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女性,引我们上升”
——追念秦怡的艺术人生
2022-06-30孙萌
孙 萌
2022年5月9日,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秦怡因病在上海离世,享年100 岁。从业以来,秦怡先后参演几十部影视剧,《铁道游击队》里机智勇敢、与敌人周旋的芳林嫂,《女篮5 号》中敢爱敢恨、面对磨难依旧乐观的林洁,《青春之歌》中坚定沉着、视死如归的共产党员林红,《摩雅傣》中惨遭迫害、命运多舛的傣族母女米汗、依莱汗,《马兰花开》中冲破性别束缚、头顶半边天的工人马兰……这些流光溢彩的银幕形象,已成为影迷心中最美好的记忆。她对电影艺术孜孜求之,痴爱一生,是中国百年电影史的见证者和耕耘者;她在生活中面对逆境从不灰心丧志,坚韧达观,在艰难岁月中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秦怡美丽端庄、优雅大气,她的美兼有褒曼的母性、赫本的天真、费雯·丽的疯狂、嘉宝的孤傲与泰勒的明亮,被誉为“东方维纳斯”,周恩来同志更称赞其为“中国最美丽的女性”。由于多年的努力与积淀,秦怡一生收获了众多荣誉:1962年获得文化部评选“新中国人民演员”;1982年因主演《上海屋檐下》荣获首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女演员奖;1995年荣获中国电影世纪奖最佳女演员奖;2005年获得“国家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2008年荣获第11 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华语电影终身成就奖,并被授予“中国十大女杰”称号;2009年荣获第27 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4年荣获第6 届上海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2019年,97 岁的秦怡被授予“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成为中国电影界唯一获此殊荣的艺术家,这是对于秦怡演艺生涯的最高褒奖。
秦怡的一生平凡而又伟大,她集伟大女性、伟大母亲、伟大演员于一身,是艺术家德艺双馨的典范。正如上海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颁奖词所写:“秦怡始终活跃在大时代的洪流中,她以母亲的博爱、女性的温情,在银幕和舞台上,鲜活生动饱满地塑造着当代中国女性朝气蓬勃的时代形象,开掘着中国女性丰盈善良美好的内心世界。来自生活的浓烈气息和对人物情感细腻真实的体验,灌注在每个人物身上,为现实主义表演提供了最新鲜的范例。她像疾风中绽放的玫瑰,以岁月无法改变的不老的美丽风采,感动着每一个中国人。”这是从女性、母亲与表演等方面对秦怡的高尚品格与艺术贡献作出的肯定与赞誉。秦怡已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传奇,是中国几代人的集体记忆与精神镜像。
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作为女性的“娜拉”与作为母亲的秦怡
秦怡,1922年1月31日出生于上海。童年时代,她在上海南市区一个大家庭里长大。秦氏家族是上海“城隍庙老爷”秦裕伯的直系后代,到了20世纪30年代,家族已经没落。秦怡的父亲,排行老二,在怡和洋行做账房先生,个性软弱。她的母亲出身大户人家,相当能干,但在那个年代,她并没有机会通过自己的能力改变命运。父亲经常带小秦怡去影院看电影。“那时候,两毛钱就可以看一部新电影。如果是老片,只要五分。”秦怡在日后的回忆中坦言,自己的性格既像父亲,又像母亲,而儿时的观影行为则为自己后来从事电影工作埋下了种子。
