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方十省(区市)肉牛产业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两阶段DEA模型

2022-07-02孙焕洲范晓雪杜鑫睿郭锦墉

绿色科技 2022年11期
关键词:省区肉牛养殖

孙焕洲,范晓雪,杜鑫睿,郭锦墉,2

(1.江西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5;2.江西省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江西 南昌 330045)

1 引言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国务院办公厅于2020年9月14日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0〕31号为)明确指出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加快构建现代养殖体系,转型发展形成牛羊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但是我国北方传统牧区草原的沙化、荒漠化、盐碱化等生态问题加重,导致牧区承载力日益下降,生产和生态功能均显著降低[1],限制了肉牛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在我国肉牛产业面临生产增长放缓、生产效率不高的背景下,国家提出牛羊产业发展“基础在牧区,重点在农区,潜力在南方”的产业转移战略。我国南方草地资源面积较大,有北方牧区无法比拟的自然、社会、市场环境优势及政策倾斜力量,蕴藏着巨大的畜牧业发展潜力,为南方肉牛产业发展带来契机。基于此,通过建设肉牛现代农业产业园,走融合乡村振兴、质量兴农之路,是实现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农业部于2014年发起了“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推进行动”(以下简称“推进行动”),覆盖江西、安徽、福建、湖南、湖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云南和贵州等10个省(区市)。本研究主要针对“推进行动”下南方10省(区市)2010~2019年肉牛产业投入产出的面板数据,测算其各省肉牛产业效率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探求南方10省(区市)肉牛产业发展新方向。

2 文献综述

我国畜牧业目前发展良好,生产规模和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能有效带动经济增长。且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牛肉的需求不断增大,现阶段牛肉呈现偏紧的刚需情况[2~4]。与此同时,北方依托肉牛主产区的传统优势积极带动地区发展,但存在较多问题,如产业资金短缺,规模化、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不高,品质优化程度有待加深,养殖技术有待提高,动物防疫体系尚未健全等问题[5~9]。有学者通过整理现有草地畜牧业的典型案例,发现草畜失衡严重的原因可能在于草地畜牧业整体发展不均衡。北方长期发展草地畜牧业且生态体系脆弱,加之过度利用、管护不力,导致出现饲草资源紧张、生态破坏严重等问题。南方产草量高、草山草坡丰富,但对草地畜牧业发展不足。草地畜牧业能推动经济增长,南方可将其作为乡村振兴的新经济增长点。且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理论、马斯洛需求理论、福利经济学理论为基础的框架下,南方省份应坚持以草地畜牧业的质量、需求、供给、福利为主的绿色发展方向,北牧南移势在必行[10,11]。

在此背景下,随着“推进行动”的实施,南方开始着力发展草地畜牧业,肉牛产业养殖效益持续向好,多地积极创新养殖模式,能繁母牛数量不断增加,经济增长迅速,为各地脱贫增收做出了突出贡献[12~14]。可见,在需求增加的驱动下,各地积极发展肉牛产业并取得一定成绩,但仍受诸多因素制约。其中,北方虽有传统优势基础但存在饲草资源的劣势,南方饲草资源丰富但产业发展不足,故应在吸取北方产区经验的基础上,大力开发南方肉牛产业,以缓解北方牧草资源紧张问题,为南方各省创造新经济增长点。

梳理相关文献发现,不同的影响因素对肉牛产业产生不同的作用,诸多学者通过测算草地畜牧业生产效率的方式找到了答案。有学者通过DEA模型测算各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发现中国经济增长是由资本积累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共同驱动的,而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离不开技术效率的提高、技术进步的转换,因此,要加快相关技术的研发和转化以促进经济增长[15]。另有学者采用超效率SBM模型进行肉牛产业的养殖环境效率的测算,并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影响因素,发现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改善环境效率,而不利的疫病防控及饲料结构会降低环境效率、阻碍产业发展[16]。唐莉等通过Malmquist指数测算17个国家的肉羊产业效率,并在收益、投入弹性、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等方面进行了对比,指出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是诱导中国肉羊产业效率增长的主要因素且拉动了效率提升的结论[18]。刘森挥等则通过SFA测算国内21省部分肉牛养殖户的全要素生产率并分解出其中的技术效率,发现紧密的组织化对技术效率呈正向影响。也有学者通过OP半参数测算全要素生产率并分解,得出全要素生产率对中国肉牛加工业发展有重要作用的结论[19]。

