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下中职学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2022-06-30张雪松金爱梅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工匠精神

张雪松 金爱梅

摘要:中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己任,引导中职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中职学校将工匠精神融入教育教学,通过深化课程改革、完善德育管理、强化校企合作育人、营造文化氛围、建设“双师型”队伍等途径,可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提升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关键词:工匠精神;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融合

中职学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也是弘扬工匠精神的主阵地。随着行业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还需要具备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坚韧不拔、敬业奉献等工匠精神。因此,工匠精神下中职学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关系到行业企业的未来发展。多年来,沈阳市外事服务学校深入研究人才培养策略,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一、工匠精神下中职学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价值分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作为人才需求方的企业越来越重视员工的服务态度、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这也是工匠精神的核心要求。

(一)中职学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沈阳市外事服务学校围绕对专业的认同、对大国工匠的认知、对工匠精神的了解等问题对学生和合作企业进行调研。对学生的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了解一些大国工匠的故事,认为大国工匠值得学习,但是对学校工匠精神培育的内容了解不够透彻。学校通过对企业的调研,了解到企业在招聘中首先考虑的是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在员工被企业解聘的原因中,列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服务态度差、责任心缺乏、敬业精神不足;中职生普遍最缺乏的三个职业素质依次是吃苦耐劳精神、正确价值取向和责任意识。由此可见,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既是企业的愿望也是职业教育的社会责任。

(二)中职学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1.学生职业素质的需求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而职业教育中“德育”的核心是职业素质教育。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显性职业素质(如专业知识、技能等),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隐性职业素质(如职业精神、道德品质等)。对于中职学校来说,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将职业精神和职业价值观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使学生尽快适应工作需要,成为素质高、专业强的工匠是有力的举措,此举会增强学校的软实力。

2.行业企业的需求

以餐饮业为例,厨师是餐饮业的核心力量,其专业的职业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精神是餐饮业健康发展的保障。沈阳市大多数高星级酒店中都有辽菜,但几乎没有一家主营的是辽菜。可以说,目前辽菜的发展遇到了“瓶颈”,亟须传承与创新。因此,学校注重服务本地餐饮业,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辽菜传承人,使学生专注于振兴本土餐饮业,做好属于辽宁人的产品和服务。

3.技能型人才发展需求

中職学校的目标是培养技能型高素质人才。中职学生渴望掌握一技之长,以便毕业后能谋求一份工作,顺利实现个人就业。当前,我国正处在产业转型升级期,技能型人才的素质会关系到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因此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会得到企业的青睐,提高中职学生生活质量、就业质量,使其职业生涯发展得到有力保障。

二、工匠精神下中职学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策略

学校作为首批国家级重点学校和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现为钓鱼台国宾馆指定人才培养(输送)基地、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国家旅游局旅游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基地、辽宁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学校牵头组建了3个职教集团,吸纳了27位全国知名教育专家、行业大师,6个行业协会,192家企业,以及22家职业院校加入,形成了“专家治教,大师引领”的办学特色,为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培育的实践探索奠定了良好基础。

工匠精神的培育要经历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学校确立“校企共育、德技共融”的人才培养体系,将工匠精神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形成完备的课程体系,通过完善的机制建设、现代学徒制、文化建设等实现工匠精神培育的目标。学校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运用现代职业教育理论,构建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中职学校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培育的有效对策。

(一)深化课程改革

公共基础课程是学生成长的基石,也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抓手。学校在公共基础课程建设中渗透职业精神、职业操守、职业情感等要素,完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在课程的选择和设计上有目的地融入工匠精神,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明确的规则意识和行为规范;加强知识传授,实现公共基础课程“质”与“量”同行,在丰富学生的认知中提升其职业素养,使其具备工匠精神。

学校结合各专业的特点,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标准设置、教学资源开发、教学环境创设、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评价改革等环节渗透工匠精神。通过工作岗位能力分析,归纳出职业精神的构成要素,明确人才培养的素养目标。在实训课上,企业导师结合行业热点和典型案例授课,使学生增强专业的认知度和认同感,便于其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运用。

(二)完善德育管理

学校强化德育管理,注重德育与技能融合,通过养成教育的两张“名片”,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1.第一张名片:“尚礼仪”

作为全国文明礼仪教育研究实验基地,学校始终将文明礼仪教育作为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基础,探索出一条“国学铸魂、礼仪塑形”的特色之路。学校打造有专业特色的职业礼仪教育模式,礼在课堂、礼在职场、礼在服务,提高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在第十二届全运会期间,学校共有765名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工作,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服务意识。

