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探排瑶民歌的艺术特色

2022-07-02黄海耳

岭南音乐 2022年3期
关键词:曲调瑶族民歌

文|黄海耳

在粤北连南瑶族自治县境内的高山峻岭上,居住有人口9万多的排瑶人民,他们虽然是全国二百多万瑶族人口的少数,却以其独特的习俗、语言和民间艺术,区别于其他分支的瑶族。当然,其他瑶族分支间也有区别,但是比较相近。例如占瑶族人口最多的过山瑶与平地瑶、浅山瑶、深山瑶、茶篮瑶、高界瑶、盘瑶、本地瑶、梧州瑶、白裤瑶、明瑶等相近相似的地方较多,而排瑶与上述那些瑶族分支的区别比较明显。由于排瑶长期受历代封建王朝的镇压征剿,加上历史上大汉族主义的排斥,被逼定居住在偏僻的高山峻岭上,与外界极少接触,环境造成了他们的独特性。研究和探索排瑶民歌的艺术特色,对于民族间的文化交流起到促进作用,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笔者在排瑶地区从事民族音乐工作四十多年,有一些体会。下面就排瑶民歌(这里指音乐曲调)的节奏、节拍、旋律、调式、衬词等诸方面,谈谈我的看法。分列如下:

排瑶民歌的节拍、节奏

排瑶民歌的种类较多,计有“优荷精”(又称歌堂歌瑶族“精”即“歌”,“呕”即“唱”)、“呕波列”(串寡妇、妇女唱歌)、“郭洛当”、“呕莎腰”(串姑娘唱歌)、“索租精”、“古精”等。除了一种“庆免精”(送鬼)可以划分为比较规整的3/4拍子外(我的一篇文章《排瑶民歌中罕见的3/4拍子》发表在《民族民间音乐》1988年第4期,有详尽的评介),其他的民歌全都属散板,节奏十分自由,速度也比较缓慢。歌手的年龄、气魄不同,同唱一种歌,在节拍、节奏上也有区别。如“优荷精”,甲歌手唱:

乙歌手唱:

用以上两个例子相比较,甲的变化较多,气魄也充足,因而拖腔的时值较乙者长,但都为散板。

由于排瑶民歌的歌词都是自由体的散文,没有对称的字数,没有上下句明显的相对,也没有方块型,没有押韵,它直接影响到曲调的不规整形式,只能按歌词的句读来分节,因而几乎全部为散板。

排瑶民歌,由始至终贯穿这一种切分节奏,可以称为切分节奏贯穿法。它多数是短切分与长切分交替运用,比较丰富。如:

每一个字或词的音节后面都加以延长,这就是切分的形成。它给人一种不断跌宕交错的节奏美,使旋律好比一环扣一环的锁链,自由的、不规整的若干个唱句始终连绕在一起。统一在一个相对完整的曲调中,使曲调纯朴、专一、丰满而别致。这是排瑶民歌的一个鲜明的特色。

排瑶民歌的调式

排瑶民歌多属五声音阶体系,以羽调式和宫调式为主,也有宫羽混合调式。如“优荷精”“欧波列”等为羽调式,“郭洛当”属宫羽混合调式,“古精”属宫调式。也有属宫羽混合调式。如“欧波列”(在野外或隔山唱的):

由于宫大调的135三个骨架音列的出现,使曲调变得明亮、坚实,声音传得较远。旋律中出现i,它又快速递进到23音上来,这个大调的色彩给人一个鲜明的印象。但中间又由主音下引到6音上来并加以下滑,使曲调变得娓娓婉转,感情细腻而真挚。这里又转变成了羽调式。在一个段落告终前,往往在主音i上作任意延长,然而突然唱一个同度十分短速的音作结束,有些歌手则唱一个短速的由主音作装饰带出的一个6音来,(上例括号中所示)但十分不明显。上面12356五声音阶全用上了,但看得出613音列为主,也有1356或6123的四声音列。又如“郭洛当”:

这是曲调的开头,是一段鲜明的羽调式,在尾音上作任意延长,这有利于调性的巩固。然而他最后又转到宫调式上作结束:

在排瑶民歌中不管是羽调式,还是宫羽混合调式中的6135或6123四声音列的运用都是很有代表性的,这在“优荷精”“郭洛当”“呕波列”等歌中可以看到。又如“索租精”:

曲调在宫音上同度或八度滑跳,有时五度跳,但每句或每段落又要在7音上向下滑至6音上,或者直接由6音作结束。这也是混合调式的运用,“端指精”也属这一类曲调。

排瑶民歌的音阶和调式比较单纯统一,这是排瑶民歌的另一个鲜明的特色。

排瑶民歌的旋律、旋法

排瑶民歌的旋律特色有多种,这里就其中最具特色的两种分析如下:

一种是三度递进向上,然后又三度跳进向下,如:

由于递进的向上又加以三度小跳向下引进,加上滑音的应用,造成了旋律的圆润、细腻,与语言的贴切。这种旋律用贯穿法串起了整首曲调,使人的印象不断加深。

另一种旋律是由高音向低音的八度、五度大跳引进,但唱时都加以滑音跳下,给人一种既圆滑又有跌宕美的享受,如:

每句都由主音向下大跳后经小二度滑到小三度作结,实质为176。它给人一种独特而别致的印象。这是排瑶民歌最具特色的一种旋律。据笔者掌握的其他分支的瑶族音乐素材看,暂时未发现有类似的旋法,其他的民族也好像没有类似的旋法。

排瑶民歌中的6135四声音阶和156三声音阶组成的曲调是主要的。音程的运用有两大特点。一是大量大、小三度音程的运用。二是八度、五度音程的运用。歌唱性的曲调(放声高唱)结束音多是在稳定的主音上,而讲歌(吟诵调)的结束音多在向下滑音作结。

音域的运用多在五度之内,也有八度的,因为加花了滑音,使曲调变化既跌宕又圆润。旋律起伏的大小,往往与排瑶语言声调的高低、语势的轻重、抑扬的情绪有密切的关系。

排瑶民歌在用音上也是经历过洗炼的,他们多数用主要的三个音,甚至两个音,由于歌手习惯运用加花的方法润饰,因而增添了旋律上的色彩、变化和对比的效果,听者不会感到单调和平板。这是排瑶民歌的又一个特色。

排瑶民歌的衬词

排瑶人民世代居住在高山峻岭上,解放前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他们几乎与世隔绝,没有文字,文化也十分滞后,一切都是靠口口相传,民歌的用词全是自己的方言。由于他们的语言、习俗以及居住的环境独特,形成了民歌的衬词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乡土气息。排瑶民歌的衬词虽然没有具体的内容实质,却表达了多种不同的气魄和情感。排瑶民歌的衬词大体可以分为如下几大特点:

一是歌头衬词。一首歌开唱时,先唱响歌头衬词,它带有呼唤性质。隔山对歌,或在歌堂坪盘歌,先唱响激昂的、明亮的具有山野风味的歌头衬词,引起应和者的注意,使被挑战者做好应战准备。

这是带有喧叙式的旋律的歌头衬词,是男青年晚上到姑娘住房的窗口上逗唱情歌的歌头衬词,它顺口流畅,娓娓动听,好比山溪清泉涓涓细流,为下面唱情歌作了脉脉含情的铺垫,也同时起到了呼唤应歌的作用。

二是歌中衬词。这是叙事曲式曲调中用的衬词,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使曲调相对地对称工整。如古歌《十二月花歌》,由正月唱到十二月,每月唱一种花:

这个“索列罗”是衬词,附在句末,为冗长的曲调增添色彩,句式工整、连贯、流畅,不会单调呆板。

三是歌尾衬词。它往往用作乐段,或曲终时的作结,起到一种呼应、渲染的作用。如:

这个“地巴,溜罗啊”是在“优荷精”中必定要唱的歌尾衬词。又如:

也是歌尾衬词。

这些歌尾衬词使排瑶民歌曲调独具特色。排瑶人民的语言格律特点、生产斗争、生活环境、思想感情和风俗习惯等诸方面的因素决定和影响了他们民歌的衬词特色。这些衬词特色也是排瑶民歌独具特色的重要标志之一。

排瑶民歌演唱的专一社会功能和广泛的社会功能

排瑶民歌大多数是一种习俗活动中使用的曲调,从曲名上看,反映了所依附的习俗活动和歌曲所表达的生活内容。如“优荷精”即“歌堂歌”。排瑶最大的传统节日是农历十月十六的“耍歌堂”,“优荷精”在歌堂是必定要唱的。“呕莎腰”是男青年独自或结伴于晚上到姑娘住房的窗口上邀姑娘对歌。“莎腰”即“姑娘”。“郭洛当”是姑娘们亲手做的纸花风车(或在野外采摘的山花结成一束),也可称“郭洛变”,姑娘邀男友到野外谈情说爱,把“郭洛变”送给男友作爱情信物,如男的接过来,则是答应结下百年相好。他们倾诉衷情,一定要唱这种情歌。排瑶歇后语称:“不会唱歌,找不到老婆。”这些民歌是在特定的活动中唱的,形成了专一的社会功能。有一种叙事性的曲调,他们称“讲精”或“古精”(即讲歌或古歌)。这种曲调可以套唱民族历史、村史、民族英雄故事,或节令常识、风土人情,甚至送葬时的哭诉。一种曲调套唱多种内容的歌词,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功能。排瑶民歌演唱的专一性社会功能的曲调占主要,又是多数,这与排瑶有悠久的历史有关。