由此可知,测算肉牛产业效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产业的发展情况。而DEA模型与其他计算模型相比则具有一定优势:一方面DEA模型是非参数模型,不需要明确的生产函数方程故没有参数限制,相比其他模型来说更加灵活;另一方面,DEA模型可用于多产出、多投入的面板数据,相对于其他只能计算单产出、单投入的模型相比更加便捷,故本研究拟采用DEA模型对南方10省(区市)肉牛产业效率进行测算。

综上所述,随着城乡居民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肉类需求量不断增加,我国畜牧业发展虽快但供给能力不足,使得我国农业产业结构急需调整,更多的向禽畜产业靠拢。相比下牛肉在禽畜肉类中需求量增长较快,肉牛产业应加速转型升级,加大肉类供给。由于北方传统肉牛主产区面临生态资源紧张的问题,而南方生态资源开发利用不足,且需探索经济增长新方式,因此“北牧南移”势在必行。对南方10省(区市)肉牛产业效率进行测算,并探求其效率增长的影响因素,对“推进行动”推行效果的分析有着重要现实意义。本文旨在通过两阶段DEA模型,先测算南方十省肉牛产业效率,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南方10省(区市)肉牛产业生产数据构建面板回归模型,探究影响南方十省肉牛产业效率提升的因素,以助力南方10省(区市)肉牛产业的发展。

3 南方十省肉牛产业效率的测算

为科学评价南方10省(区市)肉牛产业的生产效率,本文应用BCC-DEA模型对南方十省肉牛产业生产效率进行静态测度。

3.1 BCC-DEA模型

由于现实中规模报酬不变的情况难以满足,因此本文基于规模报酬可变的假设,采用BCC模型从静态角度对南方10省(区市)肉牛产业生产效率进行评价。

假设存在n个决策单元(DMU),即n个评价单位;θ为决策单元的效率评价值;投入变量为X=(x1,x2,…,xn)T,产出变量为Y=(y1,y2,…,yn)T。其中λ代表各个单位的组合系数,即各个决策单元的权重;s-是投入的松弛变量,s+是产出的松弛变量。

上述模型从投入的角度度量各个决策单元的效率,目标函数表示从最小化投入角度的综合效率,其中,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当θ= 1,且s-=s+= 0 时,则该决策单元DEA有效,该决策单元的生产活动同时达到技术有效和规模有效;当θ=1时,但存在s-、s+不全为0的情况,则此时该决策单元为弱DEA有效,代表该评价单位的生产活动不是同时达到技术有效和规模有效的最优状态,可以通过调整投入和产出来达到DEA有效的状态;当θ<1时,则该决策单元不是DEA有效,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益都达不到最佳状态。

3.2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3.2.1 投入产出指标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开端是“哈罗德-多马模型”,但该模型关于经济增长引擎的探讨不够深入,认为经济增长的源泉仅是资本积累,忽视了技术进步的作用。Solow和Swan将技术进步率这一外生变量引入模型,围绕生产函数和资本积累函数分析投入资本K和劳动L两种投入要素,对经济增长模型进行了改进,他们认为稳定状态下的“产出增长=资本增长率=技术进步率”,表明技术进步才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开创了新古典增长理论。后Solow提出“索洛余值(Solow residual)”的概念,开启了对技术进步测算,进一步掀起了实证研究的思潮,为后人测算经济增长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本文对南方10省(区市)肉牛产业生产效率的测算在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和新古典主义经济增长理论范畴内进行,总产出为该省肉牛产业每期总产值。总产出由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共同决定,但考虑到农业生产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加入当期肉牛存栏量共同作为投入指标。具体指标见表1所示。

