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草木意象展现的女性形象
2022-06-30李馥君
《诗经》集中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风貌,其中植物意象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占有重要地位。孙作云统计出《诗经》中共记载了143种植物,其中85种草类,58种木类。这表明植物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不仅是人类生活依赖的物种,也是先民们沟通感情、传递信息的媒介。通过植物表达情感,男女主人公将情感寄托在植物身上,使其具有特殊的内涵。以草木意象体现女性独特的形象,并与男性和女性联系到一起,具有阴阳观的特质。本文对《诗经》中的草木意象进行简要分析,探析草木意象展现的女性形象在《诗经》中的文学价值。
一、草木意象展现的阴阳观
(一)《诗经》中的阴阳观
阴阳分别代表着女性和男性,二者无论是在自然界还是社会生活中都是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是人类社会生生不息的关键。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具有一定关联的两类事物被定义为阴和阳,如天地、日月、男女等。《诗经·大雅·公刘》(下文此类书名号代表篇名,“《诗经》”皆省略):“既景乃岗,相其阴阳。”是指在山冈上测阳光,观察它是面向太阳还是背着太阳,这里的阴阳分别指向日和背日。
《诗经》中的婚恋诗也多呈现出阴阳观特征。《郑风·山有扶苏》中的“山”,代表高大为阳,“隰”,代表洼地为阴。“山”与“扶苏”是高大的象征为阳表示男性,“荷花”与“隰”柔美的象征为阴表示女性。这样一阴一阳、一高一低的配合,也意为男女结为夫妻的意思。在《邶风·简兮》中通过阴阳的对比与结合展现男女之间相互的情感。诗篇中“山有榛,隰有苓。”“榛”指大树,“苓”指草,山与榛代表男性,隰与苓代表女性,这样描写具有均衡性。《小雅·斯干》中描写藤蔓缠绕于松树和竹子之上,将藤蔓比作女子,松树和竹子比作男子,女子为阴,男子为阳,阴阳结合,刚柔相济,是不可缺少的。
(二)《诗经》展现的地雌观
《诗经》所呈现的是农耕文明时代,在这一时期周人将自己的农业生产认为是解决温饱问题的关键,所以在农作物生产方面已初现规模。展现的社会生产劳动多是男性在田地里耕种,代表阳刚主外。女性在山野间采集野菜,种桑养蚕,从事采集业,主内表阴柔。雌,本义指母鸟,后扩大范围指母兽,亦可代指女性,后又引申为柔弱等意。在《周南·芣苢》《周南·葛覃》《周南·卷耳》三首诗篇中通过采摘芣苢、采葛制衣、采集卷耳的描写,展现女性在这一时期的生产劳动主要以采集业为主,并通过采摘野菜的过程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因此,从诗篇中的这些草木意象不仅可以看到女性的劳动生活,而且可以透过草木意象看到女性身上呈现的阴柔特征。
草木属地雌水性,为阴。女性采摘野菜主要分为水生和陆生两类,荇菜、藻、萍、蘩等为水生,芣苢、卷耳、荠、葑等为陆生。除了水生和陆生两类植物外,还有木本植物,《周南·桃夭》中“桃”、《召南·摽有梅》中“梅”、《卫风·氓》中“桑”、《卫风·木瓜》中“木瓜、木李、木桃”以及《唐风·有杕之杜》中“杜”等,这类木本植物都象征着女性属阴。另外在祭祀用品中使用的植物也多属阴性,这里的野菜外形柔软,既可作食物食用又可作祭品,多为女性采集,所以归属为阴性。部分诗篇将草木意象作为“兴”使用,大多也具有阴性特征。
二、拥有含蓄纯真的女性形象
(一)温婉含蓄
