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司空图咏物诗特色研究

2022-06-30张敦媛

牡丹 2022年10期
关键词:司空咏物诗白菊

张敦媛

晚唐是咏物诗发展的一个新时期,出现了180余位咏物诗人,共创造了2 889首咏物诗,远远超过前代。其中,司空图创作了50余首,数量颇多。司空图的诗歌虽不及其诗论那样受人关注,但也有部分文人关注到他的诗歌。苏轼《书黄子恩诗后》说:“唐末司空图崎岖兵乱之间,而诗文高雅,犹有承平之遗风。”胡震亨《唐音统签》也认为“此公气体,不类衰末”。顾炎武《诗学渊源》曰:“(司空图)诗效长庆、平淡不尚雕琢;绝句典雅清丽,有大历风。”他们认为司空图的诗歌承中唐雅正之风,在唐末消沉避世的整体诗风中独树一帜,这些评价足以引起人们对司空图诗歌尤其是其咏物诗的重视。

一、题材特色——多充满生机的纤细弱小之景

从所咏题材来看,种类大概可以分为三种:一是植物类,如杏花、白菊、牡丹、山茶花、柳之属;二是飞禽走兽类,如蝴蝶、鹊、鹂之属;三是文人器物类,如歌、扇、灯花之属。在题材上呈现出自然界景物居多、社会之物较少的特点,这体现了司空图对传统咏物诗题材的继承。

受时代影响,司空图的咏物诗中自然界之物又以纤细柔弱之景居多,但其笔下所咏之物消退了时代的悲哀之气,充满生机,表现出异于同时期其他咏物诗人的鲜明个性。杏花、白菊、柳、蝴蝶、鹊等都是自然界中比较柔美的物种,但它们却充满生机。“小蝶尔何竞,追飞不惮劳。”(《漫书二首·其二》)诗中的“竟”“追”“飞”等动词,描绘了那些娇小的蝴蝶竞相追逐,丝毫不害怕远飞疲惫。“得地牡丹盛,晓添龙麝香。”(《牡丹》)诗中的“盛”则描绘了牡丹簇拥盛开、香气弥漫的场景。“不是流莺独占春,林间彩翠四时新。”(《鹂》)诗中的“流”描绘出“莺”不是栖息在树上的静止状态,而是在林间畅快飞翔着的,畅快飞翔的莺与四季翠绿的山林一样充满了欢快与生机。“谁家按舞傍池塘,已见繁枝嫩眼黄。”(《柳二首·其一》)诗中的“舞”字,描绘了刚冒出嫩黄芽儿的柳枝在池塘边舞动的场景。这些场景中的意象,“飞蝶”“流莺”“舞柳”等都成了生机和活力的化身,洋溢着大自然中昂扬的生命力,充满了自然和谐的美感。

再如菊花这一物象,自陶渊明《饮酒·其一》以来,就成为隐士高洁人格的象征,体现着诗人淡然悠远的情怀。齐梁时期,受到奢靡之风的影响,菊花被描写得无比精美,雍容华贵。唐朝诗人基本延续着这两条路子来吟咏菊花。盛唐时期,国力强盛,菊花充满生机与活力,刘禹锡的《白菊》将白菊描写得雍容华贵、精美绝伦,元稹的《菊花》则将菊花围绕屋舍怒放之景呈现出来,表明自己居所与陶渊明的庐舍神似,暗喻自己与陶渊明同是高洁之人。进入晚唐,菊花形象急剧衰微,李商隐的《菊》、李山甫的《菊》都将菊花残败之景描写出来,往日雍容华贵、满园盛放之景今日已荡然无存。反观司空图笔下的菊花物象,一改晚唐描写菊花残败之象,将白菊在寒风中的昂扬的生命力呈现出来,如《白菊三首·其一》中的“犹喜闰前霜未下,菊边依旧舞身轻”、《白菊三首·其三》中的“横拖长袖招人别,只待春风却舞来”、《重阳山居》中的“菊残深处回幽蝶,陂动晴光下早鸿”等。诗句一反晚唐其他诗人笔下菊花物象的衰败之气象,向盛唐气象靠拢,有着昂扬的生机。由此可以看出这一题材对时代潮流的反叛,并由此看出司空图笔下所咏之物超越时代的衰败之气,有着自身的个性特征。