表1 南方十省肉牛产业效率投入产出指标

3.2.2 投入产出数据来源

产出变量中,为了去除与劳动力与资本投入之间的多重共线性和统计误差的影响,本文采用2010年可比价的南方10省区(市)历年肉牛产业总产值(单位:亿元)作为产出变量。数据来源于《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1-2020)》。

劳动力变量是经过计算整理而来的数据,由于现有统计资料中并未公布各省具体的肉牛产业从业人员工资和劳动投入量,因此本文用历年南方十省肉牛产业总产值与当年该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之比作为权重,乘以各地历年年末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数作为劳动力变量(单位:万人)。各省肉牛产业总产值和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数据均来源自历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1-2020)》,各省年末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11-2020)》。

在现有统计资料中也未公布具体的各省肉牛产业的资本投入量,因此,本文用历年南方10省区(市)肉牛产业总产值与当年该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之比作为权重,乘以各地历年农林牧渔业总投入(单位:亿元),且均按照各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折算成2010年不变价计算。各省肉牛产业总产值和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数据均来源自历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1-2020)》,各省农林牧渔业从总投入额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11-2020)》。

各省每期肉牛存栏量数据来自历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1-2020)》(单位:万头)。

3.3 DEA静态分析

通过R语言软件在可变规模报酬下对投入产出指标进行测算,得出南方10省区(市)2010~2019年肉牛产业综合效率值,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南方10省区(市)肉牛产业效率均值总体呈波动变化趋势,2014年之前呈下降趋势,2014年之后呈明显上升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推进行动”的实施对覆盖省份肉牛产业发展有一定的推进作用。

表2 南方十省肉牛产业效率

从时间角度看,2015年作为“推进行动”正式实施的年份,是南方10省区(市)肉牛产业效率变化的重要分水岭。2015~2019年各省的肉牛生产效率均值均高于各省2010~2014年的肉牛生产效率均值。重庆市肉牛产业效率呈“U”型增长,2015年前逐年递减,2015年后开始稳步提升,前期产业效率下降可能的原因是:一方面,重庆市前期肉牛产业效率已处较高水平,后期可增长空间不大;另一方面,重庆市是直辖市之一,早期积极推进城镇化,政策向工业倾斜,对农业的管理和支持不足,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肉牛产业的发展。但2015年“推进行动”实施后重庆市肉牛产业效率转降为增,2018年增长至1并保持,这表明“推进行动”政策有效推动了当地肉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从时间角度上看,贵州省肉牛产业效率呈现上升趋势且涨幅最大,表明贵州省给予肉牛产业的支持力度较大,肯定了肉牛产业所带来的效益,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绩。其余各省2015~2019年肉牛产业效率均值与2010~2014年相比均有提升,表明肉牛产业发展潜力较大,作为高附加值草地畜牧业的代表可以为各省创造更多的经济增长。

从空间角度看,广西、贵州、云南、湖南四省肉牛产业效率在南方10省区(市)中处于下游位置,反映出四省肉牛产业基础相对薄弱。但后期DEA有效程度均有不同提升,表明四省肉牛产业发展情况逐步改善,其中贵州省前期DEA有效程度最低,但后期涨幅最大,发展势头迅猛;其次为广西、云南两省区,前期有效程度较低但后期涨幅明显,亦有良好发展势头。湖南省肉牛产业生产效率最低且涨幅相对较小,可能的原因在于当地畜牧业以生猪产业为主,肉牛产业发展不足,牛肉消费需求基本持平,一定程度制约了肉牛产业的发展。

四川、湖北、江西三省肉牛产业效率居于十省中游,除江西省外,其余两省随时间推移产业效率呈螺旋式上涨,期间均有产业效率下降的情况,这可能与当地不同时段对肉牛产业的政策支持程度、技术研发情况、肉牛品种情况等有关。江西省肉牛产业效率持续上升,但增长缓慢,表明其肉牛产业持续向好,但山地丘陵较多、平原较少的地理环境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发展速度,其次也可能由于江西省畜牧业以生猪产业为主,对于肉牛产业支持力度有限,故增长较慢。

