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德拉克洛瓦油画作品的特点

2022-06-30杜淑媛

牡丹 2022年10期
关键词:笔触德拉浪漫主义

杜淑媛

浪漫主义产生于波旁王朝复辟时期,法国大革命失败以后,一些知识分子已经脱离了权威、传统和古典模式的苦海,进而产生了浪漫的艺术。德拉克洛瓦在当时的画坛名声大噪,叱咤风云,已经被定义为一位伟大的先驱者,人们甚至给他起外号为“浪漫主义的狮子”。德拉克洛瓦不仅继承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欧洲艺术学校的优良传统,而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色,如现实与想象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富有动感力的构图、强烈的色彩对比、坚实厚重的造型和奔放的笔触。不仅促进了后代绘画流派的形成,而且为其他画家提供了艺术上的借鉴。

一、现实与想象相结合的创作方法

德拉克洛瓦的绘画作品充分肯定了浪漫主义艺术的基本美学原则,重视想象和幻想,侧重传达人的主观感受。他认为,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绘画才是最真实的,通过想象捕捉到的东西才是最本质的,对他来说,想象力在所有必要条件中占据首位。由此可见,德拉克洛瓦认为感情的表达才是绘画的主要目的。

《阿尔及尔的女人》是德拉克洛瓦最具有异国情调和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之一。画家游经阿尔及利亚的阿尔及尔时偶然间看到了一位妇人的闺房,被当时的场景深深吸引。但因照相技术还未发明,德拉克洛瓦便在速写本上大致记录了妇人的姿态,这些素材至今保存完好。后来画家以饱满的热情创作了此幅画作,画面中站着的女佣戴着头巾,右侧是一位翘着膝盖的妇女,她们好似在怡然自得地诉说着家常;左下角是一位斜躺着的妇女,她眼睛目视前方,嘴角微微翘起,给人以亲切之感。这样一幅充满东方色彩的作品,除主要人物外,场景的组合均依靠德拉克洛瓦的想象,但毫无违和感,由此不得不赞叹这位艺术大师的手法之高超和想象之大胆、丰富。由此可以看出,德拉克洛瓦是基于现实又充满无限想象的思路创造出这幅作品。

在日后漫长的艺术生涯中,德拉克洛瓦也在一定程度上坚守这一创作方法,正因如此,才能有无数动人心弦的画作留存于世,供我们欣赏和学习。这也告诫我们,创作不是简单地模仿自然,而是将观察、感受到的美,经过主观处理,组织成可以带给人们审美享受的画面,这一点值得深思。

二、富有动感力的构图

创作一幅画时,创作者会首先考虑绘画内容,下一步是收集材料,万事俱备,只欠构图。19世纪出现的浪漫主义画派打破了新古典主义千篇一律的构图规则,使得本如一潭死水的欧洲画派变得生机勃勃。以德拉克洛瓦为代表,为了达到最圆满的状态,他苦心孤诣、不断探索,并从17世纪弗兰德斯杰出的艺术家鲁本斯的作品中汲取了营养,创作了大量令人叹为观止的作品,给画面赋予了新的生命和含义。

如果说鲁本斯是启蒙老师,那真正影响德拉克洛瓦的是他的师兄热里科,他热衷于学习热里科的构图及色彩。在观看了热里科的《梅杜萨之筏》后,德拉克洛瓦创作了《但丁的渡舟》,这幅作品取材于但丁名著《神曲》,描绘了在诗人维吉尔的引导下,但丁乘坐卡隆的渡船穿越地域湖的情景。画面上,几位主体人物身穿彩色鲜艳的衣衫,在海风的吹动和海浪的拍打下,他们尤显凌乱和渺小;船下还有几個被罚入狱的裸体者,他们拼命抓紧小舟不放,祈望回到阳界,其中还有一位裸体女子,水珠在她身上闪着光,映衬出洁白的肌肤。天空中的乌云和火焰燃烧后的黑烟融为一体,在空中流动着,海水波涛汹涌,溅起的层层浪花拍打着小船上的难民,仿佛下一秒小船就会被无情地吞没,人们被死亡威胁着,拼命挣扎却又无能为力,整个画面充斥着动荡、压抑、紧张和恐怖的氛围。在这幅巨作中,德拉克洛瓦以其充满戏剧性的画面效果,动摇了视觉习惯,使得整个场面洋溢着动感,即使作为观赏者,也能够身临其境。

