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护理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2022-06-29刘洋
刘洋
脑梗死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好发于老年人,以语言能力丧失、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1]。由于该疾病病程较长,病情突然,预后存在不确定性,患者容易出现焦虑、负性情绪,严重影响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因此在治疗的基础上需积极采取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防止病情恶化。创伤后成长是个体在遭受创伤性应激后重新建立的对生存状态的基本认知,对帮助患者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常规护理干预在心理康复、改善创伤后成长上存在不足,而叙事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护理模式,通过听取患者故事并加以引导来改变患者的思维,帮助患者进行疾病的重塑,有利于减少患者心中顾虑,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对患者健康恢复、改善创伤后成长具有重要意义[2]。本文对9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旨在探讨叙事护理的应用效果,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二医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9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纳入标准:①符合文献[3]《中国脑血管疾病分类2015》中相关的诊断标准;②均经头颅CT等影像学检查确诊;③年龄≥65岁;④生命体征稳定;⑤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GCS)评分均在7分及以上;⑥患者家属均对本研究无异议。(2)排除标准:①存在颅内出血史;②需应用呼吸机治疗;③严重脏器功能障碍;④合并恶性肿瘤;⑤患有精神疾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观察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65~80岁,平均(72.15±4.38)岁;GCS评分7~15分,平均(11.43±2.14)分。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65~79岁,平均(72.13±4.34)岁;GCS评分8~15分,平均(11.45±2.16)分。两组性别、年龄、GCS评分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护理干预,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通过倾听法、暗示法、音乐疗法等疏导患者内心不良情绪,消除患者焦虑、恐惧、抑郁状况,加强对患者的正向引导,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连续干预4周。
观察组给予叙事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成立叙事护理干预小组。选择8名资质在5年以上的护理人员作为叙事小组成员,由护士长担任组长,每周由组长对成员进行叙事护理的相关培训,培训后对所有成员进行考核,考核过关者对患者实施叙事护理。(2)收集患者的相关资料,包括文化程度、生育史、疾病史等。叙事护理地点选择在科室会议室,采用一对一谈话的方式,60 min/次,具体内容包括,①外化:与患者加强沟通,建立良好关系,并对患者自身经历进行询问,指导患者讲述自身所发生的事情,并耐心倾听,关注患者对所讲事情的应对方式。鼓励患者对自己治疗期间的整个过程进行回想,由远至近,将画面展现至脑海,并鼓励患者诉说、宣泄。分析患者叙述内容中的不良情绪,并鼓励患者从问题中将自身分离,使患者充分了解到自身存在的问题。通过提问的方式将问题外化,例如,你对脑梗死疾病的恐惧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在患者讲述的过程中与患者时刻保持眼神交流,以患者思维对患者思想进行客观体会,及时分析患者问题的所在,并进行相应疏导。②解构:在患者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寻找故事中积极信息,并将其提取出来,使患者内在力量得到激发。帮助患者跳出固有思维,树立积极乐观的态度,保持健康向上的生活观。可询问患者“你产生这种想法是因为什么原因呢?什么事情导致了你现在的痛苦?”当患者在回答该类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分析患者内心深处的想法,找到患者出现此类想法的具体影响因素,并对患者想法中的积极成分加以肯定,对消极成分加以疏导。③重新创作:引导患者找到故事中的积极事件,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对积极事件中患者所表现出来的乐观、勇敢的态度加以肯定,激发患者内心潜在力量,使患者解决问题的信心得到提高。也可将患者故事中积极正向的支线故事进行强调,使患者详细讲述,将患者心中消极负面的主线故事进行替代,扩大患者自身的优点。在患者讲述过程中,可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患者对自身进行正确的判断,引导患者将自身优点投射至问题当中,找到解决方法,并制定、实施相关计划。④总结:患者叙事结束后,护理人员对问题进行整理并总结,找出患者出现各种情绪的原因,并找出干预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制定更加合理的方案加以补充。连续干预4周。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认知功能: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对患者干预前后认知功能进行评价,评分范围为0~30分,得分越高说明认知功能越好。(2)语言功能:采用汉语失语症评定量表(ABC)对患者干预前后语言功能进行评估,评分范围为0~200分,评分越高,说明语言功能越好。(3)创伤后成长:采用创伤后成长问卷对干预前后创伤后成长进行评价,共包括5个维度21个条目,采用1~5级评分,评分范围为21~105分,得分与创伤后成长水平呈正比。(4)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进行评估,SAS与SDS评分范围均在20~80分,评分越低,说明患者心理状态越好。(5)生活质量:采用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对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估,满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认知功能、语言功能、创伤后成长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前MMSE、ABC、创伤后成长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相比,两组干预后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评分较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MMSE、ABC、创伤后成长评分对比[分,(±s)]