安徽、重庆、广东三省(市)综合效率居于10省区(市)前三位,安徽、广东两省肉牛产业效率逐年稳步提升,重庆市肉牛产业全要素生产效率呈现波动式增长,三省在推进行动实施后均能常年保持综合投入效率均值为1,可见其肉牛产业在总体运行平稳的基础上又得到了有效且高效的发展。这一方面可能与三省内部对牛肉的需求量大有关,广东、安徽、重庆三地均有与牛肉相关的特色产品且推广效果较好,从而带动了消费量,促进了肉牛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三省2015年前的平均生产效率均占10省区(市)前三位,表明三省肉牛产业的生产效率在早期相对较高,发展基础扎实,为未来肉牛产业效率的提高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南方十省肉牛产业效率总体上呈现稳步上升态势,尤其在2014年“推进行动”后上升态势更为明显,所覆盖的10个区(市)肉牛产业效率均有较大提升。同时,规模效应带来的效率提升也不容忽视,在一些现代肉牛产业技术基础薄弱的省份,适度规模对整体效率的提升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 南方十省肉牛产业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4.1 变量选取和数据来源

本文旨在测算南方10省区(市)的肉牛产业效率并探究其影响因素。所以被解释变量为2010~2020年南方10省区(市)肉牛产业的静态效率,由上文测算所得。肉牛产业效率的变动,既受生产主体的内生因素影响,也受生产环境的影响,影响因素复杂多样,研究过程难以涉及各个方面。故本文主要以产业发展理论、肉牛产业及类似产业的实证研究文献为指导,以实际可得数据为支撑,将影响南方10省区(市)肉牛产业效率的因素总结为6个变量并进行实证研究。具体变量见表3所示。

表3 变量定义

4.1.1 财政支持力度

现有的统计资料中未将政府对肉牛产业的财政支出单独列出,仅对农业农村的总支出,其主要包括农村生产支出、农村固定资产建设、农业生产机械设备、器具等的支出等,可以侧面反映出国家财政对农业整体相关产业的支持程度。故本文以肉牛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为系数,乘以农业财政支出,以表示该省的财政支出力度。财政支持力度的加大有利于完善产业基础设施,有利于拓宽生产主体生产资料的购买渠道和产品的销售渠道,同时也有利于引进专业人才和科技研发及转化推广。

4.1.2 饲料资源潜力

饲料是肉牛产业的基础性物质资源,饲料的稳定供应,保证肉牛产业稳定发展的前提。饲料资源丰富的肉牛生产区或距离饲料产区近的肉牛生产区,在一定程度上饲料投入压力较小。在肉牛养殖过程中,饲料主要包括粮食为主的精饲料和牧草,但由于各省的牧草产量、草地面积等数据难以获得,故本文以粮食总产量代表饲料资源的情况。

4.1.3 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情况能反映出肉牛生产区的基础设施情况,进而反映出当地的经济条件。完善的基础设施便于生产主体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生产经营活动。本文采用陆路交通密度作为替代变量,即公路和铁路总里程数(km)除以该省国土总面积(km2)。基础设施的完善可以方便生产主体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生产经营活动。

4.1.4 机械化水平

机械化水平的提升是传统肉牛产业转型升级为现代肉牛产业的重要标志,是肉牛产业效率提升的重要推手。农机的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劳动力成本的投入,同时提高生产效率。农机总动力是农机使用的总体情况,包含了肉牛养殖业在内的畜牧业、种植业等农业产业,农机总动力越高反映出该地农业机械化程度越高,故本文以农机总动力(万kW)作为肉牛产业机械化水平的代替变量。

4.1.5 市场化程度

市场化程度可以反映出肉牛产品价格的变化和肉牛产业生产资料的投入成本变化对养殖户所产生的激励效果。但截至目前,没有专门关于肉牛产业价格指数的统计资料,故本文采用畜牧业生产价格指数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的比值来表示市场化程度。比值越大,说明畜产品收购价格上涨的幅度越高于畜牧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幅度,畜牧养殖的积极性提高;反之,畜产品收购价格上涨的幅度低于畜牧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幅度,养殖积极性降低。数据来源于《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0-2020)》。由于现有统计资料未提供重庆市的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故用其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代替,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0-2020)》。

