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微型钛板固定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中保留颈椎半侧肌肉韧带对患者的疗效及ROM、颈椎曲度的影响

2022-07-01王传菊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12期
关键词:钛板曲度椎板

王传菊

(潜江市中心医院,湖北 潜江 433100)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ulti-segment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MCSM) 是一种与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椎间盘突出等因素有关的退行性疾病[1]。此病一经确诊需及时施以对症手术治疗,否则会影响患者的预后。以往临床上多采用颈椎后路手术治疗此病。但有研究发现,采用颈椎后路手术进行治疗的此病患者常会因术中剥离椎旁肌而出现术后颈椎活动受限、颈项疼痛等情况[2]。近年来,随着相关手术技术的不断完善,微型钛板固定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在治疗MCSM 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研究指出,用微型钛板固定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MCSM 可取得较好的效果,能够提高患者颈椎的稳定性与活动度,且安全性较高[3]。但目前临床上对于在进行该手术时是否应保留MCSM 患者的颈椎半侧肌肉韧带存在争议。在本文中,笔者主要是探讨在对MCSM 患者进行微型钛板固定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过程中为其保留颈椎半侧肌肉韧带对其临床疗效、颈椎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颈椎曲度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选取我院2019 年1 月至2020 年8 月接诊的72 例MCSM 患者,对其均进行微型钛板固定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根据是否保留颈椎半侧肌肉韧带将其分为试验组(36 例,保留颈椎半侧肌肉韧带)与对照组(36 例,不保留颈椎半侧肌肉韧带)。试验组患者中有女14 例、男22 例;其年龄为47 ~78 岁,平均年龄(62.92±6.31)岁;其病程为5 个月~3 年,平均病程(1.28±0.31)年。对照组患者中有女13 例、男23 例;其年龄为46 ~81 岁,平均年龄(62.14±6.47)岁;其病程为6 个月~3 年,平均病程(1.32±0.30)年。两组研究对象的基础资料相比,P>0.05。

1.2 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

1)病情符合《颈椎病的分型、诊断及非手术治疗专家共识(2018)》[4]中关于MCSM 的诊断标准。2)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资料完整。3)存在微型钛板固定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适应证。4)经保守治疗无效。5)已签订知情同意书。

1.3 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

1)有颈椎手术史。2)存在颈椎不稳或颈椎骨折脱位。3)存在颈椎矢状面后凸。

1.4 研究对象的脱落与剔除标准

1)不配合随访或随访期间出现严重的不良事件。2)主动撤除知情同意书。

1.5 方法

为试验组患者采用保留颈椎半侧肌肉韧带的微型钛板固定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进行治疗,方法是:协助患者取俯卧位,对其进行全身麻醉。于轻微前屈位对患者的颈椎进行调整,在其颈椎后正中处做切口,行皮肤、项韧带(开门侧)切开处理。随后于患者棘突根部(拟减压节段),以微球摆锯或磨钻进行棘突切断处理。将其棘突处附着的肌肉韧带向门轴侧翻转。于患者关节突、椎板交界处,采用磨钻行相应开槽处理。磨开外层骨板后,需在保留内层骨板的前提下进行门轴侧准备处理,之后于对应部位(开门侧)做好全层椎板磨开处理。缓慢掀起处理后椎板的延门轴,再对椎板下方硬膜进行剥离、分离处理,同时实施头尾侧相连黄韧带的切断操作。完成开门减压后,需对椎板外侧皮质(开门侧)进行有效磨除。复位棘突正中后以丝线紧密缝合棘突根部- 椎板截骨面与游离棘突截骨面。完成相应缝合操作后,放置负压引流管。为对照组患者采用不保留颈椎半侧肌肉韧带的微型钛板固定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进行治疗,方法是:分别于患者棘突两侧对椎旁肌(开门节段)进行剥离,以显露关节突与双侧椎板交界处。之后在患者门轴侧以高速磨钻进行相应开槽处理,期间需做好椎板全层(开门侧)的切断处理。掀开椎板后,以长度适宜的微型钛板进行有效固定,然后对位缝合棘上韧带与两侧肌肉,其他操作步骤同试验组患者。

1.6 观察指标

比较手术前和手术后1 年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 分 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的 评 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scores,JOA) 量 表 的 评 分、 颈 椎 曲度和颈椎ROM。采用VAS 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价,评分越高提示其疼痛程度越严重。采用JOA 量表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价。该量表包括膀胱功能(0 ~3 分)、感觉(0 ~6 分)、下肢运动功能(0 ~4 分)及上肢运动功能(0 ~4 分)4 个评价维度,评分越高提示神经功能越好。通过进行磁共振成像检查或X 线检查等方式完成患者颈椎曲度、颈椎ROM 的检测。

1.7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 软件处理研究数据,患者的VAS 评分、JOA 评分、颈椎曲度、颈椎ROM 等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性别构成比等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VAS 评分、JOA 评分的比较

