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统计学》课程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契合点的探讨
2022-06-30○文/陈伟
○ 文/陈 伟
如何在理论性极强的《统计学》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一直是摆在讲授《统计学》课程老师面前的难题。就经济管理专业来说,几乎所有专业都开设《统计学》课程,通常在大学本科第五学期开设,修读的学生也较多,这一时期正是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充分发挥课堂这一主渠道作用,在《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中恰入其当地融入思政元素,通过价值引领,开展思政教育显得非常必要。通过挖掘《统计学》课程的德育内涵和思政元素,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寻找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的契合点,做好课程育人教学设计,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传输给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树立“家国同构、共同体意识”为内涵的家国情怀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达到立德树人的成效,同时,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1],形成两者“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示范成效,最终达到发挥《统计学》课程的育人功能,提升课堂育人效果的目标。
一、理论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的契合点
(一)贯穿《统计学》课程所有内容的契合点
1.统计数据的选择和分析方面。《统计学》是一门分析统计数据方法的科学。课程可通过数据选择和分析融合思政的内容:(1)教学过程中教育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有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要脚踏实地,不能“唯数据论”,保持诚信,不弄虚作假。坚持数据的真实性,不虚报、不谎报、不瞒报,不做违法和违规的事。要实事求是,不可随意或为了某种目的而篡改数据。(2)教育学生要以事实和数据说话,遇到问题不要想当然。(3)在讲解统计数据搜集方法时可引导学生关注当前热门的大数据,这不仅能在教学中起到延伸和拓展统计方法的作用,而且还能促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思考统计问题,能引导学生紧跟时代步伐,培养学生求真的精神,从而实现育人的目的。
2.统计方法的运用方面。在讲解统计方法时,可体现统计方法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政策制定中的运用。如,讲解类别数据分析方法时可用列联表分析国家经济和社会政策对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联性;根据方差分析方法在公共政策方面的应用,引导学生理解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多方面的显著优势,以及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对于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可引导学生选择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宏观经济和社会、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数据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社会经济和企业经营状况进行预测;综合评价指数方法可用于反映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以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统计学中的哲理方面。统计学中许多理论都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如:(1)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辩证统一。统计学模型是偶然与必然结合的体现,统计学模型中被解释变量的值由两部分共同决定,前面一部分是由解释变量决定的,体现必然性,后面一部分是由随机扰动项决定的,体现偶然性。(2)真理具有相对性,不能用绝对的眼光看问题。在统计学分析中没有绝对的结论,如假设检验、参数估计的结论会随着抽取样本和显著性水平的变化而变化,所得的检验结果都是基于现有样本和显著性水平(或置信水平),并非绝对肯定的结论;又如,在假设检验中,当P 值大于(或实际值与临界值相比落入接受区域)显著性水平时,这时应表述为“不拒绝原假设”,而不表述为“接受原假设”。
4.学生统计素养培养方面。通过《统计学》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统计素养,使学生能从定量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能将统计方法应用于分析和研究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成就、应用于反映人民生活水平变化、应用于反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上;通过统计法律法规的学习,增强学生依法治国的法治意识,自觉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2]。
(二)导论内容的契合点
(1)在统计学起源与发展的内容中,结合历史上有杰出贡献的统计学家的奋斗历程,教育学生要对未知问题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严谨的探索精神,且要甘于寂寞,不怕困难和失败;让学生了解统计学家锲而不舍、不断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了解统计学家的工匠精神,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2)穿插案例背后的具有激励作用的统计趣事和统计思想。(3)介绍我国古今著名的统计学方面的典故和统计思想,以及我国的统计学家为世界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引导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三)描述统计学内容的契合点
(1)在数据的描述统计学分析内容中,可结合各类统计图表展示我国宏观经济、科技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展示新中国的建设成就。同时,也可从中外对比的角度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各方面取得的成就和某些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的差距,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当今世界的同时,更好地领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丰功伟绩,“在实践中增进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知与情感,提升学生的成就感、民族自豪感、荣誉感和归属感”[3]。同时,通过展示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某些领域中的差距,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及学生的爱国情、报国心、强国志。(2)在案例资料选择中,多选取当下热点和民生关注的案例,如,以当下热点时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当下国家和社会面临的挑战以及付出的努力;多选择学生身边的人和事作为案例,如,研究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因素、大学生消费支出行为等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概率与概率分布内容的契合点