4.1.6 规模化水平

目前各地肉牛产业正逐步向现代化转型升级,规模化养殖逐渐增多,适度的规模化养殖有利于肉牛产业生产要素高效配置,有助于肉牛产业效率提升。本文在计算该指标时采用肉牛产业从业人员人均饲养肉牛头数表示。具体算法是用各省肉牛出栏数除以肉牛产业从业人员数(各省肉牛产业从业人员由上文计算所得)。采用出栏数的原因是可以避免与之前使用的存栏数产生共线性。

4.2 模型构建

根据变量解释和说明,本文采用南方十省的肉牛产业相关面板数据,对其肉牛产业效率影响因素进行估计,具体模型如下:

Yit=β0+β1X1+β2X2+β3X3+β4X4+β5X5

+β6X6+ε

(1)

式(1)中,Yit表示南方十省区(市);t表示时间年份,样本期为2010~2019年。

本文拟分别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对(1)式分别进行估计,并进行Hausman检验,依检验结果确定最终的解释模型。

4.3 实证分析

本文利用Stata15.0软件对(1)式进行了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分的回归分析,并进行Hausman检验,结果见表4所示。

根据Hausman检验结果,本研究采取随机效应模型解释南方10省区(市)肉牛产业效率的影响因素。由表4可知,财政支持力度、基础设施建设、机械化水平、规模化水平对南方10省区(市)肉牛产业效率有显著影响。

财政支持力度与肉牛产业效率显著相关且系数为正,表明财政支持力度越大越能促进肉牛产业效率提高,主要原因在于资金投入是肉牛产业发展的前提。首先,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如新品种、育肥技术、加工技术的研发引入等,而财政资金为其提供支持。其次,财政支出以肉牛养殖基地项目、相关产品加工项目、市场流通项目等形式注入到肉牛产业中,强化南方十省区(市)肉牛产业在产前、产中、产后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内部结构升级。最后,财政资金被投入到肉牛养殖户、养殖企业中,可以降低养殖户和企业运行成本,提高其生产积极性和经济效益。且自“推进行动”提出后,肉牛产业相关财政支持力度不断加强,为肉牛产业效率的提升增加了动力,推动南方十省的肉牛产业快速发展。

表4 模型回归及Hausman检验结果

基础设施建设与肉牛产业效率显著相关且系数为正,表明交通越发达、基础设施越完善越能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主要原因在于良好的基础设施不仅将肉牛养殖户、养殖企业与生产资料的供给企业或供应产地连接在一起,减少了生产资料的流通成本,而且为相关产品快速、安全到达消费地提供了保障,加快产出端的物流速度、降低物流成本,进一步保障肉牛养殖户的经济利益。其次,完善的基础设施加强了产地与外界的交流,投资者的实地考察、科研技术人员的实地指导、企业之间的相互学习都需要便捷的交通才能得以实现。由此可见,基础设施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肉牛产业的发展。

机械化水平与肉牛产业效率显著相关且系数为正,表明农机使用率越高、机械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肉牛产业效率提高。首先,机械化程度的高低会影响生产成本的高低,机械化程度越高,越能减少劳动力的投入,进而减少人工成本,使养殖企业获得成本优势。其次,机械化程度提高后可以提升养殖过程标准化程度,使得肉牛产品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提高质量,更加符合现代消费者的需求。最后,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可以减少时间、人力、物力的消耗,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进而增加了产量,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率。从总体上来看,机械化水平对肉牛产业的发展影响巨大。

