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养关键研究
2022-07-02吕海英
吕海英
摘要:历史学科具有较强的人文性,其中蕴含大量的爱国资源,在立德树人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发挥历史学科的育人价值,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家国情怀,进而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公民,将个人发展和国家命运紧密结合。
关键词:高中阶段;历史课堂;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核心素养是学生未来生活学习所需要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在素质教育改革下,核心素养为各个学科开展教学改革提供了指导方向。家国情怀是核心素养的关键组成部分,历史作为高中阶段的基础学科,其中蕴含大量的爱国元素和民族元素,通过挖掘教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家国情怀,对学生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和积极意义。
1、培养学生担当意识
家国情怀是对人民、对国家、对民族所展示的大爱,是对人民幸福、国家富强和民族昌盛的理想追求。高中学生在未来是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才,只有形成正确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归属感,才能具备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1]。
例如在学习“五四运动”这一部分内容中,教师要明确“五四运动”发生的背景,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以学生为主体,以社会各界人士参与而引发的一次爱国运动。在“五四运动”中,学生群体展示了自身的爱国情怀和担当意识。在介绍完“五四运动”的发生背景后,教师要以此为契机,注重培养学生形成担当意识,以先辈为榜样,关心国家大事、忧患民族命运,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
2、培养学生文化认同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历史传承,民族文化是一笔珍稀的财富,其对当代人的思想意识、道德规范和生活行为具有指导和规范价值。文化是国家的灵魂、是民族的基石,教师在开展历史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材中的资源,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树立学生的国家自信、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2]。
例如在学习“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这一部分内容中,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将这一时期的文化成果展示给学生。由于明朝和清朝距离现代较近,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这一时期社会的文化发展。同时,教师还要将这一时期我国在冶金、瓷器、纺织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展示给学生,促使学生形成强烈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认识到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3、展示知名历史人物
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涌现了大量爱国的人物,在他们身上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意识、文化精神和民族气节,同时还可以感受其浓郁的家国情怀和可贵品格。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中,要挖掘历史人物中蕴含的家国情怀,并且将人物形象和人物事迹展示给学生,起到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和熏陶学生的作用。
例如在“戊戌变法”这一历史事件中,涌现了“戊戌六君子”,他们为了国家富强而主张变法,希望通过变法而改变当时的落后局面。在变法失败以后,谭嗣同慷慨就义,并且留下了“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传世名言,希望通过自己的死唤醒国民,体现了谭嗣同的家国情怀;又例如“虎门销烟”历史事件中的林则徐,他深刻体会到鸦片对国民的危害,并且在各方的压力下在虎门集中销毁鸦片,教师在展示这一历史事件中可利用影视资料的方式,将林则徐的形象展示给学生,促使学生加深对英雄人物的认知,并且感受身上蕴含的家国情怀[3]。
4、培养学生思辨意识
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关键阶段,在社会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容易产生一定的迷茫心理,教师在培养家国情怀中,要注重锻炼学生的思辨意识,促使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形成正确的认知,也有助于学生未来以客观的角度评价事物。
例如在学习“辛亥革命”这一课中,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发生原因、历史意义等,教师可提出问题:辛亥革命是一次彻底的革命吗?为什么?在教师提出这一问题后,学生进行反思和讨论,并且从客观角度给出自己的答案。学生思考的过程,也是其思辨能力升华的过程[4]。
5、充分利用紅色资源
红色文化是我国在长期抗战中而形成的一种宝贵文化资源,红色文化包含的内容较多,具有感染人和教育人的重要作用,在培养家国情怀中,教师要认识到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和重要性,并且充分挖掘和利用红色资源,促使学生在教育中形成家国情怀。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平时节假日时间,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当地的红色博物馆、抗战革命基地等,通过观看实物感受老一辈革命者的奋斗精神、爱国精神、民族意识。在参观过程中,教师要充当讲解员,通过讲解帮助学生透过物体感受其中蕴含的精神和理想信念。
教师还要注重挖掘教材中的红色资源,利用微课的形式传递给学生,而利用这一方式不仅能够节约课堂时间,还可以促使学生更好的了解红色文化,从中接受家国教育,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例如在学习“抗日战争的胜利”这一部分内容中,教师可以利用影视资料制作微课视频,展示中国人民新四军和八路军的英勇顽强、抗争不屈,利用微课群组等方式传递给学生,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观看,感受新四军和红军的伟大,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进而树立正确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意识[5]。
结束语:
总而言之,历史是一门人文学科,学习历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民族的成长历程,还能够通过挖掘其中蕴含的德育元素,对学生开展爱国教育,促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家国情怀和爱国意识。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关键阶段,教师要注重发挥历史学科的价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理念,为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殷剑鹏.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家国情怀"素养的实践研究[J].课堂内外(高中教研),2021(11):113-114.
[2]单林云.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策略——以《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单元为例[J].生活教育,2021(4):39-41.
[3]姚乔君.用脚下土壤滋养家国情怀——高中历史课堂注重史料挖掘的方法分析[J].考试周刊,2021(24):9-10.
[4]罗细添.借助智慧课堂技术,落实高中历史家国情怀教育——以人教版必修一《抗日战争》为例[J].科学咨询,2020(39):202.
[5]赵大鹏.试论"家国情怀"教育及其在高中历史课堂的开展[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20(20):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