等随音乐做出点头、拍手、踏脚等有节奏的活动,或用嘴发出有节奏的声音。

(二)幼儿节奏感发展的三个阶段

汪爱丽认为,幼儿天生就有感受节奏的本能:一方面,幼儿的心跳、呼吸等生理活动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节奏;另一方面,幼儿从胎儿期到出生后所处的环境也是充满节奏的。从母亲的心跳,到出生后母亲对孩子所说的话、所做的动作,再到给幼儿的如拨浪鼓之类的玩具,都是有节奏的。此外,她还认为,幼儿的節奏感并不是随着年龄增长而自然发展的,而是需要成人的教育和引导。幼儿节奏感的形成和发展大致经历以下阶段:1. 无意地敲打。这时往往是幼儿在无意中碰击物体而发出声音;2. 有意地敲打但敲出的节奏无规律;3. 注意使自己的动作符合音乐的节拍。这时幼儿对节奏有一定的注意,并有意识地使自己的身体动作与音乐节奏保持一致,但往往存在一定的困难;4. 比较自如地随音乐做简单的模仿动作、舞蹈动作等;5. 能重复别人的或自己创造出简单的节奏型。

就小班幼儿来说,他们能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使自己的动作符合音乐的节拍,但这也有一个发展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如就“音乐拍手”而言,会经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不合拍,音乐仅起背景作用。这一阶段,幼儿并没有办法真正听着音乐节拍做动作,他们只是把音乐当成要做出拍手动作的“信号”,其作用相当于教师的“预令”。此时幼儿随音乐拍手表现出动作既不合拍也不均匀的特点,虽然大家听的是同一首曲调,但每个人拍手的速度却不一样。

第二阶段,懂得注意听音乐,尽量使自己的动作合拍。这一阶段的幼儿能在教师的提醒下注意倾听音乐并控制动作的速度,使得拍手动作能合上音乐的节拍。但幼儿也不是能够完全合拍,一方面动作合拍不稳定,有时会合不上;另一方面由于此时还需要高度的注意力,因而幼儿的动作比较僵硬,态度、神情也较为紧张。

第三阶段,动作自如、合拍。该阶段幼儿做随乐动作时已经比较自如,动作节拍稳定,且能在受到干扰后依旧保持一定的节拍稳定,动作也比较有弹性。

二、律动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一)律动活动的内容及选择要点

幼儿律动活动的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四类:1. 动物的动作,如兔跳、猫走、鸟飞、熊走等;2. 人们的劳动,如采果子、锄地、缝衣服、开火车等;3. 自然界的现象,如风吹树摇、植物生长等;4. 日常生活及游戏中的动作。汪爱丽认为,律动活动本身并不是简单地做模仿动作,而是要随音乐合拍做动作,因而教师在为不同年龄幼儿选用教材时,既要考虑幼儿动作发展的水平,又要考虑律动的音乐是否合适。换言之,应该从动作、音乐两方面来选择内容。

在动作选择方面,体现出三个特点:首先,动作选择要有科学依据——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其次,注重动作选择的形象性与生活性;最后,动作选择要循序渐进。汪爱丽根据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提出了三到四、五岁幼儿律动动作选择的参考(见表1)。

在音乐选择方面,教师为律动活动选择的音乐应节奏鲜明、形象性强,能引起幼儿活动的愿望。此外,教师所选音乐在一开始时应与幼儿本身的节奏适合,便于幼儿逐步感受和理解。汪爱丽强调,不能固定某个律动的音乐,因为这可能会导致幼儿更多地通过机械记忆知道音乐代表某一个动作。对此,她认为有两种解决办法:一是尝试为某一律动配上多首不同的音乐,如做鸟儿飞翔的动作时,使用各种适合的乐曲,这样幼儿就能通过对音乐的感受而知道某种性质的乐曲都是可以用来表示鸟飞动作的;二是“一曲多用”,即曲调不变,但通过改变乐曲既定的音区、节奏、力度和速度等来表达不同的形象。如原来表现走路、散步的音乐,提高几度音并加上许多跳音就适合用来表示兔子蹦蹦跳跳的动作。而如果是降低音区、放慢速度、增强力度,又能表达熊走的动作。在当前的音乐活动中,我们有时会片面把幼儿对音乐的记忆当作是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汪爱丽提出来的两种方法不仅能避免幼儿对音乐的机械记忆,还能在一程度上解决音乐资源不足的问题,因而值得我们借鉴。