司空图的咏物诗中歌咏了许多类似于杏花、杨柳、莺等柔美之景物,这是晚唐咏物诗的特征。然而,将这些柔美之景注入昂扬的生机、无限的温暖,却是司空图咏物诗独有的特色。

二、思想特色——临界与仕隐之间

司空图生活于晚唐,是一个宦官专政、藩镇割据、战火纷飞和农民被迫起义的大动乱时代,也是唐朝逐渐走向灭亡的时代。混乱的社会环境迫使司空图改变知识分子一贯以来的入仕之路,忍痛辞官归隐,归隐后的司空图又时刻关心政治局势的变化,这使其诗歌呈现出仕与隐矛盾纠结的思想。按照咏物詩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是归隐后通过咏物来寄托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及积极入世的心态。青年时所作的咏物诗《扇》就表达了他对入仕的渴望。“珍重逢秋莫弃捐,依依只仰故人怜。有时池上遮残日,承得霜林几个蝉。”此诗是司空图写给当时宰相王徽的,王徽待其颇厚,曾与其共度重阳,因此司空图便作此诗来回报他。全诗以扇为喻,首句表明秋日已至,扇“莫弃捐”,次句中的“故人”指的是王徽,第三句中的“池”则是“凤凰池”的略称。司空图通过“扇”来表明渴望得到朝廷重用、不被抛弃的愿望,这无疑展现了诗人积极入世的心态,“遮残日”“霜林蝉”则比喻自己与宰相的忠贞节操。黄巢攻打朝廷后,司空图归隐所写的《白菊三首》中“菊边依旧舞身轻”“舞袖招香即却回”“只待春风却舞来”几句,透露出诗人对昭宗政权抱有希望。《白菊杂书四首》这四首诗中表达了不赞成武臣当政的主旨。《灯花三首》作于僖宗在蜀时期,古人以灯花为吉兆,据司空图第一首中的“蜀柳”“金雁传归信”等可以看出诗人对僖宗的回归充满了希望。“从扑香尘拂面飞,怜渠只为解相依。经冬好近深炉暖,何必千岩万水归。”《秋燕》中诗人以“秋燕”自喻,表达了愿意依靠僖宗、为朝廷效力。以上几首诗歌都表明诗人关心时事政治、积极入世的心态,但是诗人对入世的态度也随着朝廷政治的衰败而发生转变。《见后雁有感》流露在“穷通”的人生道路上暂时有“风雪频相阻”,却可“待得春”时而动的思想,这是司空图仕僖宗时的心理写照。

二是在朝为官之时又想通过归隐山林来逃避这支离破碎的朝廷带来的困难与窘境。《放龟二首》中诗人以“放龟”喻自己因在殿前堕笏失仪被放归回山、回归到大自然的怀抱一事。“多惊本为好毛衣,只赖人怜始却归。众鸟自知颜色减,妒他偏向眼前飞。”《山鹊》这首诗,讲述了天祐二年(905)秋,司空图因柳璨之召侥幸逃脱,免去一桩祸事。诗中以“山鹊”喻人,写出了自己得以逃脱的幸运及逃跑的狼狈,感叹人生的无奈与纷扰。《喜山鹊初归三首·其一》借见山鹊“窗前今贺主人归”抒发远离世俗、归隐山林的喜悦,全然没有不能实现政治理想的悲观和愤愤不平的怨气。与之相比,晚唐其余咏物诗人描写细微柔弱的物象时,则更多体现对朝廷强烈的排斥和愤懑之情。同样写“鹊”,司空图用山鹊来自喻,虽不得志,但心态依旧平和,与诗僧贯休、隐逸诗人罗隐诗中的“鹊”有着相似的禅趣。韩愈的《杂诗四首·其二》、皮日休的《喜鹊》则是用喜鹊来讽喻奸佞小人,表达对朝廷的不满;韩渥同样通过引用曹操《短歌行》中“乌鹊绕枝”的典故,暗示当朝不值得他依靠。这些诗都充满愤愤不平之气。665CD520-8B1B-412D-A5D0-69BF71543DA4

司空图咏物诗体现了他欲仕欲隐的纠结,处于出仕与归隐的边界,这也导致他咏物诗思想上的不纯粹。他潜读佛法,只是希望通过佛教思想让自己获得片刻安宁,而不是真正想归隐山林,他的内心依然渴望为朝廷效力。这样的矛盾心态,既是他咏物诗的特色,也导致他诗歌的思想内容缺乏艺术感染力。

三、艺术特色——酸咸调和的淳雅之味

虽生逢末世,但司空图在诗歌理论方面依然秉承盛唐的传统,并提出“莫向诗中著不平”“莫向新词寄断肠”等观点,主张“酸咸调和”创作原则,这是对儒家所倡导的“怨而不怒”中和之美的继承,故其诗歌创作从整体上看也是以醇厚、雅正为基调的。