规模化水平与肉牛产业效率显著相关且系数为正,表明规模化水平越高越能促进肉牛产业效率提高,也体现出南方10省区(市)肉牛产业正逐步向规模化养殖转型。南方传统肉牛养殖模式主要是散户养殖,标准化生产和科学管理程度低,生产效率低且无法形成完备产业链,肉牛产业高附加值的特性发挥不明显,阻碍了肉牛产业的整体发展。小养殖户对动物疫情的防控措施不到位,疫病传播机率大,不利于肉牛产业绿色健康的发展。而规模化养殖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且更易获得政府的扶持政策,也更有利于开展标准化养殖作业,进而推动肉牛产业更好、更快发展。且自“推进行动”实施以来,南方10省区(市)肉牛产业政策有序引导肉牛养殖户和养殖企业逐步向规模化经营迈进,规模化水平对南方10省区(市)肉牛产业效率的提升日益显著。

5 结论及建议

5.1 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测算南方10省区(市)肉牛产业静态生产效率,并对财政支持力度、饲料资源潜力、基础设施建设、机械化水平、市场化水平、规模化水平等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2010~2019年间南方10省区(市)肉牛产业效率整体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推进行动”的实施对南方10省区(市)肉牛产业效率提升有显著作用,且技术进步对肉牛产业效率的提升提供了主要动力,肉牛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从时间的维度看,“推进行动”的实施,是南方10省区(市)肉牛产业效率提升的分水岭,南方10省区(市)肉牛产业效率从“推进行动”实施后开始呈现较快的增长势头。从空间的维度看,10省区(市)间肉牛产业的基础在“推进行动”实施前存在较大差异,且差距明显。但是在“推进行动”实施后,各省肉牛产业效率均得到有效提升,省际差距明显缩小。

其二,财政支持力度、基础设施建设、机械化水平和规模化水平是影响南方10省区(市)肉牛产业效率提升的正向显著因素。财政支持力度加大和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备,在一定程度上能刺激南方10省区(市)肉牛养殖户和养殖企业的生产积极性。财政支持反映了肉牛产业有关政策的落实情况,能有效地刺激养殖户和养殖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基础设施的完善能有效降低养殖户和养殖企业的生产成本,使得政策的刺激效率得到有效放大。机械化水平和规模化水平的提升一定程度反映出南方10省区(市)肉牛产业正逐步由传统养殖模式向现代养殖模式转变。现代养殖技术的应用能显著提高肉牛产业生产效率,同时印证了技术进步在南方10省区(市)肉牛产业效率提升中的重要贡献。

5.2 研究建议

综合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由于技术进步对肉牛产业效率的提升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未来的产业结构升级中应注重现代肉牛产业技术的创新与推广。在肉牛繁育方向上,完善良种繁育基础支撑体系建设,加快各地本土优质牛羊品种改良,加强基础母畜扩群,提高母畜繁育能力。同时通过自主研发和加强合作,加大科研投入,完善技术创新和推广服务体系。在与此相关的政策支持方向上,设立专业的技术推广机构,配置足够的人员,完善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确保技术推广的深度和广度,真正实现科技成果转化。

(2)适度规模经营,强化技术进步带来的效率提升。南方10省区(市)人多地少,地形上多山地丘陵,虽然有较好的牧草资源,但不具备北方牧区大规模放养肉牛的条件。因此,开展以现代肉牛养殖技术为核心、规模适度的肉牛养殖经营模式是必然的发展方向。引导和支持适度规模养殖场改造升级,推广应用现代养殖工艺和设施设备,推动肉牛由散养向适度规模养殖转变,开展肉牛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支持肉牛规模养殖场建设,加快现代家庭牧场发展,以提升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放大技术进步带来的产业效率提升效果。

猜你喜欢

省区肉牛养殖
开发林下养殖吃上瓢鸡“产业饭”
基于近远程视角分析黄河中下游五省区虚拟水贸易
农业农村部:印发通知 加快推进水域滩涂养殖发证登记工作
肉牛饲养管理技术措施分析与解读
订单养殖能否促进农民增收
订单养殖能否促进农民增收
简介肉牛快速育肥技术
特种养殖需做好市场研判
春季舍饲肉牛快速育肥要点
塞上江南 神奇宁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