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硬膜下血肿双孔与单孔钻颅外引流术的治疗效果对比

2022-06-29闫瑜波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13期
关键词:引流术单孔血肿

闫瑜波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是神经外科医生最常遇到的神经外科疾病之一。CSDH在老年人中较为为普遍,因此随着人口老龄化,其有效的治疗将变得越来越重要[1]。钻孔引流术相比于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更易于操作,且具有创口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势[2]。钻孔引流术分为双孔和单孔,不同研究报道对两种手术治疗效果存在一定争议。Taussky等[3]研究认为双孔钻颅外引流术治疗CSDH手术时间更短,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且开孔数量是CSDH术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张俊虎[4]研究认为单孔钻颅外引流术患者手术时间更短、并发症和治疗效果更优。本研究分析泽州县人民医院CSDH患者手术治疗情况,比较两种手术应用治疗效果差异,具体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20年10月泽州县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CSDH患者65例,纳入标准:均经颅脑CT或者颅脑MR检查诊断为慢性硬膜下血肿。排除标准:颅内血管畸形、血液病或恶性肿瘤,合并严重心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临床资料不全。根据术中颅骨钻孔数量分为双孔钻颅外引流术组(35例)和单孔钻颅外引流术组(30例)。双孔钻颅外引流术组年龄(68.55±7.62)岁;男20例,女15例;血肿量(62.33±10.51)ml。单孔钻颅外引流术组年龄(66.97±8.33)岁;男19例,女11例;血肿量(64.12±12.33)ml。两组年龄、性别、术前血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局部麻醉或全麻,单孔钻颅外引流术组采用CT或磁共振确定血肿最厚处,做3~4 cm直切口,依次切开分离组织,选择血肿最厚点钻颅孔,使用电刀将硬膜及血肿外膜切开,引流管至血肿腔内,引流积血后,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至清亮。双孔钻颅外引流术组在血肿前下方和后上方钻颅孔,电刀将硬膜及血肿外膜切开切,各放置一引流管,引流后使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至清亮。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收集所有患者住院时间、血肿量、手术时间,手术前后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并发症和复发情况。CSS评分纳入意识、语言、步行能力、上肢肌力、下肢肌力、面肌、水平凝视功能、手肌力8个项目,评分最高为45分,分数越高代表神经功能损伤越严重。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颅内血肿、术后头痛、术后感染、癫痫、颅内积气等。CSDH复发:第1次钻孔冲洗引流术后3个月内在原血肿部位再发血肿,并且将引起的症状和体征考虑在内,如偏瘫、失语症和意识下降等;根据术后3个月内随访时是否出现CSDH,将患者分为复发与未复发。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间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

双孔钻颅外引流术组手术时间为(62.33±10.59)min,住院时间为(7.52±1.66)d;单孔钻颅外引流术组手术时间为(51.27±9.59)min,住院时间为(5.79±1.43)d;双孔钻颅外引流术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386、4.462,P<0.05)。

2.2 两组术前、术后指标比较

两组术前CSS评分、CRP、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CSS评分、CRP、D-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孔钻颅外引流术术后CSS评分、D-D浓度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钻颅外引流术组内术后CSS评分、D-D浓度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CRP均低于本组术前,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前、术后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术前、术后指标比较(±s)

组别 CSS评分(分)CRP(mg/L)术前 术后 t值 P值 术前 术后 t值 P值双孔钻颅外引流术(n=35) 32.47±9.58 13.62±3.27 2.247 <0.05 16.76±9.59 15.33±6.32 0.736 0.464单孔钻颅外引流术(n=30) 33.68±10.52 14.11±2.46 2.157 <0.05 17.19±10.64 14.75±5.21 1.128 0.264 t值 0.485 0.673 0.171 0.399 P值 0.629 0.503 0.865 0.691