德拉克洛瓦还热衷于表现动物题材,创作了大量关于动物野兽的作品,其中“狮子”的题材占很大一部分。狮子有着庞大的体格、健硕的肌肉、旺盛的精力和令人难以征服的野性,深深吸引着德拉克洛瓦,所以,人们称德拉克洛瓦“浪漫主义的狮子”,象征着他对抗旧势力的勇气。《猎狮》是一幅东方主义风格的作品,画面中,左右分别有一头高大威猛的狮子,它们站立着与人马搏斗,人马踏翻在地,后面虽有队友相助,但从画面中传达出的紧张气氛来看,人和马的力量在狮子面前十分微弱,这一由散点式构图组成的场景极具动感。

《诱拐丽贝卡》是德拉克洛瓦根据英国作家司各特小说当中的某一情节创作的,画面的天空中弥漫着滚滚浓烟,将清澈宁静的天空渲染成黑色,很显然这几位骑士已经将这座坚固的城堡焚烧摧毁,他们手持兵器,宣告着胜利。其中最威武的骑士古贝尔从城堡中将少女丽贝卡劫走,他张开双臂将少女扛于肩上,丽贝卡做仰天挣扎之状,但却无力挣脱,面露绝望,与此同时,古贝尔的随从早已为他备好马匹。整个场面充满了紧张的氛围,怒气冲天的火光,飘荡着的浓烟,骑士匆忙奔走的动作刻画,都加深了画面的动感。

构图是绘画创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德拉克洛瓦在这一方面冲破了新古典主义的束缚和羁绊,运用自身独到的见解、各种富有动感的构图形式,创作出无数动人心弦的作品,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和经验。

三、强烈的色彩对比

德拉克洛瓦为代表的浪漫主义画派,打破了新古典主义时期注重形式和素描的绘画传统,主张运用色彩来表达自己的内心及情感。作为浪漫主义领军人物的德拉克洛瓦对色彩十分敏感,将精力都投入了对色彩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可谓倾注了毕生的心血。

德拉克洛瓦擅长使用强烈的色彩对比来丰富画面,他尤善运用红色,并与其他颜色形成对比。德拉克洛瓦十分偏爱朱红色,《希奥岛的屠杀》中就运用了红色。画面总体呈现了如下内容:远处焚烧村落后的烟火弥漫在空气中,与看似宁静的淡蓝色天空形成了强烈的色彩对比和视觉冲击;裸体的难民和身穿骑服皮肤黝黑的骑兵形成明显的亮暗对比。德拉克洛瓦用了强烈的色彩塑造出来这一人间悲剧的场面,与其说他擅用色彩对比,不如说他正是通过这种表达方式来宣泄内心的愤怒之情。德拉克洛瓦在这幅画中使用了强烈的明暗对比和浓郁的色彩,使得观赏者能够感同身受。

《撒丹纳巴勒斯之死》是德拉克洛瓦继《希奥岛的屠杀》之后创作的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经典巨作,取材于拜伦的同名小说《撒丹纳巴勒斯》,放眼望去,除了错综复杂的各种形象外,扑面而来的是红色的充满血腥的味道。撒丹纳巴勒斯是亚述最后一位国王,在招致叛乱临死之时,他从容地命令士兵处置自己心爱的妻妾与犬马,金光灿灿的珠宝散落一地,成群濒临死亡的妻妾赤裸着雪白的肉体,遭到威武健壮的黑色皮肤士兵的屠戮。这是一幅色彩缤纷、对比强烈,混乱、悲惨和不安交织成一幅充满恐怖的画面,画面以鲜红和深褐色为主色调,表现出既华丽又残忍的氛围,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此幅作品除了色彩的对比十分强烈之外,还将动荡不安的局面与面无表情、视死如归的国王形象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画家娴熟的绘画技法。A0A7CFF6-7C29-4613-BA6E-9A87051CAEC8

德拉克洛瓦在色彩方面的成就不亚于前面所讲的构图,他在这一领域的探索和成果直接影响了新印象派、印象派、后印象派和野兽派的画家,并为其提供了理论指导,使得色彩得以从新古典主义所提倡的素描中解放出来,拓宽了绘画艺术的发展道路。