(1)讲授随机事件概念时可引申到中国社会发展并走向强大的必然性。(2)结合中心极限定理的大量独立随机变量的均值近似服从正态分布所体现的每个因素所产生的影响微小但总的影响可以看作是服从正态分布的思想,引申出坚持党的领导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3)结合贝叶斯公式、伯努利模型、二项式分布、泊松分布的基本思想分别进行诚信、坚忍不拔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育[1]。
(五)相关回归分析(包括类别数据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内容的契合点
(1)选择有利于学生对我国经济发展客观认识的案例讲解回归模型的建立。如,教育支出与经济发展、人口数量等影响因素,旅游收入与旅游人数、各类人人均消费、人均收入等影响因素之间关系的研究;我国各行业投入产出关系的研究;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因素分析;人的寿命与健康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等等,以培育学生宽广的视野和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等。这些案例用真实的数据来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和学生的各个方面,让学生既看到成绩,也能显示出问题,对学生的教育和启示更有说服力。(2)每个统计模型都源于实践应用,是无数学者探索总结的智慧结晶。所以这部分教学内容不仅融合了前面章节所学的知识,向学生进一步展示统计的魅力,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这些前辈的智慧、思想和品质也将给学生带来精神的洗礼,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培育有着重要的作用。(3)相关回归分析是根据变量间关系建模的统计方法,建立模型的实质就是在纷繁复杂的现象(变量)之间寻找联系、寻找规律,由此可引申出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世界发展态势和国际格局变化论述的理解:“要树立世界眼光、把握时代脉搏,要把当今世界的风云变幻看准、看清、看透,从林林总总的表象中发现本质,尤其要认清长远趋势”[4]。(4)在讲解时间序列长期趋势时,可举例马克思、恩格斯有关人类社会发展形态的论述,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社会发展形态,人类社会形态的发展虽然在某个具体时间段有曲折,但从历史长河来看,人类社会发展形态的趋势不会变,从而坚定学生的共产主义信仰。
(六)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内容的契合点
(1)推断统计是进一步挖掘数据信息的技术和方法。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引导学生通过对数据信息的初探,推测数据背后的一般规律。可通过提问以引导学生对结果的质疑,鼓励学生思考,经过对学生的有效训练之后,要求学生归纳案例在统计推断技术上的要点,从而引导学生不盲从,不偏听,科学合理地使用统计方法,避免主观臆断。(2)参数估计中的区间估计意味着统计结论的不确定性,要给结论留有余地。可引导学生利用区间估计的思想在研究社会经济问题时,应考虑到问题复杂性,不应盲目下结论,在偶然性中寻找必然性。
二、实践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的契合点
紧密结合中国经济社会建设的成就,着力挖掘和研究统计学实践教学如何与我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就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从而提升学生的归属感和民族自豪感。在《统计学》实践教学中除进行专业知识的实践教学外,还可开展突出课程思政元素的实践教学。
(一)校内实习内容的契合点
如前所示,在专业知识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尽力挖掘爱国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元素,体验统计之美,对学生进行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态文明价值观以及家国情怀、爱岗敬业、创新意识、责任意识的培养,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同时,通过实习小组内各成员的分工合作,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通过查找资料和撰写我国从古到今历朝历代具有标志意义的统计活动、统计制度与方法、统计思想和代表人物,让学生了解到中国统计的历史几乎和中华文明的历史一样源远流长,不仅是我国灿烂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世界统计历史上一份弥足珍贵的宝贵遗产,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为了培养学生的统计素养和引起学习统计学的兴趣,可以组织学生阅读如《统计陷阱》《漫画统计学入门》《女士品茶》《统计学的世界》《统计与真理—怎样运用偶然性》《从惊讶到思考》等一些具有统计趣味性书籍的沙龙活动。
(二)校外实习内容的契合点
可以设置一些融入了思政元素的主题让校外实践成为学生认知世界、了解中国国情、思考个人与国家关系的重要课堂,让学生分析通过统计调查获得的直接来源的数据,增强学生直观感性的认识,达到主动自觉地实现思想升华的目的。这些主题可包括:到乡村调查了解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取得的成就;到当地行政服务中心、社区、公安司法和信访部门了解政府为群众办实事和分析抽样调查得到的群众满意度方面的数据,更深入地领会我们党和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到工矿企业和环保部门了解现代企业生产过程的最优化、自动化、智能化和节能环保方面的情况,调查分析环保投入和成效方面的数据,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等等。
(三)第二课堂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的契合点
精心设计《统计学》第二课堂的主题,从形式和内容上融入思政元素,引导学生从思政的角度去理解和运用专业知识。如,在各类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和“挑战杯”竞赛中,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其中,让学生在设计、创作过程中自觉主动地学习、领悟和运用思政内容,润物细无声地化解学生对思政内容的抵触情绪,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的品格、品位、品行。
三、结束语
《统计学》涵盖了数据的搜集、处理和分析过程以及相对应的统计方法。因此,《统计学》的授课不仅要传授统计学知识,也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避免只教书不育人的现象,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个层面的教学目标。因此,要将思政教育融入统计学的教学过程,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如何在理论性极强的《统计学》课程中融入思政内容,就需要在教学内容中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在实践教学和第二课堂训练环节合理嵌入思政元素,形成理论与实践课程整体育人的联动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