表1 两组干预前后MMSE、ABC、创伤后成长评分对比[分,(±s)]
*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 MMSE ABC 创伤后成长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n=45) 14.34±3.27 20.25±4.42* 68.45±5.62 131.28±7.84* 49.28±5.74 91.45±6.32*对照组(n=45) 14.56±3.29 17.52±3.75* 68.34±5.58 96.17±6.52* 49.37±5.63 78.62±6.13*t值 0.358 3.159 0.093 3.066 0.075 9.775 P值 0.751 0.002 0.926 0.003 0.940 0.000
2.2 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比较
两组干预前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相比,两组干预后SAS、SDS评分明显降低(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评分较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对比[分,(±s)]
表2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对比[分,(±s)]
*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 SAS SDS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n=45) 56.45±7.12 39.96±4.33* 58.84±6.25 40.23±4.35*对照组(n=45) 56.38±7.07 46.62±5.14* 58.79±6.19 47.41±5.20*t值 0.046 6.648 0.038 7.104 P值 0.963 0.000 0.970 0.000
2.3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两组干预前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相比,两组干预后SF-36评分明显升高(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评分较高(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SF-36评分对比[分,(±s)]
表3 两组干预前后SF-36评分对比[分,(±s)]
组别 干预前 干预后 t值 P值观察组(n=45) 43.56±5.48 68.67±6.42 19.956 0.000对照组(n=45) 43.34±5.37 55.49±6.21 9.928 0.000 t值 0.192 9.899 P值 0.848 0.000
3 讨论
3.1 叙事护理对认知功能、语言功能及创伤后成长的影响
脑梗死是一种致残率及致死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液循环障碍所引起的脑组织缺氧、缺血性坏死,老年人为该病的好发人群,患病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语言功能障碍,也会影响创伤后成长水平,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因此在对症治疗基础上,还需采取科学、合理的护理模式,以促进患者疾病恢复[4]。叙事护理是一种新型心理护理模式,以提高患者自我认知为主要目的对患者实施干预,通过寻找患者故事中的正向力量,帮助患者战胜心理问题,并通过倾听与鼓励的方式,帮助患者树立积极乐观的态度,激发患者内在潜力,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利于患者主动配合治疗,进而促进疾病的康复[5-6]。创伤后成长会促进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增强治疗信心及治疗积极性[7-8]。本研究中,两组干预后MMSE、ABC、创伤后成长评分明显提高,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促进认知、语言功能恢复及创伤后成长等方面叙事护理的应用效果更好。
3.2 叙事护理对心理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叙事护理由护理人员与患者共同完成,通过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故事进行倾听、回应,使患者充分感受到被理解、被尊重,当患者接收到护理人员的关怀后,会积极释放心中情绪,主动与他人进行沟通,并积极讲述内心所出现的不良心理,通过医务人员的积极引导后,则会帮助患者战胜心中恐惧,纠正不良情绪,增强患者心理弹性,树立正确面对疾病的价值观[9-10]。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干预后SAS、SDS评分明显降低,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充分体现出叙事护理在改善心理状态上的优越性。此外,本文中两组干预后SF-36评分明显提高,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叙事护理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究其原因为,通过护理人员对患者询问并找到正向事件加以引导,能够帮助患者正确面对疾病,使患者找到自身优点,充分调动自身潜能,进而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机体各项功能的恢复,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11-12]。
综上所述,老年脑梗死患者给予叙事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认知功能、语言功能恢复,促进创伤后成长,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