“东方维纳斯”秦怡
1933年,秦怡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读商科。为宣传抗战,她演出过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1938年,16 岁的秦怡为了不当亡国奴,奔赴抗日前线,这也是她人生中的第一次“出逃”。她做文书、当护士,以一名少女的微薄之力,支援着前方浴血奋战的抗日将士。在此期间,她遇到了著名导演史东山与应云卫,在二人的邀请下,颇有表演天赋和灵气的秦怡,正式开启了自己的艺术人生。在进入当时的中国电影制片厂当实习演员后,秦怡先后参演了《中国万岁》《正在想》《好丈夫》等话剧及电影作品。1941年,她离开中国电影制片厂来到重庆,进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进步文艺团体中华剧艺社,成为该社演员。剧社演员们平均一年要演6 部话剧,只要日本人不轰炸,他们就坚持演出。在动荡的时局中,秦怡参演了《大地回春》《天国春秋》《钦差大臣》《野玫瑰》《清宫外史》《董小宛》等一系列话剧。当时,她与白杨、舒绣文、张瑞芳一起被称为抗战大后方重庆话剧舞台上的“四大名旦”,声名鹊起。四旦中,秦怡年龄最小,且以美貌著称。有一次,秦怡和中华剧艺社的一群朋友去逛公园,所有人站在孔雀面前它都不开屏,只有秦怡站过去,“啪”一声孔雀就开屏了,秦怡从此落下一个外号“孔兄”。后来,吴祖光给她写信,开头总这么称呼她。大家还给她起了个英文名字Helen,这个名字在希腊神话中颇有宿命感,在古老的《荷马史诗》中,海伦是特洛伊战争的诱因,但每次遇到危机,她的美丽都能拯救自己,并得到生活的恩宠。秦怡在重庆认识了很多人:夏衍、阳翰笙、吴祖光、丁聪、金山、翦伯赞、郭沫若,等等,后来都成为一代名流。吴祖光还曾为她写下“无端说道秦娘美,惆怅中宵忆海伦”的诗句。
秦怡的另一次“出逃”则和她的第一次婚姻有关。因为天生丽质,工作又极其认真,进入中国电影制片厂没多久,导演何非光便让她出演电影《保家乡》中的女二号,当时与她配戏的便是她的第一任丈夫陈天国。陈天国对秦怡一见钟情。一天,他说约大家一同爬山,特意邀请了秦怡,结果到了山中,秦怡才发现只有他们俩人。到达山顶后,陈天国忽然抓住她的手深情告白,并向她求婚,扬言秦怡若不答应,他便要从悬崖跳下去。不满18 岁的秦怡被吓坏了,就稀里糊涂答应了这门亲事。1939年9月,二人结婚。婚后的陈天国疯狂酗酒,并有暴力行为。忍无可忍的秦怡下定决心要与其离婚,不料此时已经有孕在身。1940年,秦怡与陈天国的女儿出生。新生命的诞生并没有缓和二人的关系,反而加速了这段婚姻的终结。当时局势险恶,中华剧艺社撤往成都,秦怡因陈天国的拦阻,无法随社同行。为了躲避丈夫的暴力纠缠,秦怡决定逃离家庭。在吴祖光的帮助下,她从重庆辗转逃到成都,重回中华剧艺社。成都是秦怡艺术趋于成熟的地方,在这里,她连续主演了《桃花扇》《草木皆兵》《戏剧春秋》《结婚进行曲》等剧,风靡一时。出演《结婚进行曲》时,由于观众热情太高,秦怡不顾重病哑着嗓子演完,为此还留下了后遗症。