《诗经》中描写男女婚恋的诗篇有70多首,多借助于草木意象起兴,用含蓄委婉的语句表达男女之间在爱情中的悲欢离合,抒发心中最为朴实真挚的情感。孔子曾说过:“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证明《诗经》中含有大量描写草木的诗歌,并多使用树木意象代表男性,草木意象代表女性。因女子多从事采集工作,所以诗中多用采摘野菜时的动作、行为表达相思之情。《周南·关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将摇摆的荇菜比作女子,侧面展现了所要追求的女子对待这份情感的含蓄,诗篇虽没有写女主人公参与采摘野菜,但却从侧面将女主人公比作荇菜,认为荇菜在水中的形态与女子对待这份感情的态度一致。采摘野菜的过程也是女子表达对男子爱慕的机会,虽有喜爱之情,却没有将这份感情做正面的描写,而是通过侧面的表达,展现女子爱恋的心境。诗篇《魏风·汾沮洳》三章,每章六句。闻一多在《诗经讲义》中提出,这是女子羡慕男子的诗。此说法是可信的,诗篇通过女子采摘酸模、桑叶、泽泻的过程,展现女子在不同的采摘场景中都能想起她所喜爱的男子,虽无正面描写自己对男子的爱慕,但从侧面表达了自己的爱意。
思夫诗在《诗经》中同样占有重要的位置,是诗歌创作中不可缺少的主题,《周南·卷耳》中女子想要通过采摘“卷耳”以打发自己孤独的时间,但无论如何采摘都不能将筐装满,这足以证明女子将心思全都放在了思念丈夫上,通过卷耳这一草木意象寄托女子对丈夫的相思之情。《诗经》中有许多的诗篇是女子通过采摘野菜从而表达自己对心上人的惦念之情,在这里她们的情感大多是处于被动的,只能在家等待着丈夫回来。《召南·草虫》通过时间的变化暗示女子自己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见到丈夫了,内心深处的想念通过采摘野菜的无心和时间变化之快展现得淋漓尽致,这是她们将思念的情感用另外一种方式含蓄地表达出来。
(二)纯真热情
《诗经》中的女性形象热情大胆,情真意切,敢于表达自己想要的爱情,尤其是在恋爱中的女子展现出了她们纯真、勇敢的一面。《邶风·静女》是一首十分优美的诗歌,描写男女之间互相爱慕。“自牡归荑,洵美且异。”“荑”是白茅初生时的名称。诗中女子将作为信物的彤管送给男子,男子将新生的白茅送给女子,这是具有爱情的象征意义,男女之间通过互送礼物以表达自己的心意,将一个充满真挚爱情和纯真的少女展现在诗篇中。《诗经》中通过生活中最常接触的草木来展现女子对待爱情的态度,表达纯真自然的情感,将女子内心的热烈刻画得十分细腻。植物从开花到结果的过程用以表达女性对爱情追逐的过程,《周南·桃夭》中“灼灼其华、有蕡其实、其叶蓁蓁”,将桃树不同时间的状态与不同时期的女性联系,象征着女子拥有漂亮的容貌,表现了其有生机。清代方玉润《诗经原始》:“《桃夭》不过取其色以喻‘之子,且春华初茂,即芳龄正盛时耳,故以为比。”《召南·摽有梅》中女子用梅子的生长过程比喻自己,随着时光的流逝,到了待嫁的年纪,但仍未找到心仪的爱情,于是便将自己迫切的心境显露出来,希望有喜欢她的男子向她求婚,展现了女子想要获得爱情的急切心情。周代社会有一种习俗,仲春之月会为未婚男女举行聚会,在这里女子有主动表达自己爱情的权利,双方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情感,繼而展现女子对心爱之人主动追求,大胆示爱的形象。022A9238-060F-4D70-9435-54BBCB25958C
三、拥有独立意识的女性形象
(一)追求自主婚恋
《诗经》中的爱情诗展现了女子大胆主动地追求自己喜爱的男子,拥有很强的独立意识和精神,并将这一精神思想寄托于草木意象之上。《郑风·溱洧》:“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诗篇营造出了轻快、和谐、淳朴的氛围,古代郑地的上巳节是春游节,这天是男女择偶的好时机。《周礼·媒氏》:“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因人们从二月开始从事农业劳动,所以许多活动被安排在农历二月或三月初,上巳节便也在此时举行。《郑风·溱洧》中男女主人公相互爱慕,女子为表自己的倾心,赠之以芍药,男子为表对女子也同样倾慕,以芍药回赠。虽是几句简单、质朴的话,却将女子在当时社会可以自由主动寻求自己的爱情观展现出来。《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木瓜”成为男女之间表达自己倾慕之情的信物。女子在木瓜成熟时送给自己心爱的人,男子若对女子同样倾慕便送礼物以回赠。诗篇中男子是以玉佩作为回赠,虽不是等价交换,但足以看出两人情真意切,以木瓜比作自己,木瓜成熟了,自己也到了可以嫁人的年纪,无论女子是赠果的那一方还是赠玉的那一方,都展现出了对自己所爱之人敢于大胆自由的追求。
