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补气祛瘀化痰汤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

2022-06-29刘晓鹏兰瑞

河南中医 2022年8期
关键词:补气证候神经功能

刘晓鹏,兰瑞

1.河南大学附属南石医院,河南 南阳 473000; 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1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主要因脑动脉、颈内动脉瘀塞导致大脑出现缺血、缺氧性损伤[1]。目前,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主要使用多种药物联合达到溶解血栓、缩小梗死面积、恢复脑组织血液供应、改善微循环和神经功能等目的,但不良反应较多[2]。近年来,中药在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逐渐显示出优势,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备受临床医师的关注[3]。笔者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气机紊乱、血瘀脑络等病机[4],采用自拟补气祛瘀化痰汤进行辨治,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河南大学附属南石医院接诊的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观察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42~72(52.17±5.33)岁;梗死部位:基底节18例、颞叶15例、顶叶5例、额叶3例。对照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42~73(52.84±5.52)岁;梗死部位:基底节19例、颞叶16例、顶叶4例、额叶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纳入标准符合急性脑梗死的西医诊断标准[5],经影像学检查确诊;符合中风病的中医诊断标准[6],主症为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言语不利,次症为面色萎黄、气虚无力、自汗出,舌暗、苔白腻或有齿痕、脉沉细;发病至入院时间<72 h;符合本研究中药物使用指征;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病例排除标准合并其他脑部疾病者;脑部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神经功能损伤者;入选前6个月内有心脏或脑部手术史者;合并其他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有精神疾病或意识障碍者。

1.4 治疗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注射用阿替普酶(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 & Co.KG,批号:注册证号S20160055)0.9 mg·kg-1,最大剂量不超过90 mg,先静脉推注总剂量的10%,再将剩余药液加入9 ng·L-1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滴注时间控制在60 min左右;依达拉奉注射液(江苏联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2011007),每次30 mg,每天2次,静脉滴注;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J20160685)每次100 mg,每天2次,口服。治疗期间视患者情况予以吸氧、降颅内压、脱水、营养神经、调节血糖血压、纠正水电解质失衡等对症处理。共治疗2周。

观察组在溶解血栓6~12 h后加用自拟补气祛瘀化痰汤治疗,具体药物组成:当归20 g,黄芪50 g,丹参15 g,赤芍15 g,天麻10 g,半夏10 g,鸡血藤 10 g,远志10 g,川芎15 g,石菖蒲10 g,全蝎10 g,地龙10 g,白僵蚕10 g,蜈蚣1条,甘草6 g。每日1剂,由本院药剂科统一煎制,每剂煎为2袋药汁,分早晚2次口服,共治疗2周。

1.5 观察指标

1.5.1 中医证候积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对患者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言语不利等主症按照无(0分)、轻度(2分)、中度(4分)、重度(6分)计分;面色萎黄、气虚无力、自汗出等次症按照无(0分)、轻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计分。

1.5.2 神经功能评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NIHSS)[8]进行评估,涉及意识水平、凝视功能、面瘫、语言等8项相关内容,总分为45分,评分越低表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低。

1.5.3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采用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9]进行评估,涉及进食、洗澡、穿衣、转移等10项相关内容,每项0~10分,总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1.5.4 实验室指标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中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内皮素-1(endothelin-1,ET-1)、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变化情况。

1.6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10]制定。临床治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中医证候积分下降率≥95%;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中医证候积分下降率70%~94%;有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中医证候积分下降率 30%~69%;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中医证候积分下降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有效率=(临床治愈+显效+有效)/n×100%

2 结果

2.1 两组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有效率为97.56%,对照组有效率为85.37%,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

2.3 两组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ET-1水平低于本组治疗前,NO水平高于本组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ET-1水平低于对照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比较

2.4 两组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BI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BI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 两组脑梗死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4 两组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BI评分比较 分)

表5 两组脑梗死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短时间内局部病灶神经功能缺损即可达到高峰,容易并发多种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脑水肿,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目前,临床治疗该病主要采取溶解血栓、促进脑组织血流恢复、缩小梗死面积、改善微循环和局灶神经性体征为主,常选用阿替普酶溶栓、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依达拉奉清除氧自由基保护脑组织等综合对症方案治疗,但在促进受损神经功能恢复方面效果比较有限。

急性脑梗死属中医学“中风病”范畴,该病主要因气血内虚、劳累伤精、饮食不节、情志不畅等多种因素而导致气血逆乱、脏腑失调,上犯于脑而致脑脉痹阻[11]。毒邪内生、痰瘀互结为本病的关键病机,临床辨治以益气活血、化痰开窍、活血祛瘀、定风通络为主要原则[12-13]。自拟补气祛瘀化痰汤中黄芪为君药,可补气固表、扶正祛邪;当归为臣药,可补气和血,助黄芪补气之功[14];其余为佐使药,其中丹参可活血祛瘀,赤芍能清热凉血、散瘀止痛,天麻可平抑肝阳、祛风通络,半夏能燥湿化痰,远志与石菖蒲可安神益智、开窍豁痰,川芎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鸡血藤、全蝎、地龙、白僵蚕、蜈蚣等可舒经活络,甘草调和诸药。诸药配伍,共奏扶正补气、活血祛瘀、化痰通络之功效[1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及NIHSS评分改善幅度也高于对照组,表明自拟补气祛瘀化痰汤对急性脑梗死有标本兼治的临床优势,与常规西药联用能够产生良好的协同效果,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刘威等[16]采用化痰祛瘀方治疗急性脑梗死,结果显示,中药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方面有显著作用,与本研究结果相符。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自拟补气祛瘀化痰汤方中黄芪、丹参、当归、赤芍、川芎、地龙等多种中药成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石菖蒲、远志可改善神经功能[17-1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ET-1低于对照组,NO高于对照组,也证实了自拟补气祛瘀化痰汤在改善急性脑梗死血液流变学、血管内皮功能方面的作用,有利于提升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自拟补气祛瘀化痰汤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血管内皮功能和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补气证候神经功能
“补气之王”黄芪,你吃对了吗?
夏季养生 重在补气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夏季养生 重在补气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针对肝郁化热证的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评价研究
炮制对于中药药性改变的研究进展
SF?6气瓶加热服的研制