秦怡的第三次“出逃”是胜利大逃亡。抗战胜利之后的1946年,秦怡坐上军需卡车,不眠不休,回到8年未归的上海老家。当时,一群重庆文艺界人士组队前行,作家张恨水是领队。喜爱捧读诗书的张恨水是个不管事的人,遇到关卡有士兵拦截找麻烦,竟然都由秦怡这个女性披挂上阵。有一次,士兵倒了一碗酒,意思是她能喝完就放行,喝不完就不让他们走,结果秦怡举起碗来一饮而尽,由此可见秦怡性情豪爽刚烈的一面。由于原生家庭、失败的婚姻与社会时局的影响,导致秦怡前半生都在“出逃”。秦怡肯定熟谙易卜生《玩偶之家》中的娜拉,作为女性追求自由平等的象征,“娜拉”在秦怡的生活与艺术中也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互为镜像。此后,现实生活中再也没有“出逃”的秦怡,在《遥远的爱》《马兰花开》《女篮5 号》等影片中依然进行着身体与精神上的“出逃”。秦怡曾经这样剖析过自己:“我有我爸爸心软懦弱的一面,要不然,也不会人家说什么我都答应,陈天国逼我结婚,我也答应。其实那时候,我脑子里还是有很多封建思想的。但我又有我妈妈勇敢坚强的一面,遇到什么事情,我都会去面对。我有一些胆子,不然也不会三次出走。”
秦怡人生的最后一次“出逃”则是从世间逃到了天堂,在那里,她继续用慈爱的目光关照着家乡,关照着人民,惠泽当下,祝福未来……
秦怡与金焰
1947年冬天,秦怡前往香港参演电影《海茫茫》,与电影演员金焰相恋。1941年早在重庆时,秦怡就和“电影皇帝”金焰有过一面之缘,金焰出生在汉城(今韩国首尔),长相帅气,风流倜傥,演技精湛。20世纪30年代,曾与阮玲玉一起主演过电影《野草闲花》《恋爱与义务》《桃花泣血记》《一剪梅》,此外还主演过《野玫瑰》《大路》《浪淘沙》等影片。阮玲玉是秦怡的偶像,阮玲玉自杀那一年,她才13 岁,也跟着人群在上海街头悲伤流泪。在盛事之都香港,比秦怡大12 岁的金焰对她倍加呵护,金焰又是自己的青春偶像,这让秦怡无比感动,二人于12月15日闪婚,这在当年是一件轰动文艺圈的大事。郭沫若为证婚人,出席婚礼的有茅盾夫妇、丁聪、吴祖光和翦伯赞等。1948年,秦怡生下儿子,夏衍为其取名金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秦怡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演员剧团副团长,她主演的一系列电影《铁道游击队》《女篮5 号》《马兰花开》《摩雅傣》《农家乐》,参演的《青春之歌》《林则徐》等,都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1961年,周恩来同志提出评选“中国电影界自己的明星”。1962年,秦怡与赵丹、白杨、张瑞芳、上官云珠、孙道临、王丹凤、于蓝、谢芳等人被评为“新中国人民演员”。作为一个时代的象征,“秦怡”的名字被镌刻进中国银幕画廊高耸的丰碑,她凭借自己的努力终于迎来了演艺事业的巅峰。
但生活带给秦怡的却是不尽人意。时代政治的变化不仅影响演员们的银幕造型与表演形态,也深深波及他们的个人生活。金焰是抗战爆发之前的电影明星,他身上有过去时代演员的做派与生活情调。当秦怡在全国的农村与工厂外景地奔波,忙着在《农家乐》《两家春》《马兰花开》中扮演崭新的劳动妇女形象时,她和丈夫之间的关系开始疏远。后来,金焰移情别恋,二人开始分居,这时他们结婚正好七年。意欲离婚的秦怡看到年幼的儿子,选择了隐忍,选择了与生活妥协。秦怡与金焰共同主演的唯一一部电影是1949年的《失去的爱情》,她在里面饰演一个为情所困的少女。多年以后,导演陈鲤庭曾经打趣说,这个电影名字没起好,男女主角果然失去了他们的爱情。1962年,金焰患病在床。秦怡没有放弃,而是尽力悉心照顾他二十余年,直到金焰1983年去世。
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祸不单行的秦怡在1966年被确诊为癌症,就连医生也断言她“活不长”。然而秦怡不仅挺了过来,还在术后不久便重返银幕。这之后的多年中,她生过四次大病,前后共上过七次手术台。在生死边缘游走的秦怡每一次都顽强地挺了过来,除了命运的眷顾,还有她对儿子金捷的无限牵挂。因为工作的原因,金捷从小便由外婆照看。当时的金捷虽然是个“星二代”,但因为父母都不在身边,时常被同学欺负。金捷性格内向,在“文革”时期受到过度惊吓,17 岁时患上了精神分裂症。