《诗经》收集并整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这一时期主张听从父母和媒人安排婚姻。《孟子·滕文公》:“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鉆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但即便是这样,仍有女性不顾家人的反对坚持与自己所爱之人结婚,不愿被父母和媒人安排。《左传·昭公元年》中记载:“犯请于二子,请使女择焉。皆许之。”《鄘风·柏舟》《王风·大车》《鄘风·蝃》等描写了女子全然不顾家人的反对勇于追求自己所爱之人,为了能和心爱之人在一起大胆反抗家人。《鄘风·蝃》中“蝃”指彩虹,古人认为彩虹出现,将预示着婚姻中出现不好的事情,导致两人分离。诗篇中的女主人公在婚姻不被家人同意的情况下,毅然地选择与之抗衡,与所爱之人私奔,当得不到父母和媒人的同意时她们勇敢反抗、斗争,不惜离开自己的父母及家人,也要选择属于自己
的婚姻。
(二)追求自由离婚
在以男权制为基础的社会,女性虽然处于被支配的地位,但女性依然拥有选择独立的权利。痴情女子被辜负的形象在《诗经》中不占少数,当时为了男子不惜与父母家人反抗,但最终迎来的却是背叛和抛弃。《卫风·氓》就是一首弃妇诗,男子想要休了与自己同甘共苦的妻子。从诗中了解到当时承诺的白头偕老还依稀地呈现在眼前,而如今男子却变了心,将自己青春的消逝通过桑树的变化表现出来,自己已经没有了美好的容貌,感情也慢慢淡了,最终只能分开。《小雅·我行其野》同样是一首描写丈夫抛弃妻子的诗歌,远嫁的女子埋怨丈夫将自己抛弃,倾诉着内心的不满,面对自己已经看不到希望的婚姻,决定返回家乡。在返乡途中看到路旁枝叶稀疏的树木,联想到自己的丈夫将自己抛弃,这里的植物将女子痛苦愤懑的心情展现得更为深刻,女子反复诉说着自己心中的苦闷,回到家乡是因男子抛弃了她。即便是男子先抛弃了她,但她并没有过多纠缠,而是选择离开使她难过的地方,回到自己的家乡。
《邶风·谷风》也是一首弃妇诗,朱熹《诗集传》、方玉润《诗经原始》都将此诗定义为弃妇诗。诗中的主人公以弃妇的角度将自己的悲伤宣泄出来,诗篇提到的植物“葑、菲、荼、荠”与女子的性格特征和生活有着直接的关联,这里指出在采摘时应更多地关注其根而不仅仅是叶子,从侧面表明女子良好的品质。诗中采用对比的手法,将男子的无情和自私与女子的钟情和不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些诗歌深刻反映出《诗经》时代女性具有的独立意识,对待恋爱敢于大胆追求,对待不幸的婚姻敢于放弃,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
四、结语
《诗经》中的爱情诗向人们展现了周代社会男女之间的爱情生活,部分诗篇以草木起兴,将草木的兴衰与人类的情感世界相连,丰富了爱情诗的内容,寄予了男女感情的欢乐与悲伤,成为表达男女情感的载体。
(北方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作者简介:李馥君(1991—),女,黑龙江鸡西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先秦两汉文学。022A9238-060F-4D70-9435-54BBCB25958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