排瑶民歌的演唱形式及曲式

排瑶民歌在演唱方面可以划分为如下几种形式:

一种是在野外唱的歌(包括歌堂坪、山坡上、隔山对歌等),歌手要引吭高歌,把曲调唱得嘹亮、激越,是一种用真嗓放声歌唱的形式。例如唱“优荷精”,先由甲歌手领唱一句,接着由乙歌手领唱一句,然后由在场的男性,十多人、几十人,乃至几百人和唱一句激昂的曲调,同时芒锣、牛角、手指唿哨声齐鸣,真是气势磅礴,色彩浪漫,粗犷而有野味。由于曲调多以切分节奏引进,又是散板,领唱者自由发挥,不受束缚。有些领唱者由于感情的需要,在主音上任意延长,还要在导音上延长几拍,最后落到终止音上,以显示歌声之激越,气魄之饱满。这种场合给人一种人心团结、性情粗犷、色彩浪漫的感觉。演唱“欧波列”也是要放声高唱的。男子在高山上,发觉山下有妇女路过,或者发觉对面山上有妇女在劳动,他便把双手食指分别指在双耳边(以示向远处),抬头向着妇女放声唱歌。由于两者相距较远,没有一定音量、音高,对方是听不见的。由于环境的需要,因而要引吭高唱。这是一种放声演唱的形式。

另一种演唱的形式不同,它需要演唱者把曲调唱得含情脉脉、娓娓动听。这是一种哼唱的形式。排瑶男女青年的恋爱都在唱歌中度过,他们晚上在姑娘住房的窗口对歌,男的在屋外,女的在屋内,但只隔窗口,靠得很近,又是更深人静,只需轻轻地唱则可以了。(我的一篇文章《别具一格的恋歌》发表在《民族民间音乐》1985年第3期,有详尽的评介。)这时唱的是“呕莎腰”曲调。姑娘邀男友到野外散步,要送爱情信物,两人手拉手地对唱情歌,这也是需要轻轻地唱“郭洛当”曲调,也是在更深人静之时,不用放声高歌,也就是说由于环境和内容的需要,形成了这种情歌采用的是轻唱轻哼的形式。

再一种是讲歌,唱与讲十分相近。一位长辈在室内向年轻一代的十人十多人唱族史歌,或者唱民族英雄的故事歌,一唱就是个把小时,甚至几个小时,几天几夜。内容丰富,篇幅冗长,演唱者只能轻轻地吟诵(他们称为“拱精”gongv),唱与讲分不清楚。这种曲调是散板,唱者平心静气地细声吟唱着。有许多歌手在八度高音时用假嗓演唱,加了滑音,这样真假嗓结合演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如“豆腐八王歌”:

由于演唱环境的不同和演唱内容的需要,排瑶人民创作了这几种演唱形式,足可表明排瑶人民的智慧。

排瑶民歌的“优荷精”“呕波列”“古精”属男性演唱的曲调,“郭洛当”属女性演唱的曲调,“呕莎腰”则属男、女都可以演唱的曲调。

排瑶民歌全部属单声部独唱曲式,有对唱也是一人对一人轮流唱,只有“优荷精”属两领众和的形式,没有和声,又限于男性也属单声部。

综上所述,排瑶民歌具有古老、质朴、简练、情深、细腻、圆润的特色。既有呼唤性激越高亢的歌,又有娓娓动听、切切细语的情歌,还有犹如讲话一般的叙事歌。

排瑶人民历代受着封建王朝的镇压、征剿,居住在偏僻的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山峻岭上,几乎与世隔绝,导致经济贫困、文化滞后,长期以来形成了排瑶独特的社会结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例如,长者逝世,先要坐死在特做的木椅上出葬,到了葬地才把尸体放入棺木下葬)、心理素质等方面的鲜明的民族特点,也因此使他们的民歌在风格上独树一帜,明显有别于其他众多的瑶族分支。

由于水平有限,错误之处难免,诚盼诸位赐教。

猜你喜欢

曲调瑶族民歌
南闸民歌 留住乡愁
心情如曲调般平衡缤纷
粤北瑶族学生文化传承观的调查与研究
传承
云南瑶族银饰探析与开发利用
撞色雅痞,撞色乐章
穿花衣 唱民歌
莫文蔚:民歌也可以很前卫
当猫邂逅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