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音乐的浸润下“互教互学 互生互长”

2022-06-30王庆秋尚伟

小学教学研究 2022年7期
关键词:音乐课堂

王庆秋 尚伟

【摘 要】依托国家级课题“小先生制下‘伙伴学习’的实证研究”和市级专项课题“小学音乐‘学习社区’下伙伴学习的实践研究”,我校音乐团队将“伙伴学习”和“学习社区”的概念引进音乐课堂,在音乐课上进行实践。本文从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一是“伙伴学习”“学习社区”等内涵的界定;二是“学习社区”下“伙伴学习”在音乐课堂的实践收获;三是“学习社区”下“伙伴学习”在音乐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存在的困惑。从而进一步为“学习社区”下的“伙伴学习”在音乐课堂上的研究指明方向。

【关键词】“伙伴學习” “学习社区” 音乐课堂

一、“学习社区”“伙伴学习”内涵的界定

“学习社区”,是指由学习者及其辅助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同伴等)共同构成的团体开展学习实践的平台或空间。该平台或空间中的团体经常在学习过程中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因而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久而久之,会形成特有的共同成长空间文化。

“学习社区”有以下组成部分:(1)参与者:学习者、同伴和个体;(2)意图或目的:社区日程、探索与描述意识和知识、相同观点和期望、知识建构;(3)运行方式:按照一定的日程互相支持,合作、反思,尊重不同的观点、价值和生活方式等;(4)社区文化:交流文化、合作文化等一切有益于社区成员及学习者成长的文化。

“伙伴学习”是基于情感认同,由学生自由分组,形成学习伙伴,从而在课堂上实现“互教互学,互生互长”。这里所指的“伙伴”,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我们生活中同伴或者朋友的表述,“同伴”更强调年龄相仿,“朋友”更重视“物以类聚”,而“伙伴”则突出强调“目标统一”。伙伴具有目标相容、优势互补、彼此信任等基本特性。“伙伴学习”也不同于以前经常提及的“合作学习”和“互惠学习”。“合作学习”侧重强调学习的合作方式,“互惠学习”侧重强调学习的互惠结果。而“伙伴学习”,则更强调关系,是建立在伙伴相互信任关系基础上的学习,个体的目标与伙伴目标相辅相成、互惠互利,是荣辱与共、彼此互学互教,实现共同目标的学习。

“伙伴学习”是以伙伴关系为基础,以完成共同学习目标为基本动力,以互教互学为根本方式,以团体成果为评价标准,以改善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益为基本目标,以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价值导向的创新教学理论和策略体系。

“学习社区”为“伙伴学习”提供的平台或空间带来的不仅是有序,还有可能是有益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的成长文化。

二、“学习社区”下“伙伴学习”在音乐课堂的实践收获

(一)教学目标——多维联动的任务驱动

“学习社区”下“伙伴学习”目标的确定和平常的音乐学习一样,需要一个明确、具体的任务。但是,任务的确定特别关注了以“情感认同”为前提,以及实际的语言和思维运用能力的培养。同时,改变了教师独占课堂时空、学生被动接受的单向流动方式,创设出人际、人境等多维立体的互动学习场。在社区的平台或空间的支撑下,学习者能更加主动地去学习与探究。

