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程设计为例中小学体育馆建筑设计策略研究
2022-06-30周炬军
周炬军
广东金辉华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 江门 529000
1 前言
在城市发展历程中,体育馆建筑在对城市体育运动功能运作发挥重要作用[1]。随着社会发展与需求的不断变化,现代体育馆对于“功能专业单一”的前一批在城市中建成的体育馆而言,现代体育馆越来越注重功能的复合性与多元化。它更加强调的是公民的参与性、共享性。
中小学体育馆在城市体育建筑建设过程中,有其特殊性和一般性[2]。本文将主要探讨现代中小学体育馆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向,探讨现代中小学体育馆的功能需求,价值取向,适应性空间设计等方面内容。
2 中国体育馆发展背景概述
2.1 发展历程
中国体育馆的发展大体形成四个发展阶段:
1)改革前的计划管理时期(1949年至1978年)。此阶段是在中国计划经济体制背景下,国家对体育馆实行统一的计划管理方式,即统收、统支、统管模式。体育馆所举办的活动收到国家指令的约束,一定程度上导致体育馆难以对外开放,功能单一,利用率较低。
2)转型及摸索时期(1979年至1991年)。1984年中共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发展体育事业的通知》中明确指出:“体育场馆要逐步实现企业化和半企业化经营”,成为中国体育馆由计划时期转变的标志。经过此时期的摸索,中国体育馆解放了对外开放的约束,经营管理得到了一定改善。
3)新型定位确立(1992年至2002年)。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此中国体育馆的定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1995年在国家体委下发的《体育产业纲要》中提出:“对体育场馆实行企业化管理,使之由事业型向经营型转变”,标志着中国体育场馆经营性质的转变。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了 “实行管办分离,体育行政部门要把工作重点转移到贯彻国家方针、政策,依法加强行业管理和提供服务上来”。自此,中国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方式由事业单位企业化逐渐向多元管理方向发展。中国城市体育馆进入蓬勃发展阶段,各种城市体育馆逐步涌现,并逐步成为区域的标志性建筑。
2.2 近况发展
随着教育基金对广州中小学体育设施的不断拨入,广州中小学校体育馆在广州各地展开多方建设,以弥补日益发展的体育运动功能需求。以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为例,从化各地中小学体育馆涌现建设潮。但是由于中小学校体育馆在以前政府计划之外,中国中小学一般无配置体育馆建筑,造成中小学体育馆建设基础和经验的不足。而以前的专一单一的体育功能建筑不一定适应现代中小学校的发展需求,因此,必须结合现代体育馆设计趋向,结合中小学的发展需求,取长补短,各取所需。
3 中小学体育馆发展存在问题探究
中小学体育馆建设依赖以下主要条件:
学校资金:学校筹建体育场馆的资金一般现对紧张,学校体育场馆建筑的特点归属多功能型,应在多功能、新技术、艺术性三要素之间达到平衡。多功能则是不可少的前提,体育场馆设施关系到长时期的使用效率,而良好的功能设计还要考虑到使用要求的不断变化。材料与结构运用需要达到经济与安全的要求[3]。
学校用地限制:
一般中小学体育馆建设为在已建校区内,而已建校区在前期规划一般缺乏对体育馆建设的预期规划。因此,中小学校进行体育馆建设必须在已建校区或拆除原建筑进行新建,或在原建筑基础上进行扩建,可建设用地比较紧张。
学校功能需求的增加:
以前的中小型体育馆或为一栋独立的、专门进行体育活动的单体建筑。其一般采用封闭式管理,限时开放等较为封闭的模式进行日常运营[4]。其一般功能也较为单一,除能够满足体育活动功能外,一般无其他多功能用途的拓展。
因此,以前中小型体育馆注重的是本身体育功能的使用效率,而忽略了体育馆建筑作为公共建筑的共享性与复合性。它因此不可避免地形成对人生活学习的割裂,形成一个冰冷的独立个体,而不是亲和的、共享开放的、多元化一个公共空间场所。
学校建筑的新焦点:
体育馆建筑建设对中小学校的加入,将成为现今中小学校建筑的新焦点。如同图书馆、行政楼等建筑作为学校重要建筑一样,体育馆的建筑必须体现其学校的整体风貌,具有其学校的文化内涵,并形成师生活动与停留的重要空间载体[5]。
4 中小学体育馆设计策略分析(以从化太平中学体育馆工程设计为例)
4.1 工程概况