身为母亲的秦怡既心痛又自责,暗暗发誓以后余生都要陪在儿子身边,做一位称职的母亲,同时也发誓熄灭自己所有的欲望。之后,秦怡几乎与儿子形影不离,就连拍戏时都带着儿子,为儿子喂饭、洗头、洗澡。儿子发病时,经常失控打骂身边的人,母亲便经常成为他捶打的对象。秦怡从不反抗,只是用手抱着头,小声嘱咐儿子不要打脸,因为第二天妈妈还要拍戏。1981年起,金捷的病情开始好转,他不仅可以试着与人正常交流,甚至还喜欢上了绘画。2000年,国际巨星施瓦辛格就曾通过拍卖买过金捷的作品。这不仅是对金捷的肯定,更是对秦怡这位伟大母亲的肯定。施瓦辛格说:“秦怡是我崇拜的中国影星,她的演技精湛。同时她也是一位伟大的母亲,为了生病的儿子,她做了一位母亲能做的一切。”
从某种意义上说,秦怡的后半生是为儿子活着,是儿子让她成为一个伟大的母亲。2007年,59 岁的金捷因糖尿病并发肺炎,抢救无效离开了人世。爱子的突然离世,让当时已经85 岁的秦怡悲痛不已,她把对儿子的爱升华为对众生的爱。2008年汶川地震,举国哀痛,秦怡慷慨捐出20 余万元;玉树地震,她又第一时间捐款3 万元,虽然数字不多,但对于朴素了一辈子的老艺术家来说,对于片酬不高,没有拍过任何商业广告的秦怡而言,这已经是她的全部财产。她说:“这些钱本来是留给儿子的,现在他不在了,我要把这些钱给最需要的人。”2010年6月,秦怡被评选为“十大感动母亲”,荣获“母亲真情杯”奖。为了公益,她不遗余力。只要有邀请,她便从不拒绝。2018年,96 岁的秦怡出演了以“养老、孝老、敬老”为主题的公益电影《一切如你》,由于身体不适不能出院,就在华东医院完成了拍摄,她饰演的肖奶奶一头银发,宛如经历岁月洗涤依然仙姿玉质的兰花,纯美高洁,感人至深。她说:“我90多岁了,经历了国家发展的不同阶段,更加觉得幸福来之不易,更加要不断学习,为人民讴歌,拍好电影就是为人民服务。”
秦怡的一生充满了传统与现代的交织,青年时期她曾是敢恨敢爱、勇于出走的现代“娜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她最终把自己活成了一位燃烧自己的母亲,而“娜拉”作为困兽,一直存在于她的心中。二者之间的张力,赋予她的表演质朴而又细腻、大方而又自然的独特气质,让人惊艳,给人回味。
超越时间与空间:作为表演艺术家的秦怡
现实生活与职业生涯对大多数女性来讲是分叉口,走的往往不是花园路,而是荆棘地,按世俗的眼光看,秦怡在这方面尤为惨烈,可贵的是,她把自己一生的挫折与苦难打磨成钻石,热爱生活,热爱电影,对生活、对未来永远充满希望。这种积极、阳光、豁达的心态炼就了秦怡坚韧、慈悲、从容不迫的性格,她把这种人生体验融化在了表演艺术中,形成了真诚饱满、清新脱俗、浑然天成的艺术风格。正如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评价秦怡时所说:“因为她的性格和品质的美,她才能塑造那么多美丽的人物,包括伟大的母亲。”她一生充满坎坷,脸上却丝毫没有磨难留下的痕迹,取而代之的是岁月馈赠的优雅、笃定、美丽、从容,受到人民的喜爱与拥戴。
1946年,秦怡主演了《忠义之家》。同年,与赵丹主演陈鲤庭执导的《遥远的爱》,她在片中饰演脱胎换骨的进步女性余珍,这是她在电影界的成名作,又与她的个人经历暗合。从30年代的深闺少女、40年代的梦中情人到50年代、60年代的“中国母亲”,秦怡在银幕上塑造了无数美丽的东方女性形象,她们或优雅、或伤感、或热烈、或浪漫,尽情展示着秦怡的能量。1979年,秦怡复出影坛后参加了《苦恼人的笑》《海外赤子》两部影片的拍摄,80年代,她接连主演了《雷雨》《倔强的女人》《青山夕照》《闺阁情怨》等故事片和电视剧《上海屋檐下》,成为当时中国最受欢迎的电影演员之一。