如在《彩云追月》的节奏体验环节,传统的教学可能无外乎听赏节奏的感、难点说明的知、照本宣科的行这几点。但是,在“学习社区”下“伙伴学习”的课堂上,教师首先抓住了“情感认同下的优势互补”,建立了一个“学习社区”,以班级中街舞团成员为组长进行伙伴小组编制,带领小组成员用街舞锁舞中最简单的动作来跳跳课本上的两首作品《捉泥鳅》《村居》(这两首歌曲的节奏统一,全部都是四拍子歌曲)。接着,尝试用音乐的语言来表达感受,如击掌表现规整的四拍子的动作语言:用动作表现的强弱次强弱;伴随着鼓声进行不同四拍子表现的器乐语言:鼓点敲击节奏强弱次强弱;用念白表现的声音语言:ti ta ti  titi ta和sin co pa  sin co pa等。正是在这种“学习社区”空间及伙伴的语言梯度表达中,学生发现了《捉泥鳅》《村居》《彩云追月》等三首作品的相似情绪,而它们情绪的共同支撑点,主要来源于节奏。同时,学生在通感体验中更加理解了《彩云追月》中探戈节奏的特点。课堂不再是以空洞无序、不可控的形式互动,其信息的流通量更大、信息碰撞的可能性更高、大脑机能的活跃度更强。学生在多维联动的任务驱动中主动解释信息、建构知识,学习的不仅是语言和知识,还有在“学习社区”下的“伙伴学习”中探索学习的思维和方法。

(二)教学环境——具身体验的浸润融合

“学习社区”下“伙伴学习”的很多理念帮助我们真正厘清了音乐学习的思路。好的音乐课相对于知识技能的获得,有更多值得我们探索。比如,除了这种在教学目标中体现出的“多维联动的任务式学习”,在“学习社区”环境的营设中,“伙伴学习”中特别提到了一种学习样态,叫作“具身体验的浸润融合”。它来源于新课改理念下应运而生的“浸润式学习”,通俗点说,也就是我们音乐课标里一直提到的、近年来特别强调的“情境化学习”。但是,在情境化学习中,情境化更多的是指一种元素,在一定程度上起背景支持的作用。而“伙伴学习”则更强调身体、感知和环境的一种闭环,方式、过程和结果互生互长。

如《划船歌》的教学,整节课教师始终以体验《划船歌》所传递出的静谧情绪为基调,这就是一种“社区环境”。导入时,教师用优美的歌声演唱歌曲《星星索》(呜喂~风儿呀吹动我的船帆,船儿呀随风荡漾,送我到日夜思念的地方~),引导学生先沉浸在音乐中自由体验船歌的韵律感。接着,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组成一艘艘船,教师模仿做划船动作,引导学生体验歌曲前半段的弱起节奏,与此同时,音乐中出现主干音提取之后的海浪的声音和主旋律。

教师引导学生分角色演唱(主旋律+海浪声)。最后,教师通过一段表现了大海不同姿态的视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节奏创编或尝试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表现。此时,各“伙伴学习”小组用不同的船歌再现自己心中的大海。这里的情境不再是我们以前教学中的某一个瞬间,而成为一个有机的浸润整体,影响、映射了学生学习的方式、过程和结果。

(三)教学方式——“学习社区”中情感相融的交互探索

无论教学目标还是教学环境下的“伙伴学习”的样态,其中都贯穿着“伙伴学习”中一种核心的教学方式——通过“学习社区”平台创设出情感相融的交互式探索。

交互式探索是指在宏观教学情景下,在多点自由切入的教学平台上,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围绕某一个问题或课题进行平等交流和自主互动的一种学习方式。社区下的“伙伴学习”更指向由具有共同目标、共同学习任务的成员构成的、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学习集体之间的生生交互。在上述的两个课例片段中,大家可以看到一种动态的交互。无论《彩云追月》中多维联动的任务驱动,还是《划船歌》中具身体验的浸润融合,都通过学生之间动态的交互,对参与的学生与团队起到作用,营造了课堂学习共同体,将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学习情境或社会关系中,实现了个体认知能力的提升与社会化的成长。

(四)教学评价——走向深度的项目重构

在“学习社区”下“伙伴学习”实践中,我们逐渐建立了一种以终为始、走向深度的项目引领的教学评价观。在“伙伴学习”的课题引领下,我们的音乐课堂已经实现了由设计一首歌曲怎么学,到设计一个项目的学程的转变,由聚焦教什么走向创设怎么学。依据课标,基于年级特点合理规划项目内容,通过设计结构化的学习任务,我们有了越来越多跨学科的驱动性问题。我们不再只顾“低头拉车”,更多的时候有了“抬头看天”又脚踏实地的格局和意识。

