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举光辉旗帜 永远为人民而歌
——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

2022-07-02整理本刊编辑部

岭南音乐 2022年3期
关键词:义勇军歌剧文艺

整理|本刊编辑部

1942年5月2日至23日,毛泽东同志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讲话》阐明了文艺为什么人的根本问题,深刻论述了文艺和人民群众、文艺和革命斗争、文艺和社会生活的关系,是一篇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光辉文献。

80年来,《讲话》始终指引着党的文艺工作和文化建设事业。在《讲话》旗帜的感召下,一代代音乐文艺工作者坚持党的文艺路线和方针,用心歌唱着中国的革命和建设,歌唱着新时代党和人民创造的丰功伟业。回首历史,我们从一首首激动人心的歌曲中,接受感动,汲取力量。

创作于1935年的《义勇军进行曲》不仅是中国人民争取自由解放的民族战歌,也是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国际战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义勇军进行曲》就对世界产生了影响。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确定在国歌正式制定之前,暂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确认《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共和国的各个历史时期,《义勇军进行曲》被赋予了更深厚的精神象征意义,在神州大地上唱响,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团结一心,奋勇前进。

歌声是心声,心声即民心。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产生于1943年。词曲作者曹火星曾回忆说:“人民的抗战积极性和对共产党的深情,我是亲眼所见,有着亲身体会的。没有共产党怎么会有坚持抗战到胜利的局面,没有共产党怎么会有今天?”歌曲将共产党的宗旨像种子一样播撒在人们心田,像扳着指头摆事实一样,说出了共产党的担当与作为,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歌剧《白毛女》创作于1945年,由贺敬之、丁毅执笔,马可、张鲁、瞿维、向隅等人作曲。通过“白毛女”喜儿的遭遇,真实地反映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村中贫苦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证明了只有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才能砸碎封建枷锁,使喜儿以及与喜儿有着共同命运的千千万万农民得到解放。《白毛女》作为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的成果,不同艺术领域的艺术家携手合作,深思文艺“为群众”以及“如何为群众”的核心命题,书写了一个新的中国故事,创造了一种新的艺术样式。

1947年,音乐家马可来到中国最早解放的老工业城市——佳木斯。在车间,工人们问:“你在延安创作了《南泥湾》,那有没有工人翻身的歌?”马可有些惭愧地说:“我们还没有编出来呢。”大家争相提出了想法,老工人说:“我们坚强、勇敢、乐观。”年轻人说:“我们有改造世界的气派。”突然有人说:“伟大的工人,伟大的力量!”《咱们工人有力量》由此诞生。这首具有代表性的工人歌曲,像长了翅膀一样,从关外唱到关内,从东北唱到全国,作为新中国第一首工人歌曲,被载入中国音乐史册。

歌剧《洪湖赤卫队》首排于1958年。1959年,作为湖北省向国庆十周年献礼剧目,大型歌剧《洪湖赤卫队》首次进京演出,一炮而红。第100场演进了中南海怀仁堂,更是达到了巅峰。自1960年起,全国各地的剧团掀起了上演《洪湖赤卫队》的热潮。在许多地方,许多剧团和剧种都上演《洪湖赤卫队》,该剧深受广大观众欢迎和喜爱,常演不衰,成为中国民族歌剧的瑰宝。

翻开中国歌剧发展的历史长卷,歌剧《江姐》无疑是一部值得称颂与骄傲的红色经典之作。由阎肃编剧,羊鸣、姜春阳、金砂作曲的歌剧《江姐》改编自小说《红岩》,取材于共产党员江竹筠为革命事业英勇就义的真实历史故事,塑造了对党无限忠诚的江姐的光辉形象,展示了红岩先烈以铮铮铁骨、浩然正气与敌人斗争到底的英雄事迹,反映了共产党人为了人民解放事业和新中国成立不屈不挠、浴血奋斗、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红梅赞》《绣红旗》《春蚕到死丝不断》等唱段家喻户晓,被广为传唱,经久不衰,浸润了几代人的心灵。

1950年,音乐家王莘创作出了脍炙人口的《歌唱祖国》,歌词用凝练集中的语言刻画出生动鲜明的景象,气势豪迈的旋律连贯统一又富于变化,饱含着真挚深刻的爱国之情,经过了大半个世纪的洗礼,依然是那么的感人、动听,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典范。正如王莘所言:“时代的步伐是节奏,祖国的脉搏是音符,人民的心声是旋律。”只有这样的歌曲,才能具有永久和亘古的艺术魅力,才能成为人民心中永恒的红色经典。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按下了18个手印,搞起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音乐家协会与安徽省音乐家协会联合举办了“在希望的田野上”采风、创作、演唱系列活动,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应运而生。词作家陈晓光多次跟随中国音协与各地音协联合组织的歌曲创作小组,深入生活,他脑海里不停地闪过两个金色的大字——希望!1982年,既体现出时代精神,又洋溢着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在希望的田野上》很快流传开来,走进了百姓的心田,传遍了大江南北,成为一个时代的标记和回声。

1992年,在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并发表南方谈话的那个春天,蒋开儒来到深圳,被深圳特区一派现代化都市景观所震撼,更被创立经济特区、扩大对外开放取得的成就所感动,很快写完《春天的故事》的诗稿。作曲家王佑贵看到诗稿,为之谱曲。几年后,叶旭全对歌词的结构、立意和修辞进行改动,将整首歌曲的立意从深圳提升至全国的高度,从特区提升至改革开放大业,这便是现在所听到的《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描述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南行的故事,凝聚着中国人民对邓小平的深厚感情,也表达了人民对改革开放取得的成绩的衷心赞美,它像一座丰碑永远屹立在中国人民的心里。

《不忘初心》是在2016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上推出的新歌,由作曲家舒楠作曲,词作家朱海作词,韩磊和谭维维共同演唱,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使命感,表达了广大党员忠于人民、忠于党的执着信念。

今天我们纪念《讲话》,就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引领文艺前进方向,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文艺创作生产。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自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要坚持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更好鼓舞人民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猜你喜欢

义勇军歌剧文艺
抗日义勇军英雄
——李海青
1942,文艺之春
不灭的希望 永恒的信念——歌剧《徐福》一席谈
高鹏振与《义勇军进行曲》
The Great Charlie Brown The 1980s generation has to grow up sometime 现代都市里文艺青年们的 困惑、挣扎和追求
青年义勇军军歌
浪漫雅痞文艺
节日畅想曲
歌剧
童话歌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