秦怡曾写道:“生活的痛苦并没有侵蚀我的精神,消沉只是一时的。我竟能从痛苦得到力量,它使我保持思维的丰富。”她多次在采访中说自己心里只有电影,是个“电影疯子”,显示出一个职业演员认真又执着的精神。她参演每一部作品,都会全情投入,她认为艺术创作离不开真实,艺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才能感动观众、对得起观众。秦怡对此深有体会:“体验生活是最重要的,有了生活,演起戏来就自然。”在拍摄《农家乐》时,她亲赴胶东莱阳老区深入生活,住在堆着牛粪的草屋里,吃着粗糙得难以吞咽的饼子,探索、体验拉英这位农家姑娘的生活、思想和感情。拍摄《马兰花开》时,她住在秦岭沙场学开推土机,一身泥土、一脸油污、一路风尘。拍摄《女篮5 号》时,她与年轻的女篮运动员们同甘共苦,每天4 点起床投入训练,游泳、跑步、投篮,整整训练了两个月。拍摄《摩雅傣》时她一人分饰两角,为了演好角色,白天她和傣族同胞一起劳作、纺线,晚上逐一采访村落里曾经遭受迫害的傣族女性,寒冬腊月时节,秦怡经常要光着脚跑过冰冷彻骨的沙子地。功夫不负有心人,她在片中激情洋溢的表演感动了每一位观众。对于古人,秦怡也非常注重在体验中去发掘和表现人物的内在美,在影片《张衡》中,她扮演的桓夫人只有6 个镜头,但她仍然认真地去博物馆查资料,找感觉,听报告,看历史书,熟悉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探究人物的思想脉络,成功地塑造了东汉时期一位有身份、有学问、深明大义的老夫人形象。拍摄《浪涛滚滚》时,为了演好青龙水库党委书记钟叶平这一角色,秦怡特地赶到文峪河水利工地深入生活,从早到晚在工地上转,和水泥、石头打交道,晚上在一间土屋内就着昏暗的灯光,翻看水利工程建设方面的书和资料,以便精准地理解与把握角色的内心世界。当时夏衍到剧组看了两场戏的样片,便盛赞秦怡已经掌握住了这个人物。著名表演艺术家张瑞芳看过影片后对秦怡赞不绝口:“秦怡这个戏演的实在是好,我看了觉得完全不像秦怡了,可再看看又还是秦怡,因为戏是她演的嘛,她就是那个党委书记。”在秦怡最喜欢的三部电影《女篮5 号》《青春之歌》《浪涛滚滚》中,她本人也认为钟叶平是她从影以来塑造得最成功的一个形象。
秦怡在电影《农家乐》中饰演拉英
电影《马兰花开》剧照
电影《女篮5 号》宣传海报
1993年,秦怡与《女篮5 号》中的搭档刘琼拍摄了《梦非梦》,里面的歌剧演员颜蔚命运多舛,丈夫刚刚去世,女儿又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剧情上可以看作是秦怡的半自传体影片。她为了演好歌剧演员这一角色,专门学唱意大利语歌剧。秦怡曾经说过:“电影是我一生的追求,活得越老,追求越多。我始终觉得,无论是痛苦还是欢乐,我们总要以满腔激情去拥抱事业。表演就是我的事业,就像是我的一支永远唱不尽的歌。”2008年,86 岁高龄的秦怡再上银幕,在影片《我坚强的小船》中饰演一位独自抚养孙子的上海老人,片中她指着墙上挂着的金焰照片,给孙子追溯往事,把自己的生活自然地延伸在银幕上,炉火纯青的演技让人过目难忘,导演彭小莲说秦怡是在用生命演戏。2012年,秦怡又出演了关注弃婴的公益电影《三个未婚妈妈》,用真情为弃婴们奉献了一份爱。2014年,92 岁高龄的秦怡担任编剧并主演了电影《青海湖畔》,她亲自在青藏高原实地拍摄了一个多月,在雪地上翻滚的镜头秦怡坚持自己拍摄,不用替身,并说:“我为这个片子,走了也就走了。”她的语气很淡定,但让现场所有人听起来振聋发聩。有一场戏,秦怡饰演的女气象工程师需要在雪地里托起受伤昏迷的佟瑞欣,佟瑞欣害怕老艺术家身体撑不住,只是虚靠在她的身上,可她一下就感觉到了,并要求重来一条。她强调:“我抱得动你,昏迷的人状态就应该是放松的、软的。”2015年,秦怡凭借该片入围第7 届澳门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秦怡的脚步从未停歇,此后两年,她又为舞台剧《如梦之梦》重返话剧舞台奔忙,还远赴澳大利亚,为当地华人献演钢琴伴诵《鲁妈的独白》。“只要电影需要、观众需要,我随叫随到”的秦怡,2017年又在陈凯歌导演的《妖猫传》里客串了白头宫女,令元稹的诗句“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在大银幕上有了鲜活的影像呈现。