在术前,两组患者的VAS 评分、JOA 评分相比,P>0.05。在术后1 年,试验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 ;其JOA 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VAS 评分、JOA 评分的比较(分,± s)

表1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VAS 评分、JOA 评分的比较(分,± s)

注:* 与对照组术后1 年相比,P <0.05。

组别 时间 VAS 评分 JOA 评分试验组(n=36)术前 4.72±0.78 6.45±0.62术后1 年 1.65±0.37* 14.29±1.14*t 值/P 值 21.337/0.000 36.249/0.000对照组(n=36)术前 4.78±0.75 6.51±0.63术后1 年 2.52±0.54 12.85±0.82 t 值/P 值 14.673/0.000 36.787/0.000

2.2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颈椎曲度、颈椎ROM 的比较

在术前,两组患者的颈椎曲度、颈椎ROM 相比,P>0.05。在术后1 年,试验组患者的颈椎曲度、颈椎ROM 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2。

表2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颈椎曲度、颈椎ROM 的比较(°,± s)

表2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颈椎曲度、颈椎ROM 的比较(°,± s)

注:* 与对照组术后1 年相比,P <0.05。

组别 时间 颈椎曲度 颈椎ROM试验组(n=36)术前 19.29±2.23 38.27±4.32术后1 年 17.28±1.74* 34.14±3.51*t 值/P 值 4.264/0.000 4.452/0.000对照组(n=36)术前 19.41±2.16 38.71±4.24术后1 年 13.17±0.87 29.01±2.87 t 值/P 值 16.078/0.000 11.367/0.000

3 讨论

MCSM 是一种致瘫痪率较高的骨科疾病[5]。其致瘫痪的原因可能与脊髓长期受到压迫导致的脊髓缺血坏死、髓鞘脱出等有关。此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肢肌张力增高、手臂麻木及脊髓压迫等。临床上应及时对此病患者施以有效的治疗,以改善其预后[6]。现阶段临床上常采用微型钛板固定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此病,但手术期间常需切断患者的椎旁肌肉与韧带,从而会造成其颈后肌肉韧带复合体的损伤。有资料显示,一旦患者颈后肌肉韧带复合体的功能与结构遭到破坏,其出现“鹅颈样”畸形、轴性症状等不良事件的风险就会显著升高[7]。在进行微型钛板固定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时是否应保留MCSM 患者的颈椎半侧肌肉韧带已成为目前临床上研究的热点。微型钛板固定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是一种具有术野开阔、脊髓干扰小及减压节段长等优势的手术[8],能够借助弓弦力(由颈椎生理前凸产生)促使患者的脊髓向后飘移,从而可起到良好的间接减压作用。有研究指出,在进行此手术时保留患者的颈椎半侧肌肉韧带可在确保脊髓减压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避免其颈椎曲度、颈椎ROM 的丢失,从而可保证其颈椎的稳定。分析本文中表2 的内容可知,36 例选择保留颈椎半侧肌肉韧带的患者其术后1 年的颈椎曲度、颈椎ROM 均趋近于术前,且明显高于未保留颈椎半侧肌肉韧带的患者。国外有研究发现,接受不保留颈椎半侧肌肉韧带的微型钛板固定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的MCSM 患者其颈椎后凸畸形的发生率高达10%,其颈椎曲度下降的发生率高达80%[9]。本研究中的对照组患者虽未出现颈椎后凸畸形的情况,但其颈椎曲度明显下降(与术前的差值在6°左右)。这提示,术中未保留颈椎半侧肌肉韧带的患者易出现颈椎生理曲度的丢失。这可能与颈后肌肉韧带复合体损伤所致的头颈负重轴前移有关。另外,本研究发现,在对MCSM 患者进行微型钛板固定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过程中为其保留颈椎半侧肌肉韧带可降低其术后疼痛程度,改善其术后神经功能。这可能与保留颈椎半侧肌肉韧带的患者能够尽早进行颈部主动伸屈锻炼有关[10]。

综上所述,在对MCSM 患者进行微型钛板固定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过程中为其保留颈椎半侧肌肉韧带可降低其术后疼痛程度,改善其预后。但本研究仍存在不足之处(如随访时间短、纳入病例少、未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需进一步进行相关研究,以证实上述研究结论。

猜你喜欢

钛板曲度椎板
椎板间隙入路PTED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对其术后疼痛的影响
颈椎不宜太直
颈椎病颈腰椎两曲度与胸椎跷跷板的关联性探讨
Y型小骨锁定钛板治疗桡骨头骨折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与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对比研究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站立位与卧位X线摄影对腰椎曲度测量影响的研究
重建钛板修复下颌骨缺损术后32例失败的临床分析
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技术微创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26例数字化二维钛板颞肌下修补颅骨缺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