一是诗作中大量运用了表示否定关系的副词进行“酸咸调和”,使得诗歌沉郁顿挫、韵味悠长。“折来未有新枝长,莫遣佳人更折来”(《柳二首·其二》)、“才情百巧斗风光,却笑雕花刻叶忙”(《力疾山下吴村看杏花十九首·其五》)、“洞中犹说看桃花,轻絮狂飞自俗家”(《暮春对柳二首·其二》)中的“莫”“犹”“却”等虚词的运用,使得诗歌的情感表达婉转悠扬、意味深长。一个“莫”字看似消解了新枝与佳人之间的矛盾,实则提醒人们时刻关注与爱惜人才,不要多加摧残,从更深层次突出了主题,对于情感的表达看似收敛压抑,实则以一种无声的方式释放出来。“犹”“却”一类字词的运用也是起到相似的作用,在情感表达上起到了以退为进、明收暗放的效果,以便在灰暗的时代中增添几许明亮之色,从而让人在短短几句诗中咀嚼出无尽的美味。这样的诗歌不在少数,如《白菊三首·其三》:“莫惜西风又起来,犹能婀娜傍池台。不辞暂被霜寒挫,舞袖招香即却回。”全诗以一个“莫”字起头,短促有力,“莫惜”二字后接的是白菊恶劣的生长环境,表面上让人不要怜惜,实则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更加突出了在西风中依旧能在池塘边舞蹈的白菊形象,让人心生怜悯与敬佩。一个“莫”、一个“犹”便使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婉转曲折,耐人寻味。“不辞”与“莫惜”相对,都表明白菊坚韧不摧的高贵品质,“即却”一詞使人忘记这是一朵在西风中备受摧残的白菊,充满了昂扬的激情与斗志,让消极悲哀的诗歌意境突然明亮起来,表明诗人虽身处乱世却仍能保持自身高洁的情怀。

二是在冷清凄惨的末世仍然喜爱晴、春、暖等充满希望的事物。在晚唐那个混乱的时代,艺术似乎也变得十分凄冷和悲观,咏物诗中多出现病马、寒蝉、孤雁、啼血杜鹃等悲情物象,所用形容词也大抵是“空”“冷”“幽”“清”之属,这是一个由时代导致的消极情绪和审美趣味的选择偏向。然而司空图的咏物诗中出现了大量的“春”,充满温暖与希望。“主人犹自惜,锦幕护春霜”(《牡丹》)中刻画了春天牡丹花上的晶莹剔透露珠,煞是可爱;“故国春归未有涯,小栏高槛别人家”(《华下二首·其一》)中又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春天的无限眷恋。“漫说早梅先得意,不知春力暗分张”(《柳二首·其一》),梅花虽然盛开早,但是春力已经在暗自生长,梅花凋零,迎来的将是一整个春天,柳枝也在河畔旁随风舞动。将冬天里的梅花与春天欣欣向荣的景色作对比,突出了春天的生命力正在不动声色地唤醒世界。此外,还有“横拖长袖招人别,只待春风却舞来”(《白菊三首·其三》)、“不是流莺独占春,林间彩翠四时新”(《鹂》)、“开尽菊花怜强舞,与教弟子待新春”(《灯花三首·其三》)、“牡丹枉用三春力,开得方知不是花”(《红茶花》)等,都通过对不同春日之景的描绘,给读者呈现出一个充满蓬勃生机的世界。司空图通过创造一个充满温暖、生机与活力的诗世界去调和现实生活中的灰冷与残酷,让人从末世的悲哀中读出希望与温暖,甚至还有些许喜悦。

司空图咏物诗的艺术手法通过“酸咸调和”的艺术原则,使得平淡的咏物诗更具深层浓厚的韵味,使得咏物诗也能生发出多重意蕴。这正如苏轼在《书黄子思诗集后》所评价的那样:“梅止于酸、盐止于咸,饮食不可无盐梅,而其美常在酸咸之外。”这种跌宕起伏“酸咸调和”的手法,使得司空图诗歌的韵味远超酸咸二味,是第三种成熟的、充满平和之气的雅正之风格。

四、结语

司空图有着诗人、诗论家、忠臣节士等多重身份,因此在咏物诗上呈现出个性化的特点。在题材上,司空图的咏物诗一改晚唐所咏悲情物象的风气,选择赞美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物象;在思想上,司空图处于仕与隐临界线上,为官时渴望通过归隐来逃避困难,归隐后又时刻关心朝廷,创造了纠结矛盾的内心世界;在艺术手法上,司空图主张“酸咸调和”的创作原则,使诗歌呈现醇厚雅正的风味,全无晚唐一点尖新涂泽习气。司空图的咏物诗虽有独特风韵,但矛盾的内心使得诗歌缺乏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是其不足之处。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665CD520-8B1B-412D-A5D0-69BF71543DA4

猜你喜欢

司空咏物诗白菊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咏物诗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咏物诗
会有吃不完的胡萝卜吗
会有吃不完的胡萝卜吗
重阳席上赋白菊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之冲淡
体物尽其妙,品之有寄托——杜甫咏物诗《房兵曹胡马》赏析
咏物诗的一种写法
司空见“惯”
里耶简“司空厌弗令田当坐”文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