秦怡在电影《青春之歌》中饰演林红
电影《青海湖畔》剧照
20 多岁时,秦怡就凭借着出众的美貌和执着的努力从众多女演员中脱颖而出,除了担任主演,她也甘愿为别人当绿叶跑龙套,甚至后来还专门写了一本名叫《跑龙套》的书,借此阐释自己心中的“龙套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认真对待每一个角色、每一次表演。”《女篮5 号》中的林洁是一位母亲,一生凄楚惆怅,谢晋导演选中34 岁的秦怡出演这一角色,想必是看到了二者有着相似的经历。秦怡潜心挖掘角色的内心世界,把角色不可见的秘密表现出来,刻画人物从内心到表情的细微变化,揭示角色复杂微妙的情绪和心理,把林洁典雅、温婉又略带哀怨的性格展示在大银幕上,成为整部影片的灵魂,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在《青春之歌》中,秦怡饰演的林红对主人公林道静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林红的镜头不多,主要的戏份都在监狱,而且当时给秦怡准备和拍摄的时间只有十天,要在短时间内进入角色的精神世界,准确地表达人物情感和性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了找到角色的感觉,秦怡白天阅读有关《青春之歌》小说的材料,晚上阅读剧本,研读《革命烈士诗抄》《红旗飘飘》等革命回忆录,那些文字让她重返那个时代,革命者的感人故事不断影响、净化着她的思想,使她产生了表达的激情与创作的冲动,她把这种灵感与表现的欲望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从自己的心灵走进角色的心灵,在深深的感动中,理解和体认到林红的精神世界,让自身与角色融为一体。在表演时秦怡非常注意细节,林红临刑前整理了一下头发,把心爱的红围巾送给狱友,林红不是摸爬滚打的女英雄,她身上有着城市里的书卷气,爱美,也懂得美。只要观看过《青春之歌》这部电影的人,都会对秦怡塑造的林红铭记在心,难以忘怀。金山看到秦怡的表演时说:“秦怡走得多好,从容不迫,视死如归,从她的眼睛里好像看到未来一样。”曹禺也对秦怡的表演给予了高度评价:“林红演得非常出色,非常自然,与人物完全吻合。”原作者杨沫说:“林红的表演使我看到了演员的魅力。”秦怡在《苦恼人的笑》《海外赤子》《雷雨》《张衡》《妖猫传》等影片中也是如此,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能把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让配角大放异彩。
“人民艺术家”秦怡,正如歌德所言,这位“永恒的女性,引我们上升”。在自己多年的艺术生涯中,秦怡将真情实感灌注在每个角色身上,在银幕上留下了许多经典的女性形象,但她留给中国电影、留给世界的最坚强、最美丽的形象,便是她自己。她饱经风霜却历久弥坚,面对坎坷磨难却从没有畏惧和软弱,从来都是温柔、勇敢而又从容。秦怡是一位国宝级的表演艺术家,也是一位世界级的表演艺术家。电影的百岁女神秦怡超越时间与空间,美丽永驻,爱心永存。大美秦怡充满大爱,她用抵抗风雨的百年人生,诠释了中国女性历经苦难却依然美丽、善良、高贵、明亮的灵魂。她的电影、她的精神,是中国电影史乃至世界电影史上的宝贵财富,需要我们去弘扬去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