从结构化的学习这一点来切入,“学习社区”所提供的平台或者空间,更有益于我们尝试打破学段体系的教学结构,产生不同年级、不同内容的同主题架构。如我们设计了一个专题——童趣,它贯穿了一些古诗新唱的课题。

还有同维度上梯度目标的设立,如下表格中的项目听觉感知,从三个维度将课标中的目标要求分成了四级指标。

(五)学科重构——创设跨学科的项目实践

这里所指的“学科重构”其实就是课程整合的意思。从广义上讲,课程整合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学科,融入课程整体中去,改变课程内容和结构,变革整个课程体系,创立综合性课程文化;从狭义上讲,课程整合是将两种或者两种以上学科融合在一节课中进行教学。“学习社区”的特有平台或空间恰好为实践提供了支撑。以下案例是从狭义的概念上进行阐述的。

比如,本校市級平板融合课——林中乐队,这是一节语文、美术、音乐等跨学科的融合课。在这节以“森林”为主题项目的课上,学生们一起尝试用“伙伴学习”的方式多维度去了解森林。笔者创设了三个问题:喜爱画画的学生,能否完成一幅以“森林”为主题的宣传画?喜欢语文的学生,能否用文字表现森林里各种动物的叫声?而喜欢音乐的学生,能否一起搜集与森林相关的音乐作品?学生们画森林和写森林后,再用各种打击乐器来模仿森林中动物的叫声,并且以不同的节奏将这些打击乐器组合到了一起,用打击乐器进行表演。伴随着好听的音乐,大家仿佛都进入了一片生机盎然的大森林。

这节课从课内的讲解到课外的实践,超越学科界限,联结各种学习,在学科之间建立联系,将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中学到的内容整合起来,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使学生不仅习得丰富的学科知识,还学会了与他人一起分享成果,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习走向了深度探究与合作。

三、“学习社区”下“伙伴学习”的实践困惑

在实践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以下一些困惑:

(1)在尊重“伙伴学习”强调的“以小组为单位荣辱与共的责任感”中,能否更智慧地体现音乐学科学习中的审美感知与情感表达?

教师往往在“伙伴学习”的过程中,过于注重形式上的互动,从而将音乐课堂变成比较理性的知识交流型课堂,在不经意间背离了美育的宗旨。

(2)如何将“伙伴学习”的基本理念更有机地融入不同的音乐课型中?

目前,我们的研究更多放在了欣赏相关的教学中,在歌唱、器乐演奏等方面还有所欠缺。如何利用“伙伴学习”进行知识技能方面的互教互学,是我们后面课题研究中的重点。

(3)如何从教师的素养和能力角度出发,创设出更多的路径、方法,帮助每一个学生真正有所收获,而不是为了“伙伴学习”而学习,从形而上学走向学有所得。

(4)“学习社区”下“伙伴学习”中,如何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教师是否在优生知识共享的同时,忽视了个别组员的作用,从而不能从根本上实现“互教互学”?

接下来,我们将以这些困惑作为近阶段研究的重点,结合自己的专业进行项目研究,如从歌唱课堂、律动课堂、器乐课堂为切入点进行研究,使我们音乐课上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音乐的浸润下“互教互学,互生互长”。

【参考文献】

[1]郭元祥.课堂教学改革的基础与方向——兼论深度教学[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5(6).

[2]巴洛赫.合作课堂[M].曾守锤,刘华清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注:本文系南京市“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音乐‘学习社区’下伙伴学习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系列论文之一(课题批准号:L/2020/024)。

猜你喜欢

音乐课堂
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效应
“投其所好”,让音乐课灵动高效
巧用动画歌曲优化音乐课堂
实践创新教育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小学音乐课堂中音舞结合教学措施的分析
适应性教材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实用性
用“心”倾斜,有意“栽”花
新手教师如何应对低年级音乐课堂
多媒体是音乐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