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杏鲍菇菌糠在白灵菇栽培试验上的研究

2022-06-30李奕葶赵新海朱华玲杨红澎班立桐

园艺与种苗 2022年5期
关键词:出菇转化率农艺

李奕葶,孙 宁,赵新海,黄 亮,朱华玲,王 玉,杨红澎,张 怡,班立桐*

(1.天津农学院农学与资源环境学院,天津 300384;2.天津农学院基础科学学院,天津 300384)

白灵菇,又名白灵侧耳、天山神菇等,是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的一个独立进化分支,学名为刺芹侧耳托里亚种(Pleurotus eryngii su b s p. tuoliensis)[1]。白灵菇原产于南欧和中亚内陆地区,在我国野生白灵菇主要分布在新疆戈壁沙漠地区,是一种既可以食用又可以药用的大型珍稀木腐菌,主要寄生或腐生在阿魏的根茎上[2]。白灵菇菇体洁白肥大,味道鲜美,风味独特,可以烹饪成各种菜肴,具有较强的食用性。白灵菇子实体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还含有较多的生理活性物质。常存等阐述了白灵菇子实体含有的多糖与麦角甾醇具有抗氧化、免疫调节、抗肿瘤、抗辐射、降血脂等方面的保健功能[3]。贾靖研究表明,白灵菇多糖可有效提高力竭游泳小鼠的抗疲劳能力,减轻运动引起的心肌、肝脏、骨骼肌和氧化应激损伤[4]。近年来,白灵菇的市场需求量与日俱增,其不仅可以作为鲜菇直接售卖,还可以进行深度加工,制作成罐头、菌干、菇酱等多种商品。

食用菌菌糠,是由菌丝体、未完全分解的培养料、游离小分子有机物和微量元素等组成的混合物,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5-6]。每生产1 k g的食用菌可产生3.25~5.0 k g菌糠,仅2018年产生的菌糠总量就达1亿t以上[7]。工厂化生产杏鲍菇在我国部分地区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但工厂化生产杏鲍菇只生产头茬菇,大量菌糠被丢弃,既导致资源浪费,又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合理、有效地利用菌糠成为目前食用菌行业研究的热点。

该试验旨在转化利用工厂化生产杏鲍菇的菌糠,将菌糠作为白灵菇栽培的主要原料,探讨不同菌糠添加比例对白灵菇菌丝生长、农艺性状、鲜菇产量以及生物学转化率的影响,为食用菌资源的循环利用奠定一定的理论依据与数据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菌种:白灵菇中农一号菌株,保藏于天津农学院食用菌研究中心。菌糠:杏鲍菇菌糠由天津中祥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供。原材料:棉籽壳、麦麸、玉米粉、石灰均采购于市场。各种材料碳氮比如表1所示。杏鲍菇菌糠的碳氮比较高,为29.94∶1。

表1 原材料碳氮比

1.2 栽培料配方设计

杏鲍菇菌糠添加配比如表2所示,使菌糠最终添加比例为15%、30%、45%、60%。采用瓶式栽培,每个配方25瓶,每瓶湿料230~240 g,含水量65%。

表2 杏鲍菇菌糠培养料配方 %(质量比)

1.3 菌糠前处理

挑拣菌糠中残留的杏鲍菇菇根以及发霉变质的部分,并将菌糠铺平晾晒至含水量保持不变。

1.4 培养料配制及菌丝培养

根据表2称取相应质量的各种培养料,以质量比1∶1.1加水搅拌,并随时测定含水量以及p H,控制含水量在65%左右,p H为8左右。装瓶时注意下紧上松,虚实均匀,封口后放入高温高压灭菌锅中灭菌2 h,待温度冷却后取出,放入超净台中,用紫外灯照射20 mi n。接种时,保持接种量一致,并做好分组标记。接菌后,将培养瓶放入恒温培养箱中25℃发菌,培养瓶按组别摆放,以便统计数据。

1.5 出菇管理及采收

菌丝满瓶后需要进行后熟,待菌丝长密长实后于室外低温刺激2 d,搔菌、注水后移入消毒好的出菇室中黑暗条件下培养2 d。待菌丝恢复生长后,将室内温度控制在10℃~16℃,相对湿度控制在65%~75%,光照时间为30 mi n/h,通风时间为10 mi n/h,观察并记录现蕾、出菇时间。待子实体长至80%成熟时采收,观察记录子实体的形态、大小、质量等。

1.6 项目测定

菌丝长速采用菌袋袋壁划线测量法,在菌丝长至齐肩时开始划线,7 d后再进行划线,测量各配方菌袋7 d菌丝生长长度,计算菌丝平均长速。观察菌丝长势,记录菌丝满瓶时间以及现蕾时间等。采收时,记录各处理子实体采收时间,比较鲜菇农艺性状,称量单菇重,计算生物学转化率。

1.7 统计分析

用E x cel 2007处理数据,试验重复3次以上,试验数据以平均值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菌糠添加比例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由表3可知,菌糠添加比例对菌种的萌发时间、菌丝生长速度、菌丝长势、外观性状以及满瓶时间都有影响。菌糠添加比例为45%、60%时,菌种的萌发时间与其他配方相比较晚,分别为5、6 d,而对照组的菌种萌发时间为3 d。当菌糠添加量为30%时,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为0.55 cm/d;菌糠添加量为60%时,菌丝生长速度最慢,为0.47 cm/d。目前考虑此结果可能与培养料的疏密度和菌丝活力有关。当菌糠添加量为45%与60%时,菌丝颜色微黄,且出现菌被(图1),可能由于菌糠添加量较高导致培养料碳氮比偏高,且菌糠中有机酸含量较高所致。菌糠添加量为60%时,菌丝满瓶时间最长,为54 d。

