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概念视角下的高中历史教学

2022-06-30陈雅静

中学历史教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殖民主义殖民地殖民

陈雅静

一、大概念与单元教学设计

《中外历史纲要》信息量之大有目共睹。以下册第六单元《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为例,该单元涉及四大洲、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殖民者的侵略方式各有不同,殖民地人民的抗争亦各有特色,时间跨度长,知识点繁多而琐碎。如果对知识点逐一讲解,将无法在2节课内完成单元教学任务;同时,学生初中曾学过《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一课,如果按照书本顺序展开容易导致知识的重复,造成学生的倦怠感。

对此,课程标准给一线教师指明了方向:历史教学应“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1]陈志刚教授、王继平教授也指出,“关于《中外历史纲要》,一线教师普遍反映在教学中很难处理。借助于大概念理念,如果教师以单元备课视角透视课本,就会有一个崭新的整合课本内容的思路。”[2]因此,教师在处理教材过程中,首先应找到本单元的大概念,依据大概念突出重点,弱化次要知识点,搭建科学合理的整体框架。根据课标,笔者将本单元的主题定为“世界殖民体系下的各国命运”,核心概念定为“殖民与抗争”,主题学习的关键概念有“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与独立”“非洲遭受瓜分与抗争”,“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与觉醒”等。

二、基于大概念的单元教学

材料一:(美国入侵)阿富汗的战争不是一场反对恐怖主义的战争,或者说不是一场为了民主或为了帮助很长时间以来遭受苦难的阿富汗人民的战争。这是一场殖民主义的战争。

——《环球视野》摘译自2009年7月12日西班牙《起义报》

通过美国2001年入侵阿富汗的战争,引出“殖民主义”的定义,即强国用各种侵略手段使落后国家变为它们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或附属国的侵略政策。再结合时事新闻,美国撤军时对阿富汗民众采用了暴力手段,让学生直观地体会到殖民主义的罪恶,从而带出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殖民与抗争”。

1.殖民与抗争: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之路

本环节可以通过两个课堂活动,来强化学生的时空观念。

课堂活动1:请学生结合整个单元内容自主绘制时间轴,说明亚非拉国家遭受的殖民经历与抗争过程,帮助学生构建整体的历史观。

课堂活动2:展示18世纪中叶和20世纪初殖民情况的两幅地图,引导学生得出这一百多年来亚非拉三大洲发生的显著变化,即20世纪初拉丁美洲基本取得独立、非洲基本沦为殖民地、亚洲部分国家沦为殖民地,从而为后续设问奠定基础(见上图)。

问题 1:拉美国家为何能率先取得独立?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独立了吗?(教科书内容)

问题2:非洲是怎样一步步沦为殖民地的?图中非洲国家的分界线有什么特点?它反映了什么问题?非洲人民的抗争有何意义?

通过分界线“平直”的特点,揭露1884年柏林会议“地图上作业”的方式不顾当地国情对非洲国界线的随意划定,践踏非洲国家的主权。虽然非洲人民的抗争大多以失败告终,但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促进了非洲民族独立思想的传播。

问题3:在亚洲,印度是怎样沦为殖民地的?中国和伊朗等国遭遇了怎样的侵略?亚洲的觉醒的意义是什么?

引出“殖民地”与“半殖民地”概念,帮助学生读懂历史,增强历史解释的能力。

2.矛盾与斗争:殖民者之间的角逐之路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对殖民扩张和民族独立运动做过史实性了解,教师应从整体性教学的角度出发,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本环节通过两个表格完成。第一个表格主要梳理殖民国家活跃时间和殖民区域,强化同学们的时空观念;第二个表格设计如表1。

引导学生综合分析,得出欧洲列强的海外殖民活动愈演愈烈跟工业革命的深化和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相关的结论。通过表格的形式,可以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从“被动输入”转变为“主动输出”,从宏观的视角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强化将知识转化为应用分析的能力。

3.先进与落后:世界殖民体系下的各国命运

西方列强殖民扩张对世界历史发展造成的影响是本单元的难点,借用“探究与拓展”栏目中的两则材料设问,引导学生利用唯物史观探讨。

材料二:1880年时,我们所面对的不完全是一个单一的世界,而是一个由两部分所合成的全球体系:一部分是已开发的、具有主宰性的、富有的;另一部分是落后的、依赖的、贫穷的……

——[英]霍布斯鲍姆《帝国的年代:1875—1914》

问题 1:殖民体系建立后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

问题 2:殖民体系的建立给各国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通过材料,引导学生认识到世界殖民体系建立后,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当中,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为一体。同时,透过材料的三组反义词,学生能直接体会到殖民体系建立后这个世界的巨大反差,即各个列强越来越先进、殖民地半殖民地越来越落后,进而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由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的极不合理的状态。

材料三: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德]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通知的未来结果》

问题:怎么理解英国的“双重的使命”?

这段材料是马克思关于“英国殖民侵略对印度历史发展的影响”的论述,指出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主观上是对印度的劫掠,客观上却促进了印度进步。英国的“双重的使命”,恰恰反映了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的双重影响,以小见大,突破难点。

课堂的最后教师总结,世界殖民体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崩溃,以血腥掠夺为特征的殖民主义已成为历史。但是“殖民主义思维”仍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后殖民主义”仍以不同的面貌继续存在。如导入提及的美国入侵阿富汗这种殖民主义的战争,正是美国凭借强大的国力霸凌他国,严重破坏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为当代中学生,应关注时事,更应以史为鉴,戳破美西方意识形态霸权的“糖衣”,筑牢理想信念,增强业务能力,做合格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

三、实践思考

笔者采用单元教学,依据“殖民与抗争”这一核心概念,将两课内容融会贯通,精简材料,精心设计高思维含量的问题,并将课堂节奏放慢,给学生更多的自主讨论和分析的时间,最后呈现的课堂效果是上課注意力集中,课堂气氛活跃,同学们在交流研讨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课后检测的反馈是,学生不仅能掌握核心知识点,还能灵活运用知识点,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有所提高。

基于大概念进行单元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解历史,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和素养,是今后历史教学的重要方向。不同的教师根据不同的核心概念,可以呈现出多样化的课堂。但是单元教学的开展有一定难度,对教师有较高的史学素养要求,需要教师在反复仔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找准贴合单元主题的核心概念。因此,作为中学一线教师,在备课之余应全方面提升自身的学术涵养,关注时事,阅读史学书籍,并积极关注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只有教师个人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才能打造出更多充满人文关怀的历史课堂。

【注释】

[1]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4页。

[2]陈志刚、王继平:《大概念的理解与教师备课》,《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20年第17期,第43页。

猜你喜欢

殖民主义殖民地殖民
论勒克莱齐奥探索异域文明的积极意义
殖民地时期南北美洲农地制度为什么大相径庭
后殖民主义视域下的《鲁滨逊漂流记》解读
早期华侨文学中的东南亚地区殖民地状况
北美独立战争爆发原因初探
二战后英属各殖民地分离倾向探因
民族主义、现代性、东方主义、后殖民主义
——晚近西方学术语境中的韩朝历史编纂学
后殖民主义翻译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