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中等职校师生关系探析
2022-06-30蒋明
蒋明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中职校教育发展的关注与日俱增。而在中职校中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成败,影响着学校功能的实现。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进行身心全面发展,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前提。
师生关系是一种自然的人际关系,但是这种人际关系保持着相对稳定又相对脆弱的平衡态。教师希望学生能够在自己的指导下按照当前的教育方向发展,而学生则希望以自我探求的方式来自我发展。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协调,往往让学生背弃了教育的主流方向,很难发挥真正的教育作用,产生所期望的教育效果。因此,师生间建立起一种和谐的交往关系,才能既发挥教师的主流引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能,又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把学生的社会性和个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德、智、体、心全面发展。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学生这两大主体间是教育与被教育、规范者与被规范者的关系,从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各自的权利与义务出发,又是一种法律关系。
以往对师生关系的研究己经取得了很多的成就,研究的方法有很多,对问题的切入点也各不相同,较为常见的思路主要有两种:一是教育学的分析,一是心理学的分析。
教育学的观点认为,师生关系本质上是一种教与学的工作关系。各种各样的子关系都从这种工作关系中衍生出来:领导与被领导、管理与被管理、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等。只要教师用的教育教学手段 (如规章制度、奖惩、监督、布置作业、考试及德育分评定等)运用得当,讲究教育教学艺术化的话,师生之间的关系往往较为协调。教育手段是师生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
与之不同的是,心理学学者往往着眼于教师与学生的心理差异的分析。在他们看来,师生关系是一种自然的人际关系,这种人际关系保持着相对稳定又相对脆弱的平衡态。一方面,双方有着教与被教的互相依赖关系;另一方面,又隐含了一种希望与欲求的倾向。这种倾向就是教师希望学生能够在自己的指导下按照当前的教育方向发展,而学生则希望以自我探求的方式来自我发展。这一倾向如何处理,取决于教师自身的个性特征及对待学生的态度。一位与学生关系十分融洽的教师总是具备人格上的某种魅力:富有爱心和同情心、和蔼可亲、处事公正、知识渊博、上课受欢迎,相反,冷漠、偏心、不负责任、才疏学浅的教师很容易与学生发生冲突。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美称,“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思想曾长期根植于国民的心田,当今社会更是提倡全民族尊师重教。但是,部分学生由于受到不良社會环境的影响,同时由于个人错误的思想认识,对老师的尊重不够。师生之间的沟通是师生状况的直接反映。在学生对“”的问题进行回答时,反映出这方面的基本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在教育管理逐步科学化和教育手段日益现代化的今天,每一个教师都必须从传统教育观念中解放出来,淡化自己的权威意识,增强自己的服务意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热爱学生,解放学生,帮助学生,开发学生创新精神,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的是一个协调员的角色,其作用是为学生的学习尽可能多的提供资源,营造一个积极学习的环境,让学生自己健康和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