表1 (续)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和复发情况

双孔钻颅外引流术组有并发症11例,发生率31.43%,单孔钻颅外引流术组并发症3例,发生率10.00%,双孔钻颅外引流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孔钻颅外引流术组复发率20.00%,单孔钻颅外引流术组复发率3.33%,双孔钻颅外引流术组复发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和复发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CSDH患者多为老年人群,且多有头部外伤史[5]。手术治疗适合于有神经系统症状的CSDH患者,现有的手术方法包括颅骨钻孔、开颅和神经内镜及血管介入等。颅骨钻孔冲洗加引流是治疗CSDH安全有效的方法,可快速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解除脑疝,但不同的研究对颅骨钻孔数量在CSDH治疗效果方面存在一定争议。刘晓斌等[6]研究认为改良双孔引流治疗CSDH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王天荣等[7]比较了双孔引流和单孔引流对CSDH治疗效果,发现单孔引流组并发症、治愈效果更优,复发率无明显差异。Han等[8]研究认为,单孔引流术后复发率显著高于双孔引流患者。本研究分析本院双孔引流和单孔引流治疗的CSDH患者,比较两种手术治疗效果、并发症、复发率的差异,以期为CSDH的手术治疗提供相关参考依据。

D-D来源于纤溶酶溶解的交联纤维蛋白凝块,主要反映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其升高意味着机体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双重激活,是继发性纤溶亢进的敏感指标,张春良等[9]通过检测D-D,反映CSDH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发现,患者术后CSS评分、D-D均明显低于术前,说明颅骨钻孔治疗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以往研究表明,CSDH术后并发症主要为癫痫、伤口感染、肺炎和脑出血,发生率为3%~28%,双孔钻颅与单孔钻颅术后并发症、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本研究发现单孔钻颅组并发症少于双孔钻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Wan等[10]研究结果不符。理论上单孔钻颅外引流治疗创口较小、麻醉和手术时间短,相较于双孔引流术后并发症感染风险较小、医疗费用更低。但是实际上CSDH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可能与外科医生手术技能、经验水平及术后抗感染等因素均有关联,因此导致不同研究结果之间存在一定差异。CSDH术后复发的机制目前尚未明确,以往文献[11]报道,CSDH复发率为2.3%~38.7%,已报道的影响因素包括患者自身因素(年龄、性别、病史等)、病变相关因素(血肿位置、血肿量等)、手术方式(钻孔引流、锥颅引流、血管介入等)、围术期管理(颅内积气、术后补液、引流时间等)和药物治疗因素[12-13]。Sale等[14]认为与单孔钻颅相比,双孔钻颅可以更有效地清除血肿,降低复发率。本研究发现,单孔钻颅外引流术患者手术时间较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明显低于双孔钻颅外引流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王天荣等[7]结果相吻合,与Taussky等[3]研究结果有差异。血肿液中含有大量的血管活性细胞因子、炎症介质和纤维蛋白因子,当术后引流液中纤溶因子浓度保持较高时,复发风险增加。手术治疗CSDH的目标均为将血肿充分清除干净,并冲洗血肿腔内纤维蛋白降解产物[15]。因此手术强调将血肿液尽量排出以防止术后复发[16]。使用单孔引流术手术时间短,引流速度慢,引流较为彻底,移位的脑组织亦可缓慢复位。双孔引流术手术时间长,引流速度快,对引流速度控制欠佳,易发生颅内积气,因此颅骨钻孔数量的差异可能是引起复发和术后并发症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样本量较小,可能导致统计结果出现差异,且为回顾性分析,在样本纳入方面可能存在偏差,未进一步分析两组间死亡率是否存在差异,以上不足之处有待后续扩大样本量后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单孔、双孔钻颅外引流术治疗CSDH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单孔钻颅外引流术较双孔钻颅外引流术具有手术时间更短,创口小、复发率低、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引流术单孔血肿
氯化钾与萝卜汤促进经脐单孔腹腔镜治疗卵巢良性肿瘤术后排气的临床分析
不同手术时机运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
妇科单孔腹腔镜手术护理中快速康复理念的实施效果探究
高位肛周脓肿给予切开挂线引流术的治疗效果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CT引导下钻孔引流术治疗外伤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效果分析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
护理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时需要注意哪些情况
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对照
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