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易错题成因分析及易错题集开发应用

2022-06-30沈静

小学教学研究 2022年7期
关键词:易错题开发应用成因分析

沈静

【摘 要】小学生英语错题成因内在规律明显,进行易错题管理能有效减轻学生英语作业负担,是提升学习能力的途径之一。易错题集须由教师主导命制,过程中应注意典型错题的适度复现、重点知识的前置铺垫、难点知识的靶向解决以及知识体系的组织构建。合理使用易错题集,能有效提升学生英语学习质量。

【关键词】易错题 成因分析 开发应用

“双减”政策其中“一减”是指全面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根据政策,小学生每日作业总时长不超过一小时,以小学中年级学生为例,三门主学科平均作业时长为二十分钟,即使去除机械、重复的作业,如此短时间的训练如何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这是对教师智慧命制作业的考验。

小学生日常英语作业虽形式多样,但与终结性评价紧密相关的笔头操练习题,始终是作业构成的重头戏,易高频出错的题目常为教师关注的重点。教师和家长一定要意识到典型错题的价值,对的题只是复习和巩固,错的题才是提升和发展。易错题通常反映学习内容中的重难点,是学习过程中生成的重要资源,对易错题的厘清有助于学生修正对重难点知识的错误认知,巩固知识,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易错题通常范围小、量少、针对性强,集中精力“消灭”它们,是有的放矢的行为,是确保“减负、提质、增效”的有效手段,充分重视、利用易错题将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良性影响。

事实上,教师对易错题普遍重视,不少教师要求学生备有易错题本,遇到错题,及时抄在本子上,定期复习,这个学习习惯使不少学生获益。不过学生自行整理易错题并不一定能发挥错题的最大功效。受限于年龄和认知水平,学生对易错题常常只是原题的复制与记录。他们很难发现错题背后的“玄机”,错题抄录本身枯燥乏味、工作量大,教师如若对其再提出格式、书写质量等方面的要求,不仅不能“减负”,还可能适得其反,增加学生的负担,与易错题整理的初衷背道而驰。在这种情况下,笔者带领整个备课组团队,从小学中年级开始,充分重视易错题管理,观察研究学生的学习现状,分析错误原因,动态生成易错题集并合理使用,帮助学生降低出错率,提升学习质量。

一、易错题成因分析

(一)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扎实

易错题,其根本原因在于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扎实。以单词记忆为例,house写成houes,tired与tried不分等,这类错反映了学生的音、形、义辨析能力缺失或学习态度问题。再如,在名词复数的变化中,常见易错的有mangoes, boxes, stories等特殊的变换形式,以点窥面,反映学生对这类知识点没有掌握到位。

(二)主动意识薄弱

有些知识学生没有理解障碍,如名词的单复数及其运用,“I like dogs.”“These are apples.”但學生总是忘记在名词后加s;再如,whose意为“谁的”,由它引导的疑问句,当回答具体人名时须在人名后加“’s”,这又是一个典型遗忘项目。学生始终形成不了全面考虑问题的主动意识或主动意识淡薄,总是在犯错之后恍然大悟,却难以吸取教训,再次遇到仍然出错。

(三)知识过于抽象

受限于认知发展水平,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规则对小学生来说理解有难度。如一般现在时的语法规则,笔者所在学校是区域中的佼佼者,即使在这种水平的学校,掌握得不好的学生都不在少数。值得一提的是,之后学习的现在进行时、一般过去时等其他时态,由于关键词较为“具体”,相较而言更能刺激学生的直观感受,学生的学习效果反而良好。

(四)受思维定式影响

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求异性不够,会用固定的思维模式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也是易错题产生的常见原因。例:( )What beautiful             ! A.house B.a house C.houses  “What a beautiful house!”是教材中的原句,学生烂熟于心,形成思维定式,所以当他们看见类似的句子时,会不假思索地误选A。

(五)辨析程度低

有些字母组合相似的单词常常令学生“头晕目眩”,看着相似,意义和用法却大相径庭,如“These are classrooms.”笔者在教学时,发现多数学生在朗读时都将These are读成There are或They are。这说明学生在没有教师引导的情况下,自主辨析these are、 there are、 they are这三组相似短语的能力过低,读错必将导致用错概率提升,这类知识值得注意。

(六)受母语的负迁移影响

小学生汉语思维仍处于绝对优势地位,母语负迁移是易错题产生的根源之一,如中文无须进行“有”字辨析,而英语则需要考虑到底是“存在”还是“拥有”,在“介绍你的教室或你的校园”这类话题的写作练习中,常看见学生的错句:There have a...学生受“我的学校有……”这一中文表述句式的影响,无论教师如何强调,学生都要“硬塞”一个have到句子当中,这类错误常令教师无奈又无力。

二、易错题集开发应用

(一)易错题集动态生成

易错题成因复杂,但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小学生认知发展水平,二是学习内容的抽象程度。提高对易错题的重视程度,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降低出错率。以何种形式进行易错题训练?笔者认为,小学阶段应以教师为主要负责人,动态生成易错题集,并指导学生合理使用,这是行之有效的易错题训练方案。

易错题集之所以“动态生成”,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考量:

一是普遍易错。有经验的教师甚至在学生动笔之前,就能预测到某个题目错误率高,如一些难点或抽象程度较高的知识,学生不容易理解运用,这些错误不受“学生是谁”影响,无论同年级组的哪个班级,都普遍易错,这类教师“心中有数”的题目是易错题集的主体之一。

二是概率易错。受命题理念更新、学生整体学习风格、教师教学能力等不同因素影响,一群学生掌握良好的知识点很可能成为另一群学生的易错点;或者某种新题型的出现增加了错误率,这类“无准备”生成的错误就需要教师及时发现、归纳、整理、分析、归因、引申并收集到易错题集中,供学生再次操练。

