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渐进式平衡训练方案的制订与临床应用观察

2022-06-29晗,李莉,刘

全科护理 2022年18期
关键词:渐进式置换术髋关节

刘 晗,李 莉,刘 莉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临床治疗髋关节病变的主要有效措施,其可有效改善病人临床症状,提升病人生活质量[1]。有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全世界每年髋关节置换术病人高达50万例,且呈逐年递增趋势[2]。但全髋关节置换术会对病人肌腱、肌肉及韧带等造成一定损伤,且会对病人术后髋关节协同动作及平衡性维持造成影响,因此病人在术后需接受有效平衡训练[3]。目前国内常规康复训练措施是将渐进式关节活动及抗阻训练作为锻炼的重点,但其机体平衡功能未能得到很好锻炼[4]。因此,在本研究中对我院收治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实施渐进式平衡训练方案,并与常规训练方案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6月—2021年6月我院112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18岁;初次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意识清晰;病人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并发症;术前存在行动能力障碍;合并沟通交流障碍;合并帕金森、偏瘫等影响平衡能力的疾病;合并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同时接受其他康复训练。将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男24例,女32例;年龄45~79(66.17±5.48)岁;疾病类型:股骨颈骨折25例,股骨头缺血坏死18例,骨性关节炎13例。观察组男25例,女31例;年龄43~80(66.04±5.53)岁;疾病类型:股骨颈骨折23例,股骨头缺血坏死17例,骨性关节炎16例。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两组均给予病人镇痛、营养支持、导管维护等,镇痛干预包括自控式镇痛泵、冰敷等措施以确保病人训练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在3分以下。

1.2.1 对照组 行常规训练方案。①干预人员于术后当日指导病人进行腓肠肌按摩及踝泵运动,每小时30次,次数在300次以上。②术后1~3 d指导病人进行患肢髋关节及膝关节被动屈伸锻炼,每次30 min,每天2次,同时干预人员协助病人进行体位变换及床旁站立。③术后4~7 d干预人员指导病人对患肢进行拉伸、屈曲训练,并进行上下肢抗阻训练,每组10~20次,每天1~2组。并使用步行器实施行走锻炼,绕病房一周,每次5 min。④术后8~14 d持续进行上述锻炼并实施简单平衡训练,包括闭眼单腿站立锻炼,每次10 s,每天3次;坐立平衡训练,每天10次。⑤术后3~6周干预人员指导病人实施患肢髋关节周围肌肉抗阻训练,每组10~20次,每天1~2组。⑥术后7~12周,病人进行正常日常生活锻炼,但仍需避免屈髋在90°以上及髋关节外旋等。

1.2.2 观察组 实施渐进式平衡训练方案,将病人术后康复分为急性期(术后1~2周)、亚急性期(术后3~8周)、中后期(术后9~12周)3个阶段。急性期和亚急性期为康复早期。干预人员严格遵循渐进性康复原则将平衡训练分为4个阶段,在住院期间由干预人员向病人发放训练手册,详细介绍、指导训练方法,向其发放训练日历表,记录其每日完成情况;出院后让病人加入康复微信群,病人每日训练时让其家属拍摄视频打卡。

1.2.2.1 初学期 在术后3~7 d干预人员指导病人进行Ⅰ级、Ⅱ级平衡训练。①Ⅰ级平衡训练:坐立体位训练,足尖/足跟保持站立姿势10 s;5 m健侧向行走训练;5 m直线行走训练。②Ⅱ级平衡训练:健侧单腿保持站立10 s;绕椅子行8字走,2圈。③训练强度,完成训练时保持睁眼。

1.2.2.2 巩固期 在术后第2周干预人员指导病人进行Ⅰ~Ⅲ级平衡训练。①Ⅰ级、Ⅱ级与初学期内容相同,Ⅲ级平衡训练为指导病人保持单腿站立位外展、屈曲、拉伸术侧髋关节,进行5 m足跟或足尖行走锻炼。②训练强度:病人闭眼完成站立位训练,睁眼行走训练并跨越由矮板凳、书本制作的障碍3处,障碍高度为10~20 cm。

1.2.2.3 进阶期 在术后3~6周完成Ⅰ~Ⅲ级平衡训练,训练强度与巩固期相同。同时干预人员指导病人家属完全掌握训练具体方法,在术后4周来院复查时检查病人康复效果,相应调整训练强度,行走距离可增至10 m,“8”字行走训练增加至4圈。

1.2.2.4 全面期 术后7~8周完成Ⅰ~Ⅲ级平衡训练,训练强度如下:病人在闭眼状态下完成站立位训练,在闭眼状态下进行行走并跨越障碍物,同时所有单侧、单项锻炼均变为双向、双侧锻炼。

