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古诗词意象教学的思考与实践的探究

2022-07-02何淑兰

考试周刊 2022年21期
关键词:教学思考教学实践初中语文

何淑兰

摘 要:中国传统古诗词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古诗词文本中所透出的意象教学,几乎所有的教学活动都离不开对古诗词文本意象的解析,因此,系统地、全面地加强初中生的古诗词意象解析能力,就成了推进初中生学习古诗词的一个核心。基于此,文章就从初中语文古诗词意象教学的现状出发,以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为探究领域,对初中生文本意象解析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展开深层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意象;教学思考;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21-0050-04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是其重要的教学内容,它一直是我国文学史上鲜丽的珍宝,历经时代的洗礼变得更加宝贵。使学生碰触更多更好的古典诗词,从而加强学生的语文素养,延展古诗词的人文价值,也是现阶段语文教育教学的一个目标。跟随人教部编版教材的投入使用,古诗词的教学重要性开始逐步彰显出来,为了推进古诗词教学的进展,转变古诗词的教学现状,更有效地强化初中生的古诗词学习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

意象既展现了诗词的灵魂,又凝聚了詩人的情感。在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育是其关键性环节和方法。初中古诗词教学应该从意象出发,以此协助学生解析古诗词的核心所在。使学生在鉴赏古诗词时,找寻到隐藏在客观物象背后的思想情感,体会诗人所带来的悲欢离合、家国抱负、伟大夙愿。但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未重视古诗词教学中的意象教学,学生的鉴赏能力也未得到有效的提高,为此,教师就要跟随课程改革的标准要求,依托学生的实际情况,重视古诗词教学中的意象教育,使学生通过对诗歌意象的解析,提高自身语文学科的综合素养。

一、 “意象”的概念阐述

诗词大都依托意象表述思想情感,意象是学生鉴赏诗歌的核心。所谓“意象”,实则就是“意”和“象”之间的拆分再组合。“意”是诗人表达的中心,寄托的思想和感情。“象”是具象、具体可感知的事物。结合起来,指的就是寓“意”的具象化,是包含着诗人主观思想情感的客观物象,是诗人丰富情感和具体物象的结合。如同雨果所说,诗人应该挑选具备特性的事物,只有具备特性,才会为读者带来深刻的感受和体验,快速且真实地激发读者的联想和延展。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意象教育的过程里,应该基于“思维”的方式传递,即诗中表现了什么样的意象,脑海中会形成怎样的画面,意象具体表达了什么,以问题的逐步探究和解析,初步培养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二、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现状

(一)只了解浅层的意象含义

在开展古诗词教学时,虽然教师会依托课程改革的要求,基于诗歌的意象进行引导式的教育,但在教学的过程里,教师所引导的意象解读,相对比较浅层,诗歌中的“字”和“词”一般都不单有一个意象的表述,但教师并没有基于此开展延伸式的教育。像是“月亮”,在很多学生看来,月亮代表着忧愁,意蕴着“思乡”,但月亮并不只有这两个含义,有时代表着惆怅,有时代表着孤独,比如“举杯邀明月”中,学生如果用“思乡”的情绪去感受这首诗,那么理解层面就会出现另一种偏向性,阻碍学生对诗词的了解和内化。

(二)诗歌意象解读的单一化

在教师结合诗词意象进行教学时,教师自身要对诗词意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但在现阶段的初中古诗词教育中,因为传统教学形式的阻碍,引发不少教师忽视诗词意象的解读,即便引导学生进行了意象解读,解读出来的意象也相对单一。古诗词自身就十分的优美,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指引学生发现诗词的美,感知诗词的“内蕴”,但教师为了让学生快速了解“诗歌”的含义,就逐字逐句地进行翻译和解读,使诗歌本身的韵味和美感无法展现出来,不能让学生认知到诗词的美,也不能使学生基于诗词美,对诗词的学习产生热情。

(三)忽视诗歌文化内涵的追溯

在现阶段的古诗词教学中,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影响比较深厚,教师的理念也因为应试教育的影响,侧重于学生的古诗词记忆培养,希望学生能够在考试的时候,正确默写古诗词。这种记忆层面的教学偏向,就使得教师在教学当中,把教育关键点投放到翻译层面上,而轻视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养育和提升。学生所展现出的教学成效,就是自身对诗词的记忆,而非自身对古诗词内涵和情感的理解。