可见,本文中所指的易错题集不是错题本身的“复制粘贴”,而是考验教师能动性地对错题智慧处理的能力。易错题集的动态生成要遵循以下原则:

1.适度复现

教师必须常从儿童视角来看待知识,tiger与lion、peach与pear、basketball与football,甚至umbrella与fan,即使辨识度很高,在听力练习中也会成为障碍。适度复现和刺激有利于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适度不是高强度地抄写背诵,而是合理地强化。笔者发现,连续三次出现同一类错题,就能促进学生强化练习。如四年级的典型错题:“Would you like              (some/any)coffee?”这题中涉及some的一个特殊使用规则,在“邀请别人吃东西”这样的语境中,疑问句中的some不变为any。三次强化即能促使学生与其建立起牢固的联结。如果担心学生遗忘,教师可间隔一段时间再次复现,巩固和加深学生印象,形成长期记忆。笔者所教学生在四年级下册期末检测中遇到该题,题项统计结果显示, 407个学生中出错学生8人,错误率仅不足2%。

2.前置铺垫

经历过“大循环”教学的教师更能读懂教材,螺旋式编写的教材不会孤立某个知识点,遇到恰当的情境,教师即进行铺垫,会给正式学习打下基础。如一般现在时的学习,以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为例,正式学习一般现在时这个时态在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而从四年级上册Unit 1 I like dogs這一单元开始,学生就有非常充分的语境去初步感知这一时态规则。在这一单元的故事学习中,学生对“……喜欢……”有非常强烈的表达意愿,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感知“Yang Ling likes cats. Liu Tao likes dogs.”在易错题中,以提示的形式将这一知识有意识地添加进去。同样,have与has也可进行相似铺垫。这种从眼熟到理解再到掌握的长时间渗透,有利于学生大大降低出错概率。可见,易错题要能预见“将来错点”。

3.靶向集中

靶向,原义为对特定分子采取的行动,靶向治疗在医学上是指先定位靶点(患病细胞),再精准治疗。靶向集中除了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攻克易错点,还有利于学生建立知识间的类比迁移。类比迁移是一种用解决熟悉问题的方法解决某个新问题的解决策略,即当遇到一个新问题(靶问题)时,往往会想起一个过去已经解决的相似问题(源问题),并运用源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程序去解决靶问题。如动词的用法易错题就可靶向解决。以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为例,教材中易错的动词用法主要有like加名词(复数),like to do/doing;want加名词,want to do;let加动词原形;can加动词原形;动词后接代词宾格;等等。在易错题集中时既可以归纳一个动词的几种用法,如中英互译:(1)(want+名词)我想要些水;(2)(want  to+动词)我想要喝些水,还可以归纳几个动词用法的对比应用,如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①Let’s_________________swim).②I like_________________(swim). ③I want_________________(swim).④Would you like_________________(swim)? ⑤Look, she_________________(swim) now.⑥Nancy_________________(swim)every day.⑦Mike_________________(swim)tomorrow.这一组练习涵盖小学阶段动词的几种典型用法,集中操练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提升学生对关键信息的敏感度,降低错误率。

4.组织构建

组织构建,在本文中指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将零散的知识点体系化,有利于学生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并根据知识的内在逻辑和特点进行组织和归纳,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在需要时,学生能够迅速从体系内调取信息,还能将新学知识及时纳入体系之中。知识体系的构建要求学生真正实现知识的内化,但一些抽象、难度大的知识的内化还需要教师助力。如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开始学习的there be句型,教师在易错题集中可进行以下组织构建(见下图):

以上“There be句型集结号”出现的均是学生的高频易错点,如There be表示的“有”与have混淆、There be与They are混淆、There be的就近原则等,专题化操练之后,学生初步形成了对There be句型的整体认知,再学习How many...are there?这一特殊疑问句时,理解与应答能力有明显提升。

(二)易错题集常态应用

易错题集的生成频度约为一至两个单元一页,以译林版小学英语八个主单元教学为例,一学期约4至8页纸张构成易错题集,学生约两周使用一页。一页题量不宜过大,注意精简。教师在排版时,应注意文字大小适宜,可图文并茂,或加上一些鼓励性的言语,让学生观感舒适,激发兴趣。

出现易错题是因为学生知识掌握不扎实,题目的综合难度高于日常练习,因此,教师切忌一次性让学生做大量易错题,这样会让学生感到疲倦,会形成畏惧感。教师可利用碎片化时间,将一页习题按题量或内容分散,一次只完成一部分,先集体讨论,再个人完成,教师批改之后,最好能够一对一反馈,如有必要,可让学生再次有针对性地部分重练。总之,教师一定要重视易错题集并养成严谨的习惯,要让这样的态度感染学生,使其提高认识、端正态度,以实现易错题集的最大功效。

本文所指的易错题是教师对所教学生整体研判形成的成果,在中年级,教师可根据班级情况要求学生按规定完成易错题练习,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可逐步将管理模式改为“易错题超市”,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和需求,像在超市购物一般,自主选题进行易错题训练。教师更应鼓励学生在已有易错题集的基础上,与教师共同动态生成个性化的易错题集,如教师在易错题集上预留相应位置,学生通过课堂笔记或课后梳理进行添加,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升英语学习质量。

猜你喜欢

易错题开发应用成因分析
高中数学不等式易错题型及解题技巧分析
常见的三种易错题型及对应的策略
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管理和开发应用研究
基于智能电网AMI的智能电表系统开发应用
错题再现,发现本源
杀人案件的动机与成因分析
游泳教学训练中学生恐水心理的成因及克服策略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质量通病的成因分析
道路桥梁结构加固措施与方法分析
科学课堂教学材料的开发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