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熏洗联合浮针治疗跟痛症的效果

2022-06-29何洪英陈泽林刘小银何骋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14期
关键词:熏洗炎症因子

何洪英 陈泽林 刘小银 何骋

在中医理论体系中,经络组织是跟痛症的主要病机,患者还可能在此基础上兼有肝血不足、筋肉失荣[1]。本病常见于中老年人,尤其好发于45~60岁的人群。主要的临床特征是站立或行走时一只脚或两个脚跟疼痛,对日常生活有很大影响。其病理生理机制是,走路时骨刺或其他骨赘增生与周围的肌肉、腱膜和其他软组织摩擦,造成不同程度的组织损伤,促进足跟部无菌性炎症[2]。炎症及其代谢产物刺激足部的神经末梢,导致疼痛和不适。此外,骨刺对足部皮肤和软组织的压迫、小腿骨的血液淤积和骨内压力的增加也是导致疼痛的原因之一[3]。浮针作为一种新型针灸,在肩颈腰背疼痛中的确切疗效被中医学界广泛认可。笔者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跟痛症患者80例,旨在探讨中药熏洗联合浮针治疗跟痛症的效果及其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广州市东升医院收治的跟痛症患者80例。纳入标准:符合《外科学》中跟痛症的相关诊断标准,并经临床结合影像学检查确诊;单侧患病,临床资料完整;年龄18~70周岁;初次发作,且3个月内未接收中、西医治疗干预。排除标准:合并躯体严重器质性疾病;合并精神类疾病无法配合完成治疗;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根据入院顺序将所有患者随机编号,单数纳入观察组,双数纳入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5例,女35例;年龄32~70岁,平均(61.22±10.27)岁。对照组男11例,女29例;年龄38~70岁,平均(61.25±12.08)岁。两组性别和年龄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患者自愿纳入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对症干预,包括下肢垫高、患肢制动、健康宣教、中药熏洗治疗,熏洗成分包括:草乌、川乌各20 g,透骨草、牛膝、黄柏、海桐皮、桂枝各 15 g,加入 2 500 ml 水,连续煮沸 15 min 后加入陈醋250 ml,对患足进行熏蒸15~20 min,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宜,1次/d。

对照组在对症干预基础上,进行电针灸干预,选取昆仑、太溪、申脉、阿是穴、肾俞、脾俞等,辨证取穴,加电,用连续波,每3日1次,10~15 min/次,10次为1个疗程,约1个月。

观察组在对症干预基础上,进行浮针干预,选取腓肠肌、比目鱼肌、腓骨长肌、腓骨短肌、胫骨前肌、趾长伸肌,尤其以腓肠肌、比目鱼肌为重点。常规消毒后运用一次性浮针治疗,配合相关肌肉的再灌注活动,1次/d,10~15 min/次,连续4次治疗后,改为2次/周,共治疗10次为1个疗程,约1个月。

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临床疗效: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疗效评价指标依据文献[4]《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跟痛症状完全消失,生理功能完全恢复正常为治愈;跟痛症状显著减轻,能够进行独立行走为显效;跟痛症状有所减轻,但行走仍有困难为有效;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炎症因子: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使用ELISA法检验血清IL-6和TNF-α水平,取清晨空腹血送检验科。(3)疼痛情况:治疗后疼痛情况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最低0分表示无疼痛,最高10分表示无法忍受的剧痛,评分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统计轻微疼痛(1~3分)、中度疼痛(4~6分)、重度疼痛(7~10分)的例数。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等级资料使用秩和检验,统计学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炎症因子比较

治疗前,两组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炎症因子比较[ng/L,(±s)]

表2 两组炎症因子比较[ng/L,(±s)]

组别 IL-6 TNF-α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40) 298.34±17.24 232.34±19.32 3.37±0.52 1.83±0.33对照组(n=40) 301.27±15.51 267.97±11.03 3.31±0.34 2.21±0.29 t值 -0.799 -11.325 0.611 -6.116 P值 0.332 0.000 0.451 0.021

2.3 两组疼痛情况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疼痛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中、重度疼痛比例更高,而观察组无痛、轻度疼痛比例更高,见表3。