四、坚实厚重的造型

德拉克洛瓦非常重视角色的形状,并能够准确地掌握它。在作品中,大到人物形象,小到背景道具,均刻画严密,力图表现坚实和厚重的造型。

用德拉克洛瓦的作品之一《摩洛哥骑士涉水而过》来阐释这一概念再适合不过。整幅画只有一人一马两个主体物,其余为背景。主体物位于画面最前端,有呼之欲出之感。骑士坐在马背上,战袍随风飘扬,矫健的战马蹚过河水奔向地面,可以看到马的两条前腿已贴近地面,而它的后腿还踏在水中,并且水的高度已经达到了腿的根部,由此可见水之深。此种情境之中,骑士和马没有被周围险恶的环境所影响,他们眼神坚定,紧闭嘴巴,眉头紧锁,在做最后的冲刺。德拉克洛瓦对背景的天空、远处的陆地和河水做简要概括处理,对人和马则精细刻画,烘托出沉重、压抑的气氛,正是在这种环境下,才更突出骑士与战马的昂扬、坚韧、稳重。

《自画像》是德拉克洛瓦创作于1837年的一幅作品,它标志着德拉克洛瓦艺术生涯的转折。以往,强烈的色彩对比是这位艺术大师最明显的标志之一,而《自画像》中,作者运用了大面积的黑色和黄褐色,同之前装饰性强、色彩饱和度高的作品形成了巨大反差。画面无背景装饰,近景所描绘的德拉克洛瓦本人,眼神笃定,眉头紧锁,身穿黑色外套,给人以冷静、严肃之感。从这幅作品的刻画上不难看出,画家想要表达的是一种真实感,丝毫没有装饰意味。德拉克洛瓦放眼生活,以自己为视点,描绘了一个最熟悉的人物形象,这一形象不同于《自由领导人民》中女旗手的斗志昂扬,也不同于《希奥岛的屠杀》中被害者的痛苦绝望,而是具有沉着冷峻的气质。

德拉克洛瓦在塑造形象这一方面一直保持着严谨的态度,力图每一处细节都能体现坚实、厚重之感,这是他绘画时的原则和一直以来追求的境界,这使得他的画面更具有力量感,更加摄人心魄。

五、奔放的笔触

与新古典主义相反的画风从巴洛克开始,新古典主义的笔触强调严谨、理性、庄重、坚韧,到了巴洛克时代,笔触终于被解放出来,呈现出奔放、自由、跳跃、粗犷的特点。而浪漫主义自然承接了巴洛克的笔触“遗产”,其中最具代表的浪漫主义画家当属德拉克洛瓦。对于画家来说,笔触就是生命的表现,它既能反映人的内心活动,也可以映射画家的性格,人们可以在德拉克洛瓦的画面中看出他运用笔触所表现出奔放、自由的特点。他打破了新古典主义规则的禁锢,更加随性地在画面上抒发自身情感,使得奔放的笔触这一绘画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狮子吞噬一只野兔》这一画面中,人们首先看到的是一头体格雄健、威猛慑人的狮子,眉头紧锁,眼神透露出捕食者的强悍,雄狮一头长毛,像金黄色的鬈发。德拉克洛瓦并没有用太多的细节去刻画这一主体物,整个画面呈现出自由、奔放又不失严谨的笔触,尤其是这一头随性肆意的毛发,画家借助颜料的厚薄对比、色彩的浓淡变化、笔的轻重力度、运笔的快慢节奏,体现出獅子的质感和体积感。

《肖邦》同样是一幅人物肖像画。肖邦是德拉克洛瓦同心同德的挚友,他经常去听肖邦的演奏会,这幅作品便是为肖邦所创。画家笔下的肖邦有着一头蓬松的卷发,画家以深沉低暗的色调、粗粝豪放的笔触、强烈的质感来描绘这一局部,体现出头发的亮感和光影虚实的趣味,使得原本整体看起来比较忧郁的肖邦增添了一丝欢快的气氛。

德拉克洛瓦在作品中通过不同的笔触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他以奔放不羁的笔触宣泄着他不满当时生活状态的情绪,如社会的激荡、人民悲惨的命运等使他陷入深深的痛苦中。因此,这种奔放、自由的笔触的背后其实蕴含着历史意义,这也使他的作品更富有生命力。

(四川师范大学)A0A7CFF6-7C29-4613-BA6E-9A87051CAEC8

猜你喜欢

笔触德拉浪漫主义
漫谈诗的革命浪漫主义
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大师
珠唾集
论浪漫主义对新诗功能的影响
艺术之春
向真而死——论《菲德拉的爱》的消费符码与悲剧情感
它就是海德拉
Q3 德拉希:艺术狂热还是投资客?
拥挤豆豆林
张德娜:以细腻笔触诠释自然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