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水平正压无创机械通气对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影响
2022-06-29王敬文万文蕾
王敬文 万文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以咳嗽、咳痰、气急、胸闷为主要临床特点的疾病[1]。该疾病具有较长的病程,随着病程的进展,若未予以及时应对处理,会导致患者出现呼吸衰竭症状,严重影响生命安全与临床的正常治疗[2]。临床常规治疗方法,例如吸氧、止咳化痰等,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但却无法从根本上治疗,并且也存在较大的复发性[3]。因此需寻找一种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随着机械通气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目前医生开始采用双水平正压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方式,此种方式操作简便,并且患者的耐受程度较高[4]。相比于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方式,该方式未对患者造成任何创伤,具有较高安全性[5]。本研究将以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双水平正压无创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年4月-2020年4月作为病例纳入时间,研究对象为70例北京市昌平区医院收治的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纳入标准:①经诊断均为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②家属及患者完全同意使用本研究的治疗方案。(2)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的机械通气禁忌证;②患有下呼吸道感染症状。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5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58~69岁,平均(63.5±0.3)岁;病程2~9年,平均(5.5±0.1)年。试验组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58~70岁,平均(63.9±0.5)岁;病程 2~10年,平均(5.6±0.4)年。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入院后实施持续低流量吸氧,在遵医嘱情况下为患者使用针对性的抗生素;消除其痉挛状态,进行止咳化痰,以确保其呼吸顺畅;依据实际情况实施针对性的营养支持治疗。连续治疗1周。
试验组予以双水平正压无创机械通气治疗。选择瑞思迈BiPAP呼吸机[瑞思迈(澳大利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瑞思迈 S9 AutoSet 精英款 ],将治疗模式设定为S/T,具体仪器参数设置如下:将起始吸气压设定为8~10 cmH2O,待患者适应且保持稳定后提升压力,每次提升幅度为2~4 cmH2O,直至其上升为 14~20 cmH2O;将呼气压设定为 4~5 cmH2O,确保其呼吸频率维持于12~16次/min;将氧流量设定为6~10 L/min,确保其动脉血氧饱和度始终超过90%,4~12 h/d。连续治疗 1 周。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72 h后的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情况。选择动脉血气分析仪(产地:意大利;型号:IL1620)对PaO2与PaCO2进行测量。(2)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72 h后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峰值呼气流速(PEF)的变化情况。选择便携式肺功能仪(上海涵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对PEF进行测量。(3)比较两组呼吸困难症状改善情况。采用改良呼吸困难指数(mMRC)评价,该量表总分4分,评分≥2分表示呼吸困难。(4)比较两组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 72 h 后的 PaO2、PaCO2、PCT、CRP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PaO2、PaCO2、PCT、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2 h后,试验组的PaO2高于对照组,PaCO2、PCT、CR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72 h后的PaO2、PaCO2、PCT、CRP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72 h后的PaO2、PaCO2、PCT、CRP水平比较(±s)
组别 PaO2(mmHg)PaCO2(mmHg)PCT(ng/ml)CRP(mg/L)治疗前 治疗72 h后 治疗前 治疗72 h后 治疗前 治疗72 h后 治疗前 治疗72 h后对照组(n=35) 52.54±6.45 64.89±8.16 66.51±10.23 51.52±7.23 0.87±0.15 0.69±0.11 50.94±3.75 9.84±2.01试验组(n=35) 51.49±7.84 70.59±8.24 68.98±10.82 44.31±5.28 0.89±0.13 0.51±0.06 51.21±3.62 6.12±1.32 t值 0.612 2.908 0.981 4.764 0.596 8.499 0.306 9.152 P值 0.543 0.005 0.330 0.000 0.553 0.000 0.760 0.000
2.2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72 h后的HR、RR、PEF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HR、RR、P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2 h后,试验组的PEF快于对照组,HR、RR慢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72 h后的HR、RR、PEF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72 h后的HR、RR、PEF比较(±s)
组别 HR(次/min)RR(次 /min)PEF(L/s)治疗前 治疗72 h后 治疗前 治疗72 h后 治疗前 治疗72 h后对照组(n=35) 114.25±13.25 92.34±8.63 26.34±4.25 23.79±3.85 3.58±1.21 4.25±1.23试验组(n=35) 115.31±14.21 85.26±4.98 26.29±3.24 19.24±3.41 3.59±1.61 5.35±1.72 t值 0.323 4.204 0.055 5.234 0.029 3.078 P值 0.748 0.000 0.956 0.000 0.977 0.003
2.3 两组呼吸困难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治疗3、7 d后的呼吸困难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呼吸困难发生率比较[例(%)]
2.4 两组住院时间比较
试验组的住院时间为(12.35±3.52)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7.81±4.1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53,P=0.000)。
3 讨论
慢阻肺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是其主要特征,经观察显示,该疾病的病程较长,会对患者造成持续性的影响[6-7]。由于患者未具有完全的呼吸肌功能,加之肺通气功能储备能力较低,因而随着病程的进展,将会出现呼吸衰竭的不良情况,从而造成严重损伤与影响,因此需要确保患者呼吸顺畅,并对其肺通气功能进行改善[8-9]。经临床统计发现,以往使用的常规疗法与有创机械通气疗法未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甚至还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损伤,从而不易被患者及其家属接受[10]。
随着机械通气治疗技术的不断改进,无创机械通气成为医生常使用方式,目前诸多医院开始采用双水平正压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方式。经实践显示,双水平正压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方式无须为患者插管,也无须将患者的气管切开,仅使用面罩或鼻罩便可对患者实施正压通气,因而具有简便的操作过程,也不会导致患者出现任何不良损伤[11-12]。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能够有效地对气道阻力进行克服,从而确保患者能够轻松吸入与呼出气体,改善通气/血流比值,提升PaO2水平,降低PaCO2水平[13]。同时该种治疗方式还能够有效地使吸气做功得到减少,对呼吸肌疲劳情况进行有效改善,从而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最终使其肺功能得到显著提升[14]。除此之外,BiPAP呼吸机无创正压通气模式还能够有效地使回心血量得以减少,并使心脏前后负荷与心室跨壁压得到有效降低,提升心肌供氧量,从而能够有效地降低心率,改善心功能[15]。PEF是一种能够有效反映气道阻塞程度的指标,随着肺功能的不断提升及呼吸的顺畅,使得PEF水平显著提升。通过结果显示,实施双水平正压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的PaO2明显较高,PEF明显较快,PaCO2、PCT、CRP水平明显较低,HR、RR明显较慢,并且治疗3、7 d后,试验组的呼吸困难发生率明显较低,住院时间明显较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该种治疗方式具有良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对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双水平正压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不仅能够提升PaO2、PEF,降低PaCO2、PCT、CRP、HR、RR,并且能够改善呼吸困难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