三、 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重视意象教育的积极价值

诗歌的灵魂就在于意象,它是作者思想情感和诗歌意蕴的展现。在诗歌当中,情感表述是最为重要的。就像“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中所蕴藏的自怜,又像“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中所内含的思想理念,也像“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中所展现出的情感。这些都展现了诗歌情感表达的重要性。而对诗人来说,他们总会通过意象表达自身的情感,以“月”之意表达自己的孤独和思乡之情,以“柳”之意表达自己的离愁,以“梧桐”之意表达自己失意之后的凄凉和悲伤,以“荷”之意寄寓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以“梅”之意隐喻自身的美德等,由此可见,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重视意象教育是有其重要性的,既有助于学生深层体会诗歌意境,又有助于学生切实了解诗歌情感。

意境和意象一般是紧密相连的两个部分,诗歌主要是通过意象和意境的创造来传递情感的。意象的含义中,就明确了诗歌是透过意象来表达作者情感活动的,意象本身就是作者根据自身的情感体验所创设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它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意识和本我思想内容,为此,教师对意象教育的重视,有助于学生在鉴赏诗歌的过程中,透过意象的解读,体会深层的意境,并跟随诗歌的意境,进入诗人所创作的艺术空间当中,感知到诗人的“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切实体会诗人内心深处的细腻情感。

比如“柳”的意象,它不单单指的是“离别”之意,还有“思乡”之意以及“遣愁”之意,像是“蒹葭杨柳似汀州”中的杨柳,就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又像“一川烟草,满城风絮”中的隐喻,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比如“燕”的意象,有因结伴飞行,释义爱情的象征,又有因为燕子恋巢,表现世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就像“旧时王谢堂前燕”“似曾相识燕归来”的诗句,就借靠燕的意象,展示物是人非的感伤。诗歌中的诗词意象有很多,由上所述的例子,可以看出,对古典诗歌中的意象进行多维解读,事实上就是对诗词内涵的挖掘,教师能够透过古诗词意象解读的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深化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四、 古诗词意象的梳理和整合

古诗词的鉴赏一般都带着一定的情感色彩,每一首古诗词的意象都是有很大区别的。但古诗词中的意象几乎又有着一个固态化的含义,所以,只要对其进行严谨的梳理和整合,就能够进行类别区分,提高学生的记忆力。以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的诗歌意象为例,其中大致能够分为四类意象。

(一)送别类

初中时期,有很多蕴藏“送别”情绪的古诗词。远在几千年前,因为交通的不便利,单单只是靠“行走”和“人力车马”进行赶路。所以,两个人一旦挥手别离,一般很难会再见到面。所以,古代诗人对“别离”的情感表述十分之多。而在“送别”的过程里,诗人所处的地方不同,为此他们会根据自身所在之地,依托风景物象,比如“杨柳”“黄昏”“古道”表达自己的不舍和思念。比如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中的《己亥杂诗》(其五),在这其中,诗人龚自珍就依靠“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的诗句描述在日暮时分和朋友离别时的悲愁心境。

(二)思乡类

在解读诗歌意象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古代的时代背景,使学生沉浸在过往背景之中,分析诗人的情感表达。在古代,不少人因为官职傍身,或者因为流放而远离家乡,很长时间不能回到家乡,也不能和家人聚在一起。在不同的地方居住,每到家庭团圆过节的时间,一般会生出浓烈的思乡之情。而诗人一般不会直接表达这种情感,在诗词当中,有的诗人用“大雁”寄托自身的思乡之情,有的诗人会用“天涯”“夕阳”“月亮”等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比如七年級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中的《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就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诗句来描述游子在外,思念家乡的情感。又比如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中的《水调歌头》,苏轼就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诗句来表达自身思念亲人的情感。

(三)闲逸类

闲逸类的诗歌意象一般出现在田园诗歌当中,作者通常会以“风景物象”的表述来意蕴自身在田园中生活的悠然自得的心境。比如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4课中的《饮酒》(其五),陶渊明就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歌意象,充分展现诗人在田园当中,悠然自得的心境,与此同时,陶渊明还依托自身悠然自得的心境,用诗句表述自身对官场的厌恶,营造出了一种宁静优美的田园景象。

(四)忧国忧民类

忧国忧民类的诗歌大都出现在战乱期间,在古代,每几百年,国家就会出现一次战争,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民众,战争带来的都是一场灾难。而在这样的环境当中,萌生了一大批忧国忧民的诗人,最为出名的便是唐朝时期的诗人杜甫。在八年级教材中,编者收录了许多和杜甫相关的诗歌,其中忧国忧民的就有两首,即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4课中的《春望》以及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中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春望》中,杜甫用“烽火”“家书”的意象来展现战争的残酷,用“白头”“不胜簪”的意象来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心境。《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依托“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的诗句,叹息自己的苦、周围人的苦以及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又依托“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诗句,抒发自身忧国忧民的情感。在狂风暴雨的秋夜,杜甫脑海中翻滚的不仅仅是“独破”,还有“天下寒士”,他由自己的苦,转向大众的苦,进而击打在阅读者的心上,让阅读者能够与之共情。