表3 两组疼痛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跟痛症是一种由各种慢性疾病引起的足底疼痛性疾病[4]。疼痛在行走或站立时加重。该病常见于中老年人,主要的临床特征是站立或行走时一侧或双侧脚跟疼痛,对日常生活有很大影响。根据其病理生理学,增生骨组织与周围的肌肉、腱膜和其他软组织发生摩擦,造成不同程度的组织损伤,促进足跟的无菌性炎症,最终引起疼痛和不适感[5]。此外,足部皮肤和软组织上的骨刺压力、小腿骨中的淤血及骨内压力的增加也会导致疼痛[6]。患者的临床表现为病程缓慢的足跟跖面疼痛,行走或站立时疼痛加重,足跟跖面内侧结节处有局部触痛[7]。由于机体老化、体质下降、慢性劳损及长期站立、行走和运动的刺激,小腿滑囊壁可出现充血、肥厚和滑囊内渗出;跖骨筋膜首尾相接处发生血性渗出和成骨(钙化)改变。脂肪垫充血、肥厚;跟腱附着点或跟腱纤维撕裂会引起局部渗出,小腿骨也会发生退行性改变,小腿骨结节变性、钙化,可导致脂肪垫炎症和滑囊炎,形成跟痛。跟痛的病因不能用单一的情况来解释,临床上有很多观点,这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不能用某一种治疗方案来涵盖各种跟痛。如果能够了解跟痛的各种致病因素,通过认真的研究和分析,可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很大帮助,不仅可以帮助医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判断,而且可以为患者节省医疗时间,减少医疗次数,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在中医理论体系中,经络组织是跟痛症的主要病机,患者还可能在此基础上兼有肝血不足、筋肉失荣。根据相关文献,肝之不足究之于肾[8]。因此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均采取中药熏洗的方法,意在舒筋止痛,补肾活血。草乌、川乌、透骨草、牛膝、黄柏、海桐皮、桂枝及陈醋,均属性温之物,具有散水汽、消臃肿、杀邪毒的功效[9]。应用于跟痛症,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熏洗热效应产生的加速淋巴、血液循环,加强代谢产物排泄,促进炎症因子吸收的作用[10]。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药理效应改善患肢局部微循环,有利于跟骨结节周围组织无菌性炎症的消散[11]。有学者研究认为,这种中药熏洗方法还可以扩张局部毛细血管网,使中药成分经皮肤充分吸收,机体内邪外出,松弛骨骼,镇痛活络[12]。这也是本研究中研究对象好转的重要基础。

浮针作为一种新型针灸,既有传统针刺治疗的物理治疗特性,又能够通过对局限性病痛的肌筋膜触发点进行扫散手法针刺活动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自浮针问世伊始,其在肩颈腰背疼痛中的确切疗效被中医学界广泛认可。有学者将其应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结果显示浮针不仅在临床效果上优于传统针灸,且需要的针刺次数更少,起效更快[13]。本研究中,笔者将浮针与电针灸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高于对照组的 60.00%(P<0.05),治疗后,观察组 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疼痛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前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后者,且对患者全身炎症因子的改善效果及疼痛的控制效果均优于后者。究其原因,与浮针的治疗机制有关:通过在腓肠肌、比目鱼肌、腓骨长肌、腓骨短肌、胫骨前肌、趾长伸肌部位的皮下进行大范围的扫散,机体皮下结缔组织中的液晶态物质能够被激活,并产生一定电压的生物电,并诱导局部产生反电压效应以调动机体自身抗病机制,缓解病痛,提高临床疗效,减少炎症因子。

综上所述,中药熏洗联合浮针治疗跟痛症的临床效果确切,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这可能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下降有关。该治疗方案可以缓解患者疼痛,具有一定的临床医学和社会学意义,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熏洗炎症因子
我刊2021年影响因子年报
我刊2021年影响因子年报
独活寄生汤加减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效果分析
锻炼肌肉或有助于抵抗慢性炎症
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in 1和免疫炎症
消渴病痹证实施中药熏洗的效果及可行性分析
《感染、炎症、修复》杂志版权转让约定
欢迎订阅《感染、炎症、修复》杂志
扭伤、痔瘘、荨麻疹…… 中药熏洗疗法 在家也能进行
山药被称“长寿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