从化太平中学体育馆工程位于广州市从化区太平镇广从南路(105国道)48号,选址为太平中学西北角的一处不规则地块,现状主要为一片荔枝树林,其余为空地。
本工程拟在原校区内部新建一座3000平方米的体育馆,建设内容包括室内运动场地、体育器材室、辅助服务用房、观众看台、男女更衣室、卫生间、淋浴房等内容,以及给排水、供配电、弱电、室外道路广场和绿化等配套工程。
图1 项目正面设计图
图2 项目透视设计图
图3 项目总平面图
4.2 中小学体育馆建设存在的一般性问题
基于从化太平中学体育馆工程设计,以“点带面”的方式分析现今中小学体育馆建设存在的一般性问题,具体总结如下:
1)建设的标识性问题:现今大多数学校没有一个能代表学校校园风貌的公共建筑,而新建的体育馆必然成为学校建筑风貌的新焦点。因此一般地要求新建体育馆必须具有能够体现校园文化风貌的特点。
2)建设的功能复合性、共享性问题:现今大多数学校没有能够举行大型礼会的室内场地,同时也没有足够能够兼顾举行暂时性活动的多功能共享空间。对于举办活动而言,没有足够的室内舞台及相关设施,仅靠室外升旗台进行舞台表演无法满足现今舞台多功能需求。
4.3 中小学体育馆设计原则
1)继承校园文脉,延续校园机理
具体表现为提纯校园文化、建筑风格与元素,基调、色彩、材质与整体校园相协调,统一校园风貌,强化校园文化气质。使本项目建筑在校园中起到代表、引领的作用。
2)设置具有交流、互动、开放、参与性的多功能空间
考虑公共空间的共享性与开放性,利用平台灰空间增加人与建筑的参与度。设置的建筑平台应能够直通体育馆二层的看台,不仅使得集中的人流疏散更加方便快捷,而且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互动的共享空间。目的在于体育馆不再只是学生单纯运动的场所,还是一个可以休憩、交流、互动的开放空间。
3)体育馆设施的灵活性
在吸纳单一体育馆模式的基础上,采用复合型多功能体育设施,建设集篮球场、羽毛球、排球、艺术体操、文艺集会、自由体操、交流会议、乒乓球等于一体的室内多功能体育馆,以满足学校的不同功能需求。
4.4 中小学体育馆平面设计策略
4.4.1 功能设计策略
分为四个功能区域:舞台表演区、运动比赛区、辅助用房区、观众看台区。各个功能分区之间应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简洁利落。建议抬高约0.8M作为表演舞台,舞台采取多功能策略满足开大型会议和学术交流讲座时作为主席台使用。舞台背后应配备独立的化妆间和休息室。主席台台口宽不小于12m。主席台平时可布置乒乓球台作为乒乓球场地使用。建筑内部配套辅助用房,建议设置公共沐浴卫生间。体育馆中间比赛场区设折叠式移动篮球架、活动排球架及预埋式金属挂件,可作为搭台体操比赛场地。场区内划分多种比赛场地,满足羽毛球场、排球场、兵乓球等多种比赛需求。
通过对从化太平中学体育馆工程建筑平面设计总结如下:
1.增加简易式舞台及其相关设施,满足文艺表演、会议等需求。
2.将兵兵室连通,内部实现连通空间,空间可灵活分割。
3.各功能房间未作明确限定,为日后扩建补充与分割作准备。
4.采用活动式体育设施,形成满足多功能使用的室内球场。
4.4.2 空间设计策略
1.增加室外阶梯:通过室外阶梯解决瞬时疏散问题。同时,通过室外阶梯灰空间的设计,强调公共建筑的共享性。
2.架空的利用:入口与局部形成架空走廊,柔化过渡室内外空间的过渡。
3.二层平台的设计:二层平台与室外阶梯形成一体,设计空间强调视野的延伸与亲民性,设计平台座椅与可坐式步级相结合,形成活动过渡区域。
图4 项目室内场地设计图
4.4.3 交通设计策略
1.体育馆主要出入口设置于南面,与规划格局协调统一及方便联系南面的运动场。
2.通过室外阶梯能够快速到达二层观众看台区,辅助以室内楼梯到达看台。同时室外阶梯也便于散场时大量集中人流的安全、有序、迅速疏散。
3.室内楼梯与卫生间和入口门厅联系紧凑,与入口形成交通联系点:方便二层观众使用卫生设施。避免了入口人流穿行比赛运动区。靠近主入口门厅达到了快捷的进场就坐的目的。
4.4.4 视线设计策略
抬高中部球场区:将中间篮球场抬高约1.5M,保证兵乓球室及篮球场的正常使用高度,同时降低了上面两侧看台的层高,保证了每个观众均有良好的视线,避免视觉盲区产生,使观众能看到全部的比赛场地。
图5 剖面设计图
5 研究经验总结
通过工程设计,从中窥探现代中小型体育馆发展趋势:
1)新建体育馆应联系学校整体文脉,体现现存学校文化的延续,应与整体规划相协调。
2)从单一的体育建筑逐步向综合性建筑发展。
3)建筑功能从单一性向多样性发展。新建体育馆内部功能考虑学校发展,可灵活扩建变化使用。
4)室内空间室外化,注重灰空间的设计,强调了现代公共建筑的公共性、共享性与亲民性。
5)注重合理的视线设计,强调无障碍设计,体现现代公共建筑的人性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