图1 不同菌糠添加比例对白灵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表3 不同菌糠添加比例对白灵菇菌丝生长状况的影响

2.2 不同菌糠添加比例对白灵菇子实体生长的影响

由表4与图2可知,不同的菌糠添加比例对白灵菇现蕾时间、出菇数量、农艺性状等均有影响。随着菌糠添加比例的增加,现蕾时间也随之延长,对照组的现蕾时间最短为12 d,菌糠添加量为60%时现蕾时间延长至17 d。菌糠添加比例为15%、30%以及45%时,白灵菇出菇数量、采收日期以及子实体大小与对照组相差不大;而当菌糠添加比例为60%时,出菇时间较晚,出菇量少,且子实体个体偏小。

图2 不同菌糠添加比例对白灵菇子实体生长的影响

表4 不同菌糠添加比例对白灵菇子实体生长状况的影响

2.3 不同菌糠添加比例对白灵菇农艺性状的影响

不同菌糠添加比例对白灵菇农艺性状的影响如图3所示,除60%菌糠试验组外(图3E),每组随机选取8个白灵菇子实体进行比较。菌盖:对照组(图3A)白灵菇子实体的菌盖大部分呈圆形,而试验组(图3B、C、D)白灵菇子实体的菌盖大部分呈掌形。菌柄:与对照组(图3A)相比,试验组(图3B、C、D)的白灵菇子实体菌柄均较长,且偏细。将不同试验组(图3B、C、D、E)的白灵菇子实体进行比较可以看出,菌糠添加比例在15%~45%时,对其农艺性状没有显著影响。但当菌糠添加比例为60%时,白灵菇子实体菌盖直径小,菌柄细短。试验结果表明,高比例添加菌糠,不仅影响子实体生长,而且严重影响子实体农艺性状。

图3 不同菌糠添加比例对白灵菇农艺性状的影响

2.4 不同菌糠添加比例对白灵菇产量的影响

由表5可知,随着菌糠添加量的增加,白灵菇产量与生物学转化率随之下降。对照组平均单瓶产量最高为91.63 g,总产量为2 290.86 g,生物学转化率为96.45%。当菌糠添加比例为15%与30%时,生物学转化率均达到了80%以上;菌糠添加比例为15%时的单瓶产量、总产量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下降9.49%和9.32%;菌糠添加比例为30%时的单瓶产量、总产量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下降13.10%和16.57%。当菌糠添加比例达到45%时,单瓶产量分别较菌糠添加比例15%、30%下降21.07%与17.79%,总产量分别下降27.53%与21.23%,生物学转化率为68.91%。而当菌糠添加比例高达60%时,出菇率仅24%,且单瓶产量仅18.41 g,生物学转化率降至19.38%。

表5 不同菌糠添加比例对白灵菇产量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我国是食用菌生产大国,2020年全国食用菌总产量达4 061.43万t[8],大量的菌糠如果被随意丢弃、焚烧或掩埋,不仅导致资源浪费,还会造成环境污染。菌糠虽然是食用菌栽培料经过微生物分解利用后的残渣,但由于某些食用菌的生物学转化率较低,菌糠中依然含有大量的纤维素、木质素、半纤维素等营养成分。目前,菌糠有多种利用方式,主要应用于食用菌基质、动物饲料、生物肥料以及化工材料等方面[9-12]。司长城利用杏鲍菇菌糠栽培平菇,菌糠添加比例在25%、35%、45%时均能正常出菇,且产量与对照相差不大[13]。王黎明等的研究结果也表明,适量添加杏鲍菇菌糠均可以栽培秀珍菇,通过效益分析得出菌糠最适添加比例为50%[14]。

该试验中,菌糠添加比例为15%、30%时,现蕾时间、出菇率、采收时间、单瓶产量、总产量与对照组相差不大,且生物学转化率均达到80%以上,因此这2个配方可以被应用于实际生产。而菌糠添加量为45%时,虽然现蕾时间、出菇率以及采收时间等指标稍劣于菌糠添加比例15%、30%,但是单瓶产量、总产量以及生物学转化率较差,不适用于实际生产。而菌糠添加为60%时,菌丝虽然可以正常生长,但出菇率低,不能用于实际生产。

综上所述,杏鲍菇菌糠添加比例为30%以下时,可以应用于实际生产。利用菌糠替代棉籽壳栽培白灵菇,不仅可以降低菌棒成本,提高生产效益,还可以减少菌糠随意丢弃导致的环境污染,延长产业链,实现农业生态系统内物质的良性循环。

猜你喜欢

出菇转化率农艺
农机需要农艺“标准”,农艺需要农机“灵活”——2021国际农机展不容错过的果蔬茶机械化论坛
杏鲍菇出菇实践操作技术浅析
秋栽香菇养菌出菇管理顺口溜
中职学校现代农艺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探究
水稻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25份果桑种质资源农艺性状调查初报
香菇松木屑“暴发式”出菇栽培技术
香菇新品种秋香607
透视化学平衡中的转化率
化学平衡中转化率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