(二)律动活动的实施策略

汪爱丽总结了关于组织律动活动方面的经验。她指出,律动活动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第一,要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汪爱丽认为,丰富的生活经验是幼儿进行有感情动作表达的基础。丰富的感性经验能使幼儿在头脑中形成足够的表象,促使幼儿在律动过程中将记忆、想象等心理活动保持在积极状态。所以教师要通过带领幼儿进入实际生活情景中去亲身感受、观察实物,或用实物进行动作示范、给予充足的实践机会等方法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如在教小班幼儿学习“打鼓”这一动作之前,教师先带幼儿去小学观看哥哥姐姐们打鼓等相关的排练活动。在教中、大班幼儿做“缝衣服”这一动作时,教师在幼儿面前进行真实的“缝衣服”动作演示。一方面,这些策略使幼儿积累了相关的生活经验,在后续开展律动活动时,幼儿就可以一边提取这些经验,一边进行动作模仿与学习,使得幼儿的学习具有实际意义;另一方面,这些策略不仅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的要求是一样的,同时也是对园所、社区中资源的充分利用,既简单又方便,值得我们学习和使用。328914AB-F61E-4124-8E19-47EC583A36D2

第二,要设法引起幼儿的兴趣。汪爱丽指出,在丰富幼儿生活经验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思考用什么方式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她认为,运用教具、引入儿歌故事或教师进行表演等是有效的方式方法。汪爱丽提到了这样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例子:“教青蛙跳的动作时,可用硬纸片及铅丝做个大腿可活动的青蛙,随音乐拉动青蛙表示出蛙跳的动作。在幼儿学习这一动作时,青蛙(由老师拿着)和孩子们一道跳(实际上是老师边跳边拉动着青蛙双腿),幼儿会感到特别高兴。”相比现在有些教师直接采用PPT演示或只是做个头饰的方法,汪爱丽采用自制的、可活动的青蛙教具无疑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因为幼儿更乐意与会活动的“青蛙”一起跳跃。汪爱丽所提出的策略值得教师去深挖学习,去思考幼儿的兴趣所在。

第三,要为幼儿提供创造的机会。汪爱丽认为,虽然幼儿,尤其是小班幼儿,主要是通过模仿学习来积累经验,但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幼儿的创造性发挥提供机会,关注幼儿创造热情的激发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从小班律动“拍手点头”这个案例中看到教师是怎样为幼儿提供创造机会的。当幼儿对教师示范的四个动作熟悉之后,教师向幼儿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我们还能做什么事?”在幼儿讲出具体内容后,教师就鼓励他们做出自己所提出的动作。针对这个例子,汪爱丽提到,在教师的提问启发和鼓励下,三岁幼儿其实能想出许多生活中的动作并创造性地做出来。如有的幼儿想出了“吹泡泡”动作,并在教师的鼓励下创造性地把五个手指并拢再张开表示“吹泡泡”。由此可见,“为幼儿提供创造的机会”不是一句空话,需要我们给幼儿多一些信任和鼓励,对幼儿多一些耐心和启发。

第四,要对幼儿逐步提高要求。汪爱丽认为同是模仿动作,对不同年龄班应该有不同要求。如:“摘苹果动作,小班幼儿做时,只要求能摘一下放一下,动作合拍就行了,中班幼儿做时,在动作上要求手腕能灵活转动、手眼配合,在音乐感上要求幼儿能随音乐的渐快渐慢或渐强渐弱相应改变摘苹果的速度和力度。”总之,教师在组织幼儿律动活动时,应根据幼儿各方面的发展规律和实际水平帮助幼儿逐步提高。

三、集体舞蹈的组织与实施

关于幼儿园的集体舞蹈活动,汪爱丽从基本形式、内容选择及方法步骤三个方面对其展开探索并总结经验。

(一)以基本舞步为主的幼儿舞蹈有多种形式

汪爱丽认为幼儿的舞蹈主要由踮步、小跑步、踏点步、踏跳步、后踢步、进退步、跑马步、华尔兹步、滑步等基本舞步,双臂摆动、手腕转动等简单的上肢舞蹈动作,直行列队、单双圈等简单的队形变化所构成。同时,幼儿舞蹈的形式也是丰富多样的,有集体舞、邀请舞、幼儿自己创造的舞蹈和表演舞等。