五、 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意象的实施策略

(一)创设情境,沉浸意境,感知意象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育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鉴赏古诗词的方法,依靠意象的解读,了解古诗词。诗歌的本体在于情感的表述,不管是古代时期的诗歌还是现代时期的诗歌,情感表达都是其最基础的部分。所以,在初中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基于诗歌的情感内涵,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沉浸到诗歌的意境当中,感知到诗歌中的意象。

以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诗歌《夜雨寄北》为例,教师就要结合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诗歌情境,依托多媒体技术,创设“思念”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在诵读“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过程中,沉浸到和家人“聚少离多”的情境当中,切实体会作者思念家人的情感。

(二)反复诵读,不断探究,品味意象

在古诗词教学当中,反复诵读的教学过程十分的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托学生的实际情况,激励、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初读、再读、细读。使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进入诗歌所描述的画面当中,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诗歌的构造相对比较跳跃,这让诗歌比较有张力,有不少能够联想的空间。古诗词中的意象,一般是十分丰富的,诗人依靠意象传递思绪和情感,学生只有通过持续性的诵读和探究,才可以启发自身的联想,把诗人所写的景色,完全内化到自身的脑海当中,形成一幅相对完整的画面,借此切实感悟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以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中《渔家傲·秋思》为例,教师就可以依托自由读、共同读、探究读、分析读的过程,让学生明白诗词的大概含义,理解诗词的具体意象,品味作者心中的愁思。教师还可以依靠意境的重塑,让学生通过持续性的意象探究,体会塞外秋景的特点,为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之情做好奠基,之后,再在分析的过程中,让学生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景色画面,感悟“浊酒一杯家万里”的离怀愁绪。

(三)夯实基础,小组合作,丰富意象

初中时期的古诗词学习,还处在内容累积的阶段,对意象的解读也位于基础阶段,教师如若想要加强古诗词教学的质效,就应该基于学生意象知识的丰富,开展合作探究教学,以此提高初中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诗歌分析能力。关于基础的夯实,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活动时,可以依托一个单元的总结类课程,将诗歌整合在一起,促使学生了解更多常见性的诗词意象,比如“月”“水”“风”“酒”“雨”“花”等。

而在进行小组合作时,教师要让学生围绕“诗歌的主题”和“诗词的意象”共同探讨,开展专题性的探究学习。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比如关于“月”的意象专题,初中生就可以在合作的过程中,将《山居秋暝》《把酒问月》《月夜忆舍弟》整合起来,进而明白不同诗人依托“月”的意象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六、 结语

综上所述,古诗词教学一直都是初中语文教育的关键点,跟随课程改革的深入,对初中生古诗鉴赏能力的要求也持续提升,初中生对古诗词文本自身的解析和阅读深刻地影响着其素养的深化,教师对学生古诗词文本意象解读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也影响着学生的能力进展,依托古诗词的意象解读,培养初中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践行价值。在现阶段的教学实践中,培养初中生意象解读能力仍有一些亟待处理的问题,基于古诗词意象教育的现状可以看出,初中生所累积的诗歌鉴赏能力,并不能满足初中古诗词学习的需求。针对实际教育中存在的教学问题,教师应该立足于自身的课堂教学,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创造性地完善自身的教学策略,拓宽古诗词意象解读的资源内容,改革古诗词意象解读的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系统完整地培养学生的古诗词解读能力。基于此,促进学生形成古诗词意象解读的思维,进而使学生的古诗词意象解读能力尽可能获取最大限度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罗光羽.品读诗词 由象入境: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古诗词教学模式的创新[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2):35-37.

[2]肖炜宏.意象在初中语文古诗教学中的重要性[J].科技资讯,2020,18(10):80,82.

[3]史荟敏.初中古诗词意象主题教学模式初探[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0(12):146-147.

[4]赵莹.初中生古诗词文本解读能力培养探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21.

[5]陈秀华.诗词中的人文意蕴: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培育[J].黑河教育,2021(7):20-21.

[6]李治红.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的策略探究[J].学周刊,2021(32):73-74.

猜你喜欢

教学思考教学实践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民歌融入音乐课的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