1.3 观察指标

1.3.1 髋关节功能 采用髋关节评分表(Harris)评价两组干预前、干预8周后髋关节功能,共4项内容,总分100分,评分越高则髋关节功能恢复越好[5]。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94,具有较高信效度。

1.3.2 平衡能力 采用Berg平衡量表(BSS)评价两组干预前、干预8周后平衡能力,共14个条目,每个条目0~4分,总分0~56分,评分越高则平衡能力越强;采用NeuroCom平衡管理系统评价两组干预前、干预8周后平衡能力,包含睁眼支撑面稳定(EOFI)、闭眼支撑面稳定(ECFI)、睁眼支撑面不稳(EOFO)、闭眼支撑面不稳(ECFO)4项测试内容,重心摆动速度越低则平衡能力越好[6]。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64,具有较高信效度。

1.3.3 活动能力 采用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评价两组干预前、干预4周、干预8周后活动能力,选取3 m长测试路线,线的一端摆放一张椅子,叮嘱病人平坐椅子上,再以最快速度站起步行至线另一端点,转身后沿原路步行返回,坐回椅子上,记录3次测试时间,取平均值,时间越短则活动能力越好[7]。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83,具有较高信效度。

1.3.4 跌倒效能 采用Sunglight平衡诊断系统(FI)评估两组干预前、干预4周、干预8周后跌倒效能,FI总分0~100分,<37分为低水平跌倒风险,37~68分为中水平跌倒风险,>68分为高水平跌倒风险,评分越低则跌倒效能越高[8]。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01,具有较高信效度。

2 结果

表1 两组病人干预前、干预8周后髋关节功能比较 单位:分

表2 两组病人干预前、干预8周后平衡能力比较

表3 两组病人干预前、干预4周、8周后活动能力比较 单位:s

表4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跌倒效能比较 单位:分

3 讨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临床治疗终末期髋关节病变的有效措施,其可有效缓解病变部位疼痛,并改善其下肢运动功能,促进其生活质量改善[9-10]。但因为大部分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后病人因为术前有严重关节损害,关节周围肌肉等组织会由于供血缺乏而发生萎缩、功能性降低等[11-12]。且即使经手术治疗后能够重建髋关节生理结构,但由于手术传授及病人术前患肢长期失用状态等,所以大部分病人术后难以在短期恢复正常运动功能,需给予其有效康复锻炼[13-14]。本研究中通过对行渐进式平衡训练方案者实施渐进式平衡训练取得了显著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干预8周后髋关节功能各项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干预4周、8周后起立行走6 m用时均短于对照组(P<0.05)。表明对病人实施渐进式平衡训练方案可有效改善其术后髋关节功能,促进活动能力提升。分析原因主要为,该方案充分遵从渐进性康复原则将平衡训练分为初学期、巩固期、进阶期及全面期4个阶段,并在各阶段对病人实施针对性康复训练,从而促进病人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提升活动能力[15-1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干预8周后BBS评分高于对照组,EOFO、ECFI、EOFI、ECFO、综合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渐进式平衡训练方案可有效改善病人术后平衡能力。分析原因主要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康复的目标为提升病人下肢功能活动能力、转移能力及平衡能力等,而其中平衡能力的恢复对于其术后机体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活动等具有重要意义[17]。渐进式平衡训练方案的设计充分结合病人术后各阶段生理特性及康复状况,指导病人进行平衡训练,并在住院期间应用训练日历表,让病人每日记录训练情况,而在出院后建立病人家属微信群,在微信群内定期发送打卡视频,从而确保病人训练落实到位,最终有效促进其平衡功能改善[18-1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干预后各时间F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对病人实施渐进式平衡训练方案可有效提升其跌倒效能。分析原因主要为,跌倒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的常见不良事件,其可引发严重患肢损伤,包括假体周围骨折等。病人术后良好的平衡能力是消除其跌倒恐惧心理的重要因素[20]。本研究通过实施渐进式平衡训练方案可有效促进其功能恢复,提升平衡能力,从而提升其康复信心,缓解跌倒恐惧心理,促进其提升跌倒效能。

综上所述,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渐进式平衡训练方案可改善病人髋关节功能,增强平衡能力及活动能力,提升跌倒效能。

猜你喜欢

渐进式置换术髋关节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有髋关节手术史的全髋置换术与单纯全髋置换术比较
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渐进式”改革的困境与对策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分析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评价X线、CT及MRI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诊断意义
基本收入的理论构想与渐进式实现路径
轻熟女“渐进式”省钱保养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