2.第二张名片:广播操

学生的广播操不是单纯的体育锻炼项目,而是展示学生精神风貌的一道风景线。学生在广播操训练中,秉承的是刻苦与坚毅,学会的是标准与规范,感悟的是齐心协力与精益求精。

(三)强化校企合作育人

学校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三个维度”的统一:一是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格公民;二是具有职业道德素质的合格职业人;三是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实现培养目标,学校探索“双主体”育人模式,与企业共同实施“四个融入”,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匠精神、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礼”文化融入教育教学体系,以“素质培养目标”为载体嵌入每一门课程中,并置于人才培养的首位;通过建立校企共管、共赢机制,完善了“校企共育、德技共融”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以职业道德提升和职业技能培养为“两翼”,将岗位职业活动的内容、流程和标准贯穿教学全过程,将职业基础能力、职业专业能力、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认知、职业道德体验、职业道德实践融为一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见图1)。

(四)营造良好文化氛围

工匠精神与学校文化、企业文化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学校邀请企业将其优秀文化带进校园,培养学生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力和执行力,促进工匠精神在学生心中扎根。

综合楼的文化长廊,展示了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校邀请能工巧匠到校授课,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潜能,为学生生涯规划定位;学校引导学生感受工作流程的细微之处,树立重细节、重内容、重方法的工作态度,使学生具备工匠精神。

(五)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职业学校是否有竞争力,关键在于要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由专业带头教师牵头,吸纳企业人员作为兼职教师,通过专兼职教师分工协作,形成知识、技能、素养互补。在教学改革中,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引导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教育观,丰富教学实操。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在资源共享中更新知识和技能, 从各自视角去思考相同的教学问题,切实有效地提升自身素质,实现共同培养学生具备工匠精神的目的。

三、工匠精神下中职学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成效

学校通过产教融合,将工匠精神转化为提高产品质量、支撑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推动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同步发展。

(一)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在工匠精神的影响下,学校师资队伍得到了长足发展,如旅游专业群拥有中国饭店业服务名师、中国烹饪大师,辽宁省饭店业管理大师、辽宁省烹饪大师、辽宁省名厨及辽菜艺术大师等,“双师型”教师占比85%。

学校旅游专业群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理念,为多个企业培养了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学校培养的学生技能水平高、岗位适应能力强。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双元制培养覆盖率达到100%,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达到95%以上,薪资待遇及企业满意度均达到较高水平,企业对学生的评价是“素质高、用得好、留得住”。

(二)校企文化深度融合

学校联合企业以校园文化节为核心,以全国文明风采大赛、校园文明礼仪大赛、校园文化创意大赛、校园吉尼斯挑战赛、素质拓展活动为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文化活动,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自我规划意识。每年的技能节、每学期的期末考试都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学生在展示中提高了技能,加深了对专业和职业的热爱。

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探索出具有现代学徒制特色的班级文化模式。一是企业文化进班规。班级制度中有学生考勤管理办法、学业考核办法、班干部聘任与考核办法等,规范的管理制度将企业文化全面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助力工匠精神的培育。二是企业文化进校园活动。“香格里拉班”依照企业文化内涵,定期开展企业文化讲堂,引导学生自觉学习企业文化,主动认识企业。三是企业文化进教材。学校将知名企业的发展史、企业人文关怀等内容融入校本教材,并作为选用教材,营造了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增强了学生对企业的了解。

(三)技能大师工作室作用凸显

学校的“刘敬贤技能大师工作室”在带徒传艺、攻关创新、研发推广、交流辐射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校积极探索辽菜的创新和发展,多次开展辽菜专题讲座。教师在辽菜研发基地真实的生产环境里依据企业岗位流程进行教学设计,按照企业生产操作流程完成教学内容;学生在教学项目中熟练掌握烹饪技艺,体验厨房的生产过程;师生在实战教学中不断创新和完善教学项目,并将教学产品推向市场,通过合作企业的反馈再次完善。在实习实训中,学校与多家企业合作,引企入校,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将企业的技术和管理理念融入真实的生产环境、生产工艺中,更好地促进了学生掌握专业技能。

(四)服务社会能力增强

学校旅游专业群是辽宁省饭店餐饮协会副会长单位、辽宁省饭店业人才培养基地、辽宁省饭店业产品研发基地、辽宁省饭店餐饮业职业资格培训鉴定中心、辽宁省咖啡饮品师培养基地,承担着辽宁省高星级酒店人才培养、辽菜传承人培养、企业员工技术技能培训等多项任务。学校多次承办国家级、省市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年均开展职工技能培训达7000人次,为辽宁省饭店与餐饮业研发新产品、新技术30余项,研发辽菜及分子烹饪菜品52道。工匠精神的培育既实现了人才質量的提升,也提高了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

参考文献:

[1]周剑.中职德育课教学中学生工匠精神培养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7(14).

[2]王琳.工匠精神对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促进作用初探[J].中国培训,2017(24).

[3]包元真.工匠精神指引下的中职院校班级团支部建设之新研究[J].好家长,2017(40).

[4]贾旭鑫,徐国庆.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工匠精神”培养路径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8(07).

[5]周蜜.“工匠精神”研究文献的聚类分析与趋势展望[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01).

作者简介:张雪松,沈阳市外事服务学校高级讲师。金爱梅,沈阳市外事服务学校高级讲师。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学校工匠精神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分层教学模式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财务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长短课”的必要性与实施建议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培育学生职业精神的研究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