(二)舞蹈活动内容的选择要注意循序渐进性和多样性

汪爱丽认为幼儿园集体舞蹈的内容选择也分为舞蹈及音乐两个方面。在舞蹈方面,应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如幼儿可先学对平衡能力要求较低的踏点步,再学需要较高平衡能力和一定双脚协调能力的踏跳步。在音乐方面,一是要避免一个舞步总是用某一首音乐,而应该轮换用性质相似的不同乐曲。这样不仅能丰富幼儿的音乐体验,还能加深幼儿的音乐感受和理解,避免落入“机械记忆”舞步的俗套。二是针对基本舞步练习中,为避免随一首乐曲自始至终练习的局限性,教师可以选用或创作需要更换动作的乐曲,这样不仅能培养与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还能使得幼儿更加注意倾听并及时更换动作。如汪爱丽就创作了《走步》这样一首乐曲,引导幼儿随音乐变化来练习走步和跑跳步两种基本舞步。

(三)集体舞蹈活动的实施步骤

汪爱丽指出,幼儿舞蹈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可以遵循以下七个方法和步骤。

第一步,需要熟悉音乐。汪爱丽认为音乐在舞蹈活动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幼儿只有对舞蹈中的音乐有一定的了解,如熟悉其中的节奏、感知其中所表达的情感,才能更好地随乐做出动作。因此,教师在组织实施舞蹈活动时,首先应该引导幼儿倾听音乐。

第二步,要根据不同舞步选用不同队形。教师根据不同舞蹈涉及左右、前后方向等的不同,恰当选择直行队列、单双圈等队形。此外汪爱丽还提到,在队形中安排幼儿位置,可适当注意让动作有困难的幼儿站在动作较好的幼儿后面,以便模仿。这体现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能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

第三步,进行分解动作。当舞蹈中涉及较为复杂的舞蹈动作時,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是否需要进行动作分解,以便幼儿能更为清晰地理解和掌握动作。如像跑马步这类只需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模仿而掌握的动作,教师就无须进行动作分解。

第四步,进行直观示范。模仿在幼儿舞蹈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师在指导幼儿舞蹈动作时,要避免空讲解,使用边讲解边示范的方法,既可以采用面对幼儿的镜面示范,也可以采用背向幼儿的同方向示范。教师在进行舞蹈示范时需要注意:示范动作不仅需要正确,还需要合拍、自如;在示范时选择合适的位置,确保每个幼儿都能看见动作。另外,教师还需注意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供幼儿进行练习,因此示范的时间不能过长。

第五步,采用语言指导。教师可以用语言提示幼儿将注意力集中在舞蹈细节上,如下一步应该做什么,以便快速掌握动作。但也应该注意,语言只是辅助手段,教师还应该让幼儿通过感受音乐的强弱、快慢和情感来进行舞蹈。

第六步,给予具体帮助。当幼儿在教师讲解和示范之后依旧出错时,教师应该给予幼儿具体的帮助,以便幼儿能感受和体会,进而做出正确动作。这样的具体帮助需要及时进行,以免幼儿习惯于错误动作。

第七步,引导经常复习。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帮助幼儿复习,如有意识地将基本舞步编到集体舞等舞蹈形式中,或在童话歌舞教学中引入故事以激发幼儿的兴趣,或开展相应的区域活动,使幼儿有机会在区域中进行复习。

四、其他节奏活动的补充与实施

除了律动和舞蹈以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节奏活动,如:1. 拍唱简单歌曲的节奏。这种活动小班即可进行;2. 发出、拍出或用动作表现出各种声音,如交通工具声、动物叫声、自然界中的声音;3. 拍语言的节奏。音乐的节奏和语言的节奏有密切联系,可让幼儿讲一些词语、短语、简单句并拍出节奏;4. 拍节奏型。教师用手或乐器拍出不同的节奏型,幼儿尝试用手或用乐器重复出来。此外,还可以拍复杂歌曲或乐曲的节奏。如将《卖报歌》用于节奏活动时,教师根据歌中十六个小节的具体内容设计出卖报的相关动作供幼儿学习,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至此,汪爱丽主要的幼儿音乐教育思想及实践成果已基本介绍完成。她的幼儿音乐教育理念和实践以尊重和理解幼儿的儿童观、整合的教育观和建构主义的教学观为基本内核,体现出“幼儿音乐教育科学化”“幼儿音乐教育的与时俱进”和“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三个基本特征。汪爱丽的研究成果对解决我国幼儿音乐教育现存问题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谨以此系列短文献给汪老师。祝她老人家健康长寿!(续完)

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汪爱丽幼儿音乐教育思想及其当代启示”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D/2021/04/137)328914AB-F61E-4124-8E19-47EC583A36D2

猜你喜欢

律动节奏舞蹈
花有自己的节奏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学舞蹈的男孩子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律动世界”展览全接触
“三个经济”律动
YOUNG·节奏
摇摆的玉石 律动的心
我和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