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问题对策研究
2022-07-01王利峰冯薪宇赵子奇
王利峰 冯薪宇 赵子奇
摘 要: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家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也发生着变化。我国民办高等教育伴随着改革开放也走过了40多年的风风雨雨。相比较985工程高校、211工程高校,民办高校属于新建本科院校,很多民办高校办学历史短,本科办学经验不足。为了更好的适应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的需求,应用型人才培养成为新建本科院校,尤其是民办高校的必由之路。本文首先分析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然后分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征,最后采用案例分析法,以河北外国语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探索为例,阐述该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中取得的成绩,分析实践探索中出现的不足。最后研究者在分析河北外国语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中出现不足的原因,并给出针对性的优化建议。
关键词:民办高校 应用型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发展脉络
(一)国外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发展脉络
当今社会提到的现在意义的大学应该诞生于中世纪的欧洲大陆,以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和法国的索邦大学为典型的代表。中世纪,随着欧洲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与繁荣,手工业者和商人组成了专门的行会。这些组成的行会慢慢的发展成为专门学校,培养服务于行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中世纪大学的学科门类主要是文学、法学、医学和神学,其中文学是基础学科,后三者为高级学科,文学学科知识的学习为学生进入后三者的高级学科做基础。而中世纪大学则主要培养具有法学、医学和神学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毕业生主要就职于政府机构和教会组织,担任教师和牧师的角色,服务于当时欧洲社会的经济发展需要。
(二)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发展脉络
我国的近代高等教育起源于洋务运动时期。我国社会当时急需要两类人才,一类是高级翻译人才,一类是高级技术人才。福建船政学堂在某种意义上讲应该被看作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第一所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院校。
洋务派的主要指导思想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福建船政学堂就是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顺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而建立,旨在培养懂得造船和驾驶的专业人才。左宗棠认为培育人才比造船更加重要,在当时来看想法和眼光都非常超前。
1998年教育部颁发《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中说到: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地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教学发展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明确“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总体培养目标,主动适应国家战略、社會和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充分结合新时代行业、产业发展对本科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和新挑战,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切实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合理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突出人才培养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着力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应用能力突出,具备思辨能力、研究能力、跨文化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应用型、高素质专业人才。
(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总体原则
1坚持立德树人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实践教育等各培养环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深入挖掘课程的德育内涵和元素,逐步形成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结合专业特点,创新美育和劳育的内容与形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注重需求导向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国家战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企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现代产业技术、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符合新工科、新文科、新农科、新医科建设需要,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促进学科交叉,优化人才培养流程。
3强化能力培养
紧密结合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和专业特点,建立基于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体系,遵循人才能力发展规律,设置支撑能力发展课程群。通过对课程内容的精选、重组和充实,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强化课程模块在学生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和专业特色形成。
4完善课程体系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梳理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和逻辑结构,明确课程设置顺序和课程对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度,推动课程和知识重构优化,将考证类课程引入课程教学计划,推进线上、线上线下混合式等多样化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
5贯彻认证理念
依据国家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贯彻“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认证理念。遵循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及工程教育认证专业类补充标准、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和相关行业标准,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和专业特色。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中国经济不断的发展和腾飞,社会各行各业需要的人才越来越细,应用型本科教育是大势所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我国高校,尤其是民办本科高校必须紧跟社会发展大潮流和大格局,探索如何建设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本课题也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出发,希望通过研究和探索,对新时代新建本科院校、尤其是民办高校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借鉴和帮助,以适应社会经济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验教学改革(续)[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09):1-3.
[2]陈新民,邱昆树,王一涛.民办高校转型发展:优势、困境与突破[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20(04):1-5.
[3]杜才平.美国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及其启示[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2(06):17-21.
[4]董金玲. 法国高等专业学院教育及其对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J].徐州教育学报,2008,(02):40-42.
作者简介:
王利峰(1985-),男,汉族,河北石家庄人,在读硕士研究生,讲师,河北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教务管理。冯薪宇 赵子奇法语本科学生。
河北外国语学院校级教学与改革研究课题项目,项目名称: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问题对策研究-以河北外国语学院为例;立项单位:河北外国语学院;立项编号HWDJ20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